謝邀。。。我個人看法,你的問題屬於「預設立場」。

傳統文化的保存並不難,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傳統文化的一點一滴都可以近乎無損的保存下來。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是另一回事——即便小眾一些,範圍窄一些,卻仍然有著活力。

在我看來,任何需要外力強制性「推行」或「保護」的「文化」都是僵死和沒有意義的東西。因此,傳統文化的某些成分無需任何改變(或者稍作變化),就仍然有人喜歡(比如詩詞書法等等),這當然很不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傳統文化的創新和與現代社會的有機結合,會更容易被現代人自發的喜愛和接受,這同樣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之一。

——從根本上說,我認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就沒有明確的分野,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表述。我們今天認為的「傳統文化」,其實就是過去某年代的「現代文化」,甚至是「先鋒文化」或「外來文化」。孔子不就是覺得「傳統文化被破壞」,所以要「克己復禮」么?而孔子之後的兩千年多年,對我們而言都是「傳統文化」。。。。


傳承是地基,創新是蓋高層,沒有地基怎麼成?沒有傳承那創新個什麼?


傳統文化的傳承比創新更重要嗎?

對於民眾,不得不認可這樣的話。

首先,民眾是愚昧的。我們的近代的,林則徐、魏源等人睜眼看世界,結果如何就說明問題了。

其次,我們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儒家道統思想,要知道,這是春秋戰國時期棄而不用的糟粕。為了維護統治地位,成了愚民洗腦的工具。然而,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現在,很火的那個王陽明心學,其實很爛,但是很火,沒辦法。

再次,我們的國家現在處於和平統一的狀態。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動蕩比不了。那個時期,人們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文化。近代,我們也因為科技落後被打,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我們是被動學習,沒有產生什麼原創的內容。這樣的拿來主義,很明顯,我們還不具備原創的動力以及條件。

最後,我們現在講文化自信,對於政治來講,不可能指望還沒有誕生的原創。所以,繼承是很簡單很容易實現的。

所以,你應該知道了。對於我們現在的狀況,繼承比創新重要的多。當然你有的原創,我個人表示認可。因為我也做了一點原創,寫了《為道》,講中國人做學問、做科學的方法探索。


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當代的創新支撐,兩者是同步遞進關係。


謝邀。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繼承並不比創新更重要。不是說繼承不重要。文化是一個流動的概念,不是死板的,中國的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在不斷地融合和交流中慢慢堆砌、建立起來的。所謂的歷史車輪,總是會剔除、添加各種文化的元素,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些都和當時的歷史事件有關。而當前世界的主流文化,其本質是源於西方的現代文明。但所謂現代文化,不全是西人那裡來的,只是說包括科學思想、國家概念、工業體系等一系列眾多的概念

都是源於西方,而我們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也早就是這一套東西了,小粉紅再怎麼否認,也否定不了西方中世紀曆次戰爭中形成的、尤其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形成的國家概念。

這就是一個文明迭代的問題了,正如農業文明代替了狩獵採集文明,只不過不同的地方種不同的作物,本質是一樣的。然而正是由於現代文明的先進性,令它推廣至全世界,中國也不能倖免,但是不可否認,要想屹立於世界的各個民族之中,中國也不得不採取更發達的這套體系,而我們這些倖存者,也是這套體系的受益者。只不過,現代文明畢竟是源自於西方,那在文化上肯定會和中國的傳統有所衝突。我們已經融合了這麼久,依然有衝突。回到這個問題本身,我認為,是否繼承或者創新其實不重要。要想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首先是謙虛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不管是國力還是文化上都不卑不亢,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就繼承,不符合的更沒必要去固守,隨著文明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自然就能呈現出本民族在文化上的特色。有傳統的色彩也好(肯定是有保留的),沒有也罷,在我們當代的漢族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就是我們的象徵,我們的文化符號。

而那些故紙堆,只需要保護好供人參觀就好了,拿它們做精神嚮導,奉若神明,無疑是一種文化自卑的表現。正如一個吃慣了糧食的人,說農業文明摧毀了我們悠久的狩獵採集傳統一樣可笑。(人類誕生以來的前98%時間,我們都在打獵)您這麼想打獵,您倒是去唄,看誰先熬死誰。


用痰桶炒菜叫創新,那他娘的誰敢吃啊!——郭君德綱語。


難啊,精義被篡改,各種混亂思想的解讀,回歸不了本源。


我把這個問題當作「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哪個更重要來回答吧,這樣起碼在問題本身上靠譜兒一點。

然後我的回答是:一樣重要。

再然後我想說的是:我們既沒有很好傳承自己的傳統文化,也沒有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做出什麼創新,而現狀是別人的傳統文化和創新在我們的國土上蓬勃發展,大放異彩。

謝謝。


傳承都是極大的問題,還談什麼創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