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一些古文句子觉得特好,想写在作文上,这样感觉应该也是一个加分项。但身边有些同学会不太明白。然后刚刚看到一个回答说写作其实挺忌讳不说人话,用些晦涩难懂的词。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去平衡好那个度


首先我们在写作时,要正确认识自嗨(炫技)和他嗨(读者喜欢)的区别。

文字最大的价值,是普世价值。简单直接有效是写文字的最高境界,过于晦涩难懂的文字,是在制造阅读障碍。

我写了,读者不懂。只证明一件事,是「我」不够强。


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之上,追求语境和语感。

如果我们想要在自己的文字中,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就需要制造与其相符的语感。

举个例子吧。(语感篇)


凯哥现在的工作是送外卖。

前天晚上我们打王者荣耀的时候,他说天气冷了,想买一副新手套和护膝,还有雨披。

可是这个星期只下了两天雨。因为不下雨,就没人订外卖。没有人订外卖,他就攒不够明年春天开海鲜烧烤店的钱。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诗句前的一切铺垫,都只为了这一句直击人心的卖炭翁。

这十四个字,与现代白话文体在语感上是冲突的,但加在最后面,因为抑扬顿挫的平仄关系和韵脚配合,让全文有了力量感。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这种表现形式。


语境篇

不一样的文体,会造成不一样的语境。

比如火星文,比如颜文字。都会给读者一种轻松欢快的语境。

而新闻联播体,就变成严肃内敛的风格了。

运用不同形式的文体,可以在某些桥段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上图就是利用新闻联播体这种很严肃的语境,来讲述一个很扯淡的故事。


综上所述,想要运用某一段文体,为整篇文字加分,就必须制造与其相通的语境和语感,在不破坏整体的前提下,增加一点点小亮点。

如果过于追求炫技,整篇文字,就变成了迷之尴尬。


没好的办法,多琢磨吧!


我觉得你晦涩的词只要意思用得准也没关系,毕竟你自己无法估计你的水平是否比别人高,可能你认为很生僻的词,别人确实在阅读时记住了呢?你觉得金篦刮眼不太习惯,可能我已经榛秽必剪也不需要翻字典了呢?你大可以本著不低估读者智商的想法去写。

一个比较讨巧的方法是你想想你这个词到底有没有内在的典故,有没有就拿来这么形容的诗词,或者干脆就是个成语,写点盘散行汲不会有人觉得不对的。

晦涩艰深?在古人眼里的艰深奇涩是什么样?就是读不出意思。最典型的是叫「钩膺镂锡,千鞃浅幭」,然后韩愈这种搞古文的也有毛诗这种情况,「涩旋皮卷脔,苦开腹彭亨。」你要能看懂你就可以去注昌黎文集了。

晦涩——让你百度你意译也很困难。能到韩愈这种晦涩的情况是需要境界的。

你完全不用担心晦涩的问题,现在你能接触到的都是大佬们筛出来的精华,真正的晦涩用词已经很难接触到了(除非你耍学术用语搞事情),没有道理在含英咀华的时候畏手畏脚。

我建议你需要关注的是,晦涩也好,去华侈也罢,你只要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就无须有其他顾虑。

决不能脱离你要描述的对象。当前,受一些流行古风的毒害,空造出来的用法大概率是个鸦睫氤氲,意思连不起来。很明显,睫有个什么氤氲特征。

再举险怪的太学体为例,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轧形容天地是人家现场造的,就没人会觉得天地能带轧字,懂吧。尽管字确实常用,意思你也知道,但放一块儿你能明显感受到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凑的,是因为它脱离了事物本身

这边觉得,楼下的花木葳蕤,这就是在可行范围内的替词。葳蕤形容花木本身是有依据的,「松柏叶青倩,石榴花葳蕤。」「名葩绰约草葳蕤」总之历来如此。你很清楚葳蕤描述的是草木丛生微微下垂的样子,这就是石榴花和园中草的特征。

当然,不要为了装逼而舍本逐末,你应当也必须是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这个词放在这,就是特别精确,特别好用,所以你用它了。太学体被称为险怪,那叫「以窒塞昏昧之辞文其浅陋」。写文应当引以为戒。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也需要提高警惕和及时避免。

情况一,打乱句式。比如看苏轼「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苏轼这么用就算了,平常写文说话最好不要用这种句子,因为你自己翻译不出来。要写,就写不会理解出分歧的句子,以自己的阅读习惯能适应,才能让读者觉得文采好的同时认为是人话。

情况二,不屑用常用词而骤改句式。这算是删词造词的典型现象。

随便找了一个,如下:

估计是觉得辗转掉价,非要把转删了。

嗯……辗是轧的意思,单用是被敌人轧死……

敲一敲,这里过就是个典型脱离事物特征的用法,松月下,竹风间,你要写月亮穿过竹林就算了,竹风松月并列也就算了,竹月松风过,风穿过月还是你穿过月?

如果你能避免以上问题,德泽汪洋也好,德泽殷流也好,完全不用担心用的词不常见,你自己就能判断他放在句子的这个位置是否合适。

不过最实际的方法,还是写完之后找老师批改,或者让读者就个别句子发评论。看不懂的解释,解释不清的换。斟酌推敲是文人的必修课。

这样想吧,白居易为了老妪能解,改了多少次?文辞如何,看你平时的用功而已。


你的出发点不对,你是为了运用而去运用,而不是到了该运用的时候再去运用。不能霸王硬上弓,强扭的瓜它不甜,强撸灰飞烟灭。

平时多积累素材就好,到了该用的时候,自然妙笔生花。


在理解的基础上吧!

如果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就知道怎么用了。

比如葳蕤……形容植物。

花木葳蕤是不是比花草茂盛好听一些……

氤氲……就是那种云雾飘渺的样子,有水汽……

反正就理解至上!

很多学生,在写作就追求这种高深的样子,反正就语不惊人死不休。没关系,我以前也这样。就喜欢卖弄,没事。

长大了你就懂了……

只要你用的词符合语言环境,符合你的文章风格就没毛病。

但你非要在北欧风格的客厅里写:夤夜已至,西窗残烛幽微,犹见晨茗氤氲,酒香酽洌无人还。

我没意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