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炁指的是先天氣,丹經中所謂坎中真陽,真鉛,大多指向這個概念。其實就是人生命力的本源。

和氣功中搬來搬去的那個氣感,不是一回事。

黃元吉/道門語要

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點靈光藏於胞胎之內,先天元性化為離之陰汞,先天元命化為坎之陽鉛,是謂元炁。

要真正涉及到這個層面的修行,至少需要後天精氣神具足為前提。

除非是童身修行,或者有極高的心性修為,否則做到這一點,很難。

一般人,不必考慮這個層面的問題。


這個炁是先天一炁,如果是這個氣,就是後天陰陽之氣。老子《道德經》中雖然沒有直接說先天一炁,但也幾次談到了先天一炁的特性。

如「玄牝之門,是為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玄牝是指大道,通往大道的門戶是孕育天地的根本,它綿柔得只能感覺它好像存在,又用之不窮。

如「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生而不有」。專氣致柔就是使氣專精、精純,並且柔和,內心像嬰兒一樣沒有瑕疵,才能使氣像嬰兒一樣專一柔和。生而不有是先天一炁的特點,生生不息而又不是完全的有,是介於無和有之間的一種狀態。而把氣養精,把精養柔,就是感受先天一炁的方法。

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這一句直接把先天一炁勉強稱之為道,因為這個道也是生出來的(先天地生),所以與第一章的道是不一樣的,從它可以孕育天地萬物(為天地母,有的說為天下母)能看出,這個道指的就是先天一炁。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得炁也叫得道。所以後面說道法自然,應該也是先天一炁法自然,或者說先天一炁本來就是這樣,為什麼呢?先天有天生的意思,先天一炁是天生的,這個天與天地的天不能混為一談。

再如「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從吾不知誰之子一句可以看出,這個象帝之先也是生出來的,如果把先天一炁代進去理解,就順理成章了。它深遠博大,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它好像存在,跟前面玄牝之門的綿綿若存一個特性。

因為先天一炁若有若無的特點,所以感受它就顯得很蛋疼,因為道法自然,所以你不能刻意去感受它,所以就有「有意練功,無意成功」的說法。


高級精微先天物質。

你感受不到的,除非有傳承。

這個乾淨的東西首先它必須要有乾淨的載體承載,也即,你心性沒有乾淨到那個份上,就不是法器,就練不出來。一定是修為到一定層次的人才會有。

氣分層次的,普通人站樁練氣出來的那些跟先天炁是不一樣的。


呂洞賓祖師在《內功賦氣篇》中說:「氣,天體自然之息;炁,人體宇宙之秘;氣(應該寫作「氣」下面加「火」),修真成仙之密;奧妙無窮。氣、炁、氣(應該寫作「氣」下面加「火」)」。

敏感的氣足的,用意念集中於某個點就能體驗到氣。

大部分人練習導引術幾天時間都可以體驗。

少部分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也可以體驗。

別人給你發氣也可以體驗。


首先練出來氣。與氣不同的氣,本質不同,能量更強,就是。


修鍊中的炁是指「元氣」,「元」是本質、原始、物質,「元氣」是太極的道生一,是天地未分之時的混沌之氣,也是輕清者上升為天,也是濁重者下降為地,也是「清風送性,明月送命」的清風、明月;「元氣」也是人在母體內靠臍帶吸收的物質;「元氣」驅動人體的「營、衛」之氣;「元氣」它生人體的「精、血」,同時「精、血」也培護「元氣」,也是煉精化氣。人的生老病氣都由精氣神來控制,氣在人在,氣亡人亡。


炁,你可以把血液的流動當做炁,也可以把人體磁場當做炁,也可以把人的情緒波動當做炁,也可以把一天從早到晚人的狀態起伏當做炁,也可以把人體內津液循環當做炁,諸如此類,皆可。或者,看成所有相結合而為炁。

(=_=)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的炁是別人給的,然後自己練,給了我才知道有這東西。不過學習的時候練個十分鐘精神會好很多。

聽白說有三種炁,一種先天之炁,一種後天之炁,還有一種不能說。三種分別都有其對應的東西。


應該是一種能量,


推薦你看看張至順的視頻就會有所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