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第一輛車。

有估計model y長續航版明年國產後預估價格會在37.2萬左右。似乎從各方面來講model y都將是一輛比model 3性價比要高很多的爆款車型。model 3的缺點似乎一目了然,就是空間實在是太小了。y的空間正正好好,價錢也合適。畢竟s和x 80萬的價位很難成為爆款。37萬價位已經和寶馬5系形成競爭關係了。很多3系購買者也將會考慮加錢買y。

Y的優勢是基本不用保養,電費便宜,後期保養花費大大降低。科技感爆棚。

5系的優勢是底蘊,缺點是維護保養太貴,油錢比電要多一點。

從後期投入來講y會少很多,也不用擔心漏油等問題。

該如何選呢?


我家有寶五,還有路虎,還有一輛思域,我剛兩周前提了model3長續航。我想我有些發言權來給你一些建議。

題主其實感覺你已經有些基礎了解了,現在缺個周末預約兩家的試駕,我不能替你做主哪輛好,試駕體驗最重要,電車的邏輯完全不一樣,各人有各種想法。內飾什麼的,說實話我覺得特斯拉內飾我很喜歡,我反倒不喜歡寶五的那種內飾。

特斯拉我開了兩周,綜合體驗真的不錯,細節的毛病在我容忍範圍內,品牌效應也還行,最大毛病是我周末兩天開了躺來回600公里的長途,雖然ap真的很香,我開過去四小時到當地一點都不累,無縫銜接吃喝玩樂,但是特斯拉的座椅真的不舒服,我開到家坐到我爸寶五的座位上,真的舒服的呻吟出來,一開始還真沒感覺,開了個長途深深感受到了。其他細節的優缺點我也不談了,有興趣我們可以私信交流。

如果不急,感覺後年買特斯拉最好,全國產化,且迭代磨合一年,不過電車早買早享受,晚買迭代降價有折扣,現在的話,也已經值得買了了,看你需求。油車今年買降價也挺香。

油電之爭,特斯拉和國產自主之爭,看看就好,真的花幾十萬買車的人,都是自己貨比三家綜合考慮過得,最近網上因為商業利益帶節奏的太多了,某品牌做了四年了還沒出車但是網上就是吹的秒天秒地,某牌子出了新車現在各種吹,問題是自己新一輪融資才融到幾十億,大部分還是這牌子當家人個人掏錢的,大資本都謹慎觀望,也不知道網上那些一沒買車,二沒試駕的人,被商家帶了節奏還自以為是的是怎麼想的。

駕駛體驗,產品質量什麼的,說真的包括前面答案大多數都是鍵盤俠,看看網上數據以為自己什麼都了解,有些可能是沒有接觸過電車的固有觀念老司機,至少試駕過一次兩次再指教別人吧。


5系


首先說明下:如果你在北京,而且只有綠牌,那直接買model Y,不要看我接下來的長篇大論了。

沒有開過Model Y,不過其是基於Model 3打造的車型,那我先就根據3的駕駛感受以及網上傳出的圖片,雲猜測下Y的特性吧。

內飾質感方面,寶馬5系肯定會比Model Y更好,雖然是預測,但按照特斯拉一貫的風格,這個結論基本沒跑;寶馬畢竟還是屬於豪華品牌,其在車內豪華感的營造方面肯定要好很多。不過至於你對內飾的要求是否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車內空間方面,雖然Y的實際空間有多大不知道,但畢竟級別比5系要低(我覺得Model 3雖然軸距長,但也就是個A級車的尺寸,車內空間還小於絕大多數A級車型,而5系是C級車),再加上5系的軸距還加長,所以不論是X軸、Y軸以及Z軸三個維度方面,5系都要比Y的優勢更加明顯。除了空間之外,Model 3的後排座椅完全是負分:座椅靠背角度陡、坐墊長度太短、地台高度太低、座椅材質偏硬、包裹性差、坐姿不舒適等等,在A級車中都是絕對倒數第一的存在;考慮到Y採用的是跨界車造型,可能頭部空間會比3要好一點,但通過網上流傳的圖片,猜測Y在後排座椅舒適性方面不會有什麼好的改善。所以如果你的車後排需要乘坐家人,那麼就買5系吧。

做工方面自然就不用說了吧,就看你是否在意。

絕對動力方面,Y肯定比5好,尤其是初段的爆發力和響應速度。

在動力輸出的平順性方面,之前model 3和S Raven的標定都非常優秀,動力很平順,完全不會有很多電動車那種「竄」的感覺,相信Y做到這點也不會是難事,特斯拉現在通過永磁同步和非同步感應兩種電機搭配在一起,同時能達到平順、爆發力強等諸多優點,在行業中絕對是領先的水平。而5系在這方面確實有差距。但是,之前model 3和S Raven有一個缺憾是沒有CRBS功能,不知道Y是否會加入,即電制動與機械制動的聯動,小牛電動車都有這樣的功能,其實技術含量沒想像中的那麼高。

還有人說「單踏板邏輯」。其實就算把動能回收力度調到最低,Model 3在滑行過程中的拉扯感還是有些大,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車輛很難以一個很平順的方式滑行減速,對乘客來說會不舒服。之前有人反駁我,說「單踏板邏輯」屬於電動車專屬,不能按汽油車的邏輯。這簡直就是胡扯,不論是電動車還是汽油車,本質上都是「車」,既然是車的話就要尊重人的意願,讓人更方便、舒適,而不是因為能源形式變化了就要人去適應車。其實目前雅閣混動在剎車和減速方面的表現非常優秀,建議大家同時開下model 3和雅閣混動就能明白我在說啥了。

操控性這個就不好雲猜測了,等真車試駕吧。另外還要看你是否在意操控性。

底盤質感以及濾震性方面,5系可是比Y完全不是同一個級別的,不要試圖用低級別車型挑戰高級別,包括舒適性和安全性。

車內靜謐性方面,雖然純電動車的電機工作噪音要比內燃機低很多,但車輛的噪音可不僅僅只有發動機,路噪和風噪也是重要的來源。之前Model 3的路噪和風噪都非常大,前排的噪音水平和飛度一樣糟糕,後排就更絕妙了:你會感覺坐在一個雞籠裡面,噪音從四面八方傳到你的耳朵里,感覺車廂到處在漏風。所以Model Y的靜謐性如何要實際體驗才能知道,千萬不要信網上有些人說的「純電動車隔音性就一定好」的觀點。

關於所謂的「智能」,大家說得最多的應該還是AP。我還是那個觀點:AP再NB也只是L2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L5級別還有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的AP完全被讚譽過度了。AP我自己也用過,體驗確實還OK,但絕對不像有些人吹得那麼無敵。

另外根據知名機構Navigant Research最新的(2020年)調研報告顯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在行業中排名墊底。所以我真的很佩服特斯拉,能把行業墊底的技術包裝成不少人覺得它就是第一的水平,還有這麼多人相信和吹捧。(我之前拿出NR的結果時,有人非要說NR的結果不科學、不可信。那好吧,請你拿出一個所謂的科學、可信的調研結果吧。NR的報告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很大,但就是影響不到你,是吧!)

保養方面,Model Y佔優勢,其保養周期長、項目少、費用低(比寶馬便宜太多了)。不過在可靠性方面,根據CR的數據,特斯拉整體可是要比寶馬差不少的。雖然寶馬存在漏油等問題,但特斯拉還有很多其他亂七八糟的毛病,所以後期維修方面特斯拉可能會讓你更費心。還有一點不能忽略了:特斯拉目前營業網點偏少,配件供應不足,如果你的車遇到了問題,或者被剮蹭,那麼維修的周期時間會很長。

補充能量方面,毫無疑問,寶馬5系完勝。如果你家裡有充電樁,還是可以考慮純電動車的,否則別買。我之前開了奧迪e-tron半個月,簡直心累……。對了,有人還會說:「汽油車每次非要在加油站加油,如果家裡有充電樁的話,在家裡充電就行了,比加油更方便。」其實說這話的人應該沒開過汽油車,因為加油站分布很密集,在上班或出門辦事的時候順路加個油就能搞定了,不會多花多長時間的,大不了你提前15分鐘出門就行了,另外一個月能加幾次油呢?

而如果你有長途或自駕游的需求,就別考慮純電動車了。雖然目前服務區基本都有充電站,但是補充能源的時間真的是太久,不是「順便吃個飯,順便休息下,順便去趟WC」的時間就能搞定的,而且還需要在出發前精準的規劃路線。如果遇到充電的人太多需要排隊,那等待的時間會更長,嚴重拖慢你的進度。我自己開汽油車一天一個人開1000+公里是很容易的事情,清晨從北京出發傍晚就能到上海,中午還能舒服的睡個午覺。考慮到未來純電動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多,在服務區充電排隊的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近期十一長假的時候,網上有人發圖吐槽這個現象了)。電動車更適合在市區行駛,同時路線相對比較固定,那就是很理想的使用場景。

最後說下費用。其實很多人都說電動車比汽油車省錢,原因就是電動車的日常使用費用確實要低不少,比如充電比加油便宜(就算加上停車費),保養要便宜得多等等,這些的確是事實。不過如果考慮費用不能只計算這其中一部分,而是要考慮到電動車完整使用周期的總花費:比如買車時多花的錢:Model Y的價格雖然能和寶馬5系看齊,但實際上兩者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樣的,相對而言用X1和Model Y對比更為合適,兩者的級別更接近。而X1不到30萬元就能搞定了,這相當於你在買車的時候就要多花數十萬元(電動車的價格都要比同架構、近似配置的汽油車更高,比如標誌2008比e2008便宜數萬元,豐田C-HR比EV版便宜數萬元等等);而在賣車時,你就會面對保值率的問題。目前3年以上純電動車的保值率整體都比較低(一是因為電池性能的衰減,二是因為電動車技術發展非常快,新技術或續航更長的電動車發布後,之前的老款車型就更沒人買了,你現在還會買幾年前續航不到300公里的二手電筒動車嗎?),所以如果考慮這些費用,那麼純電動車在整個使用周期內並不會比汽油車更省錢。

最後總結下:如果你有燃油車牌,考慮家庭實用性的話,那麼優先考慮寶馬5系。


如果家裡能裝電樁,那5系不如M Y,M Y 不如EC6


建議等國產model y發布以後,2款車都試駕一下再做決定。


肯定是寶馬5,燃油車成熟,特斯拉現階段只能當一個大玩具。


我懷疑你在用特斯拉碰瓷寶馬,但是我沒有證據37的價格應該和3系比。

而且電動車零件少了這麼多,還賣的和油車一樣貴,自動駕駛還是選裝配置。。。我個人覺得電車賣的有點貴。


Y沒見過實車,5系坐過開過。

你的訴求是啥?選Y是選科技和省事。選5系是選豪華和大空間。

你如果問我會選啥,我會加錢上X。


我看有很多人回答各種踩特斯拉,我說說我的感受:我原來是極其喜歡油車的,但老婆很喜歡特斯拉,她喜歡坐在特斯拉里那種感覺,她認為E300或者530那個內飾太浮誇了,尤其氛圍燈,給人一種洗頭房老闆娘的感覺。而我,反覆溝通後,還是不得不尊重老婆的意見,去試駕了Model 3 Performance,那個動力……em怎麼說呢,跟油車給你的感覺不一樣,也可能是因為我見識有限,沒開過那些超跑或者所謂的「性能車」,總而言之,在我接觸的車的,上到S級7系,下到A4朱麗葉,加速能力、駕駛輕盈感,沒有能跟毛豆3能比的。如今雖然我還沒有決定到底堅持油車還是選電車,但不得不承認,我對特斯拉的認識改變了很多,確實是好開。長途感受、充電感受肯定通過試駕體驗不到,但同事有個Model S,開了四年了,如今電池衰減5%以內,何樂而不為啊。


特斯拉是性能車,全系所有車型都是,性能車的特點就是一定會在家用方面妥協,包括但不限於,無框車門增加風噪胎噪,坐墊和懸掛偏硬,底盤低通過性差等等。

你不考慮Model 3的原因是空間,你在意購車的因素也是空間,所以說你是很明顯的家用購車思想,按照家用轎車設計的寶馬5系更適合。

你先我開Model 3,我都希望後排沒有車門,我覺得給你們留了皮椅子已經是給你們的恩賜了,這樣都已經拖慢了我的加速成績了。憑什麼還要給你們車門。


現在來看 性價比最高的還是Q5L,保值率就不說了,Q5L二手車市場很認。

Q5L現在才31萬。差價6萬,油耗按照一公里10個也就6-8毛左右,6萬可以開8-9萬公里,日常家用開個5-8年沒問題吧。5年後modelY估計降價到20多萬了,Q5L還能賣20多萬,賣了還能買個新modely開,一樣的錢 5年後不加錢可以換個新車 不香嗎??


年輕人上Model Y,不過等年底更好一些,5系的價格可以上性能版Model Y了。有科技加成,年輕化,智能化,駕駛體驗也更好,以前我也覺得新能源車還沒到時候,但是當我開了一下同事的Model3,我就知道真香了。


目前代步車是G30寶馬5系,試駕過model3。首先價格上modelY定價應該對標X3、Glc、Q5。現在一輛國產2.0低功率5系落地應該在43W左右。從舒適性、駕駛體驗、同級別轎車一定比SUV好。相信modelY平時用電、保養成本會是油車的一個零頭,如果實際續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日常通勤完全滿足(一年中單趟超過300公里的路程又有多少次呢?);帶車位的充電樁安裝十分方便,城市裡充電樁現在也普及了。本人不選擇還是因為電車的整體質感還沒達到我的需求,還是有點廉價,與其說里程焦慮還不如說現在的充電速度還可以成倍提高。


本人model3長續用戶,我拿電動車當玩具開的猛踩加速空調5檔全開音響全開,長續航滿電也就340公里,EPA顯示是510KM但是那個是要開動能回收,車拉一個人,速度不能猛踩猛剎的情況。我是有油車新能源指標到了不用過期才買特斯拉的,占牌照為主。車友群里300人,經常發言的20多個都是電車當第二輛娛樂用的。開車細心,算好電量按時充電,不瞎加速剎車玩,想嘗試個新鮮感那特斯拉還可以。像我這種拿車當拖布一樣來回蹂的車主,還是先買個耐操的油車合適


依然是油電之爭,其實並不難做決定。

  1. 是不是家裡唯一一輛車?如果是的話,還是選擇燃油車吧。如果家裡已經有一輛燃油車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電車試一下。
  2. 家裡是不是方便裝充電樁?買電車的話千萬別因為離著公共充電樁距離不遠之類的就去買。一定要有自己的充電樁。家裡有電心頭不慌。

單從產品本身來看,一個算是比較豪華的轎車,另一個算是加速挺快挺能跑的電子產品。

寶馬在科技方面和tesla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當然Tesla在用料設計做工上也一言難盡。

主要還是看你的用車需求了。


第一台車寶馬5系,第二台車毛豆Y。

年輕人MY,中年人寶馬5。

想出眾毛豆Y,想穩眾寶馬5!


家裡老公一台model x,我陪嫁一台glc260轎跑suv,賓士目前被放在家裡車庫吃灰,長途寧願充電也要開電車出去,因為特斯拉是真的好看真的香啊,坐到副駕就有一種「未來之車」的感覺,沒什麼實體按鍵,操控基本靠觸屏,科技體驗感和油車比起來就像智能觸屏機與諾基亞磚頭機的區別。當然缺點有的,風噪胎噪大,音響效果不好,前擋風玻璃延伸到頭頂,視野開闊,給你直升機的體驗感,ap一般般,我討厭變道的時候被車搶方向盤(如果不打轉向燈變道,特斯拉會自動校正方向不讓你變道),也討厭超車的時候ap表現的像制杖,不過堵車的時候可以用來跟車,腳會舒服一些。雖然說第一輛車支持你買油車沒錯,但是特斯拉是真的香,真的香。買它買它買它。


肯定5系么,Y還不知道咋樣呢。而且四五十萬的價格,5系應該使用場景,體驗更好一些。


Model y 應該是落地價30幾萬的車啊。


我個人還是保持自己一貫的觀點

如果是家庭唯一用車,建議選擇燃油車。

如果不能裝私樁的話,建議選擇燃油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