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这个病毒和艾滋病病毒一样。几十年找不到可应对的药。我看网上大家都十分乐观,都认为疫苗,治疗药物很快就会出炉。认为一个病毒难不倒科学家。可是艾滋病病毒不也没有特效药嘛?科学家终究能力有限啊,到底是什么给人类的自信?艾滋病病毒变异快,新冠目前没有发现变异。但如果它突然变异了。人类会不会束手无策啊?如果十几年找不到应对药物。人类会不会发生和黑死病一样的大规模灭亡?


盲目乐观主义来的自信。

河西杂谈:盲目乐观主义是病,要治!

文章总编号261,河西杂谈73。全文三千七百余字,阅读需要六七分钟。

最近我深深的理解到了鲁迅先生当初弃医从文的心理状态了。

请看鲁迅先生原文:「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超越了时代。鲁迅先生的原文,现在再读,仍然不过时。我最近的感受和鲁迅先生的感受是一样的,虽然程度没有鲁迅先生的严重,但是其性相同。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我觉得相当多的国人不是身体有病,而是脑子有病。此文只讲一病:盲目乐观主义自信。盲目乐观主义的病,由来已久。最近表现得特别明显。让我实在忍无可忍,不得不一吐为快。去年,我就想写一篇文章,来讲讲这世界的浮躁、浮夸。因为太多的事情让我觉得这世界病了,病在浮躁、浮夸,虚荣虚假、不切实际。我觉得非常多的人都飞起来了,没有踩在地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很失望。我失望的顶点在去年的冬天。不是对人失望,是对世界失望,对时代失望。我甚至都想遁了,天山遁。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不过我想明白了,因为世界让人失望,这不是我的错。这么一想,不是我的错,我干嘛要为难自己。我可以学庄子,自在啊。我就自在了,挺好。2018年底我写过一篇和娱乐圈有关的文章。2020年1月11日,我发表了《2019年娱乐圈果然大变动,怪象乱象一扫空》(文248,河西杂谈67)一文。对之前的文章做了总结。其实哪里就一扫空了呢,还多得很,只不过标题要写得好一点罢了。里面就列举了一些浮躁、浮夸、虚荣虚假的代表人物。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我不想再写了,因为很多人真的停留在吃屎的趣味上,这不是咪蒙的问题。」去年冬天,我洗澡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这不是他们的问题,也不是娱乐圈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整个社会都是浮躁的,整个时代也都是浮躁的,自然也会有人浮躁得飞起来,同时也才会有很多人喜欢他们。

他们只是浮在灯光最亮的那一块。刚好有利于发现。灯光没有照到,并不代表别的行业别的类别就很好。都一样,谁也不比谁好。

最近的疫情,比较早期的时候。新闻还有讲,夏天病毒就自然消除了。嗯,好消息。但是我看完都没发现明显的提示这是一种可能性。用的是肯定的语气。道理呢?逻辑呢?证据呢?严谨的科学精神呢?都没看见。后面这个论调广泛传播,很多自媒体都大写特写。一股子乐观的气氛,其乐融融。关于理由,我看来看去只发现一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0%。注意,大部分表述为「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有79.5%的相似度」(数据差异应该来自精确度的不同,要注意的是表述区别)。所以新冠肺炎会和SARS一样,消失在夏天。原因就是气温。我就想到了,人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是96%以上。基因这么相似,区别咋就那么大呢?实际上,基因差异百分之一都足够具有天壤之别的特征了。这百分之二十的差异,居然可以如此轻松的说新冠肺炎在夏天就会自然消失了。要提醒清楚是「可能」或者是「推测」都还好。我看来看去,只看见了肯定的语气,乐观的精神。

一个新的东西,根本没经过一个夏天,就能这么用肯定的语气说会消失在夏天。没有实证,更看不见严谨。我只看见了盲目乐观主义,遍布全国。关于气温,这事其实很简单啊,海南的温度比内地高。东南亚的温度比海南高。所以我那时候就很关注海南和东南亚的情况。看了几天,我终于看明白了:他们都在扯淡。后来,我在《河西杂谈:新冠肺炎数据,哪些重点我们忽略了?》(文257,河西杂谈71)一文中,还专门讲过关于气温的问题。

「科学需要证据和逻辑。现在全国气温还不高,我们可以参考气温高的地方,国内可以看海南。国外可以看东南亚,比如泰国、新加坡。」

国内看海南,国外看东南亚。我还专门贴了海南、新加坡、曼谷的天气图。2月9日,三亚的气温是26/18,曼谷的气温是33/24,新加坡的气温是32/26。几个气温图,毫无意义,我为什么要放?是委婉的提醒。我这个人,比较含蓄,不喜欢说别人蠢。因为我知道其实我也是个蠢货,只是不那么容易被发现。注意,上次的文章里的图,曼谷和新加坡的气温和国内大部分地方夏天的气温区别不大。那篇文章虽然含蓄,但是道理很简单。靠气温是消灭不了病毒的。我们只需要看看天气就知道了。果不其然,后面新加坡的数据逐日增加。截止今天,新加坡确诊已经增加到了81例了。要注意,他们是开卷考试。就最近这事,盲目乐观主义自信不只有:靠气温消灭病毒。还有很多,比如拐点,和各种体外试验以及对数据的断章取义。包括之前的拐点,我就不明白了。情况这么严重,这么多人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求助。各方面的信息都显示形势非常严峻。早早的就搞出来了拐点,同时又没有明确定义所说的拐点。要知道,拐点这个词语,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增长率的拐点,增长量的拐点,存量的拐点。什么定义都没有,然后就是一个什么时候会出现拐点。一点严谨都没有,科学精神呢?而且时间也不对啊。1月28日,「预计元宵节会情况可能好转。我个人比较乐观,甚至评估比这个还早。」,1月29日,「拐点即将出现的论断有一定道理,疫情管控到农历正月十五会出现明显成效。」后面这些拐点一推再推。到现在,基本上不太讲拐点时间了。当然也有比较靠谱的,比如1月26日,某海外学者采用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疫情的达峰时间和峰值以及最终感染规模:「若继续1 月22 日前的控制措施,疫情将在3 月10 日左右达到峰值。」1月30日,某国内学者:「可预见在一到两个潜伏期(1个潜伏期是12-14天,两个潜伏期就是24-28天),会出现拐点」。当然还有各种不同学者的不同说法。不只是新闻,还有各自媒体,常常采用的都是最乐观的表述。到处都很乐观,就像已经解决了问题一样乐观。关于体外试验,比如双黄连。体外试验是什么意思?大家自己了解。不是说体外试验没有意义,而是一个体外试验。起源,流传,发展,结果。都是什么?现在是事后,大家都很清楚了。这事,这文章做得好极了。我就有个疑惑,是龙头?还是猪肚?还是凤尾?大家自己思考。我只能讲现象。现象就是,让人非常失望。至于对数据的断章取义。我就不想说了。浮躁、浮夸,真是无处不在啊。你躲都躲不开。

讲个家里老人恐慌的事情,有一天,突然流行双黄连。一大清早,家里老人去药店,双黄连自然没有了,看见有人买另个药,不知道他们沟通了没。直接把货架上那一排药全部抱走了。全、部、抱、走、了。回来挨个发,说预防。我一看,这莫名其妙啊。我说:好,我在睡觉,我先睡觉。

这事也说明了浮躁浮夸是有市场的。浮躁浮夸和大家熟知的「劣币驱逐良币」是密切相关的。所有的劣币驱逐良币,就是浮躁浮夸大行其道。所有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世界,都是浮躁浮夸大行其道的世界。大家都以为自己知道「劣币驱逐良币」,其实大部分人只知道字面的表面的机械的「劣币驱逐良币」。他们不知道劣币驱逐良币的宏观实质是行业的衰败,是时代的衰败,是世界的衰败。真相很残忍,但是看不见真相更残忍。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劣币驱逐良币的时候,短期看是劣币受益,良币受损。时间放长一点,会发现,良币虽退,其实是塞翁失马。劣币风行,终将毁于一旦。心情真有点天山遁。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不过实际上我不是,对于我,今年是: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大家不要看见「狱」「死」这些字就害怕。我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风拂大泽,名为中孚。君子从中学到的是,有感于风化邦国,以德教为先,审议讼狱之时,要多宽容,少重典,尽量感化蠢货坏货。我想,这是说让我更宽容一些,更有耐心一些,要感化更多人才好。这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仔细思考了。那一年我确实对蠢货坏货更宽容了。既然出现第二次了,说明以前做得还不够好。还要更有耐心更宽容才好。所以我已经准备了一个木棒和喇叭,我要用木棒敲醒他们的榆木疙瘩一样的脑袋,用喇叭震醒他们徒有其表的耳朵。这就是我的宽容和耐心的一部分。大家为什么要虚荣浮夸,要盲目乐观呢?我想起一个事。前段时间,有个人找我咨询。咨询的结果不是很好,因为我发现了别的问题,而且我提醒了她怎么预防。看起来,她好像没看见我讲的问题和预防,只看见了她问的事情结果不太好。于是她问,能不能再咨询,咨询出个好结果。我一听就火了,这是很严肃的事情,直接就拒绝了。她说:在别处如果咨询的结果不好,可以一直咨询到好。我简直要疯,我失去了耐心,我用粗暴的语气,但是在最后一刻,我改了文明的语句,说:可以,你把耳朵遮住,就听不见铃铛响了。虚荣浮夸主义、盲目乐观主义是麻醉剂。打一针麻药,不痛了,就飘飘然,以为自己病好了,没病了。快乐得要飞起来了。真是喜庆的画面。可惜虚荣浮夸主义、盲目乐观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两个主义衍生的自信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主义,冷静客观严谨的主义。 盲目乐观主义是病,要治!

病症:盲目乐观主义。

药方:实事求是、冷静、客观、严谨。服用方式:每日一次或两次,午饭前、晚饭后。长期服用,直至病除。今天这个文章是木棒还是喇叭,或者是棒棒糖?还是巧克力? 河西先生 2020.02.19


新冠也只是肺炎,并不是不治之症。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对症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新增病例数已经开始下降,治愈病例数不断增加,所以,常理推断,新冠是可以被战胜的。病毒的变异是偶然事件,虽然经常发生,但绝大多数变异都不会大幅度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和致命性,所以短时期内产生这种变异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不必担心。


饿,我以为大家的乐观在于隔离措施造就的人数控制,尤其是非湖北新增病例人数,部分省份已经0确诊数天了,疫苗每个一两年以上不用想这个事,反过来说如果隔离有效也不需要疫苗。

在现有疗法暂时有效的情况下,其实特效药有否也显得不那么关键。

综上所述,主要的乐观应该还是来自于隔离措施的有效,治愈病人的大量增加。


因为你和你体内的病毒起码死一个,不自信点想著战胜病毒难道现在开始写遗书么


肯定是能够战胜的

如果不能,那么岂不是人们都死掉了?那时候再讨论战胜不战胜还有什么意义?你能把当年说肯定能战胜的人从盒子里揪出来扬了?

所以新冠肺炎肯定是能够被战胜的。不能战胜的那种可能性对于我们没有意义。


结合目前最新的数据看比 普通季节性流感略强一些,


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是艾滋病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