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呢?我也看了很多資料,我理解的是,雲計算就是租虛擬機中的伺服器,是這樣嗎?雲計算的應用又是什麼?存在的意義?貌似有節能減排的作用是嗎?


我們都知道,現在國內運營的公有雲服務平台大概有這麼幾家:亞馬遜AWS、微軟Azure還有阿里雲幾大公有雲巨頭,我們感受雲服務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不免也會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

究竟什麼是雲?

一類用戶人為具備分散式存儲、虛擬化等技術和服務的雲才能夠被稱之為雲計算服務,還有另外一類用戶認為購買幾台幾百塊錢的NAS,搭建一個幾人團隊能夠使用的內部存儲平台也能夠被稱為雲服務。

那麼這兩種觀點究竟誰對誰錯呢?

其實都沒錯。歷史上已經有不下於一百種的定義,影響力較大的是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模型。

它可以實現隨時隨地、便捷地、隨需應變地從可配置計算資源共享池中獲取所需的資源(例如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及服務),資源能夠快速供應並釋放,使管理資源的工作量和與服務提供商的交互減小到最低限度。

很簡單,通俗來說,雲計算服務其實就是讓計算、存儲、網路、數據、演算法、應用等軟硬體資源像電一樣,隨時隨地、即插即用。

而狹義雲計算過度關注具體技術,而忽略掉服務模式、商業模式等,長期看容易低估雲計算的社會推動作用,目前來說,市場當中大部分雲的底層架構確實是通過虛擬化和分散式來實現的,畢竟節省成本、容易管理,還支撐了分散式大數據處理。

虛擬化和分散式有啥用?

虛擬化和分散式在共同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物理資源重新配置形成為邏輯資源(在IT領域稱為解耦,也就是你用的東西跟實際物理的東西是兩碼事,一如李四和王五的午飯其實是在張三家解決的)。其中虛擬化做的是造一個資源池,而分散式做的是用一個資源池。

虛擬化包括計算虛擬化、網路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

計算虛擬化通常做的是一虛多,即一台物理機虛擬出多台虛擬機,以「榨乾」實際的物理資源,其包括全虛擬化、超虛擬化、硬體輔助虛擬化、半虛擬化和操作系統虛擬化。

類似於計算虛擬化,網路虛擬化同樣解決的是網路資源佔用率不高、手動配置安全策略過於麻煩的問題,採用的思路同樣是把物理的網路資源抽象成一個資源池,然後動態獲取,網路虛擬化目前有控制轉發分離、控制面開放、虛擬邏輯網路和網路功能虛擬化等不同的思想路線。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

私有雲可以理解成是單純為某一個特定用戶或機構建立的,只能夠實現小範圍內的資源優化,因此私有雲並不能夠完全符合雲計算的本質。

這也是為什麼Openstack等開源軟體帶來的私有雲繁榮可能只是暫時的,會有越來越多的客戶發現廉價的硬體和免費的軟體並不是打造私有雲的充分條件,精細的管理。

託管型私有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分工,但是仍無法解決大規模範圍內物理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

而公有雲則是為大眾所建立的,所有入住到公有雲平台上的用戶都被稱之為租戶,整個平台上不僅同時擁有很多租戶,一個租戶離開,它的資源能夠立刻釋放給其他租戶,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

公有雲是最徹底的社會分工,能夠在大範圍內實現資源優化,因此,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前途總是光明的。

當然公有雲尤其是底層公有雲構建,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了的,就像開個三五桌的飯店誰都能行,開個三五萬桌的飯店就要看資金和本事了。

很多客戶擔心公有雲的安全問題,敏感行業、大型客戶可以考慮,但一般的中小型客戶,不管是數據泄露的風險,還是停止服務的風險,公有雲都遠遠小於自己架設機房。

混合雲則可以被看做是將私有雲服務和公有雲服務的二者結合體,將雲平台的計算與存儲性能更好地結合起來,混合雲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平滑過渡方式,短時間內的市場佔比將會大幅上升。

並且,不混合是相對的,混合是絕對的。在未來,即使不是自家的私有雲和公有雲做混合,也需要內部的數據與服務與外部的數據與服務進行不斷的調用。


謝邀。

首先我們想像下什麼是自然界的云:大量的水滴漂浮在空中聚合成了雲。

其實我們這裡談到的雲和自然界的雲現象異曲同工之處,只是這裡的雲是將大量的水滴替換成了眾多的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以及應用程序,而這些便構成了雲服務。

其實雲離我們不能再近了!

我們每天使用的搜索引擎、郵箱、網盤,就是很標準的雲,而這其中大多都是免費的,所以雲與是否收費其實也無關係。

雲是計算、存儲、網路資源池化的概念。

雲將伺服器虛擬化,形成虛擬資源池,相比物理機更加節省資源成本,便於管理。雲是對互聯網的升級,意味著互聯網並不僅僅是存儲數據,而是為你提供某種IT服務。

雲的重點在於把互聯網產品以服務的形式體現出來,把互聯網軟體變成服務,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水電煤氣一樣,雲就是未來互聯網產業和社會的基礎設施,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網路接入雲享受雲服務。

關於雲計算,雲計算是通過網路按需提供可動態伸縮的計算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這裡用我們日常電的使用來做個類比:

首先電力被所有群眾共享(雲計算的資源共享特性);

再者,任何人(雲計算的多用戶接入特性)都可以在自己的家裡或者公司安裝電錶;

最後,為自己的使用的電來買單(雲計算的按需使用和彈性付費特性);

而這也是解釋了剛剛為什麼說雲計算其實就是未來互聯網和社會的基礎設施之一!

雲計算幾點特性:

大規模、分散式:「雲」一般具有相當的規模,一些知名的雲供應商如Google雲計算、Amazon、IBM、微軟、阿里等也都擁能擁有上百萬級的伺服器規模。而依靠這些分散式的伺服器所構建起來的「雲」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虛擬化:雲計算都會採用虛擬化技術,用戶並不需要關注具體的硬體實體,只需要選擇一家雲服務提供商,註冊一個賬號,登陸到它們的雲控制台,去購買和配置你需要的服務(比如 雲伺服器,雲存儲,CDN等等),再為你的應用做一些簡單的配置之後,你就可以讓你的應用對外服務了,這比傳統的在企業的數據中心去部署一套應用要簡單方便得多。而且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你的PC或移動設備來控制你的資源,這就好像是雲服務商為每一個用戶都提供了一個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一樣。高可用性和擴展性:那些知名的雲計算供應商一般都會採用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基於雲服務的應用可以持續對外提供服務(7*24小時),另外「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按需服務,更加經濟: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買服務,甚至可以按使用量來進行精確計費。這能大大節省IT成本,而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

安全:網路安全已經成為所有企業或個人創業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企業的IT團隊或個人很難應對那些來自網路的惡意攻擊,而使用雲服務則可以藉助更專業的安全團隊來有效降低安全風險。

雲計算服務的主要形式:公有雲 、私有雲以及混合雲

公有雲(Public Cloud):SaaS、PaaS和IaaS

公有雲是最基礎的服務,成本較低,是指多個客戶可共享一個服務提供商的系統資源,他們毋須架設任何設備及配備管理人員,便可享有專業的IT服務,這對於一般創業者、中小企來說,無疑是一個降低成本的好方法。

包括以下三個類別:

1.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把計算基礎(伺服器、網路技術、存儲和數據中心空間)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客戶。它也包括提供操作系統和虛擬化技術、來管理資源。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

2.PaaS: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體研發的平台作為一種服務,供應商提供超過基礎設施的服務,一個作為軟體開發和運行環境的整套解決方案,即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

3.SaaS:軟體即服務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是一種交付模式,其中應用作為一項服務託管,通過Internet提供給用戶;幫助客戶更好地管理它們的IT項目和服務、確保它們IT應用的質量和性能,監控它們的在線業務。

私有雲(Private Cloud):企業的另一面考量

雖然公有雲成本低,但是大企業(如金融、保險行業)為了兼顧行業、客戶私隱,不可能將重要數據存放到公共網路上,故傾向於架設私有雲端網路。總體來看,私有雲的運作形式,與公共雲類似。然而,架設私有雲卻是一項重大投資,企業需自行設計數據中心、網路、存儲設備,並且擁有專業的顧問團隊。

企業管理層必須充分考慮使用私有雲的必要性,以及是否擁有足夠資源來確保私有雲正常運作。

混合雲(Hybrid Cloud):公有雲和私有雲的結合體

混合雲結合了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各自優勢,可以在私有雲上運行關鍵業務,在公有雲上進行開發與測試,操作靈活性較高,安全性介於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混合雲,也是未來的雲服務發展趨勢之一,一方面既可以儘可能多的發揮雲服務的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又可以保證數據安全性。不過目前而言,混合雲依然是處於初級階段,相關的落地場景依然較為受限。未來,值得期待!

除了上面的幾種常規類別劃分,現在還有很多雲服務廠商根據服務的特點,推出了包括專有雲、社區雲、海外雲等等雲服務產品。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 PaaS、IaaS 、SaaS??

www.zhihu.com圖標如何看待雲、雲計算、雲服務、雲存儲、雲平台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www.zhihu.com圖標怎麼通俗簡潔地解釋「雲端」和「雲計算」??

www.zhihu.com圖標什麼是邊緣計算??

www.zhihu.com圖標

過去 30 年的技術奇蹟是計算機和數字通信。IBM 公司於 1981 年推出了個人電腦並與 1985 年第一版 Windows 兼容。六年後,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發明了國際互聯網。眾所周知,在此之後,計算機和數字通信行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在 2011 年初,www.InternetWorldStats.com 報道說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 20 億,而 1995 年的互聯網用戶僅為 1600 多萬。在現在的 20 億網民中,超過 8 億人經常使用社交網站。大多數企業現在也使用互聯網,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在 2010 年的報告中稱,全球電子商務價值為 5710 億美元,到 2014 年則已超過 1 萬億美元。至少在發達國家中,數字媒體幾乎滲透進所有形式的工業活動、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或者換句話說,我們人類越來越多地生活在現實世界和網路空間中。


人類文明一直依賴於信息的處理。無論最新的創新是演講、寫作還是某種形式的電子通信,那些了解和利用最新技術的人總是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由於我們與互聯網的大規模連接已經成為現實,我們有理由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多年來,變化一直是數字領域中唯一不變的主題。因此,預測下一代處理器、操作系統或行動電話的未來將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徒勞的追求。但是,在接下來的五章里,我們試圖預測計算科學及其相關開發的發展方向。我們將從最新的在線創新「雲計算」開始。在這一重要基礎的背景下,我們將探索人工智慧和增強現實的一些潛在的相關發展。隨著對未來探究的進一步深入,我將聊聊下一代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將使用亞原子粒子存儲和處理數據。最後,在結束第四部分之前,我還會談談機器人,因為談論未來必定會涉及機器人。

計算科學革命——雲計算

計算科學正在經歷一場革命,被稱為「雲計算」,是在互聯網上訪問軟體應用程序、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儲的地方。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計算科學可能已經與我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然而,即使互聯網被大量使用,幾乎所有的計算資源都是本地的。這意味著計算機應用、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已經接近或相對接近它們的用戶。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大多數計算資源將被託管在互聯網上,而不是在企業、家庭或衣袋裡。和大多數未來主義者一樣,我通常不會做出明確的、具體日期的預測。不過,我敢打賭,到 2020 年,重要的本地計算資源將非常稀少。計算的未來在雲計算中。


圖 16.1 說明了傳統計算和雲計算的區別。如你所見,在圖的上半部分,傳統計算模式安裝了本地應用,並且數據大多被存儲在個人計算機上。在公司內部,大多數用戶還可以從本地數據中心訪問商業應用程序,並進行數據存儲和處理。在這種傳統的計算模式下,互聯網的使用僅限於從網站訪問信息以及交換電子郵件和文件附件。(注意,在圖中,互聯網是由一個雲符號來說明的。這是多年來的慣例,也是雲計算名稱的由來。)


在圖 16.1 的下半部分,我們看到了雲計算的美麗新世界。當地公司的數據中心已經關閉。軟體應用程序和數據也不再安裝和存儲在用戶自己的計算設備上。更確切地說,所有的個人和商業應用程序的訪問、數據存儲和大多數數據處理都是通過互聯網雲實現的。


圖 16.1 所示的場景代表了兩個極端的計算科學的發展,中間的一個混合模型最可能代表短期和中期發展。然而,雲計算競賽現在真的開始了。


圖 1:傳統計算和雲計算


例如,2010 年 3 月,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聲稱自己「將公司的賭注押在了雲計算上」。三個月後,微軟推出了其 Word、Excel、PowerPoint 和 OneNote 應用程序的在線版本。2011 年初,微軟發布了 Office365,將雲計算和傳統版本的產品範圍整合在一起。谷歌在雲計算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資金,亞馬遜、蘋果、IBM 和其他許多公司亦是如此。毫無疑問,計算機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已經認定雲計算是計算機的未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未來史

克里斯托弗·巴納特

磨鐵出版社

¥18.00 會員免費


雲計算 Cloud Computing 是兩個單詞

這裡的分開看,先說所謂

大家應該都用過 雲盤,雲相冊,雲筆記等應用,在這些應用場景中,用戶只管去用這些服務,一般通過瀏覽器就能完成,完全無需操心任何細節。如果是傳統的軟體使用方式,你得自己有設備(手機或電腦),下載安裝應用,設定存儲位置等。並且傳統的軟體是一次性註冊收費,而雲應用一般是按需收費,你用多少收多少,因為一般會一直在雲上存在,所以基本都是按時間收費。

普通用戶接觸最多的就是這種 應用, 就是所謂的 SaaS(軟體即服務)。

這裡軟體的方式的轉變我們可以稱之為 雲化 了,也就是把 當成動詞解釋。

如果雲的這層意思很好理解的化,那麼接下來說說所謂 計算

假如說你現在要創業,需要建一個網站或者APP,少不了得有伺服器。要能承載一定的用戶,伺服器的能力不能低,最基本的指標也就是 CPU核心數,內存大小;存儲用戶數據需要存儲空間;用戶訪問需要網路帶寬。這些都統稱為計算能力。在傳統時代,這些基本都得創業者親自去做:買伺服器,買存儲伺服器,找機房,布置網路等等。如果你的業務發展良好,需要擴容,這些步驟得一次次的進行。

現在 雲計算 組合一起,把上面 雲化 的含義代入進來,我們應該能很好的理解雲計算是什麼樣:

  • 計算資源很容易獲取,一般通過瀏覽器上網就能簡單操作
  • 使用量可以自由控制,快速伸縮
  • 按照使用量靈活計費,多用多收費,不用不收費
  • 不用操心任何技術細節就能享受安全性、高可用性

這種提供最基礎的計算能力的雲就是所謂的 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

可以看出上下兩個場景中 的意思是一樣的,這樣以此類推,理解 PaaS 也就不難了。



雲計算和虛擬化是兩個比較類似的想法,但有一個全新的視野。在實施基礎設施的整個過程中,關於數據中心的類型和其要求需要大量的詳細討論。

雲計算是一個用於服務或功能的交付,構建和運行在網路應用的可擴展的平台。它指的是從底層基礎架構解構,並在需要時提供無限的資源,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供應的IT服務。它通過計算機和網路用戶的數據,賦予遠程服務,用戶的數據被存儲在遠程位置,而客戶端可以通過網路瀏覽器或一個簡單的移動應用程序訪問這個應用。

雲計算從根本上改變了它的服務交付給客戶。IT部門不需要在獨立的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上集中精力開發他們所有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這意味著,公企業還需要根據變化趨勢來升級他們的伺服器。這種雲計算設施要求既不擁有所有權,也不需要安裝專用資源。雲計算提供了一個廣泛的好處: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絕對是任何數據中心操作的附加優勢。組織將不得不投資於所需的能力,而不是投資那些不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最大容量。 靈活性:數據中心總是需要預測其未來的需求,需要有良好的裝備,需要額外的工作量和需要額外的工作量。而雲計算消除了這些不良後果。

位置獨立性:由於雲計算不使用物理基礎設施,用戶可以在其位置或他們正在使用的設備上訪問任何應用程序。

可擴展性:數據中心產生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擴展計劃。雲計算提供的「需求」服務,而無需尋找現場資源。

安全性:訪問日誌審計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確保數據存儲的安全性。由於數據是分布在廣泛的領域,並依託多租戶,關注數據的損失相對最小化。

維護:雲計算應用程序的維護更簡單,因為它不涉及在每個用戶的設備上安裝應用程序。它可以從任何位置訪問。

伺服器的虛擬化是指伺服器以及使用軟體模擬數據存儲設備。這是伺服器的分裂或隔離。每一個虛擬伺服器作為物理伺服器的一部分運行,多個虛擬伺服器可以在一台物理伺服器上運行。這些虛擬伺服器可以是分離的,並且可以單獨使用,處理,甚至遠離物理伺服器。

通過虛擬化,你可以只用安裝一次軟體,而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它。你並不需要多個許可證,以確保該軟體適用於所有員工。因為在技術上只在一個系統上安裝它,就沒有違反任何法律。對於真實的存儲空間同樣如此。這種技術避免了數據複製的需要,從而節省存儲空間。

虛擬化可以帶來更高的利用率,更好的安全性,並且更加容易管理。可以顯著地提高伺服器利用率,帶來一些極大的靈活性,並能夠提高數據中心的工作效率。

注意:回答內容最早由東方瑞通講師郝旺老師發表於講師原創專區,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