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持了大半年,工作日每天早上半個小時左右,周末早上一個小時左右。剛開始的時候,身體會有各種感受,所以就總是很期待打坐,到現在感受沒那麼多了,坐的時候家裡的貓叫家人的走動都會干擾,會覺得自己心沒有那麼靜,沒那麼坐得住了。以前下了坐,都覺得很好很開心,現在這種時候也少了。我想可能是到了瓶頸期,應該怎麼去突破呢?

我也知道,不該有所追求,但是出家人修行不也是帶著強烈的發心和願力么。由於之前打坐我既不觀想上師 也不按內觀的方式 就是說我其實沒有接受任何系統體系的方法,原因是覺得那些觀想都是在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而按我自己一味放空的方式,現在似乎有點繼續不下去了。這半年各種關於禪修的書也都看了,明就仁波切 因是子 南懷瑾 還有其他關於禪修的正見的書。

到現在為止,我是否應該選擇一條路一套系統的方式去進行,比如修氣脈或者內觀?

想聽聽過來人的意見,你們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門檻或者瓶頸,你們是怎麼過去的?


抱著期待樂趣,這已是貪蓋,也是最常見阻礙發展禪定之一的障礙。這種心態情況下,周圍環境都能容易讓你分神。當然如果一開始禪修時,周圍環境太過吵當然也會帶來困難。

密教的觀想你不接觸也對的。很多人不知道修氣脈最終是雙修法。至於放空也並非什麼禪修,不正確是很難有真正的成果。

時下最常見的禪修者障礙就是貪蓋。有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感受到貪心的感受就應該沒有貪蓋。這是因為一般人的狹義定義的貪心而已。而在禪修時好奇、期待等這已觸發了貪蓋。這種情況下即使周圍很安靜,也會因貪蓋、在腦海里一直打開新想法而走神。就算放空,貪蓋也會藉助周圍環境的聲音,儲勢待發隨時發動。還有其它四蓋(共有五蓋),五大障礙阻礙入定。

建議你還是找回正確/正統的方式去修。修止成功入禪定,以後再出定修觀。

建議通過四念處的方式,修毗婆舍那,即修觀。

體心法為:觀身、觀受、觀心、觀法,以一種只知道,不做任何干預的方式進行觀察。這種修行方法的優點是,總有可看的,不會悶,容易堅持。

包括你說的遇到各種聲音,通過毗婆舍那修法,是比較容易做到不受任何干擾的。

推薦你一本講毗婆舍那的書——《看見真相》,一位泰國的尊者的教學語錄。


不要對打坐/禪修賦予太多的東西,

不要想從打坐/禪修中得到什麼,

應以『』無所得『』的心態打坐/禪修。

你想從打坐/禪修中得到健康嗎?

你想從打坐/禪修中得到靈感嗎?

你想從打坐/禪修中得到神通嗎?

你想從打坐/禪修中得到覺悟嗎?

當你有這種想法時,『苦』,便產生了。

禪修是什麼?我們能從禪修中得到什麼?

禪修只不過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一種手段罷了。

禪修給予我們的只有:『』無所得『』的智慧。

因為一切法都是無常變遷,隨因緣變遷而被迫變遷,隨因緣變遷而無自主性地變遷,執著於無常變化的東西只能帶來憂、悲、苦、惱。

正確的禪修態度是什麼?

隨其自然,讓一切如其所是。

禪修時,入靜了,要覺知,但不執著;

禪修時,煩躁了,要覺知,但不對治;

禪修時,要做『觀眾』,不做『演員』,平時已經夠折騰的了,現在需要歇歇了;

禪修時,你只是一個『觀者』,觀看生命這齣戲;

禪修時,你要做的只是:好好認識自己這顆心。


同學,之前你的那個類似「粗住」,現在在「細住」,還沒到「未到地」,離「初禪」還遠。一般地,進入初禪,才算是真的實證人員,才有資格去找師父。

現在的狀態,是「定心細故」,因為你的定力變強了,定心變細了,反倒是「從套子裡頭出來」,各項身心感覺變得比以前敏感了,這是正常的,而且是必定會經歷的,大家都這麼過來的。

以前修行人老說,修行你要首先改變價值觀世界觀,要按照佛祖的教法去做事做人,這種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非一日之功,哪天你忽然發現自己竟然深信因果,與社會上人有極大不同,生也不怕,死也不怕,就怕造業,到這個時候,你打坐才能更進一步。否則,就算用再多雜技,也是沒用的。修行不是修科學,修行是心理和氣質的轉變,這句話看起來空,其實是個大實話,任何違背這一條的法門,本質上都與實修背道而馳的,就好像現在知乎上,那麼多人探討「理」,佛理道理,這個理那個理,真正你問他信不信因果,他就猶豫了,那說明你連最基本的三觀都還沒變過來,幹什麼都是沒用的,都是在玩,只是鍛煉了一下精神,培養了下修養。

修行,先把三觀和氣質轉過來,然後具體的把人財往還,治生雜務全部避開,然後才能談打坐的功夫,才能真正探討打坐,否則都只是在休息而已。你想想,了生死這麼大的事情,就憑一天打坐半小時,能幹嘛?還不是一滴墨水投到井裡頭,了無蹤跡的。

考大學尚且需要十幾年專修,況且這個。當然,這當中有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能保你快速積累福德和智慧資糧。現在你書也看了,智慧資糧有了,缺的一點福德資糧,可以依靠「念佛號」來補起來。

從現在開始暫停打坐,每天念800遍「阿彌陀佛」,四字五音法。隨便查了一個給你

阿彌陀佛聖號 四字五音?

www.9ku.com

念佛貴在堅持,而且注意了,這個方法收效有延遲,大概兩個月,也就是說,你現在念,兩個月後你才能感覺到效果。到時候你就算再沒打坐過,也能明顯感覺到區別的。

再推薦你一個小冊子,這個是再來的大修行寫的,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坐禪?

pan.baidu.com

當然,《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俗稱小止觀、童蒙止觀)這一本祖師爺的必讀輔導材料,一定是要當教材看的。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難得見到中期的問題,不再是初期要不要打坐這樣的了。

這是很多靜坐的人都會碰到的問題:沒有新體驗出現後的長久持續。

這樣的關卡不止一個,會有幾次。需要智慧去過關。

問題是兩方面的。

1.沒有松到底。題主修的是止,沒有走向很多人的錯誤路觀修,盯著一個目標。所以,前期會出現身心舒暢等效果。但是,這樣的松,還沒有抓住核心,所以持續一段時間後,會出現沒有新體驗,就不知道如何繼續或已經到頂的錯覺。

只要繼續松,但是,要松的是大腦。讓腦仁松,會出現持續的清醒與腦內舒服。而這個要守護好,念起即覺,讓清醒和清涼持續,就是最佳狀態。

2.在腦松後,會體驗有一個內在的清醒意識,這就是本心。

開始要用這個本心向外看,就會出現踏實,充實。不會再迷茫和動搖。

接著,要用這個觀目標,進入心一境。

因為沒有找到清醒的意識,所以會彷徨。因為沒有腦松,所以,感覺會倒退。


禪修不能貪著境界覺受,否則只是妄境,容易入魔障,楞嚴經中五十陰魔皆由貪著禪境而起,你禪修目標不明,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要系統的學習大乘佛法,發出離心和菩提心,然後依佛經教理次第而修,方為正道。


勘看念頭

老實打坐

謹記老師教誨


不知道你所謂的各種感受都是些什麼,不清楚所以也就不好做出判斷。

具體都會有一些什麼感受,你可以參考我的經驗看一看:劉尊元:冥想狀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說一點自己的心得,打坐修行並不是只升不降的,它有時會長時間停留在某一階段,有時還會倒退,但這些都不必當心,就象水一樣,會有起伏不定,但終歸會向著一個方向流動。你才練了半年,現在下結論還早了點。


心靜心亂皆無常 苦 空 無我 世間一切動不動法 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還能有什麼瓶頸呢 有瓶頸就是有我執 推薦雜阿含經白話文http://m.jingshu.org/ahanjing/39283.html 修習多修習四念處

別想如何堅持,要堅持就不是禪了,是執了,執了就會迷,迷了就會不悟。


謝邀。如果沒理解錯題主的話,題主應該是看書自修吧。我也覺得這不是什麼修行的瓶頸,只是「求不得」或者「放逸」。

一開始有很多感受,開心;後來感受和專註沒了,不開心。這正是貪與嗔作祟了。

其他法門我不會,就「內觀」而言,這同樣也是你的所緣,你可以回去修入出息念,可以繼續修「捨(覺支)」,或曰「平等心」。再或者進一步學習「七覺支」,繼續練習擇法和精進覺支。

最後,按現代人的修行強度,想修到「出岔子」還太杞人憂天。

願你安樂自在。


打坐不是修行,空、靜這類狀態是功修到了某種層次後自然產生出來的, 沒有傳承自修的話很難。而肉身修到一定層次之前也不應該長時間打坐,對身體容易有損傷,經脈瘀滯,真修行根本處也不在於形體動作如何。

修行不易,有心真修當尋正法明師,已有高功普傳,機緣難得,有意可加Q了解。


推薦天臺智者大師的《童蒙止觀》


找個老師指點。


打坐不建議亂學,也不建議學雜了!佛門打坐,和道門打坐,是有一些區別的!


您在坐的時候,是不是在想快點入定,想見到境界,期待有所得。

心經云:以無所得故,遠離顛倒夢想。

以有心求無心,如挖井看天,其方向就反了……

現在修「禪」從方式上可分兩種。

一種有相禪,普通的打坐住心觀靜,四禪八定一種無相禪,與身無關,處處即相離相兩種修法對「坐」的定義也不同。有相禪坐腿,無相禪坐心

這類問題不應到知首或網上來問,應該去問你的師父。


打坐是觀自己的思維,不僅僅是在坐的時候,起來了之後,不管在做什麼,都100%專註於那個事情,就是打坐。坐的是 心 而不是身。當有煩惱的時候是心不靜,執著于思維,家裡人貓吵,外面雜訊,ok,就是雜訊,觀照就可以了,如果覺得煩躁,這就是一種執著了。禪修教導去掉 對立,好壞的分別心。禪修不都是愉快的經歷,但是只要你內心清明,這才是最重要的。坐了一段時間可能會覺得無聊了或者厭倦了也正常的,可以嘗試變換其他的辦法,比如拜佛或者誦經?

好的壞的都會過去,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一輩子。幾輩子。


你可以試試這個法門,全國很多較大的城市都有免費傳授點:冥想體驗 - 霎哈嘉瑜伽 。

這個法門是屬於印度三脈七輪體系一類的,依靠昆達里尼走中脈來修行,算是系統的禪修方法。不搞觀想、也不意守,追求自然放鬆,非常安全。


打坐禪修,你修什麼的?禪凈密等,都有禪修,每個宗門的修行方法都不一樣。

還有遇到了問題應該問自己的師父,不能到處打聽啊。

別看著書修啊,書里的都是普及性的知識。很多要修的東西不會說的。

自己盲修瞎煉可要不得,肯定要出大問題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