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 年仅50岁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10月29日,李咏妻子(@法图麦的妈妈)在微博发文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李咏1968年5月3日出生,今年年仅50岁。

李咏1968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1987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1991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做编导。1996年任专题片编导,并担任纪录片《香港沧桑》的解说。1998年开始出任综艺节目主持人,同年开始主持益智游戏节目《幸运52》。 2002年,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主持央视二套的平民选秀节目《非常6+1》。 2004年,担任选秀节目《梦想中国》总设计师。


以前写过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奖的就是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美国,也没能治好我喜欢的主持人,好可惜,所以,新方法也不是全能的。但这里贴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新的认识,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生命真的很脆弱,让我们爱惜自己,对身体多一点了解,对医学多一点认识。

还是贴文字精简版吧,知友也是更喜欢文字的。

---温馨提示---

内容很长:分为几个部分

Part1:癌症

Part2:免疫系统

Part3:攻克癌症的升级版免疫系统

  • Part1:癌症

1、癌症是什么?

是一个强大的疮。(疮)

2、为什么一般人难以发现?

因为它低调却野蛮,低调到让你不痛不痒,直到有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症状人类才有所发觉。如果长在皮肤上,人能够及时地看到病变,如果长在五脏六腑等组织里面,都玩完了。(表面低调+内心野蛮)

3、癌症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哪些?

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夜间大量盗汗、贫血、肌肉乏力等。

4、癌症有多少种?

目前已知人类癌症有70多种,几乎所有已知人体部位均会有癌变的危险,这种号称人类死神的疾病,大多数都会随著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各个地方,彻底击垮我们的家园(身体)。(全身转移)

5、人类怎么和癌症这个敌人周旋?

以前的老方法:

a一锅端的切除敌人阵营。

b请外援化学药物来化疗。

c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各类射线来猛烈射击敌人阵营。

今年若贝尔奖得主发明的新方法:

升级免疫系统自身实力。

  • Part2: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是什么?

生物学的好的同学当是再复习一下。

免疫系统,就是负责安防的队伍组成的部队,他们保卫我们身体这个家园。(保卫家园)

2、部队具体干些什么?

部队里有专业的队伍:T细胞队,B细胞队,巨噬细胞队,其中,T细胞队是头号神枪手。他们分得清外来的感染源、组织以及自身的癌细胞,将它们直接杀死,正是因为T细胞队伍有如此高情商高智商,还有这么高的业务能力,部队的大半江山都是由他们打下的。(神枪手大半个江山)

3、T细胞他们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呢?

看看这支队伍的基础: 出生在骨髓,天生就能打胜仗,性情高涨,出生后就被然后在胸腺训练营进行专业训练,他们的童年没有浪费一丁点时光,有的只是胸腺中不断的摸爬滚打和层层淘汰。(能打胜仗、性情高涨)

4、胸腺是所什么训练营?

这是一个神秘的学校(器官),在我们胸腔的前面,心脏的上方,一个淋巴样器官,是一所封闭式的训练营:人类在胚胎时期,对于身体的其他器官来讲,这所训练营的重量是最大的,大约有 10-15 克;人出生后,它继续长大,可达到 30-40 克,但到性成熟后就开始退化。可谓完成了保卫家园的战士们的训练后,就功成身退,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胸腺)

5、这所训练营是怎么训练士兵的呢?

进入胸腺这所专业的训练营,就会对T细胞天生的缺点:不会识别敌人,进行训练——做正确错误的选择题。有些小朋友在试验「T细胞的正确(阳性)选择」中,没有认清外来的病毒、细菌以及癌细胞而被淘汰出局。过了正确选择题这关,接下来在「T细胞的错误(阴性)选择」选择中,有部分伙伴们不小心选择了敌人,没有选出自己人这个正确选项,又被淘汰了。事实证明,一个真正的学霸,必须要学会正反两种辩证方法才能毕业。(好难的选择题)

6、成功选拔后就能进入部队开始作战了吗?

当然不是的,离开胸腺训练学校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刚刚来到社会上中的T细胞只能算是一个新兵——初始T细胞,虽然有著在胸腺中的毕业的成绩,但终究是纸上谈兵,没有上过战场,就无法成为真正的T细胞。只有经历过与抗原(抗击原始敌人:细菌,病毒,癌细胞等)的战斗,并成功的将敌人杀死,才称得上成为真正的战士——效应T细胞。(新兵+战士)

7、战士们技能都一样吗?

不同地方(器官)中的效应T细胞由于历练环境不同,敌人也不一样,因此虽然都称为效应T细胞,但大家的能力却不一样,主要分为了以下几个派系:

A、细胞毒T细胞:都带著CD8+的标志,施毒能力5颗星。执行任务时,会通过严谨的识别方法——查看细胞身份证:一种蛋白,如果是敌人真身,会毫不犹豫的分泌毒素,将敌人毒死并碎尸万段。(施毒能力5颗星)

B、辅助性T细胞:刻有CD4+的标志,辅助能力5颗星。不仅是一个模具设计师,负责设计出敌人的样貌模具(抗体),让战友们更容易找到潜藏著的敌人;还是一个强大的奶妈,会分泌乳汁,使得其他T细胞的茁壮成长,还可以帮助B细胞大量的繁殖。(辅助能力5颗星)

C、调节/抑制T细胞:协调能力5颗星,知识渊博,不仅是我们T细胞,就连B细胞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愿意听他的指挥,是大家的指挥官。由于战友们天生那个缺点:识别能力差,冷静睿智的指挥官还要负责监管:看看战士们有没有犯错误——伤害自己人。(协调能力5颗星)

  • Part3: 曙光

1、说说曙光的具体内容吧?

记住,曙光是升级版的免疫系统,升级就是查漏补缺!这就要从T细胞的缺点说起,T细胞队伍虽然很牛,但容易情绪高涨,识别能力比较差,所以还是要听领导的遥控指挥才行,而聪明的癌细胞以前是自己人,知道领导的样子,学会了易容术后,整容成领导的样子来操作遥控,本来识别能力就不好的T细胞队伍就被敌人操控了,这时候,敌人阵营的癌症细胞们大规模发展,迅速侵略我们的家园,少则几个月,多则三五年,然后就把人类玩翘翘了。(查缺补漏+易容术)

现在好了,若贝尔医学奖的获奖者发明了:

PD-1/PD-L1抑制剂:监督T细胞在过度兴奋的情况下不要误伤自己人。

CAR-T疗法:分离患者T细胞出来,给他指纹,然后回输至患者体内,帮助T细胞靶向识别和高效杀灭肿瘤细胞。

2、有个疑问, T细胞战士们老了后呢?

那就退休呗。退休后的生活是十分轻松的, T细胞老战士们就成为了记忆T细胞。在平时,有过战胜敌人经验的记忆T细胞只需要好好休息,当过去的敌人重新出现在家园时,记忆T细胞再次斗志昂扬,与宿敌再次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3、等等,如果调节监督的T细胞老眼昏花了,而癌症敌人花样百出,他自己都不能识别敌人了,人类怎么办?

之前就是没有找到办法,人类才得了癌症这种老年病,现在,就靠「CAR-T」治疗法了。人类已经学会了用指纹来控制遥控器,易容术再也不管用了。分离患者的T细胞出来,给他按上指挥官的指纹,然后回输至患者体内,帮助T细胞靶向识别和高效杀灭肿瘤细胞。(装指纹)

4、施毒T细胞之前被易容术吓怕了,不敢放开胆子杀敌怎么办?

现在这个时候就到了T细胞的升级版「PD-1/PD-L1抑制剂」上场的时候了,就像发一个危险解除的通知书一样,告诉他们,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杀个痛快了,情绪可以高涨起来了。

5、这真的能解决癌症这个强悍敌人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6、为什么我觉得胸腺训练营一直开下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呢?毕竟这些老家伙们老了呀。

哦,这个,有道理!和敌人的战斗之路就有你这样的同学,很有希望。(干巴爹!)

------就贴到这里了------

如果想看漫画版的,请找笔者私聊要微信号,或者直接关注公号或专栏,名字都叫:白画邻,进去就能看到。

最后,咏哥安息。永远爱你。逝者已逝,生者节哀。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生命,爱惜身体。


我只感觉到作为普通人深深的无助……

李咏,以及前几年去世的罗京,都是央视员工。这意味著他们有著国内事业单位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包括定期、全面的体检。也就是说,相比于大多数人直到癌症晚期才发现确诊,他们可能在早中期就开始应对治疗了,治愈的机会也更大。

而且李咏作为国内知名主持人,他也有能力支付昂贵的癌症治疗费用,所以才能在美国治疗17个月之久。

可就这样还是逃不过癌症的魔掌。

不仅是他们,即便资产强如乔布斯和保罗艾伦,在癌症面前也一样的无力。

对于普通人,只会更加脆弱。

你有半年一次定期全面的体检筛查,有人帮助制定饮食和作息计划吗?

在确认患病后,你有足够的资源联系上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且及时为你手术吗?

更重要的,你有足够的资产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不使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吗?

我之前做癌症药立项时,记得一个数据:国人一生的患癌几率是22%。这个数字,已经高到每个人都无法忽视。

但当它找上你时,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怎么办?你的孩子又怎么办?

PS:

只是抒发一下听到李咏去世消息的感慨。

对于我们80后三十多岁的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夹在中间,大多还是独生子女,每天的日子家庭人力分配都是满满的。这样一个状态下,别说死不起,连大病都生不起。一场大病就有可能毁掉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撑,更遑论花费高、可能耗时长、未必治好、治好也有复发可能的癌症了。

很多癌症药物批准上市不是能够治愈,而是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也就是控制病情不发展、恶化的时间,让你多活几个月到几十个月。过了这个时期,该恶化还是会恶化,该转移还是会转移。

可能未婚的人无法体会到,到了成家立业后这个人生状态,死亡已经没有那么可怕。怕的是如果人走了,老婆父母孩子怎么办。怕的是长时间的治疗拉锯不仅在消磨身体健康,还有家庭经济的崩塌。卖房治病?孩子上学教育?

我们真的很脆弱。


斯人已逝,活著的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学会有效地预防癌症,以及有效地早期筛查癌症。

40岁以后就要开始重视癌症筛查了!

癌症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治疗效果真的是天壤之别。虽然不知道李咏患的是什么癌症,但是治疗17个月之后就去世,发现的时候肯定是癌症晚期了。

明星的医疗条件肯定比普通人要好很多,但是很多明星也是直到癌症晚期才发现,所以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是健康理念的问题——没有重视癌症筛查。

很多医学专业的人都没有这种意识。曾经有一个医学研究生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说,她真的好后悔,没有早点带家人去检查胃,最后家人出现吐血的症状才查出胃癌,但是已经晚期了。

中国超过80%的胃癌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治疗效果非常差,而作为对比,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把别的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推行全民胃癌早期筛查,并纳入医保。1990 年后日本每年都有约600 万人进行胃癌早期筛查。

到了40岁以后,癌症的发病率快速升高,80岁达到高峰,所以癌症筛查从40岁就要开始。日本的全民胃癌早期筛查,也是从40岁开始。

下面简单说说10种高发癌症的筛查方法。

1、肺癌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2、胃癌

40岁-75岁,每年做一次胃镜。

3、肝癌

腹部彩超加甲胎蛋白检测,正常人群1~2年筛查一次,高危险人群要增加筛查的频率。

4、大肠癌

40岁后,先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也不属于高危人群,那隔3~5年后再做下一次。

5、食管癌

40岁-75岁,每年做一次胃镜。

食管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更要早期发现。

6、乳腺癌

40岁-60岁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7、宫颈癌

每年做一次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TCT检查。

宫颈癌筛查不是从40岁以后才开始,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都应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

8、甲状腺癌

每年一次甲状腺B超。

现在有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一定要重视筛查甲状腺癌。

9、前列腺癌

50岁以上男性每年一次前列腺B超+肿瘤标志物PSA检测+直肠指诊。

10、胰腺癌

肿瘤标志物CA199检查+超声内镜或腹部CT。

约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

除了早期筛查,日常的癌症预防也很重要。

2018年5月,全球癌症权威研究机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与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联合发布了2018版癌症预防报告。这份报告的重点就是告诉人们如何有效地预防癌症。

报告指出,约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癌症和人们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究竟该如何预防癌症?这份报告提出了10条建议。

1、别吸烟,远离二手烟

在任何一份有关癌症危险因素的榜单上,吸烟永远是名列前茅的。可以说,吸烟是最危险的致癌生活习惯。如果世界上没有烟草,肺癌将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

2、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或肥胖是至少12种癌症的诱因,包括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胃癌、口咽癌、大肠癌、乳腺癌、胆囊癌、肾癌、食道癌、胰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3、保持身体活跃,避免久坐不动

身体活跃能够直接预防三种癌症,包括大肠癌、乳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同时也有助于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进一步降低癌症风险。

如果你工作时需要长时间坐著,那你业余时间更需要积极锻炼。报告指出,一个成年人每周的运动量是至少做150分钟的适度身体活动(包括步行、骑自行车、家务劳动、游泳、跳舞等)或至少75分钟的剧烈身体活动(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骑自行车、有氧运动等)。

4、健康饮食

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具体该多吃什么食物呢?

(1)同颜色的不含淀粉的蔬菜和水果;

(2)不含淀粉的根和块茎,如胡萝卜、洋蓟、块根芹、瑞典甘蓝、芜菁;

(3)全谷物,如糙米、小麦、燕麦、大麦和黑麦。

5、少吃快餐

少吃快餐以及富含脂肪、淀粉或糖的其他加工食品。

6、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有证据表明,经常食用红肉或加工肉能诱发结直肠癌。

红肉是指来自哺乳动物的所有类型的肌肉,包括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而加工肉是指通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过程处理,以增强风味或改善保存的肉类,如火腿、腊肠、培根和一些香肠等。

吃红肉的量每周不超过3份,相当于350~500克煮熟的红肉。加工肉类更要少吃。

7、限制含糖饮料

经常喝含糖饮料能导致肥胖。应该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饮料。

8、少喝酒,尽量不喝

饮酒与患6种癌症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酒,啤酒、葡萄酒、白酒、药酒都一样。而且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9、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母亲患乳腺癌,而且可以帮助宝宝在婴儿时期预防感染、在儿童时期和成年期降低患哮喘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儿童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10、癌症病人遵循这些建议

癌症病人遵循上述建议,有助于提高治疗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悼念这位曾经给我们带来欢乐的主持人,愿天堂没有病痛。


阿拉需要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把李咏给带走了。


厚著脸皮来蹭热度泼冷水。

我不谈名人,只说癌症。

我最近很悲观很绝望,感觉所谓的「人类的抗癌史」就是一部「打脸史」。

知乎上有那么些个跟癌症有关的话题,比如,「得了癌症是什么体验」,「年轻人得了绝症或大病是什么体验」,「至亲得了癌症是什么体验」,「照顾癌症患者是什么体验」,「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之类的,以及,今天这个话题。

所有这类问题下面,总有讲述悲惨经历字字泣血的,徒劳安慰「抱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见缝插针「是时候给自己买一份重疾险」的,照本宣科「经常体检,重视早期筛查」的,装模作样任何时候都要吟一句「世上的病都是穷病」的……

抱歉,今天我要得罪人。说实话――上述这些调调,唱多了挺烦的。

这次我专门唱反调――请原谅我的任性,心情不好,想当一把杠精。

――想自我安慰说癌症是中老年人操心的事,年轻人可以趁著青春浪一把?

想得美!远的不说,只从知乎上那些有关癌症的话题挑例子,年轻人得癌症的少了?三十啷当岁,二十来岁,十几岁……哪个年龄段没有?最过分的是还有不到三岁的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

――以为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经常健身锻炼就万无一失?

不好意思,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能尽量降低患癌几率,不能杜绝。更何况,那些顶级「倒霉蛋」,比如十几岁,几岁得癌症的,还只是个孩子,生活方式又能有多不健康呢?这不,科学家逼得没办法了,开始从患者本身找原因,找「基因突变点」和「遗传」这些先天不足,这不就等于说某些人得癌症就是命中注定么?怎么样?寒不寒心!?

――勤检查就能高枕无忧?

别太乐观哦。受检查器材,医师水平等等因素的限制,误诊,漏诊,迟迟不能确诊的,不在少数。

有肿瘤太小(不到五毫米),在CT逐层扫描时没扫到(没记错的话,CT是五毫米一层),下次复查就长大扩散的。

有医生发现了肿瘤或结节,但暂时不能定性,多观察一段时间或辗转多家医院,结果等到能确诊时已经晚期的。

有良性肿瘤里面包裹著恶性肿瘤,不切开硬是看不到的。

要说胃镜肠镜CT核磁密切筛查也就罢了,有些癌症怎么筛查?比如黑色素瘤。难不成你隔三差五去医院脱光光,叫医生看你全身上下的痣有没有恶变?就这还考验医生水平呢,要是凭肉眼看不出来,要不要取组织活检?老大,全身上下多少颗痣?

更何况,不少检查手段并不是那么舒服和绝对安全。

CT做多了有致癌风险(辐射)。增强CT可能存在碘造影剂过敏。

即便是无痛胃肠镜,做之前得喝泻药排空粪便,禁食,这茬儿苦是省不掉的。

支气管镜有多难受就不说了。

――所有病都是穷病,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诸位确信?胰腺癌了解一下?

有钱吃靶向药,但吃到耐药以至于无药可吃的,了解一下?

――终极大招:得癌症的毕竟是少数,是小概率事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是的,单个来看,好多癌症的几率是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但是,癌症有好多种呢,除了极少数因男女器官有别而得不上的(比如男性不会得宫颈癌),绝大多数癌症,理论上「人人有份」。再加上我前面说的种种不利因素(检测手段,设备,医师水平,不良生活习惯,自身基因缺陷,环境污染……),都加起来,所有小概率因素都累积起来,还敢说几率低吗?要知道,人类面临的不是某一种癌症,而是n多种癌症的围剿!我记得知乎上看到种说法,要是把时间拉得足够长(七老八十),一个人一生中患癌的几率是36%……

一路看下来,有没有感觉很无力很绝望?

如果有的话……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要的就是啪啪打脸!打掉盲目乐观!打掉事不关己!非如此不足以激起对癌症的重视,不足以认识到癌症的残酷性复杂性,不足以绝境求生!

最后,说说我幻想的抗癌黑科技:在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和食品中添迦纳米机器人,随日常饮食进入人体,随生理循环游走全身,并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周而复始的不间断的监控人体的每一个角落并传输实时数据至疾控平台。一旦发现异常,最先激活并引导,配合人体免疫系统阻击,若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则自动联网医疗系统呼叫增援,还不能完全解决就将纳米机器人转为人工操作,从细胞级别正面刚,从物理层面干掉癌细胞!

为了做到上面这一点,需要攀什么科技树就攀什么科技树!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