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像色彩的风格化,宽容度更高的镜头表现以外,一部六位数的数码单反的使用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


正在用其他回答中的梅德韦杰夫同款的告诉你。等你买了后会发现,用飞思或者其他系列数字后背加上同性能级别的镜头的组合拼出来的也是这个价了。哈苏h4d加镜头加等像素的数字背,也是这个价格。

这个档次的东西都是这个价格,这个成像质量。类似于汽车。


人家个头大啊。。。。

135没事干不要和120比价格。。。。。至于使用价值?人家能拍出可以放大到几层楼那么高的照片,这就够了。


佳能尼康这样的单反相机,都是有准确的定位的:1.消费级的东西,都只会给一个相对不错的价格,相对可以的性能,铺开量,让大家用得起,反正消费级的用户,画质可以就行,白平衡漂一点,镜头差一点,最终影响并不大,影像输出也不需要考虑太多,很多功能都是没有的,所以价格便宜大家都用得起,画质还不错,这很正常。2.准专业级别的机器,增加了一些专业级别的功能,相对更好的画质,更准一点的白平衡,上一代旗舰的对焦系统,用起来更便捷一点,对应高阶需求的业余玩家,和一些不需要太过专业场合的摄影需求,价格略贵。3.专业级别的机器,用的都是最新研发的技术,最高阶的处理系统,白平衡,色彩管理,应对后期输出等等,而且机身用起来就一个字,爽。当然了价格也是可以的,也足够买几套消费级的同品牌相机了。这是佳能尼康之类135画幅系统的大致级别划分,价格层级也是很明显的。而135系统在专业商业、风格摄影领域是基本,排不上号的,所以尼康佳能顶级专业机都是打的对焦牌,高速连拍牌,应对体育摄影,和需要高速对焦的场合使用,像素反而比较低。这也是正常的。

然而大于135画幅的大底中画幅数码产品已经是另外一个领域了,对焦性能,高感,等等在民用领域及135届被吵翻天的东西,在中画幅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中画幅数码系统里面,主要是画质,像素,输出。因为在商业摄影,风光领域,主要是色彩的还原和画质的细腻程度,层次。然后画幅到达中画幅之后,首先像场增大,镜头设计难度高,而且由于中画幅系统来说,本来就是面对的专业领域,主打画质就是要高,不可能有所谓的「入门」镜头可以糊弄,每一个镜头都是做到极致的解析度和色彩还原,画质到了,价钱不是问题,都是生产工具。其实比起飞思,利图之类专业中画幅后背和影像系统的解决方案来说,徕卡S,哈苏,富士,宾得这几款中画幅数码,价格真不算贵的了,也就是消费级中画幅相机而已。不是人家贵,只是门槛高而已。


玩了十多年摄影,尼康佳能索尼富士的机子我都用过,徕卡没用过,哈苏是前阵子机缘巧合而用上了所以这篇回答我主要是写一下关于哈苏的吧。

一年前还在服役、出场率最高的就是尼康D810全画幅配14-24 F2.8,作为爱好风光拍摄的我来说,曾几度以为自己手头设备已经登顶了,中画幅大画幅自己也应该不会去触碰了。

摄影是个无底洞,用上哈苏以后我整个摄影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以前出去拍摄会带很多镜头,每次出去都会很累,而且由于对焦速度以及连拍速度实在太快(快到有点超出了我创作节奏),经常咔擦咔擦一下子拍很多然后回去好好挑选,每次废片率都很高,出大片的几率很低,而且会去追求超广角、超长焦等。

现在用的是哈苏X1D配的45mm的镜头(换算成全画幅大概是36mm),发现自己更加乐意带上相机了,相比以前的设备那真的是太轻便了。由于是中画幅客观因素,让我更珍惜每一次快门释放,会对画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出来的作品也增添了更多的「叙述」。

现在回望全画幅相机就像是汽水,而中画幅相机就像是一杯茶,哈苏中画幅相机更是陈年老茶。如果有机会,还希望大家能泡杯茶仔细品味。


6位数的一般是中画幅单反相机,这些相机取景没有视差,CCD大,画质好,像素高,家用的话已属于奢侈品,用于商业摄影比较多。

价格这东西,主要是品牌和技术的溢价,说实话,世界上能造出高品质中画幅的就没几家,你不买他们的还真没地方买去。

和一切奢侈品一样,价高总有价高的道理,等你赚到大钱吊丝逆袭的时候自然会明白,下图说明一切:

梅氏玩徕卡S2

虽然我是吃这碗饭的人,但哈苏徕卡贵真不是摄影学问题,是经济学问题

首先他们本身就有奢侈品因素,品牌附加值超高,其次销量实在是太低,根本没法分摊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各种成本,于是单价肯定就高

假设一台20W的哈苏相机由佳能来出品,并且销量达到5D2水准,大概只要5W就够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