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人的墓地有這麼多未解之謎,髮髻倒好理解,清朝規定剃髮令生從死不從,死後是可以梳髮髻的,可是一個棺材外寫著四品文官「中憲大夫」的人,他的墓地竟然如此寒酸,連墓道都沒有,僅僅一具棺材而已,而且還葬在太監的墓地,而且四品文官為什麼穿著一品武官的朝服,棺材擺著一件四爪龍袍(蟒),裡面居然還穿著一件五爪龍袍,一個人怎麼會被皇帝賞賜兩件龍袍,並且那件五爪龍袍明顯不可能是普通的龍袍,上衣下裳,還有披肩,而且龍的數量超過了普通的九條,這種龍袍根本不可能賞賜給臣子,就連皇帝本身也不太可能在普通場合穿著,這個黃拙吾到底是誰,從他的穿著這個人不可能如此默默無聞,可是清史居然沒有任何此人的記載,而他的名字黃拙吾又有何深意,太多謎團了,希望有人能解答


特意去網路上百度了下,怎麼看怎麼是假新聞。

1.未見任何正規新聞報道。這算比較有新聞價值的考古發現了吧,全是謎團,夠腦補好幾部小說的了,可哪個正規媒體報道了?網路上找到的,都是百度百科、自媒體和個人發帖這種的,真實性大打折扣。而且,能夠搜索到的文章和帖子,內容大同小異甚至完全一樣,正常一篇新聞,不同的記者寫出來應該有差別啊。

2.如果有這個考古發現,政府和考古界沒有遮掩的必要。這不算什麼影響穩定,或者對學術界的基礎造成衝擊的東西。反之,如果真有這個發現的話,會養活一批歷史學者和小說家,多少篇論文、多少部小說可以寫啊。

3.相關照片存疑。那個趙成文教授手指電腦屏幕的照片,怎麼看屏幕上的復原圖都是ps上去的;網路上還有一個京華時報的圖片,採用的也是同一張照片,報社專業的攝影記者,頭版的新聞照片拍成這樣?趙教授全臉都沒拍進去!


龍袍乾屍疑似年羹堯,來我的《龍袍謎案探究》專欄來看一下吧。

龍袍謎案探究?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歡迎討論!


瞎扯淡,在清代五爪也為蟒袍,四品官員正好可以穿五爪蟒袍


這種既無法證實,又無法證偽的事情,只能交給學術界了。比如發現了某本未面世的古籍,或者發掘到了新的墓葬文物,才能有所印證。

僅僅只是提出問題,是毫無意義的。無論大家答什麼,依然還是無法證實的假設。


導語:這個龍袍乾屍可是當時最大的熱點之一。因為這個龍袍乾屍是北京市至今為止唯一的一具經過挖掘而得到的乾屍。而且這具乾屍還特別奇怪,因為他並不是皇帝卻穿著龍袍。

「龍袍乾屍」被發現於北京市的石景山區的玉泉路。2006年5月,當時一處施工現場正在打地基,挖掘機忙碌著工作,卻在地下三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了一副棺材。對於這個發現工人並沒有在意,埋的這麼淺估計也不是什麼古墳,操作工人隨手用機械臂破壞了棺材。

然而事實出乎了人們的預料,棺材裡躺著的居然是一具身著清代官服的乾屍,這玩意確實是文物!可惜現場的工人並沒有什麼保護意識,這幫哥們把隨葬品給瓜分後,連棺材帶乾屍扔在一邊繼續幹活去了。

次日甲方代表來到現場後大吃一驚,趕緊聯繫了文物部門又報了警,這個幾乎被破壞殆盡的墓葬才算部分保留下來。

然而考古部分在清點之後卻有點蒙圈,這個有棺無槨的墳墓十分怪異。

在挖掘過程之中,他們突然發現了一座古代墓葬。當時天氣已經非常炎熱,一般屍體兩三天就會腐爛了,但這具男屍見光後很長時間都保存完好,是一具非常完整的乾屍。

這具乾屍里里外外一共裹了7層衣服,還有7件衣服陪葬。他身高1米73左右,一隻腳上還有六個腳趾。按照民間的說法,長六根手指或者腳趾的人都會格外聰明。考古學家們經過初步勘察,確定了墓主人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隨著考察的繼續,考古學家們發現這具乾屍身上還有諸多秘密。

扎著漢人的髮髻?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初年,「剃髮令」的實行特別嚴格,「留髮不留頭」成為當時的一句口號,很多有血性的漢人子弟都死在了這項政策之上。而這具乾屍卻留著一個漢族特色的髮髻,屍體被發現的時候,髮髻的形狀還保存得很好,裡面的發繩還在。那麼,他如何在康熙年間生存下來呢?

後來考古學家撥開乾屍額上的頭髮,可以看出他的頭頂是沒有留髮的痕迹的,所以說死者生前完全遵守了清朝剃髮易服的制度,但是因為心中仍對舊朝留有眷念,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將他的髮辮挽成了髮髻,保留著漢族的傳統,以表慰藉。

四品官員還是一品官員?

在棺頭寫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

中憲大夫是金朝開始設置的,屬於吏部,金朝時是正五品中,明朝時正四品升授,清朝時為正四品。既然他是一名清朝官員,為何還會留著漢族人的髮髻呢?

考古學家們在清朝史料之中尋找「黃拙吾」的信息時,發現根本就找不到。後來絲織品修復專家們對棺槨之中的隨葬絲織品進行了修復,原來這名乾屍身上的官服綉有「麒麟補子」,對清朝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清朝官服上的補子是鑒定官員等級的重要標誌。

圓形的補子是王爺和貝勒爺這些皇親國戚專用的,而方補子是一般朝中大臣所用的。雖然這名官員是四品文官,但他身上並非是對應「四品文官」的鴛鴦圖案,麒麟補子是一品武官官服上特有的。

到底這名官員是文官還是武官?是一品還是四品?因為史料缺乏,至今我們找不到答案。

龍袍加身?

除了這些謎團,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脫下黃拙吾身上的一品武官官服之後,他們發現裡面穿著一套龍袍,上衣下裳。不僅如此,在他的陪葬品之中還有另外一件龍袍。他一個四品的文官穿上一品武官的官服已經是匪夷所思,那麼這兩身龍袍真的是難以解釋了。清朝初年,攝政王多爾袞因為私藏龍袍之罪被掘墳鞭屍,而黃拙吾竟然帶著兩身龍袍下葬,他到底是何身份呢?

黃拙吾到底是誰?

根據專家的鑒定,無論是黃拙吾身上的官服還是龍袍,其做工和用布來看,都是皇家正品。

有人說,這是出家的順治帝。史書上記載順治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急病而亡,而野史之中說,順治帝放棄紅塵出了家,在寺廟裡面做了三、四十年的和尚才去世。從年齡上來看順治的確是能對應上的,但是他出家之後為何還留有髮辮?死前又為何挽成漢人的髮髻呢?這就說不通了。

也有人說這是被康熙廢掉的太子胤礽。胤礽被廢之後一直被圈禁,野史中說他在圈禁期間心情苦悶,所以後來信仰了道教,所以髮髻挽成了漢人的形制,因為心有不甘,又穿著龍袍下葬。在史書之中,胤礽死後被追封和碩禮親王,葬於天津薊縣黃花山理親王園寢。雍正確實對自己的兄弟心狠手辣,但沒有必要對一個去世了的廢太子加以侮辱。就算雍正不允許他葬在皇家陵園,也不會看著他穿著龍袍下葬吧。這個說法也經不起推敲。

有很多人猜測,黃拙吾可能是明朝帝王后人,明朝滅亡後,他隱姓埋名。為何呢,原因是「龍袍乾屍「的髮型並不是清朝的,而是明朝的,所以黃拙吾肯定和明朝有所干係。

也有人說這是明朝皇室的遺族,他隱去了自己的身份,還在康熙朝做了一名小官員,被迫剃髮易服,但是對舊朝還是日日懷念。黃拙吾這個名字只是一個假名字,如果反過來念的話就是「吾拙黃」,音同「吾黜皇」,也就是「我是被廢黜的皇帝」的意思……因為名字都是假的,所以自然沒辦法找到真實身份了。

總結:無論是何種說法,也都是猜測,並沒有實際證據證明這具」龍袍乾屍「的身份,可能它的身份永遠是一個謎題了。也許某一天一些新史料或者新證據的出現,可以幫助我們真正揭開「黃拙吾」之謎。


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