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寫了很多居然違…

重寫一次,悲傷。

說這兩個詞是錯誤的乃是教材才會說的,特別是……嗯。

形而上學(metaphysics),指的是研究存在的本質及其結構,以及由此衍生的有關實在的諸多問題的學科。詞語本身來自於羅馬人彙編的亞里士多德的手稿,因為這部分在《物理學》之後,因此得名。它不是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問題,這是我們的誤解或者說算是蘇聯傳過來的壞毛病。(這個詞我的公眾號里有詳細名詞解釋,感興趣可以看看)

唯心主義則是強調在思維以外不存在別的東西,這裡的思維是指具有思維(精神)本質屬性的一類東西,而不是指某個人的思維(說實話,哲學史上似乎沒有哪個哲學是嚴肅地提出過本體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或者說強調思維是第一性的,其他實體是由精神實體派生的。唯心論和唯物論是一元論里對立的兩個理論,當然還有二元論和多元論(比如笛卡爾和斯賓諾莎)。

說這兩個詞就其概念就是錯的,這是很傻的。這兩個詞就其概念也好,就其歷史也好,都沒有什麼決定性的錯誤。形而上學這個學科確實遭受過批判,特別是在十八十九二十世紀的時候,但是除了那些推崇科學主義的人以外,似乎大部分人(如Marxist和邏輯實證主義者們)都是「以為自己在批判形而上學」,其實依然是在討論形而上學問題。 至於唯心主義嘛,大部分唯心主義事實上強調的不是思維在時間上的第一性,而是在邏輯上的第一性(沒有哲學家會傻到去挑戰科學的事實)。而且有許多偉大的哲學理論本身也是唯心論的,比如康德的先驗唯心論或者叫做批判的唯心主義;黑格爾的「精神」,都是非得做成唯心論不可的理論,否則其融貫性就會被削減。

不敢多說了,怕又…有問題可以繼續交流


你覺得世界到今天的這個地步是僅僅靠著科技進步,那就是唯物主義者的觀點。

而實際上,導致我們世界發展有許多科技物質之外的事情。如文藝復興,我們明白了人是主體,慢慢的擺脫宗教。又在之後的啟蒙運動,發現我們人的自由意志,可以盡情的用理性去創造,去發現。

還有各種對善的定義,對美的定義,對道德的理解。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些,我們人類真的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嗎?可能說不一定吧。

在我的想法中,唯物主義是沒有給自由意志留下空間的,也就是說始終沒有擺脫決定論的影子。

以下說個很有意思的例子,若世界是物質的,那我們人就是物質的,那物質就得遵循物理規律。假如我有一台計算機,現在我拋一顆骰子,只要我準確輸入空氣阻力,手給骰子的力,桌面的彈力。。。等等數據,那我可以計算出落地時骰子的點數。而骰子和人都是物質,假如現在有一台無敵計算機,那我是不是輸入所有數據後就可以計算這個人的未來?這就是決定論。

決定論是相當消極的哲學觀,要不然每個人都不會嘗試去挑戰和改變,所以這也是必須給自由意志留出位置的必要原因。

在最後,我想說,哲學如果太飄渺,確實無用,但如果太實際,那未免顯得太悲哀。每一種哲學觀都有他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也是代表著人類對智慧的追求,沒有對錯,只有信或不信。


世界上所有的言論只是一個觀點,並非真理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一個視角,並非真相


懷疑主義以外的主義都很可能是錯的。


知道的人不會玩知乎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