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觉大家从我的描述里读出的东西都不同。我的意思是这样的,就是现在做的设计,都给人死气沉沉的感觉,完全体现不出我们年轻人该有的想像力,我们在空间上大胆设想,但是在理念上被限制地很死,这个限制不是来自老师,而是同学们自发地形成的,而且越是对建筑学学习了解的同学,做出来的东西越是...稳妥,不会有丝毫逾越或者不合老师想法的东西。给我感觉就像是在写高考作文,尽管在内容上各有特点,但实际上还是千篇一律。我说的理念不是建筑上的理念,才大一,可以说建筑上我们都一无所知,我说的理念是把过去近二十年的生活体验以及头脑里对生活的幻想与自己要设计的建筑结合,但是无一例外,大家全都按照这样一个模式:斟酌空间的分割组合,参考大师作品和建成案例,找开窗,立面或者功能分区,学习优点,然后套用进去,再结合自己对空间光照和环境的想像稍微修改修改,就完成了。把人换成人工智慧,这个作业肯定会做得更好。整个过程完全看不出作为一个人,在自己的角度对建筑的独特见解,而只是机械地做著大家都在做的东西,按照老师认可和同学赞赏的方式去做。最后作品做出来,学生自己根本没有成就感,感觉就像完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只有那些手绘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能得到别人的钦佩和老师的高分,于是就出现「高分全凭画的好」这样一个现象。这也难怪我们毫无例外地拖图拖到deadline才开始动笔。可以说,这样地作业,让我完全感受不到建筑的乐趣,更谈不上激情,在这个过程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作为人本身与建筑的脱节,对建筑全部的体会只能通过对空间的创意稍稍宣泄,但是即便空间再惊艳也很难得到认可,外在动力的获取只有手绘表现一条路。

下面是原文:

大一最后一次作业开始做小建筑。按照以往,我去查找资料,参考大师作品的处理方式和各种已建成的方案,按照那些设计逻辑或者优点来操作。但是不久后发现,我一直在遵循著「应该是这样」,我做的建筑就像一个失去了灵魂的身不由己的人一样,就像一个孩子,在最爱折腾的年纪想要追求理想,但是他的父母却要求他不要做不合情的事,要求他遵守现成的一套文化模式。

各种学习方法看起来很正确,各种理论和书本很让人感同身受,于是我便以之为「正确的道路」。我的建筑热情就这么被磨灭了。

最后一次作业的小建筑,在临交图的时候才意识到,我想设计的绝不是这么一个民宿,它就算是空间再丰富、立面再惊艳、开窗之类的模块再经典,也不过是一具躯体而已。我想做的是一个跑酷训练场地,在任务书规定范围内,我想用高台和墙体的丰富组合做出一座「小山」,我想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极限运动者设计这样一个「挑战之峰」。这是我最能感同身受的,也让我第一次为建筑感受到激情。

虽然已经交图了,而且这套方案在除任务书之外作出额外要求的老师看来一定是不合格的,但是我假期会去认真做出来。

或许等日后,艺术家工作室的作业我会做一个为深度工作而创的寂静的堡垒;幼儿园作业我会做一套黄土之下的地下之城...

已经申请休学,回家为英语、手绘和软体打基础去了,同时想要学好结构和力学,让自己有与老师辩论的底气(既符合规范也能够建成,其余条件又不作考虑,凭啥毙我方案?)。

真诚希望能得到前辈们的指点和教诲。


建议多出去看看。建筑首先是感性认识。画图纸的设计,是不够的。


急啥,要我现在说,80%建筑学学生大四之前的设计都没逻辑,基本就是瞎做。

等到方案做的多了会经过一个顿悟期,我自己给这个顿悟下的一个定义就是,突然学会自己给自己改方案了。不要老师说,你就自己先看出来哪里不对了。和老师讨论的时候,会发现你们达成了一致。这个时候你会形成自己的设计逻辑和设计方法。

然后关于休学,我个人是比较反对的。因为你现在的这种迷惘,完全不是休学可以解决的,而是要继续学,多学,和老师同学多多多多多交流。

建筑学这个学科和其他学科很不一样,百分之90以上的知识都不来自于老师,而是来自于你和同学的自学以及相互交流。

关于你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想法,我不是反对,但是想说几句。等你真的开始做建筑设计之后,就会发现永远有凌驾在你想法之上的设计限制,你现在或许对这些限制嗤之以鼻,心生厌恶,但是很快你就会爱上这些限制(做满容积率住宅小区时除外)。


作为过来人。我告诉你问题在哪。

你就是方案做的太少。先把你能找到的喜好的大师建筑。全抄著用相似的手法做一遍你的小建筑民宿项目。等哪些大师的套路都玩腻了,不新鲜了。做设计的时候不再傻激动的觉得自己是大师附体了。

那基本就是算大学毕业的水平了。你终于可以认真的考虑如何才是做个好设计了。

然后你就不再为形式或概念本身激动了。开始可以冷静思考一下深入而细致的问题了。如材料的关系,人的真实的行为和空间使用。建筑项目在真实世界中是如何运作的。建筑师的身份到底意味著什么。

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开始的时候。


基础打得牢,今后才有突破的空间,天马行空固然重要,但切记心浮气躁,浮想联翩。慢慢来,书本的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积累而来的,读书是为了快速获得相对而言正确的东西,好的基础才能走得更远,看的更高、飞的更远。当你什么都清晰了才能跳出这个体系和思维圈子,不然,只能是空想。希望有所帮助


谢邀,你这叫设计欲望得不到满足。不建议休学,学校课程基本功还是要练的。

末日建筑啊,未来建筑啊,你脑子里所想的,可以在专业课以外去参加各种设计竞赛。

设计欲望与设计能力是两码事,建议不要太浮躁,也建议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手绘。

随便说吧

想以前还在学校的时候,刚刚开始学设计,有一个学期的设计课做的很艰难,studio老师叫alfredo paya,一个西班牙建筑师,el croquis上有专辑。我当时很想把设计做好但是屡屡被他嫌弃,后来有一次我觉得实在不行了就去问他what is the right way to design an architecture,他反问我说what is the right way? frank lloyed wright way?

个人感觉学建筑就像是小孩学游泳,自己在水里扑腾,勇敢多尝试,找到感觉就好了,感觉很重要。感觉这个东西很虚很难找,但是喜欢就别放弃。我觉得学建筑并不存在一个普世的正确的方法,更多的是寻找自己的立场和学会如何看待其他人的立场。

不过我觉得国内学校普遍来说,老师都不是很开放,在美国的学校老师都很鼓励学生跟著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走,老师只是提点和指引。后来自己找到感觉了多数时候会觉得,啊原来之前那个谁谁谁说的话是这个意思。paya经常会说很多在当时根本听不懂的话,但是到后来觉得都醍醐灌顶。不过在国内学校的话我听我朋友说的比较多的都是老师很喜欢学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最后也都是按自己的标准给学生打分。个人没有经历过就不说好坏了吧,只是确实不认同。
比你大的建筑师支持你

建筑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答案就这么简单

你一定要告诉别人你为什么这么做

摆事实讲道理

否则

凭什么?

你又不是zaha

想通了吗?


我觉得

首先 建筑的首要解决问题是安全 不会伤害人身安全 不会完成大的财产损失

其次是满足使用功能 能用好用

最后是美观 这个美观是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最好与使用功能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有相关性 不要为了美观而美观

建筑是大众的 也是业主的 但肯定不是建筑师的 所以建筑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为所欲为 所以 合格的建筑必须是稳妥的

等什么时候你能够引导大众的审美 并能把艺术与功能材质构造工艺得结合起来 你就是大师了


功力不够,继续体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