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现在很多政府和投资公司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氢燃料电池的前景怎样?哪些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有没有行业内的大咖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行业内工程师研发人员答一波~

氢燃料电池,或者说燃料电池及相关产业,以后一定会是能源市场内主流的一个产业。

目前的氢燃料电池已经将体积、成本等商业化最看重的因素不断的进行了压缩。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目前燃料电池车虽然售价非常高,但是一旦规模化其成本不会高于电动车很多。另外,得益于电动车相关零件(电机、电池等)成本的下降,燃料电池车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的。燃料电池车的降价空间非常大。

使用场景方面,燃料电池在货运车上应用的优势会远超纯电动车,其续航只与氢瓶容量有关,未来同样规模化的程度时,增加100KM的续航的成本上燃料电池车会远胜于纯电动车。

产业联通方面,氢能产业能够利用化工产业中能够生产氢能的部分,并将电力系统中的余电转化为可运输的氢,为各种需要发电的场所提供更绿色更安静地发电设施。其对比纯电动汽车,能够将更多的产业和能源联系起来。

环境污染方面,氢燃料电池只能说是终极解决方案(目前),其可回收性和回收时对环境的污染,远胜大部分能源技术。

相关的优势还有许多,氢燃料电池只要能解决成本、法规、安全规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目前技术中还没有看到有第二种能够与之匹敌的成熟技术。

可能有些地方说的有点过,请各位大佬指正,但是氢燃料电池这种环境友好型技术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得到支持的!


欢迎收看我的专栏来看看更多燃料电池技术文章,大家一起讨论~

燃料电池百科?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氢燃料电池前途不可限量

作为真正意义上「零排放」的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各国都在飞速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日本将于2015年前建成100座加氢站,已建成13座,欧盟在近期通过了增加燃料电池巴士项目;现代汽车ix35燃料电池车批产型号已于2012年3月下线,并计划2015年起大批量生产。这表明燃料电池已从实验室真正走向产业化,与锂电池相比,它更具有零污染优势。

今年6月,《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正式发布,初步确立了我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技术、政策发展的三大路线图。依据《白皮书》,氢能将是我国现代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能源体系多品种大范围互联互补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与此同时,氢能还可有效弥补电能存储性能差的短板,有力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关于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车的战略规划

工信部也明确表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既包括锂电池纯电动汽车,也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两者长期并存互补。从时间点看,我国的燃料电池可能比锂电池车的发展要晚十年,但随著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量会取得爆发式增长,前景看好。

源自汽车工程师2019No.05-新闻

按目前发展趋势看,氢燃料电池将最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

美国能源部在对外表示,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德国汽车制造商宾士、日本车企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已经与该部门达成了协议,将准备推出首轮氢动力汽车。这一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将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氢能源基础设施的构建上,且将会把这个命名为H2USA。

韩国现代汽车在蔚山工厂举行了氢燃料电池电动车量产仪式,从本月末起将正式生产途胜ix氢燃料电池电动车。

在欧洲层面上,荷兰、丹麦、瑞典、法国、英国与德国六国已经达成共同开发推广氢能源汽车的协议,各国将一同建设一个欧洲氢气设施网路,并协调能源传输。

英国政府提出,将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其计划2030年之前英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0%-50%。

我国首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历时四年终于研制成功,可以用于工业领域,比如矿山牵引车。另外,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自主研制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投入运营,为首批获得国家上路许可证的燃料电池汽车,同济大学参与研制。

下面这篇报告对氢能源电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http://www.sohu.com/a/314314725_100191066

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氢燃料电池技术是否成熟?

2、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可以看到多大?

3、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水平?

4、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之间关系,会彼此竞争吗?

5、中国为什么发展氢燃料电池?

6、氢的安全性如何?

7、燃料电池产业存在稀有金属资源短缺问题吗?

8、加氢站成本较高,基础设施如何铺开?

9、中国氢源是否充足,成本低廉?

10、国家对氢燃料电池补贴力度如何,补贴是否会花费天量资金?


政府放开液氢民用管制,才能有效降低储运成本。工业副产氢很便宜,但储运成本高


形式一片大好,超锂电,太阳能没问题,因为生产氢气的过程可以无污染,而且生产出的氢气发电不像太阳能发的电,还有什么品位问题。

日本绝对nb。

就一个燃料电池隔膜能研究透就可以核心了。


河北企业如何「氢」装上阵?

mp.weixin.qq.com图标最高奖励1000万,张家口出台10项氢能扶持措施?

mp.weixin.qq.com图标

此书认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为,通过发展燃料电池商用车,实现规模化以降低燃料电池及氢气成本,再拓展到乘用车领域。


现在的氢能源还在刚起步阶段。作为百分百终极清洁能源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首先一点,各国都在大力扶持氢能源。

在国内:

首部国家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确定为能源;4月23日,财政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其中提到将燃料汽车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特定城市开展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以及产业化应用示范,争取通过四年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在欧洲:

欧盟委员会计划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可再生氢能便为重中之重。

在日本:

2014年,日本在官方能源政策中提出了在几十年内实现「氢社会」的目标。

。。。

其次一点,与电动汽车做对比:

优势:续航里程长、充电时间短,更适用于长途、重载。

劣势:技术成本的高昂,产业化困难。

可以说氢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并非为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而是市场互补的关系。氢能源汽车更适合于长途、重载。电动汽车产业链比起氢能源要成熟的多,在商用乘用车领域要胜于氢能源汽车。

再来说说看氢能源产业中亟待攻克的难点:

  1. 运氢:

当下国内民用氢气运输为气态氢,而在国外为液态氢。后者的运输成本为前者的八分之一。为何如此?因为国内的液态氢运输用于航天军工领域,不过最近政府在逐步推进民用氢气运输液态化。如果能实现,那么成本能减少不少呢。

2. 氢燃料电池系统:

电池系统一直都占据著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大头,就拿电动汽车来说,电池系统就占据了整车成本的1/4。相比于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有过之而无不及,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占据整车成本的65%。

3. 加氢站

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建成加氢站总计近450座,中国超过50座,但是如果按照氢燃料电池车100万辆规模,需要供氢200至400万吨,即平均每天要供氢8000吨。按照加氢站现有注氢能力每天500公斤测算,共需16000座加氢站。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道阻且长啊……

虽然以上问题让氢能源的获取成本高居不下,但是在政策的鼓励和技术的创新下,氢燃料的获取成本一定能够加速下降,正如之前的太阳能以及现在的电池动力系统一样。


汽车专业来说一下,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一条路,目前日本是领先地位,如果我们可以打破,那爽歪歪


目前我看不到前途……工业上可能有用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