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興趣比較廣泛。在讀書、觀劇的同時也會學習、感悟裡面不同人的性格、為人做事。與人為善,不計得失,寬宏大量等等。在提問時,剛好查了貪嗔痴的百度解釋,又正在看《鍵客行》中講珍瓏棋局的事,段譽愛心太重不可棄子,慕容復肯於棄子不肯棄勢,段延慶沒有回歸正道。以及我國中庸思想,太極思想。

我個人在看這些時也不斷調整自己的品性,但有些疑惑的是。一、這種修心總感覺與其他人不同,追求名利權財也是一種路,那麼修心到底是為了什麼?每個人格局、身處局勢不同,人無完人,但還是好奇修心的集大成者又會是什麼樣的?


找「無事」的人,一問便知!無為境界,語言無法說,能表達的都是有為的,從這裡契入吧!


修心的究極目標不是為了獲得外部的認同稱讚,或者內心自我的道德優越感,這些本質跟追求錢財、權利一樣,都是一種自我的滿足感,說到底還是一種貪,肯定不是修心的究極境界,修心的目標本質上來說就是讓自己看到一個如實的世界。

我們一般人看待世界會不自覺的加上自我主觀的認知,默認先加上一堆標籤:我的、非我的、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是我的,就生怕被人搶去;不是我的,就總想著能得到,喜歡的,總想著靠近,不喜歡的,總想著遠離。如此一來,各種情緒貪執就不自覺的生產出來,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性。

修心的人首先就要認識到這種主觀認知其實是在扭曲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本質就只是一種如如存在的狀態,無所謂你我,你的我的。如果透視到這個層面,自然心量寬廣如虛空,對一切事物自然生起慈悲,也就無所謂境界不境界了。


修到最後的境界我沒體會過,所以不知道哇………如果將修行比作回家的道路,答主就那個走在路上還沒到家的人,所以不知道什麼是最後,也不知道什麼是修到最後的境界。

對答主來說,修心是為了看清自己,等完全看清自己的時候再去看外邊的世界,心裡就什麼都明白了。

然後就發現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自我構建的幻覺。

沒有旁人的是非好壞對錯,而是我對外境賦予的分別觀念決定了自我的感受。

生活中的一切只是一個程序或者模式,雖然它是虛假不可信的,但是可以利用它來發現與它相對的境況。

發現惡時離惡向善。

發現譴責時離譴責向包容。

發現自己不能用任何東西定義,發現我不是我的身份,不是我的外表,不是房子不是車,沒有這些的時候我依舊好好的。

發現別人經常說痛苦痛苦,其實痛是痛,苦是苦,痛是真痛,苦是一種附加幻覺。

然後發現人賦予萬事萬物的意義是一種幻覺。

萬事萬物是真實的,意義是一種幻覺,帶著幻覺去看世界,加上幻覺又不可靠,永遠那麼多變,於是人就在幻覺里起起伏伏,一會歡喜一會愁。

發現了好多事情以後,掛礙就少啦,也不會糾結好與不好,這樣好那樣不好,這個人這樣好,那個人那樣不好。

再也沒有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只有本就如是,本就如此。

然後就可以在生活中快樂遊戲了。

最後祝題主修心圓滿。


只有兩個字,快樂,無我


我是修佛法的,老師告訴我們修行要從心上下手,這樣才能精進,題主也有說到「貪嗔痴」。

修心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讓自己的心達到如如不動,清凈的常態。

首先就是要放下「貪嗔痴」這是最開始的。

修心修到最後就回歸本源能量,也就是佛了。


你修清凈心,修到了就知道了。功不唐捐啊。阿彌陀佛保佑您!


就像機器人執行程序,每一條命令一條條執行的清清楚楚,不會錯也不會失誤或忘了或分心了

也像機器人,不會有情感和執著,只是執行命令,直到機器壽命到損壞,就像身體壞了就徹底結束,這就是涅槃,也是佛阿羅漢


沒人生那份閱歷或家境的富裕,光吹水說修心就是一個強扭的瓜


修心就是為了去除煩惱,達到心靈的和諧自由。

修到最後的境界就是,禪宗五祖傳給六祖的兩句話,隨所欲處恆安樂,無所住處生其心。

修佛者如何修心?

https://www.zhihu.com/answer/1302234156

放下執念以後怎樣生活?

https://www.zhihu.com/answer/1310799345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真正體會到三心不可得的道理,那麼一切就都會放下。而這种放下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消極避世,不爭取,而是明了了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四大假成,有聚有散,明了了當體即空,不執著,不貪戀,遇境不著,「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說的就是這樣的境界。

而名利財權的路註定是與之相反的道路,那條路就是把自己扔進了糞坑,永遠都摘不幹凈。


出離心,菩提心,信心。此三者的生起、堅固、增上,就是修心。

想說的很多,寫寫刪刪,刪刪寫寫,都覺得不圓融。掛一漏萬。

實在對不起。


知道金剛的意思嗎?一要堅固,二不動。


無可言說的境界


掃地也是修心。

落葉像人,孜孜不倦,滔滔不絕,前仆後繼,沒完沒了。因微風而動,因壁壘而聚,因弱小而消亡。

人自出生起,因家事而掙扎,因天下事而掙扎。高官貴人要「言行拘謹」,行商農民要「老實憨厚」,就連路邊的乞丐都要為「我看上夠不夠可憐」而思考。

人,從生下來,就被「風」吹著跑,風不動,人不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