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倒閉的原因,一定不是唯一的,外部:受大環境的影響,一個行業的整體情況不樂觀,那麼你的生意也會受到影響的;內部:管理問題、位置問題、菜品品類少、活動少等等吧。

今年的餐飲行業受到的影響很大,哪裡都一樣,人們都被病毒嚇怕了,為了安全,所以很少人在外吃了,自然顧客會減少,這是大環境的影響。


新開業爆滿

新開業之所以會爆滿,主要是三個因素所致:

1、獵奇:大部分人對於自己居住的周邊有開業的店鋪,特別新開業的餐飲店,不出意外,都會去嘗試一下口味;

2、活動:基本上新開業的餐飲店,都有做促銷活動,而大部分人都是貪圖小便宜的習慣的,所以說往往開業活動期間生意都是最好的;

3、環境:對於口味基本一致的餐飲店,那麼大部分人會選擇就餐環境良好的場所。

後續冷清

開業一段時間後,生意逐漸出現冷清,依然是三大因素:

1、口味:對於餐飲店來說,口味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只要有獨特的口味,就算位置再偏遠,環境再差都經久不衰;

2、活動:活動其實也是價格,口味不夠,價格來湊,只要價格夠低,依然可以獲得部分消費群體,但是價格底線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味的下降;

3、競爭:國人有一個陋性,只要一家商鋪火了 ,很快類似的商鋪會堆如雨後春筍冒出來, 最終導致競爭越來越強,生意越來越難!


總結

對於餐飲業,特別是連鎖餐飲,要嘛味道好,要嘛店鋪位置絕佳,要嘛就要不斷有資金可以三年一重裝、有資金打價格戰,否則後續隨著開業的同類店鋪越來越多,生意只會越來越冷清。


餐廳倒閉主要原因是經營不善,但導致經營不善的原因卻各有不同。很多餐廳其實是被一些意外的因素所擊垮,甚至一刀斃命。

十年前在一家小型的餐飲連鎖管理公司總部上班,主營的產品是牛肉麵,牛排和魚火鍋。最頂峰的時候旗下品牌直營店和加盟店總共有三十多家,離職的時候只剩五家直營店了。關掉的幾十家門店倒閉的原因各式各樣,但大概是這幾種。

A 餐廳是牛肉麵品牌,配套有中式簡餐。原本生意還不錯,可是要建地鐵修路了,圍擋了大半年,餐廳沒撐過三個月就關了。

B 餐廳是蒸汽魚火鍋店,地處市區繁華路段,地理位置極好,對面都是寫字樓還有三四家國有銀行,原本租金很低,主要爭取對面的那些上班族的消費。可是沒撐過半年,倒了,因為路中間有橫欄,從對面走到店裡要走十幾分鐘,大中午的那麼熱的天氣很少顧客會走那麼遠。而且後來才知道這些銀行裡面都有自己的員工餐廳...

能撐半年主要是靠外賣...

C 餐廳是牛排館,開了好幾年,最後運輸原料的車子被記者跟蹤,找到了生產車間。曝光了牛排不是原切的,還有些過期了還在該標籤繼續售賣的違規行為。當天下午就有幾波相關機構的人員上門查封了倉庫,門店也就收了。那段時間公司旗下牛排品牌的門店基本上都收了。

D 餐廳也是牛肉麵館,關閉得晚一些,主要是租約到期了,房東要漲店租。加上街道要求要統一修改門頭的裝修,還要有一大筆花費,設備的尺寸是按原來的房型布局定製的換地方的話肯定要再花不少錢改造,餐廳乾脆就關了。

E 餐廳還是蒸汽魚火鍋,真的是被營銷玩死的。前期生意挺好,加盟商手頭現金不多,但又想開新店,於是開始弄會員儲值,搞沖300送150元的活動。把顧客預先儲值的錢拿去開新店,結果新店裝修時間超出預期,裝修款也超出許多。後面老店供貨商的錢便有所拖欠,後面又遇上新店開業不讓通用儲值卡,結果一部分人就要求退款退卡,加上有同行煽風點火引起了很多顧客的恐慌,蜂擁退卡。雖然營業額提升了不少,可是因為店鋪現金都抽走了開新店了,很多人卡里剩下的都是贈送的額度,消費越多真金白銀收進來的的卻越少。貨款給不上,供貨就越來越少,最後甚至出現了斷供,店鋪撐個小半年工資都放不出來了。老闆跑了,廚師和員工接連罷工,有部分人就到總部鬧,還有部分人比較聰明,把剩餘的食材繼續做,營業一桌客人收一桌客人錢抵工資。


撇去疫情這樣的非常規情況,餐飲倒閉的原因和成功的原因是一樣的,位置不好,口味不好,不會營銷。


餐飲市場向來競爭激烈,進場門檻不高,為此開餐廳的人水平高低不一。導致餐廳倒閉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去量大點,一個是自身問題,還有就是外力因素。

一、自身原因

1、自身認知不足,定位偏差。

餐飲行業入門門檻低,很多人處於零經驗開店狀態,由於格局有限,如果對自身實力及能力認知不足,盲目選擇網紅或是過大投資的餐飲店,在開始定位上就出現偏差,在後期經營中,就會面臨各種人力、財力、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因為能力跟不上,導致店面經營蕭條。

2、合伙人撤資或是鬧矛盾,導致後續資金鏈跟不上。

有不少餐飲店失敗,就是因為經營者個人運營,或是資金準備不足,或是合夥開店,因為股東間鬧矛盾,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內部管理出現你問她,在資金上出現短缺,從而導致店面停業。

3、只想快速套現,毫無市場敬畏之心

當然,還有一些人開店的目的不單純,他們不是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心態來的,而是想蹭一波熱點,快速圈錢。比如開店前期就非常大手筆,裝修地非常有格調,推出各式各樣的網紅爆品,然後各個渠道瘋狂宣傳,邀請網紅、KOL來店裡打卡,拉動粉絲經濟等等。妄圖快速圈錢,收割一波紅利。但是這樣的店往往就是曇花一現,堅持不了多久就開不下去了。因為餐飲行業最不缺的就是「新概念」,但是脫離客戶需求的創新,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二、外力原因

1, 競爭壓力大。現在開餐館的人太多,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現,街上、商場中到處都是餐館,現在的餐館數量是十年前的十倍。這就好比以前吃飯的人數量少,一條街上有5個人去吃飯,但只有一家餐館在這條街上,所以這5個人沒的選擇,都來這一家餐館吃飯。而現在出外就餐的人多了,有十個人吃飯,但有十家飯店可供選擇,這時競爭力就大了,優勝劣汰,供過於求,自然大多數開餐館的人感覺不好做。

2, 成本大幅度提高。房租高,人工貴,食材價格也上漲,要想支持一家飯店並不是容易的事。

餐廳外表看上去的火爆,是最容易讓外行誤解的特徵。舉個例子,北京現在所有四環內的餐廳,每天翻桌三輪是賺給房東的錢,再多翻一輪是給員工和運營費用的錢。四輪以後的才是自己賺的。所以,你看著每天中午爆滿的寫字樓樓下小餐廳。其實每個月老闆口袋裡的收入相當可憐。

3,管理原因。餐飲業的管理難度很大,非專業人士很難理解其商業模式。收銀,製作和採購如有漏洞的話。相關人員如果作弊,還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鑽的,會拖拽整個餐館的發展。

4,食品安全問題

安全和衛生的問題,民眾的健康意識越來越重視了。現在顧客不僅要求你菜肴做得好,而且還要讓人家吃得放心安心,才會有回頭客,只要有一點點清潔不到位,人家就不來了。此外,受到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在自己家裡燒飯的習慣(網上有燒菜教學視頻),實在沒辦法燒飯的人,也養成了叫外賣的習慣。所以,到飯店堂吃的客人是越來越少,餐飲業是越來越不景氣。

創業不易,希望每位創業人在開店之前都能做好全方面的了解,能避開的坑盡量遠離,不要只看到他人輝煌的表面,忽略了背後的本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