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作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人吃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刻板印象。现代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用于「口粮」作物的农产品其实占比并不高。

首先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在经济学上属于必需品,即需求收价格影响小。产多了降价也不容易卖出去,不够了价格会飞涨。但是,人类口粮并非农作物的唯一消耗渠道。大量的玉米,大豆,苜蓿,部分小麦大麦燕麦都是作为饲料作物种植的。美国的玉米大概6亿亩,大豆面积5.5亿亩。其中玉米95%以上是作为饲料或是能源使用的。大豆除部分饲料用外,大量出口中国,国内使用量很小。饲料用有个指数叫转化比,大概鸡是3.5kg粮食转化1kg鸡肉。猪是4,牛和羊是7-8。这也是为什么猪肉鸡肉便宜而牛羊肉贵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在人口增长缓慢而亩产不断攀升的今天,为防止产量过剩,已提出「粮改饲」等系列口号以消化多余产能。

美国人口只有我们1/4而耕地面积比我们多1/3以上,而许多农业技术美国又非常先进所以美国大量的农业产能为养殖和能源行业服务,其实,即使在农业资源不富裕的德国,大约只有25%的农作物人食用。60%饲用,15作能源和工业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都在补贴农业,刨除补贴,绝大多数农场主是没有利润的。所以一旦我们国家逐渐出现发达国家的情况,政府也会出手干预的。总之,政府不会让农业垮掉,毕竟这是国家的根本,但也不会让农业太挣钱,因为也不可能,也补贴不起。


农业牵扯到太多政策性的内容,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来衡量的。从事农业,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很多人把农业想的太简单了,有的人把农业想的太复杂了,最后就变成了赌博。


目前来说,在中国种粮食不可能赚钱,粮食是重要物资,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天灾(旱涝雨雪等)人祸(商人农民之间由于利益关系导致的问题)都会对其有重大影响,国家不可能将这个问题真的交付给散户,但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所以土地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只能不断削减农民的利益,迫使其(或者其后辈)转为工业与服务业(还需要照顾个别尤为固执的传统农民使其不至于挨饿),最终使农业正规化,国有化,真正实现粮食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同时稳定粮价,维护社会秩序。

真正赚钱的农产品只有这几种情况,第一,对外出口,美国就是这种情况,只不过就是专销他国,赚他国的国难财。第二,由于社会环境不稳定导致的粮价上涨,其实就是自己人坑自己人,本质上还是国难财。第三,稀有品种等特殊农产品或是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的农产品,像蔬菜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等等(由于技术原因难以解决,这个赚的并不多),真正赚钱的是桐油(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这个是真的赚钱,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资料,只要有门路能买到并卖到欧美地区就能赚大钱,就像稀土一样是中国特产)。

以上


中国的农产品过剩是结构性过剩,直白点就是前几年的托市收购以及相关政策引导导致的优质品种少,普通品种过剩。图表数据什么的就不找了(我懒),以小麦为例,新麦26,9023等几个品种如果种植过程中不出大问题的话,根本不愁卖。但是相关标准提高以后,一般的普麦就比较难卖了,总结来说就是优质优价的情况更为突出了。

像赌博这种话是不存在的,还有这么多企业进入农业就说明还是有钱赚的,如果没钱赚就应该像很多被淘汰的行业一样,自然而然的就没人做了。


只有经济作物才会有涨有跌,粮食作物永远不够


中国农产品过剩?开玩笑吧。中国是粮食进口国。


啥?才吃饱几天就忘记饥饿了?


种植者没有话语权决定没有利润。蔬菜你不卖,老了,西瓜熟过了,农民很无奈,也有人直接打地里当肥料了。有人会说自己去卖?又种又卖哪有那么容易?偶尔卖东西连个地方都占不下。


我觉得,什么东西你得先满足100%,才能超越说过剩对吧。

这就是农业再不赚钱,还是有人进去的道理。

至于你说的,种东西就像赌博,那是因为你不懂,很多一头扎进去然后赔钱的人不懂而已。

所以放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人,做什么都是赌博。

你还是多去了解点实地的信息,光看这些数据,害死个人。


不懂其中的利益冲突,不能妄加评论,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希望经济学的大佬能说一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