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考歷史考到了~有點方

寫的是道,可是網上有人說是儒~


首先易經最初是一本卜筮書,有連山、歸藏、周易三種,現在說的《易經》是儒家四書五經之一的《周易》,其年代最遲成於殷商時期,因為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早已有了關於用易占筮記錄。現行版本源自於西漢馬王堆帛書周易,現在關於歸藏易也已經有了具體的文物出土。

易經作為一本卜筮書,有著自己的一套象數結構,即是卦象爻象。這是易經本有的象數結構。文王將伏羲八經卦疊為六十四卦。最初周易並沒有所謂的爻辭,即如「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種。早在《左傳》、《呂氏春秋》等書中有著早期的斷語記錄,後來由周公旦將古占筮記錄編寫刪改,才成為了現在看到的爻辭。這時易經的體系基本形成,稱為周易現在所說的易經包括易經原文和孔子及其弟子所編寫的易傳十翼。

陰陽家最早是運用自己的一套哲學觀,將當時的天文曆法也納入自己的體系。後來主管制訂曆法觀測天文祭祀卜筮,且最早陰陽家就和易結合過,在殷商時期早有四方四正的概念。後來孔子將陰陽家和易相結合的部分既言陰陽災的內容刪改,以易理為重。這是因為陰陽家和周易結合所闡述的是災異預測,和孔子理念有衝突。陰陽家後由戰國時期鄒衍結合五行家創立陰陽五行家,成為後世的陰陽五行家。

至西漢去秦未遠,百家爭鳴的餘波仍未消散。漢武帝之前以黃老之學修養生息為重。儒家想要從百家之中脫穎而出迅速確立自己的地位,就需要將自己的學說提升至天人的高度。而完成這一任務的則是一代大儒董仲舒,董仲舒採用了陰陽五行家的思想,以《尚書 洪範》為底本闡述災異和儒家思想結合。不僅給儒家提供了一個世界觀,而且使得陰陽災異更為使人信服。

在董仲舒為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的地位成功確立。武帝設立五經博士,以及博士弟子。儒家的經典,五經成為了國家政治法律的依據,而作為五經之首的《易經》也正式作為一種學科流傳開來,儒家也正式成為封建帝制的專屬護身符。易學傳承自從孔子以來重義理,即使說到象數也是為了闡述義理。

儒家之所以和周易合併是因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儒家需要用周易的象數做為闡述自己思想體系的框架,現在所說的乘承比應當位等都是儒家和易結合後的產物。而上面所說的易傳則是完全為了表達儒家思想的內容,建立在易原有的象數結構上,被稱之為義理,現在的各種占筮方法都屬於象數範疇。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西漢孝宣帝時,根據皮錫瑞的說法,漢初說易,皆言義理,切以人事。直到孝宣帝時有一個人名字叫做孟喜。他從師于田王孫,但是首改師法,說陰陽災異。並編造謊言說是田王孫臨死時傳授給他的。孟喜因此在宣帝時不得被立於博士。但是他的學說影響到了後來的京房,房受易於焦延壽,焦延壽曾私淑孟喜,京房稱自己的學說是孟喜的,但是不被孟喜弟子所承認。但是他卻是象數易得真正奠基者。以至於後來象數易成為整個漢易學的代名詞,也開創了以易經配天干地支五行進行占卜的風氣。


這個怎麼說呢,說道自然沒錯,說是儒家的,那更沒毛病啊,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他是五經之首啊,孔聖人晚年,猶重易經


易經不分學派,群經之首


《易經》是中國文化之源,群經之首,是中國最古老的一本書,有《易經》後才有後來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因此,如果說學派《易經》屬於很多學派,又是很多學派的始祖。


這太荒唐了。《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十教九流都是百家爭鳴時期的產物。把《易經》歸類不是很可笑嗎。儒釋道都是《易》,因為佛來到中國就被中國化易經化了,易經可以代表中華哲學,所謂「易」,就是變化。孔子老子都說「無可無不可,合理就好。」所以中國人變通很厲害,也是圓滑世故。外國人直來直去就一定好嗎?沒什麼不好,只是我們被打怕了而已。


易經不屬於任何學派,但又是各個學派的鼻祖,就像我們都是華夏人,傳承於炎黃一樣,其次最開始是有三本書,歸山,連藏,周易,不過有兩本書是失傳了,只有周易了,易經算得上是百經之首,並且沒有人知道它是誰創造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