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其他很多学科不同,人类学一般不会尝试提出一个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的「普适理论」来解释各种人类社会里的现象。相反,人类学关注民族志,关注特例(甚至可以说,人类学的灵魂就在于各种各样的「特例」),尝试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回答问题。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什么「人类学意义上」的成人标准(即「普适理论」)。人类学只研究不同社会中的成人标准和不同人心中的成人标准。你可以问「印尼穆斯林的成人的标准是什么」或者「北京中产阶级居民的成人标准是什么」,这都是可以研究的。但「人类学意义的成人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一个人类学本科生的拙见。


人类学是一个人研究人的学科,可能这因为这样的复杂逻辑,人类学相信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群体都有所不同,对人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就给大家讲讲人类学发展以来的对人提出的主要问题吧。

人类学最开始的问题是,智人和与智人最接近的动物,也就是猿类,到底有什么差别?这个问题也就包含了很多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等等。第一本人类学作品其实是个德国哲学在1501年写的,叫做「人类学——过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分和要素」。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著试验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学科分家,人类学随著殖民主义的发展,开始主要研究「异文化」,也就是和主流文化,社会不一样的群体习惯和习俗。实际操作上是研究被殖民地方的文化,人的行为,宗教等等。到后来殖民主义文化退化后,异文化的概念一直都在,但是同时所谓什么是主流文化的问题也一直在被挑战。

发展到今天,人类学家还在研究著跟自己不一样的群体的行为,道德和信仰,但是这个不一样的坐标系变得多样起来,银行家,投资人,科学家都可以变成研究群体。总结来说我们相信人,就像文化一样,是可流动的,人和环境,技术,道德,宗教等等随时都在相互影响和重定义。人既是周围一切的综合,又在改变著周围的一切。


都是通过仪式,女生一般以第一次来月经为标准,一般也会有仪式,男生一般通过仪式,获得所在社会的成为成人的认可,现代文明社会就是通过法律上的规定了


通过仪式,在本文化圈内被认可为成人。成人不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是有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找一个仪式作为人为坐标点


引用一句话来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

「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准,是能否自由地做出选择,是否明白自由选择的代价,并为这个自由的选择而承担责任。」

没有任何人会强迫一个人自由选择,只会限制人自由选择。孩子渴望自由选择,是因为他们处处被父母限制。「看似美好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对它了解太少」,孩子就是这样。自由选择是好,但代价太沉重了。作为孩子,父母帮他们承担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代价,所以父母有许可权制孩子的选择。

当自由选择成为一个人的权利时,同时默认了这个人将会全部承担选项背后将要付出的代价。简单的来说,就是不能逃避。

为自己的所有行为作出解释,并且全部接受这个行为所将带来的后果。只有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年。


生物意义上成年是能繁殖了。


我觉得是你个人有能力为你做的事情承担责任了就代表你成年了


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懂得问为什么那一刻开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