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太奇,柳太苦,刘太倔,白太达。


我喜欢的当然是那位永远保持乐观心态,在宦海沉浮中仍然能处之泰然的刘禹锡了。

大唐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当年因「永贞革新」被朝廷贬谪到朗州的刘禹锡终于再次回到大唐首都长安。因为这时候距离刘禹锡被贬谪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朝野上下基本上焕然一新,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那两朝的大臣贬的贬,死的死,朝廷中出现了许多对刘禹锡来说十分陌生的,结党营私,阿谀奉承的面孔,所以刘禹锡趁著游玄都观的时候,作诗一首对这些正不可一世的权贵阶层加以讽刺,实际上也是在委婉的告诫这些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罢了。结果就因为这首诗,所以刘禹锡再次被唐宪宗李纯贬谪,而这一次贬谪却比上一次多了四年。同样是在这一年被朝廷贬谪的诗人还有白居易、柳宗元、元稹等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大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虽然被朝廷贬谪这件事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悲剧,但是刘禹锡却利用这一次被朝廷贬谪到岭南、蜀地等地区的机会,游览了诸多名胜古迹,欣赏了大唐王朝的壮美河山,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家佳作,虽然他的生活窘迫,又受到许多趋炎附势的地方官的欺负,但是他却不以为然,乐在其中,让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为之叹服。在我看来,刘禹锡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诗人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刘禹锡《汉寿城春望》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刘禹锡《金陵怀古》

大唐大和三年即公元829年,经过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的刘禹锡终于被唐文宗李昂诏回了大唐首都长安,做了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刘禹锡也最终在东都洛阳度过了晚年生活,这一时期,刘禹锡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每天便是与白居易、韦应物等人唱和,生活闲适。因为在这十四年的时间里,先后历经了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这四位皇帝的统治,朝堂上的大臣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当年排挤刘禹锡的那些大臣如今也不知道身在何处了,而刘禹锡也是经过多年的游历生活后,更加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所以他在重新游玄都观的时候,便又再次作诗一首,与自己十四年前写的那首诗交相辉映,如果我们把这两首诗合在一起读的话,那么真的会有一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感觉呢!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大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再游玄都观》


最近读到了一段关于刘禹锡的历史

永和元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改革革新失败后被贬作连州刺史。在离开长安的半途 他又接到一道朝廷追加的诏令 贬连州刺史处罚太轻 改贬朗州司马

十年过后元和十年 被召回京城 回想十年被贬生涯 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作下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政治上的磨难没有磨平他的棱角 反而让他老而弥坚 千树桃花 就是十年来凭借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志的新贵 看花之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 为了富贵利禄 奔走权门 这些似乎很了不起的新贵 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京城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 不出所料 刘禹锡又遭贬连州十四年 贞元二十一年回到长安 再次挥笔写下自己的骄傲与感慨:

百亩中庭半是苔 桃花落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种!太有种了!

二十四年 炙手可热的权贵成为往事 偏处一隅的岁月化作云烟 曾经得志意满峥嵘不羁的少年 而今鬓上已有微霜

二十四年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行事策略 和处事原则 有多少人能经受时间荒漠的考验和洗涤 不被诱惑 不改初衷 却有一个人在历尽苦难沧桑后没有变得虚伪狡诈 依然保持自己的纯洁秉性和凌云豪气


韩柳文章全唐无人可比,二人诗作虽有佳构,但整体不如刘白。刘白诗都不错,各有千秋,虽后世白居易声更大,但刘禹锡诗绝不弱。

若选文,我更喜欢柳宗元,其文说理皆因人因事因景而发,文理畅达,文采俊茂。而韩文则纯粹说理,虽思路缜密,能发人所未发。终是缺少一点色彩,久读则略有枯燥之感。

若选诗,刘白都好。再说唐朝的优秀诗人太多了。初唐张若虚、王勃,盛唐的李、杜,王维、王昌龄、孟浩然,晚唐的小李杜等等。

总之,唐诗灿若星辰,择其一而弃其余,难。


谢邀。

先说答案:白居易。

再说原因:

1、在这四个人里面,从诗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白的成就最高。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电视片,里面白居易拿著自己写好的诗念给一个婆婆听,并不时的询问婆婆能不能听懂,最后再根据婆婆的建议修改,直到最后的婆婆可以毫无障碍理解白诗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个故事的真假姑且不论,咱们拿出白的传世名作看看,那是相当的通俗易懂啊!这个能力我觉得是非常厉害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两个厨子,一个拿著鲍鱼、龙虾当材料做出一道鲍鱼烩龙虾,另外一个拿著白菜、豆腐做了一道白菜炒豆腐,最后这两道菜一样好吃,你说这两个厨子谁厉害?我觉得是白菜豆腐的那个厨师。

2、人如其名,乐天,豁达。白也是体制内的人啊,而且善始善终,非常难得。想当初人家可是中了科举,第一个当的官就是校书郎啊!如果对唐朝历史感兴趣的话,就会知道这个官职当时号称清贵,是很多人羡慕的位置啊!是宰相的候补梯队,现在来讲算储备干部啊!李商隐第一次就是个县尉啊!而后来白也是宦海沉浮,江州司马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后来主政江南也是百姓称道,最后终老洛阳,逍遥自在。

以上,最喜欢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