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信星座运势,也有人信老黄历,可黄历的历史久得多,历经岁月涤荡知识洗礼,还是深入人心,是什么原因?


民俗

来源于喜忌的总结过程


拿件事来说吧,如果黄历写今天宜嫁娶,忌出殡。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同村的人都信,那么就不会出现,红白事在同一个村同一天举行。

要是都不信,出个万一,两家都不让,会闹出多大的事,要知道,在古代,一个村一般就一两个大姓。


科学中带一丝迷信?


黄历来源于古人们根据地球环绕太阳运动之规律(即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

最早的黄历上只有干支纪年和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对于农事节气的归纳总结,

例如芒种,谐音「忙种」,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农事繁忙,需要抓紧时间。

作为农事大国,古代对于农事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即使在书籍缺乏的古代,黄历也是流通最广的书籍之一。

古时的黄历(也叫通书)是官方印制的,禁止民间仿制,而中国民间术家在重利的吸引之下,并为了满足大家对术数的高度需求,一直私下编印年度通书,它除了涵盖黄历的形式之外,还又再增添了不少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

清乾隆十六年(1751),才准许中国民间翻刻官印的黄历,且不须盖官方的印信,在这条新的法令之下,刊行黄历不再有违法之嫌。而许多选择家更开始公开树帜出版以己名或堂号为标志的年度通书,积极争夺这一广大市场。

于是,历书有了较大的演变,日历上内容十分丰富,除记载日期、干支、二十四节气表及相关的注释外,还印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各种联对、谢贴、呈文诉状、民间偏方、张天师祛病术、九九消寒图等等,琳琅满目。一本历书成了小百科全书,有人戏称,一册历书在手,可以「万事不求人」。

黄历能够历经岁月涤荡知识洗礼,深入人心,自然有其正确严谨的论证。

当然,现在社会发展较之古时有所不同,对于黄历的部分结果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在,对于人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好比我父母建个猪、牛圈都得看黄历开工。买台面包车都得看黄道吉日。

但是,假如你作为一个企业老板,黄历写的是干什么都不宜,可是当天有个几亿的大单需要签,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儿了。你是签还是不签?


我认为黄历的根源在于古代国家对老百姓家里办事的一种【规范】【规避矛盾】

王五家今天结婚,李四家今天发丧……如果碰到一起,两家要有矛盾,所以有黄历的行事宜忌,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规避这样的冲突。

你可以看看这个翻黄历:https://www.fanhuangli.com/ 个人感觉这是目前市场上最符合《钦定协纪辨方书》演算法的黄历了


赞同楼上的观点,据我所知,我们的祖先很重视「择日」,择日最大的意义就是配合流年吉星(根据八卦延伸)和自己的出生数据来选一个日子和时辰去处理某些事,希望事情顺顺利利,少点阻碍。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现在还是有很多关于老黄历的手机软体应运而生,比如顺历就是,因此从侧面看出择日还是很受人家关注与重视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