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获得各种奖、证书,有各种职务的人总说自己是专业人士,但我看回答和解答真的有些误导人,想问下这类人的言论怎么对待呢?


1.生活中许多问题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你觉得权威不对,未必是他说错了,只是那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2.权威只在自己专业领域有足够权威性,而外人因为对这个领域的不了解,往往会产生误解。比如教育,家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学前教育……这些都是一个大门类下细分的许多领域,他们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用家庭教育的理论去套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就会觉得权威不过如此。

3.不相信权威本身不是坏事。但要进一步质疑的话,不要靠直觉,要靠专业知识。

4.在不了解的领域,还是需要相信权威,因为他们的经验和专业一定强于我们。相信他们,正确的概率会更大。

5.不要单纯因为不喜欢一个人而不愿相信他在自己权威领域的表达。


1、在医学领域,有一种模式叫做MDT,多学科诊疗体系。

比如看肿瘤,光一个外科医生不够,有时可能需要肿瘤内科、放射科、整形科等等多个科室一起来处理一位患者的问题,避免单个专家疏漏,误诊,祸及患者。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哪怕你是专家;隔科室如隔山(好大的山),不同细分领域的专家,身上装的知识可能天差地别。

2、专家、专业人士也要恰饭。比如院士也需要养老婆/老公、孩子,也想过好生活,人之常情。

3、一个领域的专家,在另一个领域可能只是菜鸡。

4、曾经的专家,未必能及时迭代知识体系,也未必有勇气打破自己曾经的荣誉。就像《小李飞刀》里的天机老人,理论日渐深刻,动起手来被上官秒了。实践还是更重要。

5、奖状、证书也只能证明曾经某一个时刻的成绩,何况不少还只是花钱就送的。

6、专家也会喝高了,也会有想要扯淡的某个时刻。另外结合不同语境,同一句话的意思解读完全不同。我国文字博大精深,玩弄文字很容易、且有趣的。

7、误导的判定,也许是你理解力不足,知识储备不足,当然也许你只是看到了A货。泛泛的问题没意义,放具体的观点比较好讨论,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谢邀!

对权威的言论怎么去看,那就要知道你使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

如果说权威讲的是他成名的专业方面问题,那就是一个要求具有相同专业认知水平的问题,你能否听懂并理解。如果他说的是其他问题,比如西医去讲中医,那就随便听听,看人家用什么样的角度看问题,结论是否合乎逻辑,或者他的理解能力方面有没有问题。

如果你认为讲话的人是权威,他给你讲科学道理,体外实验证明双黄连治疗新冠可能有可观疗效,那是做广告,信不信由你。你想抢购也没有人拦。因为你可能没有能力判断。

如果找收费专家给你鉴别古玩,你以为他是权威,可能他也会给你一个惊喜,然后你深信不疑马上发财了,那你就交了学费,要知道古玩一行没有权威,鉴定需要真品实物举证对照,没有实物收藏的专家权威也就是个空名头。所以现实中上当受骗的人无数。

所谓权威不是一个代表可靠原则的字眼,只存在可信度的问题,以及个人理解能力的问题。

权威其实是有可信也有不可信的差别。

盲目信任往往因为一种没有选择的无奈,以及有效信息的缺失!


就像解数学题一样,权威就是看起来比较会解题的学霸,当某道题你不懂的时候,学霸还有学渣都宣称他们自己做出来了,但是他俩的做法不一样,这题该选择相信谁的做法估计大家都心里有数了吧,谁让我们这题不知道如何证明呢。

但是,如果恰巧这道题你有思路了,你反过来看学霸的做法,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发现,尽管他特别会做题,但这道题上他的思路不一定是对的。

综上所述,权威只是比我们在某个方面上懂得多,恰巧我们对这个方面的认知度不足时,所以姑且只能相信他,因为他的可信度比较高。


不可信,所谓专家都是砖家,你觉得人类社会有什么真正权威可信?权威只是用来禁锢普通人的镣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