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五分钟前,苏柏打出了最后一通电话,不过电话那头的人并没有接【『但没人接』】,忙碌的铃声过后,手机里只有个机械的女声传来【『只传来机械的女声』】。他有些【删『有些』】怅然若失,放下手机,没有再打过去。【删『没有再打过去』。之所以这么改,因为后文并没打电话,等于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昏暗的房间里,老旧的风扇摇头时发出吱吱的低吟。【『风扇老旧,摇头时发出吱吱的低吟』】

房间很大,原本就宽敞的屋子因为没有任何家具的点缀显得异常的空旷。【『房间很大,没有家具,空阔异常。』】

苏柏躺在席子上,耳边是时有时现的风声。【前文说『吱吱低吟』,风声显然连贯,不该『时有时现』】

他睁开双眼直勾勾的【『地』】望向天花板。那触目所及的皆是一片隐约的模糊。【『隐约』:不清楚,不明显。『模糊』:不分明,不清楚。二者都可表达观感,心感。但难以互相形容。『隐约的模糊』与『模糊的隐约』大概可以打一架,看究竟谁可以代表谁。或者改为:『触目所及,一片模糊。』】

从窗帘缝隙中透出【『透进』?】的光亮在面对这样一间屋子时,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是男主角视角。心境。光线『力不从心』,即是他『独木难支』。】【究竟如何力不从心?只有总结陈词,没有实写出画面感。】

苏柏尝试从扇叶的转动声中寻找自己微弱的呼吸。

还在。

不过很轻,也很陌生…【一呼一吸,从外景转入内观。】

这里是华阳小区4栋302,他住了十几年的家。

是他的童年,他的青春,他的记忆,同样也会是他的死所。【『童年』『青春』『记忆』,总结陈词,十分宽泛,海纳百川。不够独特。每个人的童年,青春,记忆都不一样。】

他要死了。【前文说了『他的死所』,已有『他要死了』的潜台词,可删这句。】

苏柏心里默默地算著。

死亡的概率已有七成。就另外的三成存活率来说,其实有些勉强。

如果接下来的三到四分钟内有人发现他,并把他叫醒,那么他【删『那么他』】或许还会保有一线的生机。【主角残存一丝生存渴望,大概来自本能。】

反之,如果没有,那么他死在这里的概率恐怕会随著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直到某一刻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一切又都会重归平静。【美化,模糊了死亡。未有身临其境之感。】

【 Aurora】,名为【睡美人】的烈性毒药,通过麻痹感欺骗人体神经来造成机体死亡,期间会给人带来一系列诸如虚弱,嗜睡的症状。毒药的发作需要一个过程,外部环境的打扰会造成药物的降解加速,药力的毒性也会大打折扣…」【『会麻痹,欺骗人体神经,让机体死亡。期间会给人带来一系列症状,譬如虚弱,嗜睡……毒发需要过程,而外部干扰会加速药物降解,使毒性大打折扣。』】

把药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医生」叮嘱道:「去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吧,如果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死。「

就是现在呢…

其实到底【删『到底』】他也知道,这所谓的三成生机,不过是他给自己的一份微不足道的心理安慰罢了。【『所谓三成生机,不过是他的心理安慰,微不足道。』】

孤独的成长经历,使他与周遭的同龄人格格不入。也造成他的性格的偏激与敏感。【这里将性格还原了出来。而前文笼统地说『他的青春』,比较浪费。】【『的的』不休,难以下咽。『他的成长经历很孤独,因此性格偏激,敏感,与同龄人格格不入』】

因为很少同旁人说话,以至于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这是他知道的。【这个理由不够充分。距离也稍微远了一点,本文经常写得笼统,可详细举例一件事。】

孤僻,古怪,有些让人害怕…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对他的冷眼相视与漠不关心。【仅仅是『孤僻』『古怪』『有些让人害怕……』就说『冷眼相视』『漠不关心』,难以服众。除非写出究竟如何古怪,让人害怕。语病同上,写得笼统。】

早早离开【『脱离』=也许更好,】了家人的牵挂,让苏柏逐渐学会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照顾自己。

两个月前,他唯一的朋友也离开了他。

在他精心刻意的疏远与隔阂下【语感不佳。『精心疏远,刻意隔阂』】,女孩走上了自己为她准备的绝对正确的道路——远离自己的路【删『的路』】【泛泛而写,笼统概括,发生何事?一概不知。】

他不再需要他人的关心了。

一刀又一刀,精神上的鲜血淋漓是成为「隐形人」的代价。【如果享受孤独,那么就不会说这是『代价』,害怕孤独,那就不会『精心疏远,刻意隔阂』唯一的朋友。男主角的做法与心理很矛盾,等同于:想上车,但不想买票。这大概是性格原因。他不知道怎么爱别人,怎么接受爱。于是搞砸了一切。『幸福的人,童年治愈了他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苏柏用力剐去自己与这个世界所有的关联,牵动到伤口时自然也会发疼,但好在不会再有谁想要施舍,怜悯,去注意他了。【『施舍,怜悯,去注意他』与前文『别人对他的冷眼相视与漠不关心』有冲突。也许讲的不是同一件事。】

黑暗中苏柏眨了眨眼睛,心里默默的【『地』】念想著。

我一直是一个人。【如果想著『我还有家人,朋友』那就死灰复燃,死不成了,所以必须暗示自己,『我一直是一个人』】

苏柏的脸上写著肉眼可见的麻木【『苏柏的脸上写著麻木,肉眼可见。』】。

愤怒吗?也许。但比起同情与渴望,愤怒根本不足为道。【并没有抱著决绝赴死的心态。不甘心孤独,但又不能拥抱温暖。心情复杂。】

思绪略过脑海,缕缕空气刮划他的脸颊。

苏柏清秀的面庞显得有些苍白,眼睛上蒙有一层淡淡灰霭,虽然干净却缺少神采。【『灰霭』『干净』不知道有什么关联。】

他要做现在唯一能做的。

安静的【『地』】躺在竹席上,不再花费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无意义的事,一如自己曾在街边看到的橱窗里的手办样【『的的』不休。】,安安静静的【删『的』】【断句。】待在展示柜里。

风扇依然在任劳任怨的【『地』】工作,微风吹过皮肤的瞬间,也同时【『也』与『同时』可删其一】带走了一丝夏日特有的躁热。【仅仅是一丝么?笑。】

「咕咚」

苏柏努力的【『地』】咽了咽口水。

果然比起绝症带来的阵痛和那几乎天价的治疗费,【前文无铺垫,到这里才讲他断绝友谊,寻死的原因。有点迟。】这样轻飘飘的死法才更加适合自己。【『果然,比起绝症的痛苦,天价医疗费,自己更适合轻飘飘地死去。』】

我该死了,没有原因,命定的。【孤独+绝症。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会很惨。但发生在男主角身上,好像也没什么。读者顶多会觉得『好可怜』但不会为之触动,感动,悲悯,叹息。因为作者没有写出『摔碎美好』。就好像摔了个破瓦罐一样。】

比起刚刚得知自己患癌时的无助与绝望,此时的他多了几分稀疏平常不值一提的神采。【『稀松平常不值一提的神采』。累赘修饰,好像印度火车上挂满了 人。】

也许是麻木了,亦或是真的再也做不出来任何表情来。

躺下的瞬间,背部紧紧的【『地』】倚在清凉的竹席上。

此时他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

好奇怪,就像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个还在乎自己的人也死掉了,就在刚刚。【妙比,全文最佳。究竟如何定义死亡呢?是肉体,还是心灵?如今,心,或者灵魂死掉了,仅剩这躯壳,仿佛心在与肉体告别。如果这是一本书,作者可将这句话写在封面,至少可以骗读者进来。】

一分钟过去了,时间在缓缓的【删『的』】流逝。隔著一面窗帘外加一道围墙,不远处便是依就人声鼎沸的午夜闹市【『不远处便是午夜闹市,依旧人声鼎沸』】,从那儿不时吹来的带著香气的晚风【『晚风不时吹来,带著香气』】,透过窗帘的缝隙,点点的在房间里四散开来。【乐曲衬哀情。人之将死,时间过得极慢,注意到往日不曾注意的细节,一切都如此美好。】

一分钟…还有一分钟。

他言之凿凿的【删『的』】【断句】宣告了自己的处刑日期。

没来由的,就像是冥冥中有什么存在著。【进入幻觉状态】

漫长的旅途,他们默契的【『地』】乘坐在同一辆巴士上,

窗外是模糊不清的风景与暖色调的光。他们相伴而坐,静静地等待终点站的到达【删『的到达』】。

突然,他用手指著前方的小站台,告诉苏柏,那就是你的目的地了,你就要从那下车…【站台有两个意思,归来,离别。恰如生,死,都发生在同一副躯壳。】

股股凉意接踵而至,不同于体表吹起的凉风,这股寒冷更像是自身体内部溢出来的。

【整段幻境,浅尝辄止,既不够深入,也不够悠长。】

苏柏已经可以明显的【删『的』】察觉到身体的变化。

他开始有些【删『有些』】发冷,四肢逐渐僵直。

热量被一丝一缕的剥离出身体,虚弱的目眩感渐渐映现而出。

他突然感到有些疲乏,瘦削的胸口不停的【『地』】向上传达著同一个微弱的信号【『的的』不休】,也在宣告著一个事——终点站到了。【留破折号,删『终点站到了』,留白读者。】

如果要用什么词语含糊的【『地』】描述他现在的感受,那么这两个字一定是—空虚。

意识的指针缓缓滑向虚无,多亏了「医生」带来的特效药,致死的整个过程全如他所说的,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删『的』】痛苦。

药物开始作用时产生的麻痹感不仅遮盖了癌症的痛楚【仿佛读说明书。可拆分。】,同时也开始【『同时』与『也开始』可删其一】逐渐延伸侵蚀著他的感官。

某个角落里悄悄的【删『的』飞出一只灰色的【删『的』】飞蛾,它【删『它』】兜兜转转,在空中不停地绕著圈子。【飞蛾因本能逐光。生命因本能活著。这里有一只搞错方向的飞蛾,违背本能的人类。】

翅膀扑朔间,它来到了苏柏的身前,没有过多的犹豫,像是寻找属于自己的专属停车位一样,怡然【删『怡然』】精确的【地】降落在他睁开的左眼上。

只是地上的人类再也不会做出任何的【删『的』】反应了。

名为感知的窗户被彻底的【删『的』】锁死,黑暗遮住了他的眼睛。

恰如一台坏掉的机器不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自发的【删『的』】工作…【妙比,但是『的的』不休,伤害了这个比喻。】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它们正在一个接著个与身体断开了关联。【泛泛而写,浮光掠影。毫无概念。】

路被截断了,体表的信息便不能再经过跋涉传达到他的大脑中枢之中。【可多这种实写,少泛指。但这句又写得过度『说明书』。在文学里,死亡可以很美,】

飞蛾停留在他的眼睛上不再动弹,干瘪的灰褐色。很难让人找出相符的美感。整个静态的画面莫名的【地】给人带来一种古怪的错觉。【『的的』不休的原因是,作者急著在一句话之内讲完所有。其实可拆分。】

苏柏残存的意识告诉自己,快了,快了。

他就要下地狱喽。

微风浮动,吹起了窗帘的一角。

失去意识的那一刻,苏柏依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他只是很开心这段时间没有留给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告别了噩梦的袭扰,与漫漫长途的孤独,他第一次享受到这种难以言喻的轻松。【从『苏柏残存的意识……』到『难以言喻的轻松』,属于水词。可凝练,删节。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譬如《活著》,妻子难产,二喜走出医院,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抱歉,女士先生们,现在是我的私人时间了…【强词,刻意,情绪过度外露,整句可尽删。】

地上的年轻人慢慢停止了呼吸,像是【删『是』】一艘搁浅的船。【也可说『风车』

苏柏的手机突然亮了起来,在地板上震动著。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叫作「顾舒」的名字…【屏幕显示其名为:顾舒。】【不知道这是谁,唯一好友?】

「2019年4月22日22:4736.我死了。」

停留在苏柏眼球上的飞蛾,仿佛受到了什么刺激,呼的一下扇动翅膀飞了起来。

它摇摇晃晃,像是载著一个迷途的游魂,朝著窗口缝隙透出的霓虹飞去。【飞蛾想起它应该追逐月光,霓虹,而人已没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黑暗中,

「这次的死亡原因还是癌症吗?

「不,中毒死的,我给他的药。「

「嗯?我以为你不会出手的。」

「我是一名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的天职。不要质疑我的职业素养。」

沉默了一会儿,他问道:「所以这次你下的是什么药?」

「三克【 aurora】」男人回答。【既是曙光,又是死亡。既是医生,又是死神,既是人,又非人,既是远去的月台,又是归来的站台。】


总评:男主角生于缺爱的环境,生活在世上,却仿佛与世隔绝,面临绝症,自杀而死。

他最需要的解药是『亲情』,家庭可以帮他塑造世界观,可以成为他的避风港,像冬天的太阳,那这一切可能就不会发生。

生死,人生大事。执笔写来,体会尤其要深。本文的问题在于,没塑造好人物。仅以冷血塑造冰人。须知冰人体内需有热血。

林黛玉死了,读者伤心,因其美好,探春远嫁,令人扼腕,她独木难支,无法抗争时代与命运。这些人都有血有肉,一朝化为泥土,令人动容。本文男主角即欠缺『生命力』,在他身上,没有发现美好,也难见写他善良,更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十分匮乏。难以了解,更谈不上同情,通感。他死了,只如风吹花岗岩,读者不为所动,其中的感怀,甚至不如瞥一眼路边的流浪狗。

在写感情,生死的故事里,人物无情,木人石心,尤其致命。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五分钟前,苏柏拨出了最后一通电话。没有人接。忙碌的铃声过去,手机里机械的女声还在兀自喋喋不休。他有些怅然若失,于是放下了手机,没再回电

破旧的风扇吱吱呀呀摇著头。房间很大,里面没一件家具,只宽宽敞敞一片空荡荡。窗帘紧紧拉上,缝隙里透进一点试探的光亮,昏暗中左右闪躲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苏柏正躺在席子上,躺在空荡荡里,听耳边的风。风在断断续续地呜咽。

苏柏和天花板上一片空白对望,在风声扇叶声中摸索寻找自己的微弱呼吸。

呼吸还在。很轻,也很陌生…

华阳小区4栋302。这里是苏柏十几年的家,是他的童年,他的青春,也会是他的死所。

苏柏很快就要死了。

苏柏心里默默计算著:死亡的概率至少七成,另外的三成也实在勉强——接下来的三四分钟内有人发现了他,并把他叫醒,或许才会保有一线生机。

反之,如果没有,他在这里死掉的概率便随时间不断增长——直到心脏停止了跳动,风也不再呼吸;直到整个世界只剩下一片寂静。

按照自己的文风,试著改了下开头,剩下的有空再说~


先说下我的思路吧,是想把前面这部分改得再冷硬些,包括很多地方的「他」都被我用「苏柏」代替,也是为了增加人物的疏离感。

问题在于,后面有些内容上的缺失,而不是文笔的问题。可以参照一位很厉害的答主 @叶懒 回答里的内容,把批注内容缺失或者可以具体化的地方,比如上面「他的童年」「他的青春」等(原文还有「他的记忆」,但我觉得一是构不成并列,二是更加抽象,所以删去了),都可以辅以细节扩充。后面的蒙太奇应该与前文这种带有死气的冷硬文风(希望我没误解你的意图)形成对比,要有生机有活力,文章才能更有张力。即便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即便是生命终将凋零,也要先荼蘼一样盛开,才能使读者达到共情。详见 @叶懒 总评里第三段后的内容,就是在说这件事。

鄙人水平有限,又疏于练笔,所以以上的修改尝试,以及后面的分析,都不保证正确、有效。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法,把上面的内容进行理解、整合,其他的大可丢弃不要。

以上


是我学识疏浅了,实在是看不懂题主写的这一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的文字渲染力很强啊,我仿佛能看见男主等待死神来临时的表情,代入感很强,简直负能量满满。

至于改动……我还真对题主这种文体不知如何下手,词藻华丽,而且流畅性也不差,我也坐等大手子来评价


估计接下来这个问题下将会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你在「堆砌描写」,啰嗦。

一派认为你这样写也行,别有韵味。

其实这就是读者大体的两种反应,如果你接下来的剧情能足够优秀,掩盖掉一些瑕疵,应该能有些成绩,也别想著怎么样去改,改也改不了多好,越改越坏就尴尬了。


很遗憾,又是流水账,没有人物,没有背景交代,突如其来的人物意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