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收快递的时候,发现了网购的玻璃杯子很精美,当然,在发现它的精美之前,我拆下了一堆泡沫塑料。

我看著那堆泡沫塑料,我突然觉得我做了恶。于是打定主意,再也不网购用塑料包装的快件。

我照常清洗杯子,洗洁精在水的润滑作用下更柔软了,杯子在手中一滑,一声清脆悦耳的妙音,它碎了。

我去网购吧,我又想起了那堆包装纸。我放下手机,换上衣服出门了,直奔市场,寻找那个完整的杯子。她家有,我询问一番,她小心翼翼从一堆塑料包装纸中掏出了一个同款,又报了一个比网购贵三倍的价格。

我哑然,同一个玻璃杯,同一样的包装塑料,我追寻环保的意义,就是从别人手里买个安慰吗?我离开了,没有带著杯子,杯子又被塞进了塑料包装纸。

不,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网购了那款玻璃杯,备注不要塑料包装。店家面对这种奇怪的要求,好意劝说,没有塑料包装,玻璃杯子会碎的。在我的坚持要求下,店家以碎了不赔的理由,给我发了货。

杯子又到手了,只是包装盒里,只有一堆碎片。

就这样,我花了30块钱,什么杯子也没买成。还花呗的时候,就差30块钱就全额还清了。我只能选择分期,又多了一笔利息。没有哪个环保组织者愿意关心我的生活。

下个月了,我又买了同款杯子,这次我备注商家,一定要用塑料包装纸,厚厚地用。快递到货了,拆开厚厚的包装纸,里面的杯子完好无损。

我看著拆下来的塑料包装纸。它们是如此地可爱,保护了我心爱的小杯子。

又过了一阵,我看到了一个环保标语,说一次性筷子不能用,那是摧毁大森林的证据。于是,每次出门吃饭,我都自己带著不锈钢筷子。

只是,每次我清洗筷子,都要用清洁精和大量清水。但我仍然觉得,我守护了大森林。

直到有一天,我在跟朋友吹嘘我热爱环保,如何使用不锈钢筷子的时候。朋友哑然,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看著我,怀疑地对我说:「一次性筷子又不是红木做的——你没听过速生林么?」

原来我没有守护大森林,我连智商也没守护住。


我们做环保的都知道,污水处理的时候,只要任何一项常规数值不达标那么意味著整个出水都是超标的结果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成了要全部指标都超标才算。请问这种人到底是在忽悠老百姓还是忽悠内行人。

拿著忽悠老百姓的学说忽悠我这个内行人,这是把我当傻子还是把他自己当傻子我就不懂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35—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中的(6.2.3)做法有明显错误。这样会导致氨氮测试数据明显偏低

原文

6.2.3 絮凝沉淀

将 50 ml 硼酸溶液(4.11)移入接收瓶内,确保冷凝管出口在硼酸溶液液面之下。分取 250 ml 样 品,移入烧瓶中,加几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4.12),必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4.9)或盐酸溶液(4.10) 调整 pH 至 6.0(指示剂呈黄色)~7.4(指示剂呈蓝色),加入 0.25 g 轻质氧化镁(4.2)及数粒玻璃珠, 立即连接氮球和冷凝管。加热蒸馏,使馏出液速率约为 10 ml/min,待馏出液达 200 ml 时,停止蒸馏, 加水定容至 250 ml。

错误之处

调整 pH 至 6.0。

原因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的pH值对其吸光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著分析结果,在一定条件 下,显色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随其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12.59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因此在测定氨氮过程 中,显色前须合理调节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资料来源

环境工程 2008年2月第26卷第1期《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 pH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作者:潘本锋1。 韩润平1 。鲁雪生2。 王晓燕2 。李莉娜2。

(1.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01;2.三门峡市环境监测站,河南三门峡472000)

该资料结论

(1)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中,必须合理

调节显色前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 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2) 当水样为较清洁的地表水、地下水、或高度净化过的污水,成分组成简单,其pH值呈中性,无需预 处理,直接显色测定,即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3)当采用絮凝沉淀法预处理水样时,因为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将水样的pH值调至10.5左右,预处 理后可直接显色测定。 (4)当水样需要进行蒸馏预处理时,如果采用2%的硼酸做吸收液,必须将馏出液的pH值调至 9.56以上,然后再显色测定,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碱性环境对于氨氮监测影响较小

资料来源

第38 卷第12 期 2017 年12 月 《环 境 科 学 》 《游离氨( FA) 对氨氧化过程氨逃逸影响试验》

作者:孙洪伟1,于雪1,尤永军1,彭永臻2* ,王淑莹2 ( 1.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2.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结论

只有氨氮测试浓度约大于90mg/L的时候才会出现显著逃逸现象。我们日常氨氮化验浓度通过稀释的方式将氨氮浓度降低到100mg/L以内甚至更低。

与此同时,我们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浓度往往≤20mg/L甚至达到3mg/L。因此基本上不存在碱性环境导致游离氨逃逸最终影响测试结果的情况。




环保与发展关系三定律:

1.发展必然会损害环境,因为人必须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这一过程必然伴随著破坏。

——人们生存要用水要排污,要砍树要开山,要垦荒要捕杀,要扩张城市,要向海要地,这玩意不可避免。

2.环保不会成为一个政治实体的首要政治目标,因为发展才是。

——追求保护环境,只是社会一小部分生活保障水平较高人群才会产生的需求,它是小众的。

——随著社会继续发展,得到较高生活保障水平的人群数量会膨胀,他们对环境的要求会转变为巨大的政治推动力。

——当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个体的健康、生命和政治实体的后续发展时,环保的地位会快速抬升,就像中国最近几年正在落实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激进的环保政策。

3.当代的环境破坏,可以在未来发展中得到修复。

——比如废弃矿山修复成公园,退耕还林还草,养殖代替捕捞,越来越先进的污水处理厂,煤电集约化处理废气、散煤转天然气、油车转电车等等。城镇化使村民进城进镇,也会使人们对荒野的破坏变慢甚至停止。

——政治压力倒逼资源获取工艺的进步,也会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性。

——发展出更高的生产力,才能更有效的修复环境,比如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我们还有已经初现影绰的地球工程学、碳捕获工程等。

所以呢,以上三点决定,我们的环境永远存在「破坏与保护共存」的动态状态。当环境压力较小和处于粗暴发展状态时,会呈现出破坏大于保护的面貌,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九十年代中期至2015年的状态。

当环境压力较大和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时,往往转变为保护大于破坏。对于中国来说,大概就是现在这几年。


要知道,提倡环保,关闭整改的,都是小家小户的农业养殖;关闭的都是没有关系的私企!

都知道热电是污染大户,你让他关闭试试?他宁愿去封了农民吃饭的灶台也不会去封热电的!

都知道化工厂才是环保调查的重点,他宁愿把养殖户的鸡鸭牛羊猪等杀光,也不会去哪怕面子上调查一下污染严重的化工厂!

屁股决定思维~在其位,人家要的是政绩。

我见过的污水处理:1吨污水加10吨清水,OK,处理完毕,排出~清水从地下直接抽取,费用极低

化工厂粉尘车间爆炸,厂区周边马路水沟及田野里,落著黑黑的一片~政府出面辟谣:对环境一点影响没有!希望大家不传谣

近5亩小麦,收成时连麦带秸不到一麻袋,因为水被污染了:浇麦子时,地下抽出的水都是红色的。不浇,颗粒无收,浇了,不知道后果~

因本人是化工专业,接触及见过的相对多一点~

凡事,听听就行了~

所谓的反腐倡廉,原青岛市市委书记杜世成,才贪区区600万!


美国人不愿节俭,非洲人不愿少生,中国人不愿喝粥,三者互不相让。要是哪个先妥协了另外两个就会迅速占据其腾出来的资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