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除了那本書之外,其實講的是每個人都可以用產品思維做事情。都說產品經理轉行做其他的都能做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核心能力也是其他職位通用的能力。比如邏輯推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推動團隊能力、用戶思維、迭代思維、學習能力等等。這些產品經理的基本能力放其他職位上都能很好的適用,很好的增幅工作效率。而很多職位實際上也是很缺乏這些能力的。

所以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若人人都能像產品經理一樣疲勞,有產品經理一樣的基礎能力,那人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在的職位出人頭地,有很好的作為。

最終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是人人都要成為產品經理這樣的人,而不是說人人都能做產品經理


不知道蘇傑老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坑害了多少產品上下游的同學…(當然也促進了產品生態的空前繁榮)…

互聯網早就脫離了可以用信息不對稱以及營銷、新鮮玩法的組合作戰的時候了,換言之,產品漸漸像市場、公關一樣,成為了一個有固定職責與方法論的成熟職業。一方面低等級的產品開始細分,出現數據產品、增長產品、策略產品、功能產品等分支;另一方面對於高等級的產品,業務、市場、品牌、技術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而那時也更偏向廣義的「管理者」,產品經理的title不再重要。

人均產品經理的說法絕不靠譜,用「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點子」來定義產品經理是很狹隘的…實打實的產品成果、創業成果纔是優秀產品人的硬履歷。


就像人皆可聖人一樣,是大虛的哲學,但現實不可能;即是推託責任又是扣冒子……釐不清;內容就是一本正經地告訴你如何成聖人

可悲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其實是說:人人都有需求。


人均?別鬧了,一行有一行的行規,這就是個偽命題,所以沒有評價。


這個話題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不是讓人都去做產品,而是告訴大家要有產品思維。

目前互聯網的工種壁壘越來越薄,甚至可以說沒有,未來還會有人人都是運營,人人都是銷售等等

這裡不是告訴我們要去做,而是學習思維。

目前產品學習運營思維,運營學習產品思維,營銷學習產品和運營思維,更多的是需要一個複合型人才。

就跟大學學習一樣,你學生物也要學c語言,老師說是學科交叉,從學生角度來看沙雕的不行,反而教授能夠理解,為什麼呢,學生認知太少,思維上不夠。

目前人人都是產品也是這樣,告訴大家要學科交叉,豐富自己知識面。很多人理解不了,工作幾年,踏實做一些項目,特別是從0到1的項目,之後就能夠理解。

PS:據說,百度T8以上的產品要有運營思維,運營需要有產品思維,具體體現是職稱ppt上展示,有百度的大佬出來聊聊嘛


產品經理比較尷尬的問題在於能力無法量化檢驗。導致這個職業的水準是無下限的。

招聘方可能因為面試人面試時的侃侃而談進行錄用,但空中樓閣只是想像起來比較美好而已。

見過太多的假大空,有時隱隱因為自己從事這個職業而羞愧。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覺得沒錯啊,產品經理重要的是產品思維,就好像,公司樓下的食堂每天的套餐會推出不同的菜品,當然這些菜品沒有經過調研,有一天,我們公司產品leader,樓下食堂喫個飯,回來跟我們說,我剛給大媽建議了:

1、讓大媽以後給個二維碼,大家進羣討論今日想喫啥什麼,也許會降低部分同事點外賣,增加客源量。

2、充值時,可以搞個篩子,搖到幾,就充多少減多少,錢當然都是小錢,她肯定不會虧,但是會增加趣味性。

3、旁邊攤位煮麵的阿姨有兩位,按道理說人手夠了,但是每次等飯還是慢了,你們可以看看哪些流程可以優化,最好一個人就可以足夠,做到既減少成本又高效。

看吧,產品經理重要的是產品思維,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產品經理,把每一件都當作一個產品去對待,一定會受益匪淺


就類似於「 人均美食家 」「 人均預言家 」

即使這樣,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優秀的勝任某一崗位


沒什麼如何平均的,這完全在於聽者自己的感受,上學時一直被教育,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上學時我就從來沒指望那天能接班,想法很簡單,難道做任何事不是憑本事而是拼爹接班麼?上一代工人,下一代接班;上一代當官,下一代接班;那SH還有什麼意義,人和昆蟲有什麼卻別。

如果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那產品經理就毫無意義了,而且對於現實社會產品經理到底是個崗位還是種宗教或者一種思維呢?

顯然,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可能覆蓋到人人頭上,無論是什麼那沒有這個東西的還算不算人呢?

這句話無非是個口號,只要是口號,目的都是為了宣傳,需要宣傳的往往都沒有實際意義。

別糾結一句廢話,更別太在意別人如何評價,想清楚你自己如何對待就夠了。


是指把每個人當作一款產品,每個人就都是產品經理了。他指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不一個職場的職位。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理解的是說的人人都應該有產品經理的思維,產品思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用到產品思維去分析,從而得到不一樣的想法。從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幫助,在其他任何崗位中都適用。


張小龍還說自己是產品經理呢,人均都是張小龍呀?


在我不斷自學、面試、被拒絕、在面試、被人教育再拒絕、反正還沒上岸....

從市場角度講,這和羅傑的one piece的感覺是一樣的,當時的互聯網在技術進展與網路用戶的基礎上,有足夠的發現市場與空間,所以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開闢了一個時代,是在當時的互聯網市場下,發現需求,提供服務的一個引導,雖然現在角度看這個專有名詞有些泛化,產品經理一份職業的人口也在縮減,很多信息唱衰五年內產品經理必死,

我個人角度看,沒有新的東西了,快手抖音微視西瓜火山之類的小視頻軟體,差異性其實不大,甚至很多界面都是相似的,如果說操作方式相似是更容易滿足用戶使用耐心點,不同的內容可以給用戶不同的體驗,但實際上,謝謝產品之間內容差異並不會如諸侯一樣各佔一方,反而像軍國大臣一樣,用著不同的方法達到相同的目的,今天可能內容不一樣,明天資源可能就「被互通」了,都在搶佔用戶市場,而且是越來越多的產品來搶,說實話,你的功夫都是同一個師傅的套路,你怎麼打敗大師兄? 至於戰略層,這些相似的產品區別與用戶之間還有互聯網數據是怎樣的關係細節,肯定是有很多門道在的,但是接觸這些數據的是操作規則的少部分人,而用戶也不一定遵守規則,就比如一個人的固定習慣,喜歡在樓下喝一杯咖啡在回家泡澡,其實可以叫外賣的,但很多時候的用戶習慣在用戶的角度講,產品提供的需求幫助,但是我習慣這樣,不用幫助,這種邏輯國外比較常見,一些看似沒有意義的儀式感,或者是固執偏執的習慣,都是存在需求但不會服從需求的,這是數據的欺瞞性,

回到心理層面,現在的網路信息資源太多了,人更容易接收到各種信息,性格上就會變得容易複雜,情緒上也會比以前多,個性化的社會羣體就會有多樣化的需求,有需求的市場,甚至包括個體也會有解決自身需求的意願,人人尊崇需求,尊重需求的市場,就人均產品經理這個邏輯了,

話是沒錯,只是已經有的需求市場的情況下,很難做出產品差異性,個性化的需求又不具備市場數據支持作為盈利點,所以,這些內容就會有爭議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好的產品經理。分享一下產品經理實戰派的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210051?share_source=copy_linkshare_medium=iphonebbid=Z647AA68210117CF4BB5942E947E9F780062ts=1577550380


就因為這句話,產品經理的價值被大幅度降低了50%以上,是個人都能點評這個產品的業務能力。


我先來答題,人均產品經理這話,是出自產品經理呢?還是產品之外的人,如果出自產品之口,說明產品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時長遭受別人的質疑和反駁,覺得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每件事都有一大票人在等著說:我上我也行,本質上產品們對自己擁有的能力和專業度不夠自信。哈哈哈哈,如果出自其他人口,簡單的說人們對產品這行的偏見還蠻大的,門檻低,水的不行

"人均產品經理"這話說的未免也太狂了,我覺得人均還可以是運營,前提是,你對任何行業都留有敬畏之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自學相關行業的知識技能,最後成功獲得相關工作崗位後,還能不斷的從工作中總結經驗反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那人人確實都可以入行,有這樣的態度什麼行都可以入。試問當前產品這一行有多少人是沖著高薪資去的,再問都是從什麼大學什麼專業?嘿嘿,沒有哪所大學哪個專業專門為產品運營這類崗位提供人才,那為什麼不能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呢?我說產品經理不專業,產品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可我是程序員,我真心覺的產品日常做的事兒我都能做,只是不喜歡像他們那樣為了一點工作量和誰背鍋成天撕來撕去,互相扯皮,實在沒意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