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位低GPA全靠文书逆袭名校的同学的案例~

今天桑尼君特意邀请了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Kevin Wang 导师为我们带来了真实的案例分析。

| 教育经历

中山大学14级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统计学双学位。统计学GPA:3.3/4.0

TOELF 108

GRE 170+153 +3

| 相关课程

程序设计、(90/100)、线性代数(90/100)、统计推理(87/100)、数据分析及统计软体(92/100)、数学软体及应用(95/100)

| 实习经历

因为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双学位的学习上,所以没有实习经历

| 课外活动经历

1.辩论队队长,经常带领参加各种辩论赛

2.社团联合会副会长,策划组织多个大型校级活动

| 研究经历

所参与研究名称:大学BBS网路舆情与检测研究。

研究目标:观测BBS论坛中各种帖子,找出恰当的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帖子的大致内容,侦测舆情方向。

职责:在XXX大学BBS特定的版块中,阅读帖子,归纳出帖子的主题,并提取数个关键词,尝试从帖子的主题与关键词中寻找规律的对应关系。

首先,方同学的托福和GRE还算达标,但GPA是偏低的。跟你其他方面同条件的人,如果GPA有3.7,3.8,录取委员会很大可能会录取那个GPA高的人。

同时方同学还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经历。对于美国招生官来说,如果你的GPA低,那么可能会认为:

①你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实践经历

②你在创业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没有其他课外很加分的项目,他会觉得你没有努力,没有付出。

当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对申请是非常不利的。

这个时候文书就会起到一个力挽狂澜的作用。

优质的文书不仅能弥补硬体劣势

更能让自己出彩,为申请加分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文书思路上一定要独辟蹊径,一定要与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人区别开来。

?分享一个我之前帮过的一名学生的案例

他是一个普通的211大学,申请统计方向,大学本科是数学专业

TOELF 90

GRE 310GPA 3.1

每一个硬性条件都远远落后于其他申请的学生。

最开始和他谈论文书的时候,他的想法是按照国内普遍的申请思路去写:展现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习经历,但这样写文书基本等于炮灰。

因为你个人能力背景都不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如果文书还是随大流,招生官凭什么要选择你?

?不如从一开始你就质疑统计这门学科

质疑这门学科很有意思:你从小到大一直在怀疑统计这门学科,不知道他有没有用。并且通过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实习经历发现很多时候统计确实没什么用。

WHY?

1、让招生官感受到对比

不要担心招生官看了你的文书会觉得很荒谬。

换位思考,招生官一天要看几十分上百分文书。几百名学生都在写:统计如何好,自己特别想学,统计就是未来...突然冒出来一个人在质疑统计,并且说没有感受到统计有什么作用。招生官会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2、阐述你质疑的原因

理论虽然很丰满,但是实际运用时会失效。

3、趁热打铁

你所申请的项目下有哪些具体的课程。是不是有具体的两门课程或者具体老师在研究统计的有效性的问题。你对统计深深的质疑要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才能得到解决。

这也是为什你一定要申请这个项目的原因。如果你能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那么你一定会给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影响。

?方同学不一定要去质疑统计,但是可以换一个叙述方式。

如何才能利用文书巧妙的拉近与招生官的距离,弥补自己低GPA的短板?

相信这不仅仅是方同学的疑惑,也是很多其他低GPA但是想申请名校的同学们的疑惑,但这些桑尼之前基本都有分享,放上链接,大家详细看哦!

美国名校喜欢什么样子的文书?美国学校为啥凭借一个文书还有语言成绩GPA就能决定我们的录取??

www.zhihu.com图标申请美国留学文书应该怎么写更具有吸引力??

www.zhihu.com图标求请教申请美国大学的文书怎么写??

www.zhihu.com图标各位留学达人们,请问美国大学的申请文书怎么写??

www.zhihu.com图标

PS : 以上分享来自WordSunny入驻导师Kevin Wang

值得一提的是,Kevin Wang老师2015年从四川大学转学到了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个人研究生申请拿到了多所美国TOP10大学offer,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英文写作功底深厚。擅长挖掘同学的背景经历中的闪光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写作建议和文书切入点,曾经帮助过200+的申请者进行过文书指导~


关于任何留学问题可以添加微信 wordsunny001, 每周WordSunny一站式互联网留学平台都会邀请美国常春藤,英国G5、香港、澳洲八大的学霸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干货,还会有文书简历模板等福利不定期发放。

我们的初心是帮助更多的同学申请到 Dream School !

当然重要!

个人陈述是让大学更加全面了解你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个人陈述,你可以向学校展示你的个人品质、知识技能、你的择校动机以及你将如何从你感兴趣的研究生项目中获益。因此,了解一篇研究生申请文书该展示什么、如何写其他相关的申请文书至关重要。

一篇常规的个人陈述大约需要2-3页纸。由于招生人员工作繁忙,你可能希望做到尽可能简明扼要,直击主题,然而同时,你也不想将你的弱势或其他不利因素暴露出来。一篇结构有条理的文章应该包含全部你想要表达的信息,我们将会在讲完内容后著重讨论文书的结构。

在本次系列讲座中,我们将会讲解一篇成功的文章该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最好地「推销」你自己以及如何将所有相关的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还会分析哪些内容不能在文章中出现。在最后的两节课中,你还将会收获要成为一个高效且讨人喜欢的交流者的必备技能。

准备阶段:头脑风暴

在你开始大纲或写你的个人陈述或任何其他研究生院申请论文之前,花一些时间想像一下你就是招生官,并且一坐下来就有30、40甚至100篇文章要读。这些文书的读者最大的抱怨,是「很多篇文书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什么样的内容能使你显得与众不同、更突出、更有魅力?

通常,文书的第一句话是最吸引读者的,所以如果你的文章一开头就能迅速抓住读者眼球,那岂不是很棒?

在开始准备文书写作的阶段,准备一个私人笔记本。在我上完这节课后,希望你们能记些笔记并扩充它们。我将会给你们一系列有目的的练习,让你们学习该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去帮助你们写好你们的文书。你们不必马上将这些记下,学习这些思想对你们来说才更重要。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够做到如下:列下关于的你最不寻常的事情,并将你描述成非常有意思的人而不仅仅是一名申请者或一名学生。这些内容可以包含你的人生履历,你的旅行经历、你的家族、生长环境、一次你经历的事件以及那些为家庭做出贡献的先辈们。打破常规,尽可能列出10件特别的事情!记住:即使最后那你不会在文书中用到,在准备阶段仍建议要把个人材料包含进去。接下来,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中介绍哪些不必要在文书中提及。

在申请研究生院校时,除了在准备阶段介绍你自己以及你独特的经历外,你还应该将你的智力因素涵盖进去,以表明你能成功进入该学校的潜质。

-在你学习过程中,哪些人对你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你的教授、同学或是作家、研究人员?为什么?

-你在大学里进行的什么研究或论文最能使你深入了解你感兴趣的领域,在这项工作中你最令你自豪的是什么?

-什么科学,政治,文化,精神,或环境的发现/问题(对你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为什么?

-在你的大学学习生涯中,是否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将伴随你的一生?

-你有没有认为值得分享的教育纪念里程碑?(比如在国外学习经历,具体的奖励或荣誉,你感兴趣的领域的具体成就,甚至是你的一次)

-考虑到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它们将会如何帮助你在研究生阶段获得成功的?

你将带什么样的知识,进入研究生院?

-什么技能和特点对你在研究生院和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帮助最大?

-在你的大学生活中或在此之前,是否有人曾对你说过瑰丽的话语?在你能回想的范围内,要记下真实的话,。如果有人评价你:你是一个超越「常规」的人,也把它们写下来。

关于你的具体的兴趣爱好,阐述你将它发展起来的历史:

关于你的特定兴趣的计划,陈述你的兴趣的来源与发展历史:

1、在什么时候你发觉自己有考虑这个计划的兴趣,以及它是怎么产生的?

2、你有工作经验,志愿者经验,旅行经验,或其他类型的经验,导致你考虑这方面的兴趣吗?请给出例子。

3、有没有其他因素,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引导你沿著这条路走到这一刻?请给出。

在你考虑了种种你对于思想历程之后,你应该确定你的职业目标,越具体越好。记住一定要对自己诚实,因为大家未来所关注的不是你的履历记录,而是你这个人。为什么你选择这一职业目标?它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未来你将如何在这一领域实现你的抱负?离开学校五年后,你将何去何处?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职业选择是否适合你,比如你的能力技术、人格特点、喜欢的环境、你想相处的人等等?

在你完成这些以后,为了更好地突出对比,你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下你是否有其他途径来实现你的目标以及你为什么放弃了它们。这些也许可以更好地帮助你阐述你申请跟研究院校的原因,还可以帮助你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你的个人陈述。

接下来,与你的职业目标一起,请再写下你在相关领域最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你还可以写下你的其他成就或令你感到自豪的生活经历。这可能不会直接对你的职业目标有所帮助,但是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它可能会让你认识到为什么你会对曾经的研究领域失去兴趣。

关于工作经验的预写

-通过你的简历,写下你所持有的所有职位,无论主要或次要,以及你在不同公司里的工作职位/角色。

-描述你的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并用两到三个句子描述你所做的细节。它应该比你的简历描述地更详细。做好讨论项目、工作细节和与工作相关的重大成就/事件的准备。

-描述为什么你的工作(可能有好几个)是重要的,你的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我设计的灯受到了很高的赞誉。这项设计是大众负担得起的、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促进公司追求为儿童产品提升更高的设计需求。

-最后,列出你从每一份工作中所学到的。再次提醒,要打破常规。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你的工作头衔,除了你的地位,你可能还已经获得了人际关系和情感素质,

正如你已经列出了主要影响你的职业和教育的选择,你可能会思考,目前如何可以把你的写作老师与你的目标学校联系起来。你肯定想让他们知道,如果你已经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私下与他们谈论过,或者你甚至已经大量地研究了他们的工作。你要确信,事实上教授仍然是计划项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受欢迎的。你不想提到一个已经搬迁,退休,或没有被广泛认可的人。在这种「提及名人以引起注意」的行为应该是诚实的。不能通过自己创造甚至随意歪曲,而使它真实。虽然招生办公室的确很忙,他们会知道你是否是诚实的。

总结一下哪些是可以包含在你文章中的「提及名人以引起注意」:

-在本科学校有积极的影响、且很了解你的教授

在你所选择的专业或兴趣领域的主要作家,研究人员和思想家

-教授与你在目标学校有沟通

-任何你知道与你的目标机构有联系的人

来自目标学校对你有兴趣的教授甚至部门主管。你即使你未曾与他们沟通过(但想必已经做了研究)在这里我表明:你要为每个院校写一份新的和独特的个人陈述/个人声明,因为这意味著,你清楚需要为每个程序做不同的研究。虽然一些一般性的事实可能会在你的文章中反复提到,但是在涉及到关于未来的学院,部门,重点领域的信息以及教授则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你应该注意到,还有一些其他的领域也将成为你的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学校的地理位置:你对该地区了解多少?大学周围有些什么?你参观过吗?你喜欢这个地区吗?你如何将你的目标学校与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这些问题需要思考,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国际学生可能没有访问过他们正在申请的州和学校。这些不利因素并不能为你的不知情带来借口。而且,一般的信息量是不够的:「我喜欢加利福尼亚,因为它的天气不错,」不要删除它!在你的文章中描写得更具体一些。

正如我刚才提到的,也要考虑研究生院的计划。明确你在五年内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如你正在考虑未来继续你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个硕士。尽可能地具体,但不要担心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在五年甚至两年内想做的事情了。许多学生带著特定目标离开研究生院,但有些人会选择继续探索职业潜能。

个人陈述中应该避免的问题

隐瞒招生委员会可能认为有用的信息。不要漏掉明显的信息,反正你的推荐人可能会提到它。如果你正在申请一个物理有关的研究生课程,直接说你的祖父是一个物理学家,或者你的母亲是一个物理教授。不要担心它会被认为是「乳臭未干」,这反而能使一篇文章更相关和有趣,因为它会对你第一次开始对你所选择的领域感兴趣提供参考。

个人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有可能减少申请者进入一个项目的机会。在个人陈述中这样的例子包括诸如「显示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的证据,」「情绪不稳」,并寻求研究生培养,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或整个家庭的问题。研究生院是一个学术/职业道路,而不是帮忙解决个人的治疗或干预的问题机构。

过度的利他主义。招生委员不会因为你的「我想帮助所有的人」而对你印象深刻,「我注定要拯救世界,」或「我想我是你的项目的一个强有力的候选人,因为人们总是来向我寻求帮助;我被认为是温暖的、善解人意、体贴的人。个人陈述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专业活动上,如研究兴趣和追求,学术优势,还包括动机和个人特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在推荐信中描述学生的个性品质要远好于申请者在个人陈述中的自我评价。

过度自我披露。这样披露的例子是非常私人的,而且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他们可能会采访你。然而,如果申请人已经在恰当的条件下运用合理的方法提及到这些负面信息,研究生招生委员并不会总是追究个人的负面信息。有一个例子可能是一个非常规的,年长的学生分享他们的不寻常的教育旅程,或这在你的生活或你的教育过程中分享一个特殊的挑战。一个需要谨慎讨论的敏感话题,如果你保持一个真诚、积极的态度就有可能有带来益的结果。如果一个申请人是「溢出」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担心的迹象」或糟糕的人际界限的暗示。

专业不恰当。最后可能在个人陈述中发生的一个负面的例子,是个人与其专业的不恰当的背景、不恰当的信息。专业不恰当内容包括使用过度或不恰当的幽默,「可爱/聪明的东西」和过度的宗教内容。

最后,如果你还想分享一个有关你如何应对逆境、如何克服困难,是如何通过奋力拚搏才到了今天的高度这样的故事,是很好的。但是记住一下这些规则:这些故事必须发生在过去,而且已经被解决了。你还必须得让大家认可它,确信你在研究生院将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

最后,不要把你的文章套在别人的文章里,可以看看其他的文章作为你的一个学习的经验,但是你的文章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一直以来,对于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都非常强调文书写作的重要性。写出好的文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那么在具体的文书创作过程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有,是什么规律?一般来说,文书材料主要包括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和小问题,有些特殊专业或学位申请有特殊的要求,比如文科专业(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博士申请)需要写作范例,艺术类专业需要作品集等。

首先,从最基本的个人简历开始。简历可以说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般学校要求不超过2页。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简历还应该包括教育背景,社会活动(课外活动、实习经历、志愿者服务、工作经历等等),获得奖项。一般建议在简历中再加上英语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个人兴趣。这三项内容所占空间不多,但能帮助学校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简历中的社会活动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此著重说明。大部分申请人都是在读学生,因此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实战经验),而很多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来。那么如何弥补呢?就得依靠平时的社会和课外活动了。因此,切忌在简历中简单罗列自己参加的活动,而应该在参加的每个活动后面再简单描述自己在活动中所担任的职能,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帮助录取委员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其次是最重要的个人陈述的写作。一般来说,个人陈述需要回答三个问题,(1)为何想申请该专业?(2)过去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这个决定?(3)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个人陈述是所有文书材料中最能体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文件,一篇好的个人陈述,需要在短短的1500字(有时甚至更少)内,将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能力和培养潜力充分表达出来,对申请人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纵观以往的个人陈述风格,一般来说,个人陈述创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个人导向型(Personal-Based)和专业导向型(Professional-Based)。

个人导向型个人陈述,开头以个人经历来打动录取委员,幼时的经历,父母的影响,老师的引导等等。中间部分阐述自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为该专业的申请所做的准备,包括学习成绩、自身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最后,表达自己对攻读该专业的意愿和决心,并明确表达自己学成后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个人导向型个人陈述相对来说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低,比较适合对于专业了解不深入,比如转专业或者本科生申请。特别是,作为十几岁的高中学生,对于某一专业知识的认识一般比较浅显,因此比较适合走个人导向型路线。

专业导向型个人陈述,全篇以个人对于拟申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为主线,著重突出对该专业在中国现状和发展的认识,该专业在美国发展的成熟和先进,表达自己对先进知识的追求和向往。最后说明中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自己学成后对于中国专业人才的补充,进而上升为自己学习该专业的重大意义。专业导向型个人陈述更适用研究生申请。对于研究生申请,无论是硕士和博士生,对申请专业的研究方向最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这对博士生申请尤为重要),向学校表明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培养潜质,一方面这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申请,另一方面自己已打下结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发现自己对该专业的激情和热爱,因此希望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和深造。

尽管写作类型不同,但个人陈述中需要著重突出的能力还是一致的,这主要包括领导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这些都可以在描述学习活动、社会活动和研究工作中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活动中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和提高学习成绩体现团队协作能力;或者在课堂项目活动中,作为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完成小组任务,表现领导力。再如,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才艺表演或者知识竞赛等,体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参加学校研究活动时,如何发挥刻苦钻研精神,为了回答和解决问题,努力不懈地学习和提高,说明自己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了基本的研究素养。以上这些能力在推荐信中通过第三人客观评价的形式再次强化,使得申请人的形象得到升华和提升,帮助申请人在录取委员会面前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推荐信,一般学校要求三封,科学地选择推荐人组合对于学生的申请大有裨益。推荐人最好选择互补型,可以有交叉,但尽量各有侧重,避免重复推荐。比如,针对研究生申请,一般可以选择实习单位领导作为推荐人,突出申请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工作能力;然后选择学校科研老师推荐申请人的研究能力;最后可以请课程优秀的带课老师写推荐信突出申请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等等。而本科生申请的话,则可选择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从不同的学科特点角度突出学生的特色和优点。当然这是一般而言,对于特殊专业,比如本科申请历史专业,则最好有历史老师的推荐信说明申请人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显现出来的基本专业素养。

总体而言,在推荐和描述申请人时,最好能有实例来说明,帮助更加生动、具体地体现申请人的能力和品质。而整套文书材料应该是环环相扣,互相印证的,因此在小细节上绝不可疏忽。真正用心准备了的文书材料的对申请帮助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请不要忘记,文书材料也只是在硬体条件不够达标,或者硬体达标但帮助提升用。再完美的文书,如果基本的硬体条件完全不达标,导致送不到录取委员会的手中也是无济于事。也就是说,申请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都应全力以赴,才不会给自己的申请留遗憾。


和国内大学不同的是,美国大学的申请一直很强调文书的重要性,文书是除了GPA,托福,GRE等「硬实力」之外最容易体现申请者「软实力」的一部分。学校并不是希望能招到最优秀的一批人,而是希望可以招到优秀且「看得顺眼」的人,而文书在「看得顺眼」这方面体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私立大学会比公立大学更加看重文书。文书包括三个部分:简历(CV)、个人陈述(PS)和推荐信(RL)。每个学校对于这三个部分的要求不同,建议同学们提早准备。

简历的目的是使招生老师宏观地了解你的学习成绩、活动经历和个人荣誉,在简历中你需要简单直接地体现你的优势点以及特殊的经历,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在活动经历中你应该具体写出你担任的职位和做出的贡献,而不是写完活动名称后一笔带过。

个人陈述可能是最令人学生头疼的一部分了,学生一想到自己平淡的人生经历,顿时感觉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其实个人陈述并不是要求学生有多么轰轰烈烈的经历,招生老师只是想通过PS来进一步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有时候并不是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被录取,而如果一个人个人陈述中体现的气质与目标学校相符,他可能更容易被录取。

大多数学校的PS题目有why school和why major。对于why school,可写的内容非常多,学生可以通过官网和YouTube了解一下目标学校,学校的科研、活动、师资配置和文化等都可以是你选择这所学校的理由。写why school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招生老师感觉你非常了解这所学校,切忌所有学校的why school都用同一篇PS,检验的方法是把文书里的学校名称换成另一所学校,读起来还是很通顺,那这篇文书就是失败的。正如康奈尔招生办的一句话:很多人会把why Cornell 写成why an ivy league college。另外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写你选择这个学校是因为它的综排或者其他某个排名高,名声大等,尽管这可能真的是你选择这个学校的理由。举个例子,你可以说康奈尔的理工氛围比较浓厚,很适合安心做学术;career service提供的岗位跟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契合;你对于某某教授的某些科研经历很感兴趣,希望可以参与其中。对于why major,你可以写你对于这个专业的兴趣来源是什么,如何证明自己能够学好这个专业;你可以说自己参加过什么相关的活动,你之前学过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学校里的课程,暑课,MOOC等线上课程)将要申请的专业有契合;你可以写你读过哪些相关的书产生了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是推荐信,关于推荐信一定要记住:找熟悉的推荐人写强推>找大牛写弱推。如果你的选择只有「职称高一些但不了解你的教授」和「职称低一些足够了解你的教授」,我更建议你选择后者。推荐人对你不够了解,在推荐信里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所以无法最大化地突出你的闪光点,给到对方学校录取你的理由,并且在信中他也不会大力推荐你,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这封推荐信的意义。相反推荐人足够了解你,愿意给你极大的支持,即使他的职位不如第一个高,但至少他的推荐信是发自内心的,更容易打动学校。准备推荐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有尽早规划的意识。如果只是在申请阶段请求教授写推荐信,很难拿到强推,毕竟教授对你的学习能力、学术成就以及个性特征并不了解,于情于理都没必要给你写强推。

所以我建议学生在准备留学的初步阶段就要「物色」推荐人。本著多「刷脸」的原则,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多与老师交流。同时,在这门课上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如果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甚至可以写邮件申请加入项目研究,进一步地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


因学校而异,有些学校看中,有些学校不看重

排名越高的大学,越注重文书,就是我们说的PS(personal statment),也就是个人阐述。阐述内容就是对于你的能力的评价,你的未来规划,你的学业/实习经历,参与过的各种活动,学校中获得过的权威奖项,学校生活等。

排名越高的学校,越注重个人能力,越看重学校经历,因为再国外的大学,成绩不是唯一一样能肯定你能力的因素。你考得成绩高,只能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基本门槛,就是你有资格了,但是进或不进,还是要根据你的个人阐述来做决定。

注意:千万不能作假!!!!不然被发现的后果不堪设想!!!!!

我毕业于UCLA,当时就写了文书,因为我们学校对文书要求还是挺高的,很多人gpa3.8,3.9这样,因为文书写得不够精彩就被拒了。UC系统的大学基本上也只有UC berkely和 UCLA看文书,其他的都不需要。当时我也被UC berkely录取了。可见文书的重要性。

至于排名200后的学校,应该就不太看重文书。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也相对松一些,美国比较严格。所以还是要看你想申请的学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