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比如我在學手帳,在閱讀書籍,在學英語學理財。我可能會需要去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輸出出來,這樣的話別人就能看到。

問題:

1、如果同學或者朋友也跟著要去學你一樣的東西怎麼辦(我這個人不太喜歡我做什麼別人學我做什麼,是不是我心態扭曲)

2、我輸出的目的可能是需要有更多的人關注,獲得流量,但是這又與我不願意看到朋友同學跟風學習有矛盾,如何處理呢?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希望看到的有能力回答的大佬幫忙解決,一直跨不過這個坎,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那是種不自信的表現,因為你害怕被模仿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被超越,同時又覺得一點點不公平。這個世界其實很有趣,人和植物是一樣的,你越往高處,你承受的風力就越大,所以如何讓自己強大和植物如何紮根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足夠強大,那麼他們的模仿只能讓你更有成就感,而不是焦慮,因為你知道自己不可能被大部分人超越。任何的喜好後面都是有深層的原因的。


合作共贏,如果能合併就合併,你做老大;不行的話,參考淘寶對拼多多的強勢打擊,各方面擠兌


調整自己的心態,你這談不上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只是怕自己方法被模仿而被別人超越,如果你是一次性創新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你是持續創新被超越的概率極低。

1、知識和方法的分享是知道的人越多,這件事情就越有價值,不像實物,分享一次就減半,這類東西的分享是加倍的;

2、模仿別人的人如果純粹模仿,是不可能做到原創者那麼好的,至少不通過自己思考的模式,他執行起來的就存在疑慮,很有可能中途而非;

3、同樣的辦法與人協商,沒準可以升級成為更好的辦法,如果固步自封,原來好的策略和方法最後也會成為落後的,並且是否被模仿或者模仿別人,你在特定區域內是確定不了的,你要把範圍擴大,沒準,你也是在學習別人的而已,所以創新探索的範圍需要更廣,廣到你身邊的人無從模仿;

4、任何事物都需要先機,你已經把握了先機,應該去帶動其他人,成為你的獲益的追隨者,主動給人和被人偷學有本質區別,另外,如果你的創新門檻很低,意味著誰都可以研發。

5、共贏意識;

6、堅持進步的自我,而非現下的自我,現在的你永遠比不過未來的你;

7、有沒有比你現在更好的方法?


競爭的本質,就是不競爭。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先生在《巨人的觀點》一書中說:沒有競爭,要戰略何用?

競爭戰略的本質是不競爭,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大家朝不同的方向上競爭,創造獨特價值,消費者根據不同需要選擇產品。

在今天變化迅速的市場環境,對於許多中國企業而言,「怎麼干」已比「幹什麼」更加重要,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成為現代企業戰略的核心。好的定位及商業模式將影響甚至改變行業遊戲規則,幫助企業佔據價值鏈的端環節。

邁克爾·波特是當今全球第一戰略權威,是商業管理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強排行榜上位居第一。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包括同行業競爭者,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威脅,替代品威脅。

邁克爾·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競爭戰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提出了競爭戰略的三種核心形式。波特認為,在與五種競爭力量的抗爭中,蘊涵著三類成功型戰略思想,這三種思路是:1、總成本領先戰略;2、差異化戰略;3、專一化戰略。

(1)總成本領先戰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最大努力地通過低成本降低商品價格.維持競爭優勢。要做到成本領先,就必須在管理方面對成本嚴格控制.儘可能將降低費用的指標落實在人頭上,處於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叮以獲得高於產業平均水平的利潤。在與競爭對手進行競爭時,由於本方的成本低,對手己沒有利潤可圖時,本方可以獲得利潤。

(2)差異化戰略,又稱不對稱競爭戰略(Differentiation)

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別具一格,或功能多.或款式新,或更加美觀.如果別具一格戰略可以實現,它就成為在行業中哀得超常收益的可行戰略,因為它能建立起對付五種競爭作用力的防禦地位,利川客戶對品牌的忠誠而處於競爭優勢。

(3) 集中化戰略,又稱目標集中戰略、目標聚集戰略或專一化戰略(Focus)

該種戰略是主攻某個特定的客戶群、某產品系列的一個細分區段或某一個地區市場。其前提是:公司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對象服務,從而超過在更廣闊范田內的競爭對手,可知該戰略具有贏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收益的潛力。


goo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