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位低GPA全靠文書逆襲名校的同學的案例~

今天桑尼君特意邀請了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Kevin Wang 導師為我們帶來了真實的案例分析。

| 教育經歷

中山大學14級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統計學雙學位。統計學GPA:3.3/4.0

TOELF 108

GRE 170+153 +3

| 相關課程

程序設計、(90/100)、線性代數(90/100)、統計推理(87/100)、數據分析及統計軟體(92/100)、數學軟體及應用(95/100)

| 實習經歷

因為花費了很多時間在雙學位的學習上,所以沒有實習經歷

| 課外活動經歷

1.辯論隊隊長,經常帶領參加各種辯論賽

2.社團聯合會副會長,策劃組織多個大型校級活動

| 研究經歷

所參與研究名稱:大學BBS網路輿情與檢測研究。

研究目標:觀測BBS論壇中各種帖子,找出恰當的方法使計算機能夠自動識別帖子的大致內容,偵測輿情方向。

職責:在XXX大學BBS特定的版塊中,閱讀帖子,歸納出帖子的主題,並提取數個關鍵詞,嘗試從帖子的主題與關鍵詞中尋找規律的對應關係。

首先,方同學的託福和GRE還算達標,但GPA是偏低的。跟你其他方面同條件的人,如果GPA有3.7,3.8,錄取委員會很大可能會錄取那個GPA高的人。

同時方同學還缺乏相關專業的實踐經歷。對於美國招生官來說,如果你的GPA低,那麼可能會認為:

①你在社會上有很多的實踐經歷

②你在創業

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也沒有其他課外很加分的項目,他會覺得你沒有努力,沒有付出。

當這兩點結合在一起,對申請是非常不利的。

這個時候文書就會起到一個力挽狂瀾的作用。

優質的文書不僅能彌補硬體劣勢

更能讓自己出彩,為申請加分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在文書思路上一定要獨闢蹊徑,一定要與其他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的人區別開來。

?分享一個我之前幫過的一名學生的案例

他是一個普通的211大學,申請統計方向,大學本科是數學專業

TOELF 90

GRE 310GPA 3.1

每一個硬性條件都遠遠落後於其他申請的學生。

最開始和他談論文書的時候,他的想法是按照國內普遍的申請思路去寫:展現一下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實習經歷,但這樣寫文書基本等於炮灰。

因為你個人能力背景都不佔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如果文書還是隨大流,招生官憑什麼要選擇你?

?不如從一開始你就質疑統計這門學科

質疑這門學科很有意思:你從小到大一直在懷疑統計這門學科,不知道他有沒有用。並且通過自己的研究經歷和實習經歷發現很多時候統計確實沒什麼用。

WHY?

1、讓招生官感受到對比

不要擔心招生官看了你的文書會覺得很荒謬。

換位思考,招生官一天要看幾十分上百分文書。幾百名學生都在寫:統計如何好,自己特別想學,統計就是未來...突然冒出來一個人在質疑統計,並且說沒有感受到統計有什麼作用。招生官會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2、闡述你質疑的原因

理論雖然很豐滿,但是實際運用時會失效。

3、趁熱打鐵

你所申請的項目下有哪些具體的課程。是不是有具體的兩門課程或者具體老師在研究統計的有效性的問題。你對統計深深的質疑要在這位老師的帶領下才能得到解決。

這也是為什你一定要申請這個項目的原因。如果你能把這個故事呈現出來,那麼你一定會給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影響。

?方同學不一定要去質疑統計,但是可以換一個敘述方式。

如何才能利用文書巧妙的拉近與招生官的距離,彌補自己低GPA的短板?

相信這不僅僅是方同學的疑惑,也是很多其他低GPA但是想申請名校的同學們的疑惑,但這些桑尼之前基本都有分享,放上鏈接,大家詳細看哦!

美國名校喜歡什麼樣子的文書?美國學校為啥憑藉一個文書還有語言成績GPA就能決定我們的錄取??

www.zhihu.com圖標申請美國留學文書應該怎麼寫更具有吸引力??

www.zhihu.com圖標求請教申請美國大學的文書怎麼寫??

www.zhihu.com圖標各位留學達人們,請問美國大學的申請文書怎麼寫??

www.zhihu.com圖標

PS : 以上分享來自WordSunny入駐導師Kevin Wang

值得一提的是,Kevin Wang老師2015年從四川大學轉學到了美國的賓西法尼亞大學;個人研究生申請拿到了多所美國TOP10大學offer,如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

英文寫作功底深厚。擅長挖掘同學的背景經歷中的閃光點,提出切實可行的寫作建議和文書切入點,曾經幫助過200+的申請者進行過文書指導~


關於任何留學問題可以添加微信 wordsunny001, 每週WordSunny一站式互聯網留學平臺都會邀請美國常春藤,英國G5、香港、澳洲八大的學霸來舉辦線上講座,為大家免費分享留學申請乾貨,還會有文書簡歷模板等福利不定期發放。

我們的初心是幫助更多的同學申請到 Dream School !

當然重要!

個人陳述是讓大學更加全面瞭解你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個人陳述,你可以向學校展示你的個人品質、知識技能、你的擇校動機以及你將如何從你感興趣的研究生項目中獲益。因此,瞭解一篇研究生申請文書該展示什麼、如何寫其他相關的申請文書至關重要。

一篇常規的個人陳述大約需要2-3頁紙。由於招生人員工作繁忙,你可能希望做到儘可能簡明扼要,直擊主題,然而同時,你也不想將你的弱勢或其他不利因素暴露出來。一篇結構有條理的文章應該包含全部你想要表達的信息,我們將會在講完內容後著重討論文書的結構。

在本次系列講座中,我們將會講解一篇成功的文章該寫什麼,怎麼寫,如何最好地「推銷」你自己以及如何將所有相關的信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們還會分析哪些內容不能在文章中出現。在最後的兩節課中,你還將會收穫要成為一個高效且討人喜歡的交流者的必備技能。

準備階段:頭腦風暴

在你開始大綱或寫你的個人陳述或任何其他研究生院申請論文之前,花一些時間想像一下你就是招生官,並且一坐下來就有30、40甚至100篇文章要讀。這些文書的讀者最大的抱怨,是「很多篇文書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那麼,什麼樣的內容能使你顯得與眾不同、更突出、更有魅力?

通常,文書的第一句話是最吸引讀者的,所以如果你的文章一開頭就能迅速抓住讀者眼球,那豈不是很棒?

在開始準備文書寫作的階段,準備一個私人筆記本。在我上完這節課後,希望你們能記些筆記並擴充它們。我將會給你們一系列有目的的練習,讓你們學習該如何運用這些信息去幫助你們寫好你們的文書。你們不必馬上將這些記下,學習這些思想對你們來說才更重要。

首先,我希望你們能夠做到如下:列下關於的你最不尋常的事情,並將你描述成非常有意思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名申請者或一名學生。這些內容可以包含你的人生履歷,你的旅行經歷、你的家族、生長環境、一次你經歷的事件以及那些為家庭做出貢獻的先輩們。打破常規,儘可能列出10件特別的事情!記住:即使最後那你不會在文書中用到,在準備階段仍建議要把個人材料包含進去。接下來,我們會在後面的課程中介紹哪些不必要在文書中提及。

在申請研究生院校時,除了在準備階段介紹你自己以及你獨特的經歷外,你還應該將你的智力因素涵蓋進去,以表明你能成功進入該學校的潛質。

-在你學習過程中,哪些人對你產生了最重要的影響,你的教授、同學或是作家、研究人員?為什麼?

-你在大學裡進行的什麼研究或論文最能使你深入瞭解你感興趣的領域,在這項工作中你最令你自豪的是什麼?

-什麼科學,政治,文化,精神,或環境的發現/問題(對你來說)是最具影響力的,為什麼?

-在你的大學學習生涯中,是否有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將伴隨你的一生?

-你有沒有認為值得分享的教育紀念里程碑?(比如在國外學習經歷,具體的獎勵或榮譽,你感興趣的領域的具體成就,甚至是你的一次)

-考慮到你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它們將會如何幫助你在研究生階段獲得成功的?

你將帶什麼樣的知識,進入研究生院?

-什麼技能和特點對你在研究生院和你未來的職業生涯幫助最大?

-在你的大學生活中或在此之前,是否有人曾對你說過瑰麗的話語?在你能回想的範圍內,要記下真實的話,。如果有人評價你:你是一個超越「常規」的人,也把它們寫下來。

關於你的具體的興趣愛好,闡述你將它發展起來的歷史:

關於你的特定興趣的計劃,陳述你的興趣的來源與發展歷史:

1、在什麼時候你發覺自己有考慮這個計劃的興趣,以及它是怎麼產生的?

2、你有工作經驗,志願者經驗,旅行經驗,或其他類型的經驗,導致你考慮這方面的興趣嗎?請給出例子。

3、有沒有其他因素,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引導你沿著這條路走到這一刻?請給出。

在你考慮了種種你對於思想歷程之後,你應該確定你的職業目標,越具體越好。記住一定要對自己誠實,因為大家未來所關注的不是你的履歷記錄,而是你這個人。為什麼你選擇這一職業目標?它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未來你將如何在這一領域實現你的抱負?離開學校五年後,你將何去何處?你的目標是什麼?你的職業選擇是否適合你,比如你的能力技術、人格特點、喜歡的環境、你想相處的人等等?

在你完成這些以後,為了更好地突出對比,你也可以在空白處寫下你是否有其他途徑來實現你的目標以及你為什麼放棄了它們。這些也許可以更好地幫助你闡述你申請跟研究院校的原因,還可以幫助你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你的個人陳述。

接下來,與你的職業目標一起,請再寫下你在相關領域最大的成就。與此同時,你還可以寫下你的其他成就或令你感到自豪的生活經歷。這可能不會直接對你的職業目標有所幫助,但是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它可能會讓你認識到為什麼你會對曾經的研究領域失去興趣。

關於工作經驗的預寫

-通過你的簡歷,寫下你所持有的所有職位,無論主要或次要,以及你在不同公司裏的工作職位/角色。

-描述你的工作中的參與程度,並用兩到三個句子描述你所做的細節。它應該比你的簡歷描述地更詳細。做好討論項目、工作細節和與工作相關的重大成就/事件的準備。

-描述為什麼你的工作(可能有好幾個)是重要的,你的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比如,我設計的燈受到了很高的讚譽。這項設計是大眾負擔得起的、具有創造性的、實用的,促進公司追求為兒童產品提升更高的設計需求。

-最後,列出你從每一份工作中所學到的。再次提醒,要打破常規。你得到的不僅僅是你的工作頭銜,除了你的地位,你可能還已經獲得了人際關係和情感素質,

正如你已經列出了主要影響你的職業和教育的選擇,你可能會思考,目前如何可以把你的寫作老師與你的目標學校聯繫起來。你肯定想讓他們知道,如果你已經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私下與他們談論過,或者你甚至已經大量地研究了他們的工作。你要確信,事實上教授仍然是計劃項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受歡迎的。你不想提到一個已經搬遷,退休,或沒有被廣泛認可的人。在這種「提及名人以引起注意」的行為應該是誠實的。不能通過自己創造甚至隨意歪曲,而使它真實。雖然招生辦公室的確很忙,他們會知道你是否是誠實的。

總結一下哪些是可以包含在你文章中的「提及名人以引起注意」:

-在本科學校有積極的影響、且很瞭解你的教授

在你所選擇的專業或興趣領域的主要作家,研究人員和思想家

-教授與你在目標學校有溝通

-任何你知道與你的目標機構有聯繫的人

來自目標學校對你有興趣的教授甚至部門主管。你即使你未曾與他們溝通過(但想必已經做了研究)在這裡我表明:你要為每個院校寫一份新的和獨特的個人陳述/個人聲明,因為這意味著,你清楚需要為每個程序做不同的研究。雖然一些一般性的事實可能會在你的文章中反覆提到,但是在涉及到關於未來的學院,部門,重點領域的信息以及教授則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你應該注意到,還有一些其他的領域也將成為你的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標學校的地理位置:你對該地區瞭解多少?大學周圍有些什麼?你參觀過嗎?你喜歡這個地區嗎?你如何將你的目標學校與地理位置聯繫起來?這些問題需要思考,特別是因為大多數國際學生可能沒有訪問過他們正在申請的州和學校。這些不利因素並不能為你的不知情帶來藉口。而且,一般的信息量是不夠的:「我喜歡加利福尼亞,因為它的天氣不錯,」不要刪除它!在你的文章中描寫得更具體一些。

正如我剛才提到的,也要考慮研究生院的計劃。明確你在五年內希望自己所處的環境,比如你正在考慮未來繼續你的教育而不僅僅是個碩士。儘可能地具體,但不要擔心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在五年甚至兩年內想做的事情了。許多學生帶著特定目標離開研究生院,但有些人會選擇繼續探索職業潛能。

個人陳述中應該避免的問題

隱瞞招生委員會可能認為有用的信息。不要漏掉明顯的信息,反正你的推薦人可能會提到它。如果你正在申請一個物理有關的研究生課程,直接說你的祖父是一個物理學家,或者你的母親是一個物理教授。不要擔心它會被認為是「乳臭未乾」,這反而能使一篇文章更相關和有趣,因為它會對你第一次開始對你所選擇的領域感興趣提供參考。

個人心理健康。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討論有可能減少申請者進入一個項目的機會。在個人陳述中這樣的例子包括諸如「顯示未經治療的精神疾病的證據,」「情緒不穩」,並尋求研究生培養,為了「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問題或整個家庭的問題。研究生院是一個學術/職業道路,而不是幫忙解決個人的治療或幹預的問題機構。

過度的利他主義。招生委員不會因為你的「我想幫助所有的人」而對你印象深刻,「我註定要拯救世界,」或「我想我是你的項目的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人,因為人們總是來向我尋求幫助;我被認為是溫暖的、善解人意、體貼的人。個人陳述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專業活動上,如研究興趣和追求,學術優勢,還包括動機和個人特點。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認為在推薦信中描述學生的個性品質要遠好於申請者在個人陳述中的自我評價。

過度自我披露。這樣披露的例子是非常私人的,而且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他們可能會採訪你。然而,如果申請人已經在恰當的條件下運用合理的方法提及到這些負面信息,研究生招生委員並不會總是追究個人的負面信息。有一個例子可能是一個非常規的,年長的學生分享他們的不尋常的教育旅程,或這在你的生活或你的教育過程中分享一個特殊的挑戰。一個需要謹慎討論的敏感話題,如果你保持一個真誠、積極的態度就有可能有帶來益的結果。如果一個申請人是「溢出」大量無關的信息,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擔心的跡象」或糟糕的人際界限的暗示。

專業不恰當。最後可能在個人陳述中發生的一個負面的例子,是個人與其專業的不恰當的背景、不恰當的信息。專業不恰當內容包括使用過度或不恰當的幽默,「可愛/聰明的東西」和過度的宗教內容。

最後,如果你還想分享一個有關你如何應對逆境、如何克服困難,是如何通過奮力拚搏纔到了今天的高度這樣的故事,是很好的。但是記住一下這些規則:這些故事必須發生在過去,而且已經被解決了。你還必須得讓大家認可它,確信你在研究生院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

最後,不要把你的文章套在別人的文章裏,可以看看其他的文章作為你的一個學習的經驗,但是你的文章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一直以來,對於美國大學的申請過程都非常強調文書寫作的重要性。寫出好的文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那麼在具體的文書創作過程中,是否有規律可循?如果有,是什麼規律?一般來說,文書材料主要包括簡歷、個人陳述、推薦信和小問題,有些特殊專業或學位申請有特殊的要求,比如文科專業(社會學、經濟學、傳播學博士申請)需要寫作範例,藝術類專業需要作品集等。

首先,從最基本的個人簡歷開始。簡歷可以說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一般學校要求不超過2頁。除了基本的個人信息,簡歷還應該包括教育背景,社會活動(課外活動、實習經歷、志願者服務、工作經歷等等),獲得獎項。一般建議在簡歷中再加上英語技能、計算機應用技能和個人興趣。這三項內容所佔空間不多,但能幫助學校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簡歷中的社會活動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此著重說明。大部分申請人都是在讀學生,因此往往缺乏工作經驗(實戰經驗),而很多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體現出來。那麼如何彌補呢?就得依靠平時的社會和課外活動了。因此,切忌在簡歷中簡單羅列自己參加的活動,而應該在參加的每個活動後面再簡單描述自己在活動中所擔任的職能,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幫助錄取委員會更全面地瞭解自己。

其次是最重要的個人陳述的寫作。一般來說,個人陳述需要回答三個問題,(1)為何想申請該專業?(2)過去經歷是如何影響你的這個決定?(3)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個人陳述是所有文書材料中最能體現學生個人能力的文件,一篇好的個人陳述,需要在短短的1500字(有時甚至更少)內,將學生的個人能力,學習能力和培養潛力充分表達出來,對申請人的寫作和表達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縱觀以往的個人陳述風格,一般來說,個人陳述創作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個人導向型(Personal-Based)和專業導向型(Professional-Based)。

個人導向型個人陳述,開頭以個人經歷來打動錄取委員,幼時的經歷,父母的影響,老師的引導等等。中間部分闡述自己在學習和成長過程為該專業的申請所做的準備,包括學習成績、自身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最後,表達自己對攻讀該專業的意願和決心,並明確表達自己學成後的職業規劃和目標。個人導向型個人陳述相對來說對於專業知識的要求比較低,比較適合對於專業瞭解不深入,比如轉專業或者本科生申請。特別是,作為十幾歲的高中學生,對於某一專業知識的認識一般比較淺顯,因此比較適合走個人導向型路線。

專業導向型個人陳述,全篇以個人對於擬申專業的瞭解和認識為主線,著重突出對該專業在中國現狀和發展的認識,該專業在美國發展的成熟和先進,表達自己對先進知識的追求和嚮往。最後說明中國目前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自己學成後對於中國專業人才的補充,進而上升為自己學習該專業的重大意義。專業導向型個人陳述更適用研究生申請。對於研究生申請,無論是碩士和博士生,對申請專業的研究方向最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這對博士生申請尤為重要),向學校表明自己的專業素養以及培養潛質,一方面這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申請,另一方面自己已打下結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發現自己對該專業的激情和熱愛,因此希望能更進一步地學習和深造。

儘管寫作類型不同,但個人陳述中需要著重突出的能力還是一致的,這主要包括領導力、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等。這些都可以在描述學習活動、社會活動和研究工作中體現出來。比如,在學習活動中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和提高學習成績體現團隊協作能力;或者在課堂項目活動中,作為小組組長領導小組完成小組任務,表現領導力。再如,在課外活動中參加各種才藝表演或者知識競賽等,體現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參加學校研究活動時,如何發揮刻苦鑽研精神,為了回答和解決問題,努力不懈地學習和提高,說明自己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具備了基本的研究素養。以上這些能力在推薦信中通過第三人客觀評價的形式再次強化,使得申請人的形象得到升華和提升,幫助申請人在錄取委員會面前呈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推薦信,一般學校要求三封,科學地選擇推薦人組合對於學生的申請大有裨益。推薦人最好選擇互補型,可以有交叉,但盡量各有側重,避免重複推薦。比如,針對研究生申請,一般可以選擇實習單位領導作為推薦人,突出申請人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和工作能力;然後選擇學校科研老師推薦申請人的研究能力;最後可以請課程優秀的帶課老師寫推薦信突出申請人的學習能力和求知慾等等。而本科生申請的話,則可選擇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從不同的學科特點角度突出學生的特色和優點。當然這是一般而言,對於特殊專業,比如本科申請歷史專業,則最好有歷史老師的推薦信說明申請人對歷史研究的興趣和愛好,以及顯現出來的基本專業素養。

總體而言,在推薦和描述申請人時,最好能有實例來說明,幫助更加生動、具體地體現申請人的能力和品質。而整套文書材料應該是環環相扣,互相印證的,因此在小細節上絕不可疏忽。真正用心準備了的文書材料的對申請幫助是非常明顯的。但是,請不要忘記,文書材料也只是在硬體條件不夠達標,或者硬體達標但幫助提升用。再完美的文書,如果基本的硬體條件完全不達標,導致送不到錄取委員會的手中也是無濟於事。也就是說,申請過程中各個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都應全力以赴,纔不會給自己的申請留遺憾。


和國內大學不同的是,美國大學的申請一直很強調文書的重要性,文書是除了GPA,託福,GRE等「硬實力」之外最容易體現申請者「軟實力」的一部分。學校並不是希望能招到最優秀的一批人,而是希望可以招到優秀且「看得順眼」的人,而文書在「看得順眼」這方面體現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私立大學會比公立大學更加看重文書。文書包括三個部分:簡歷(CV)、個人陳述(PS)和推薦信(RL)。每個學校對於這三個部分的要求不同,建議同學們提早準備。

簡歷的目的是使招生老師宏觀地瞭解你的學習成績、活動經歷和個人榮譽,在簡歷中你需要簡單直接地體現你的優勢點以及特殊的經歷,給人眼前一亮的驚喜。在活動經歷中你應該具體寫出你擔任的職位和做出的貢獻,而不是寫完活動名稱後一筆帶過。

個人陳述可能是最令人學生頭疼的一部分了,學生一想到自己平淡的人生經歷,頓時感覺無話可說,無字可寫。其實個人陳述並不是要求學生有多麼轟轟烈烈的經歷,招生老師只是想通過PS來進一步瞭解學生,挖掘學生的興趣點,瞭解學生的價值觀。有時候並不是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被錄取,而如果一個人個人陳述中體現的氣質與目標學校相符,他可能更容易被錄取。

大多數學校的PS題目有why school和why major。對於why school,可寫的內容非常多,學生可以通過官網和YouTube瞭解一下目標學校,學校的科研、活動、師資配置和文化等都可以是你選擇這所學校的理由。寫why school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招生老師感覺你非常瞭解這所學校,切忌所有學校的why school都用同一篇PS,檢驗的方法是把文書裏的學校名稱換成另一所學校,讀起來還是很通順,那這篇文書就是失敗的。正如康奈爾招生辦的一句話:很多人會把why Cornell 寫成why an ivy league college。另外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寫你選擇這個學校是因為它的綜排或者其他某個排名高,名聲大等,儘管這可能真的是你選擇這個學校的理由。舉個例子,你可以說康奈爾的理工氛圍比較濃厚,很適合安心做學術;career service提供的崗位跟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比較契合;你對於某某教授的某些科研經歷很感興趣,希望可以參與其中。對於why major,你可以寫你對於這個專業的興趣來源是什麼,如何證明自己能夠學好這個專業;你可以說自己參加過什麼相關的活動,你之前學過的課程(包括但不限於學校裏的課程,暑課,MOOC等線上課程)將要申請的專業有契合;你可以寫你讀過哪些相關的書產生了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最後是推薦信,關於推薦信一定要記住:找熟悉的推薦人寫強推>找大牛寫弱推。如果你的選擇只有「職稱高一些但不瞭解你的教授」和「職稱低一些足夠瞭解你的教授」,我更建議你選擇後者。推薦人對你不夠瞭解,在推薦信裏很難做出客觀的評價,所以無法最大化地突出你的閃光點,給到對方學校錄取你的理由,並且在信中他也不會大力推薦你,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這封推薦信的意義。相反推薦人足夠瞭解你,願意給你極大的支持,即使他的職位不如第一個高,但至少他的推薦信是發自內心的,更容易打動學校。準備推薦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有儘早規劃的意識。如果只是在申請階段請求教授寫推薦信,很難拿到強推,畢竟教授對你的學習能力、學術成就以及個性特徵並不瞭解,於情於理都沒必要給你寫強推。

所以我建議學生在準備留學的初步階段就要「物色」推薦人。本著多「刷臉」的原則,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課後多與老師交流。同時,在這門課上考出一個優異的成績,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如果瞭解老師的研究方向,甚至可以寫郵件申請加入項目研究,進一步地展示自己的學術能力。


因學校而異,有些學校看中,有些學校不看重

排名越高的大學,越注重文書,就是我們說的PS(personal statment),也就是個人闡述。闡述內容就是對於你的能力的評價,你的未來規劃,你的學業/實習經歷,參與過的各種活動,學校中獲得過的權威獎項,學校生活等。

排名越高的學校,越注重個人能力,越看重學校經歷,因為再國外的大學,成績不是唯一一樣能肯定你能力的因素。你考得成績高,只能作為一個進入名校的基本門檻,就是你有資格了,但是進或不進,還是要根據你的個人闡述來做決定。

注意:千萬不能作假!!!!不然被發現的後果不堪設想!!!!!

我畢業於UCLA,當時就寫了文書,因為我們學校對文書要求還是挺高的,很多人gpa3.8,3.9這樣,因為文書寫得不夠精彩就被拒了。UC系統的大學基本上也只有UC berkely和 UCLA看文書,其他的都不需要。當時我也被UC berkely錄取了。可見文書的重要性。

至於排名200後的學校,應該就不太看重文書。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也相對鬆一些,美國比較嚴格。所以還是要看你想申請的學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