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民谣是音乐中的一股清流,总能在这喧嚣的世界里,给人们一丝慰藉,但民谣的地位,总是很模糊。


可能是因为这种音乐的艺术价值不是很高?

谢邀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想过

就在上个月我跟我朋友讨论某个民谣歌手,我说这个歌手是个人才,我看好他,而她却说:「那又怎样?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我当时很生气,她说的话听起来不对,但是当下又不知道如何反驳。

事后我就在思考,她那句话到底哪里不对。

后来我想明白了,民谣为什么上不了台面?台面上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吗?

首先,民谣为什么上不了台面?

的确,民谣或许无法在所谓的大雅之堂出现。这归结于民谣本身的两个因素。第一,民谣所表达的感情过于直白,有时候会用最粗俗的语言去表达最直接的情感。很多时候民谣唱出了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这就是我喜欢民谣的点。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民谣听起来很「穷」,上不了台面的原因。有些实话是没有办法在台面上讲的。

第二,现在对民谣的定义有些模糊,而对于我来说,原本意义上的民谣还是一种带著一点地域色彩的「民歌」,对于这类歌曲,可能在当地流传;亦可能是祖辈间流传,后被人重新整理、编曲、演唱。这类歌曲被人们认为太过于「流俗」。

没错,民谣就是「俗」的,因为它唱的就是百姓,唱的就是生活,唱的就是「人」

而所谓的大雅之堂就是好的吗?

我不能同意,举两个例子:

1.周云蓬有一首歌叫《中国孩子》,我很喜欢这首歌,可我相信这首歌大概无法出现在电视里。2.《颐和园》被禁之后,人们没有因它被禁觉得它低级,而是对于那个所谓的台面表示出一种无奈和鄙夷。

有多少实话是能在台面上说的呢?某种意义上,台面上的反而是阴暗的,被蒙蔽的。

我们无所谓去争民谣到底上不上的了台面,上不了又怎样,这说明不了什么。

不适合就是不适合,被束缚在条条框框里而失了初心,就不再是民谣了。

我很庆幸当时没有跟那个朋友争吵,她说的没错,民谣是上不了「台面」,不过台面并不是衡量艺术好坏的标准好的艺术无论被在殿堂还是被流放,它都是好的。所谓的台面也不过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壳子罢了。

人前光鲜亮丽却被束缚在套子里的绅士or随心所欲不时黑色幽默一把的屌丝,我选择当后者。
能触动人心的都是好音乐,哪怕只有你一个人。


额可能是因为民谣唱的是自己的小情小爱和喜怒哀乐(不对,没有喜),更倾向于自我。当你听完民谣沉浸在自己的小哀小愁里并且对爱情和人生产生所谓思考的时候,再听类似于earth song、 imagine 、亲爱的小孩这种歌,你会瞬间觉你刚才酝酿的那点幽怨悲哀的情绪太渺小太狭隘了。


因为民谣大多旋律轻、歌词小文艺、有点小情怀、有点淡淡的忧伤这种。尤其是有点小情怀、有点小忧伤这个特征让大雅之堂不会选择这种歌曲,比如春晚等肯定大都是歌颂祖国唱响美好日子的欢乐节奏的歌曲,像《董小姐》这种「爱上一匹野马,可是家里没有草原」「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啥的,肯定就不会允许登上这「大雅之堂」了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