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引用一句话:

「我宁肯在这个土鳖的国度赞扬土鳖乐队,而不是假装自己住在伦敦。」

—— 颜峻,《野兽档案》,399页。

这句话出自颜峻为便利商店同名专辑写下的短评,时间大约是2003年-2004年。短评里还有一段,我觉得说得很好:

中国的英式流行乐队,正在丧失曾经闪现的个性和诗意,从「清醒」到「果味VC」,再到「便利商店」——除了摩登天空,还有新蜂公司旗下的新人——就好像民间传说那样,阿凡提对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说:「请喝这开水吧,它是兔子的汤的汤的汤。」

愿国摇乐队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请问您这里是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吗」

「那可不咋滴」


每一支玩英式摇滚出名了的中国乐队(请勿对号入座),接下来一定会矢口否认自己玩的是英式。

话术一般是「我们做的是我们自己风格的音乐blablablabla」,有些甚至会改为用中文作词。

前景如何,你自己细品吧。


发展什么风格不重要,把音乐整明白最重要。

对于大部分乐队来说,他们走中国/地方特色,用最独特的方式唱自己的歌也好,有样学样全盘西化也罢,至少我真的不在乎,我只在乎他们音乐到底好不好。

那些有价值的内涵,精神,思想,某种程度决定一个乐队的上限,但整不好音乐还不琢磨著怎么整,没有审美可言,还偏偏孤芳自土,这种乐队就毫无下限,对于这种乐队我只能说,别tm玩了,天天喊牛逼和傻逼就行了。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下什么是「英式摇滚」。

狭义的英式摇滚,即Britpop,指90年代活跃在英国主流乐坛的以绿洲和模糊为首的一系列乐队。严格上来讲britpop不能称作风格,而是风潮。影响britpop各乐队的母风格都不太相同。

现在我们常说的广义的英式摇滚,除了九十年代britpop以外,还可以指启发britpop的一些八十年代独立乐队,比如史密斯、石玫瑰;以及由britpop启发的乐队,如后英摇(酷玩,muse)和00年代车库摇滚复兴(北极猴,立不挺等等)的这一些乐队;国内的话,像比较早的达达和现在争议比较大的盘尼西林,都可以纳入讨论范畴。

再回到问题本身,国内「英式摇滚」乐队前景如何呢?

首先,乐队在当下中国并不是主流文化,而是亚文化;喜欢音乐节livehouse的人还是比主流音乐市场的听众要少得多。虽然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在背后团队还算成功的操作下吸引了一些目光,但本质上仍然没有改变乐队文化是亚文化这一点。

其次,90年代初国内摇滚刚刚兴起的第一个辉煌期,影响那一代乐手的很大一部分是美式摇滚/硬摇滚;到britpop开始进入国内的00年左右,中国的摇滚事业已经开始陷入第一个低谷了。虽然像达达这样的国内英摇先驱签了华纳这样的大公司,但是商业化和中国的摇滚事业始终没有很好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达达在05年也走向了解散、主唱彭坦单飞。

再其次,英伦摇滚之所以有浓重的英伦色彩,和英格兰本地的生活方式、民情民生、乐队和酒吧文化是紧紧相连的,而这在中国并不一定会引起太多人共鸣。

所以我认为在中国乐队事业仍然没有完全成熟的条件下,英式摇滚的前景并不乐观。可能技术出色的、或者已经开发出商业价值的乐队可以很好的生存,比如盘尼西林(骂归骂喷归喷,人家现在真的在赚钱了)。其他的初出茅庐的、还在行业中下层的、努力出专辑跑巡演、粉丝基础不大、并且很有一部分乐手都是兼职的做英式摇滚的乐队,真的很难凭单吃这一口饭一心走下去,真的前途未卜。

总结来说就是:乐队文化依然还是亚文化、英摇在国摇里地位不高、难以引起国人共鸣,这三点让我对国内英式摇滚的前景取保守态度。当然现在音乐节产业越来越发达,像达达也迎来了重组,我们当然还是希望这个产业的所有风格和音乐人都能赚钱、百花齐放的。

p.s.本人也是大学生业余唱作人,特别喜欢英摇,也在做这方面的风格,但我始终认为一个风格真正能走进一个地区的大众心里,还是得做好本土化。


为什么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模仿英国九十年代的音乐?


连oasis都抄袭盘尼西林,你说呢


乐夏里有个隐藏的老英摇,就是旅行团,翻弹过山羊皮吉他的朋友就会发现《来福胶泥》这张专辑大篇幅对山羊皮的模仿。但后来的音乐很快就进入到用各种元素融合去做非类型化音乐的路子。

Brit-pop这个风格命名的时候把自己的祖国都搬了出来,我个人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批乐队的作品完成了去美国化这一点,尤其是吉他上,所以也有人叫Guitar pop。与其说是一种风格,倒不如说是这一批英国乐队的创作思路。但你可以发现这些乐队大多短命,昙花一现,整个Brit-pop的风潮也没能延续多久,后面也很少有这类乐队再冒出来了。

所以我觉得中国乐队如果是单纯的去走这个风格的路子,可拿来借鉴的素材是非常少并且不成体系的,就跟旅行团一样,出了一张专辑就差不多了,再往后自己也腻了,也没有空间了,就得想别的办法了。 像盘尼西林这种连著两张专辑去搞高仿作业都不带腻的乐队毕竟是少数。并且可以大胆预测一下,他们再出专辑的时候(如果乐队还能挺到那时候)应该会迎来风格上很大的变动。

国内现在的风气有点不好的地方,可以给一些好莱坞电影吹上天,也能接受大众文学,但就是到了音乐这一谈流行一谈商业就嗤之以鼻,其实真没必要在风格这个问题上跟自己死磕,不管是听众还是创作者,这框子得跳出来。我认为去做好的非类型化的音乐才是前景所在。


不适宜的生长土壤,注定无法生长出美丽的花朵。


照盘尼西林的趋势发展下去,我觉得要黄。

不过我真的喜欢果味vc,没换主唱前。


据我所知,重庆鸡公煲是上海人发明的,四川麻辣烫是东北人发明的,左宗棠鸡是美国人发明的,绝了???


我觉得英式摇滚在中国之前貌似一直没啥市场,我是感觉中国摇滚乐市场还是以朋克,不过现在好多了,因为乐队的夏天让好多人知道了这种东西,人们也愿意花钱去livehouse买票了。

顺带提一嘴,不论是什么音乐风格,只要这个乐队好听,能卖出票,就是有发展前景。


只要中国乐队复兴,就都有希望。

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英伦摇滚小乐队正在向上生长

举个例子:Orange Ocean(橘子海),尽管我还是习惯叫他们橙海,这支山东乐队我是看他们从初出茅庐的上班族乐队,到如今频繁出现在各大音乐节的舞台,甚至传闻被乐夏邀请却果断拒绝(目前看来绝对是明智之举,毕竟曝光度是把双刃剑。只有无比清楚自己现状和目标的乐队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初心仍在),我的内心真不知有多激动!他们的低调谦逊以及理性,让我相信,经乐夏这么一张扬的中国摇滚乐队,即将燃起希望之火,无论是什么样风格的乐队!

所以还是开头那句话,只要中国乐队复兴,都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保持心态,那英式摇滚乐队也不例外地能一片光明。


首先,我不是杠精。

为啥要弄中国「英式」摇滚呢?

虽然摇滚乐是舶来品,我们起步也比较晚。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做我们自己的音乐,唱我们自己的歌词。

英式并没错,包括其他国家和其他种类的摇滚,我们可以虚心学习,苦心专研。

你看看现在音乐软体排行上能听的歌有几首,可能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们要去尝试,这是我们热爱摇滚乐的这群人的使命,咱们的留下点什么。

做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摇滚乐。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对别人说,我们的摇滚乐才是主流。


英式摇滚是个宽泛的概念,Black Sabbath,Iron Maiden这样重金属算不算英国摇滚?英国punk先驱Sex Pistols算不算英国摇滚?

bring me the horizon,Bullet For My Valentine 这样新世纪的也算英国摇滚吗?

我想你说的可能是——Britpop

Britpop其实就是英国的alternative-pop。

每种英国现代音乐风格总能在美国找到相对应的根源。只是和美国味道有点差别而已。

2000左右随著Coldplay, oasis, blur等乐队,在世界范围的火爆,Britpop也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由于旋律简单好听,技术门槛低,不少刚学吉他不久的人也可以翻唱。

迅速替代了上一波的朋克乐队和Grunge乐队,成了当时比较受欢迎的风格。

每一种风格只能火最多不到10年。coldplay现在的音乐也不是原来的Britpop。

中国大众乐迷审美比较靠后,直到几年前类似Britpop风格的逃跑计划乐队才火起来。

再加上乐队夏天的盘尼西林。

现在资讯较发达,大众对风格是没有特别强需求,好听就喜欢。

最后总结,没有牛逼的风格,只有牛逼的乐队。


前面的回答都是伪命题。

盘尼西林凉不是因为他英伦而是因为他抄,你看他第二张不抄了,就难听了。

果味vc说句实话,词太垃圾了。

这跟英伦没什么关系,你听周杰伦的浪漫手机和不能说的秘密是不是最纯的英摇。

逃跑计划的歌里也带有很明显的英式,所以我觉得不是说英伦有没有前途。

你把旋律写好听了,编曲用心了,歌词戳心了,情绪到位了。

还怕没前途?

建议听听周杰伦早期多作品,你就知道周杰伦多喜欢日系和英式摇滚了。


私以为,得看能不能出会写好歌的人


我听oasis, muse, radiohead, 山羊皮等等等等好多年了,这些都是英式摇滚,可他们的风格其实一点也不一样

综上所述,我认为英式摇滚就是个伪命题,英式摇滚就是指那个岛上产生的摇滚乐,中国英式摇滚更是无从谈起


我他妈听oasis就是个玩,要说真英伦还得是中国廊坊盘尼西林。


在河北遍地都是安徽牛肉板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