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疑惑,学校刚刚开设了生物材料,同学们分为两派,对材料表现出很大兴趣的热衷者与材料劝退党们。但是按照现在论文前景来看,貌似这种专业是最好发论文的啊?绝对强于传统工科。而且现在科研圈衡量标准难道不是论文影响因子和数目吗?所以要是不考虑那么多,就单单考虑科研,选择的同学也是下定决心要留在科研圈的未来想进高校与研究所,生物或者材料,或者生物材料这种专业,会反而成为更好的选择吗?


要知道好发论文,你好发了,别人也好发。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要pk谁发的论文质量高。能不能发出来高质量的,竞争还是很激烈。

现在的主要毛病就是这些专业博士的产量,远远高于能够提供的岗位,这是导致该专业天坑的主要原因。


谢谢邀请

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间影响因子,论文数目质量的意义天差地别。

材料生物论文影响因子高不假,但是水涨船高,你高他也高,整个学科内影响因子是高度通胀的,如今几乎人人都有几篇高分的文章,有个两位数文章的人很多。

其他学科影响因子低,不好发文章,或者只能发一些专业期刊。但这类期刊在业内认可度很高。这类专业更多看得是你做了什么研究,研究内容是什么,而不是影响因子引用这些数字游戏。

还有比如计算机这类学科,发的主要是会议论文,衡量标准更是完全不同

招聘的时候,都是分专业招聘的,每个专业的招聘计划和要求,负责人各不相同,不可能出现把不同专业的人混淆在一起比较影响因子文章数量之类关公战秦琼的事情。


生物材料灌水的风潮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这些博士毕业发现大家都相互一大票文章,有数量有质量,然后竞争同等次职位的人都差不多,那请问谁上?

而且以前大家还只认影响因子,现在这年头学校也已经不傻了,除非你去个三线以下城市的双非,否则好一点的学校都是按照细分方向招人的。

所以要做这个原因只能是喜欢,抱著其他想法恐怕很难达到目的。

大家要看到趋势:国家已经发表导向了,「要把文章写到大地上」。


从科研角度也是CS更好啊,首先人工智慧也是热点学科,出paper的量堪比生物,其他方向虽然没这么热但也起码能跟化学的大部分方向比一比了,其次有工业界分流竞争激烈程度比生化材小太多了,教职好找得多,以及最重要的是评价体系自成一派,大部分论文都投会议,审稿周期比期刊短多了,试错成本明显更低。

适合科研的专业应该是文章粒度尽可能低的专业——行业内文章总量越多,周期越短,风险越低,试错成本越低。生物材料类专业文章总量多,这个跟传统工科能or不能发文章的一锤子买卖比起来确实是有利因素,但是周期太长,实验风险太大,万一冲错方向了连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生化环材的科研有点像手机市场竞争,某个品牌新发布的时候,新鲜阶段怎么都行,但是后面是常常难以为继,陷入无尽的黑洞。

一个研究方向新兴的时候,自然是很好发论文灌水的,但是等你在这个方向研究一阵,论文大爆炸需要更换方向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和传统工科不同,传统工科难灌水,留校职称晋升之类的标准也就没有那么高,生化环材留校标准、日后职称晋升标准也随著大家灌水的热情水涨船高。

单纯割裂著看,生化环材肯定比土机科研指数方面要强,但是实际上竞争是一样残酷的,都是内卷严重的领域,土机再水的副教授也能做横向课题挣钱,生化环材只怕主要都靠纵向课题来养著吧。

劝退专业不是不适合做科研,主要是这一招鲜之后,红利持续时间问题,另外内部竞争要伴随一辈子,不断发现论文蓝海也是很艰难的,不要急于在一个新方向前就轻下定论。


没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没找过高校工作的人请不要来强答,以免误导题主。

科研工作者表示,可以,而且是最好的选择之二,但最好选择跟传统工科有交叉的方向。

为什么?因为现在除了清北等少部分高校外,大部分高校招人根本不看专业,只看影响因子!而劝退专业论文又好发,影响因子又高。你说招聘广告上明明限制了专业?呵呵,只要你敢往他专业上扯,他们就敢要。岭南某985交通学院招做锂电池材料的你信不信?因为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啊,理由很充分是不是?以前光电专业很难发文章,现在名校光电学院全是一帮做石墨烯的,做钙钛矿材料的,ns人手一篇。你说这帮人真懂多少光学吗?现在的形势就是,材料口的人可以进任何理工科学院,生物口可以进材料化学物理药学农学等很多学院,只要你有高影响因子文章,并且你敢在简历上扯上几个对口专业的关键词。至于你具体做了哪些项目,人事部门是一概不懂,也一概不关心的。他们只关心你能不能帮学校刷论文,刷帽子,刷esi排名。


想多了,好发文章又不是只有你好发文章,大家都发:但各种水文章(就不说造假了)就真不是谁都能水,人家比你水得多水得高。文章这个看老板,看平台。一样水平的文章,平台高老板是大牛就能投比你高个等级的。平台相近,老板不纠结,肯投小文章,那你毕业起码有个量。就怕老板硬要憋个大的,结果各方面因素再憋也憋不出jacs,只有一篇较好的一区,那毕业连量都没有,直接失业


投机客,是你吗,被生化环材的高影响因子迷花了眼


生物不了解,材料确实对于有能力灌水的人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别的答主说的都有道理,现在材料能源水涨船高,影响因子虚高不假,大家都好发也不假,但这是相对而言的。比如数理学科不需要做实验的,大家都不好发,你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天坑学科也不是全无好处,它的逻辑思维大大弱化,这个有利有弊,但在发文章上我觉得反而是优势。只要你做实验够快够好,想法多,敢尝试,有写文章的底子,灌水比别的确实容易。虽然都好灌水,但我是没见几个灌水灌得很容易的,大部分人一直在一个课题兜圈子,两三年一篇文章没有的比比皆是。。。所以你要是很会做实验的话,想法又多,这条路确实是可以考虑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材料生物圈子竞争确实太激烈了。即便你能力很强,想混得很好也不容易,个人认为大学教授也不必高看,只是地位高一点,名声好听一点罢了。如果确实很擅长做实验,烧炉子,测数据这类的,一做一个准,一直做下去,灌水很快,年年国奖的,一直做下去这条路基本是这个学科的最优解了。而且在搞科研上可能还略占优势,好骗钱,好画大饼,也好水文章,就是要坑下一代了。。不过这个看开就好,反正你不坑也有别人。。


不同领域的影响因子不同,但是竞争还是一样的


管他啥专业,刚开设就别去了吧


看完全文,你的重点应该还是在于「好进高校和研究所」,那么问题就很简单了,可以明确告诉你,读热门专业如金融cs的博士更容易进这些机构。


首先说一下「科研衡量标准」:

  • 我认为大多数的科研,特别是生物材料这一块儿,应该是要服务于Engineering的,所谓"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如果脱离了engineering, 光谈science,光谈发paper,那都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如果是真的喜欢科研,想在有生之年"搞点事情",那请不要只专注于paper,应当多想想你的方向,你的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多少生产力。

然后提一个不一样的思路:

  • 为什么科研一定要高校研究所呢?生物我不了解,单材料来说:其实真正懂行的专家更多的是在企业而不是在所谓的"学术圈"。仔细一想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材料科学来说,任何牛逼的"硬"知识或者技能,妥妥的就意味著钱啊!所以对于顶尖的企业/资本家来说:他们真的会为了追逐技术和知识豁去生命的,这非常符合他们追逐利益的本质。

最后:从科研角度,可以选择生物材料,但是记住去企业,去顶级企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