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謝琰老師的課吧

看到這個題目


我們先來弄清一件事情。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是後人為了區分兩種詩風下的定義,這兩個詞語形容詩更合適一點,形容詩人就容易產生誤會,畢竟人都是立體的。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下面就好講了。

我個人認為,文學作品多多少少會受時代的影響。那我們看看他們的時代。唐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李白的一生受盛唐影響最大。所謂「大唐」,這個「大」指的不僅僅是疆域,更是包容性。它拜託了單一的農業倫理,向儒釋道互補發展。這為李白的浪漫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而盛唐朝內相對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種盛世氣象很難讓李白放下酒和劍而走向現實主義。李白用他的詩寫出了真實存在的盛世氣象,他身上的浪漫主義是時代潮流和他本人個性相互作用的結果。不愧余光中評「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而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轉衰的年代。你說杜甫寫不了浪漫主義的詩嗎?那可不見得。你從杜甫的大部分作品可以看出,他不是不會寫浪漫主義詩,而是時代在刺激他寫現實主義的詩。當他看見路上的枯骨時,很難去想獨自一人到月亮下喝酒。因為時代動蕩,所以詩人開始更加關心民間疾苦。

而說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實在是太對不起人家了。對白居易感興趣的人可以發現,他的許多作品風格完全不同。那是因為他經歷過盛也經歷過衰,時代面貌不同作品不同。盛唐走向下坡路時,他也從浪漫中走出,走向現實主義。白居易也說自己有時很討厭年輕時的作品,因為現在(注意是「現在)外面生靈塗炭,當時(注意是「當時」,即「現在」之前)的自己卻在歌舞昇平。這其實並不怪他。

李商隱在晚唐,他沒有見到盛唐氣象,但他有想像的能力。當一切絢爛都被洗去,只留下詩人們去想像。美麗的毀滅是一種美,美麗毀滅後留給人無盡的遐想也是一種美。雖說二李都是浪漫主義詩風,但二者不同的風格大家都很清楚,這裡不再贅述。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我開篇說的,文學作品多多少少會受時代的影響。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給了人類文學創造無盡的可能,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精彩的一部分。


都是老生常談啦。

(所以想用另一種角度給大家解讀一下)

李白這個人還用多說?他寫的詩那就是天馬行空啊,那些詩句就不是凡人能想到的,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這些句子,是凡人寫的出來的嗎,明明就是仙人才能說的,而仙人又和那些修道的方外之人不同,不是張口閉口修鍊,而是這本來就是說我就是仙人,這明明就是我住的地方啊,我在這裡生活過啊。

要不然就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要不就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什麼人會這樣?當然是浪漫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會這樣啊,浪漫就是不現實啊,李白的浪漫就在於,他這樣的行為不是平常人的處事之道啊,我們工作難道不是想著忍忍就好啦,人家是領導啊,現在講究情商,那還不是為人處世上圓滑嗎,李白會這樣嗎,不會,所以人們說李白是浪漫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人生對平常人不現實,他的人生也滿足了我們平凡人對自由的嚮往,所以李白是對自由的浪漫。

李商隱的浪漫啊是他對愛情的的刻畫入木三分,愛情不就是浪漫的嗎,他的愛情尤其悽艷,他的無題詩,還有錦瑟,含蓄唯美,李商隱的愛情詩是大唐最美的。柳三變的詞呢,會更加的露骨一些,也可以說是多情也可以說是一些「艷詞」,就像是對情人說的情話,而李商隱的詩絕對是對妻子的愛戀。

白居易不是有個故事嗎,說是他寫詩的時候會先讀給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聽,他會一直改詩知道老太太能聽懂為止,老太太都能聽懂說明什麼?貼近生活啊,貼近生活是什麼?不就是現實嗎。

其實主要是他的詩好多是反映民生疾苦的。《觀刈麥》,《琵琶行》,《長恨歌》其實本來是想諷刺唐玄宗的重色的,結果寫著寫著寫跑偏了,寫成了唐玄宗的感人的愛情故事了,哈哈啊哈哈哈啊哈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都不是絕對的,只是文學史的一般性概括說法。


李白有錢

李白爸有錢

李白叔叔伯伯有錢

李白遇到的貴婦想睡他有錢

李白,我好寂寞啊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看吧,國破家亡老慘啦


顧隨先生說的挺清楚,來看一下

太白是「龍」,老杜是「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