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孤身在家,你是该在父母旁边孝敬老人,还是应该外出挣钱养家,这是个问题。有人会说你不会带著老人去赚钱?你觉得老人会跟著走么!

我爷爷奶奶现在身体倍棒儿,有时候还跟同村的老头老太太在村委会大院唱会戏,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老俩口独守院子,来来往往的只有村里老头老太太们。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爸妈曾经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住了一段时间,我家住4楼步梯,对爷爷奶奶来说肯定很难,毕竟我爬一趟都累得慌,住了一个星期就回去了,回去跟他们老朋友说住不习惯,都挺好这些那些。我在和奶奶视频的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不自在。所以说老人很难融入一个新的环境。

我提这个问题主要想说一下,道德标准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要求,还是自己对他人的要求。


都不是。

道德标准是判断事物用的,不是行为要求。

一件事情,可以通过道德标准来判断是否道德,但是应该怎么做,除了道德外,还需要判断合理与否,公平与否,合法与否,符合当地习惯,伦理与否等等。

道德不是一个能单独作为行为准则的标准。

道德只能用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对社会,自己和他人有利。无法用来做别的。

你所提到的赡养,在道德上判断如下。

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父母身边陪伴,放弃自我追求和对社会的其他方面的贡献,则整个社会会减缓发展速度,所以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陪在父母身边这个行为并不是道德的。

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不管父母,人们就会惧怕衰老和为人父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压力增加,所以不管父母也是不道德的。

符合道德的做法是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同时,能让父母感到安心。

至于如何才能这么做,就和道德没关系了。

如何为孝,是伦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

在西方,很多父母并不愿意自己陪在身边,那么孩子就有责任考虑如何才是孝,偶尔回家看看老人,给予老人自由的同时表示关怀。如果孩子想和父母保持好的关系,那么孩子有责任去让老人感觉到他们的孩子没有抛弃他们。因为父母没有需求,所以父母没有责任去告诉孩子自己想要什么,孩子自己要去考虑。

在中国很多父母需要孩子陪在身边,这个情况下想要保持亲子关系良好,就需要父母去想如何才是孝,如果父母需要孩子陪在身边,那么就应该体谅孩子的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要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实际。因为父母有需求,那么父母就有责任去告诉孩子这些需求是什么,怎么才能不影响所有人的生活下完成这些。

亲戚关系和一切关系一样,都是需要维持的,把你当亲人看待的人,才是亲人,和血缘无关。

有著亲近的血缘,只能代表关系更容易维持,不代表就可以不维持,维持关系需要两方共同努力,不能一边提出要求,然后把责任都推给另一边,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是一样的。这些都是人情伦理,和道德没关系。


谢邀

这是个挺深奥的问题

我个人理解就是:

道德标准就是自己在成长中受他人影响或自我反思中形成的,对自己乃至他人相关道德行为好坏的一个定量或定性的认识。

可以说先是对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这种价值观,然后有了评价他人的一个标准。

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不一样,我觉得这个不行,别人就觉得行。这种事情说不清的。

用一个寓言来说明,就是那个爷爷孙子骑驴的故事,最终领悟到了什么?根据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就行了,少在乎别人乱七八糟的看法。

最后,我大概记得高中政治书上说,不损害他人或集体的正当利益就是道德的。(可能有出入不管了)。你看你相关长辈的实际需求,权衡利弊才是重点。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你有你自己的标准,个人观点,做一个有底线有良知的人比追求高尚要重要得多。

老人家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稳定不变,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他们产生不适应的状态,是正常的。

你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选择在家尽孝还是出去闯荡,只关乎你的选择问题,不关乎道德问题,因为他们尚且还能照顾自己,并不是完全瘫痪在床,无人理会。如果他们无自理能力,却无人照看,置之不理,就涉及道德问题。

任何人都无权要求他人为自己做事,你有自己的标准,但是对待不同的人,也要变通,标准不同。你对待爷爷奶奶就不能像对待父母一样,因为他们的习惯和观念不同,能够适应的环境也不同,你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同,你认为城市更好,但是在老一辈的人看来就是麻烦的,不适应的,不自在的,不开心的,所以,这时候,不是你的道德问题,而是各自有各自的习惯,唯一条:开心就好。

无需理会他人的看法,因为他人不会对你的事情负责任,最终问题还是自己的,所以,只需坚定你自己的看法,就足够了。


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没有什么标准,只是不能超过做人的底线罢了。每个人的做人底线又不同,它的准线只能是适度。


在道德这个论域,假如不持保守的立场,就不会一味地鼓吹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举例言之,假如你持宋儒的观点,就会认为,全社会没有了再醮的寡妇,所有的女孩子都躲在家里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道德水平就是很高的,应该马上朝这个方向努力;

而假设你是「五四」之后的文化人,就会认为这种做法道德水平有多高是有问题的,也就不急于朝那个方面努力。

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是,当你急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时,也许已经忽略了社会伦理方面发生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往往受到了别的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因为我们国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这种变革也正在发生,所以如何去提高道德水平是个最复杂的问题;而当我们这样提出问题时,也就丧失了提高道德水平的急迫感。

摘自《沉默的大多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