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霍金和杨老差了20个费曼。」

我合计著,费曼贬值了?


题主你点评科学家的样子像极了北京计程车司机点评中南海。

你要知道评价都是主观的。

最基本的原因:做引力的人少,做场论的人多。知道引力的黄金时期的人有多少......#知道Geroch的人/#知道Schwinger的人等于多少心里要有数......

如果你把引力和场论的地位对等,那这两位大佬都是t0.

我忘了是在哪里Polchinski说如果没有Hawking我们还意识不到黑洞的重要性。


这个费曼吗?

吴费曼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图标

因为有的人根本不懂物理还喜欢瞎bb


费曼不是用来衡量两者差距的单位


大错特错。科学家中能量化比较的只有特斯拉和高斯,其关系是

1 特斯拉 = 10000 高斯

也就是说高斯和特斯拉之间差了9999个高斯。


看来费曼是云物理界的硬通货


先泻药吧。

这句话是完全错的,错在哪呢?不在杨先生身上,也不在霍金身上,在费曼身上,100个费曼那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吧,牛顿是学神,基本上各学科都是满分了,爱因斯坦差一点,98/99水平,麦克斯韦也是95以上,杨先生考90问题也不大,而费曼是谁,那也是天才中的天才,考80绝对没问题的,还100个,俩就可以直接怼爵爷爱神了,当然,分数不是这么算的,科学又不是搬砖,人多力量大,可不是俩就能考160分了,因为就算俩人考试,这个答对的 ,那个也会,差的那一分,可是俩人都不会。

类似问题我回答过,偷个懒,贴过来吧。

如果把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放在同一个班级的话,牛顿同学无疑就是第一任班长了,不仅仅因为他是学神,还因为他小弟多,例如拉普拉斯,这何止是小弟啊,简直就是忠犬,牛班长也确实牛,怼天怼地怼空气,把前任代班长胡克秒成了渣,还揍了数学课代表莱布尼茨一顿,而麦克斯韦同学就是团支书,法拉第同学估计就是学习委员了,因为法拉第同学和麦克斯韦同学关系好,基本就是麦克斯韦同学大哥,不过俩人关系铁,也不在乎谁官大官小了,而诺贝尔同学就是个学渣,靠倒腾烟花爆竹发了点财,喜欢请学神学霸们吃饭,也混了点名气。

第二届班委会,班长就是爱因斯坦了,玻尔同学带了一帮小弟想抢班长的位置,这群小弟都不简单,都是称雄一方的学霸,例如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泡利同学很矛盾,虽然他很敬仰班长爱因斯坦,也很瞧不起这群学弟,可是他和班长还不是一个心眼,不知道该怎么站队。

可就是这样一支学霸团队,还是被学神爱因斯坦秒了,学神爱因斯坦手持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杀起,手起刀落 ,手起刀落,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眼睛也没涩,创下了「一人敌一门」的传说,江湖人称「爱神」。

所以,这一届玻尔只能就任团支书,然而这一届的学习委员就是杨振宁,这时候大家已经不玩西瓜刀了,一般就是坐下喝喝茶,聊聊天,班长爱因斯坦力图创建统一场论,想把班主任的位子也抢了,班主任就应该是上帝了,可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杨振宁接过班长大旗,提出规范场理论,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完成了班长一半遗愿,学习委员当之无愧。

而霍金呢,这人很聪明,首先学了班长搞宣传那一套,写了一本《明教中土流传记》,不对,是《时间简史》,一时间声名鹊起,被称为班长之后社会影响最大的学霸,当然,霍金同学也确实是学霸,从班长的学习方法中总结出来了奇点定理和黑洞不黑,注意啊,霍金同学是在班长的基础上混的,而学习委员杨振宁同学是和班长一起怼班主任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霍金同学勉强能算上物理课代表,其实就这个也有很多人不服,和他一起搞奇点定理的彭罗斯同学就不服,不过彭同学宣传水平不行,写了一本《皇帝新脑》,虽然水平也不错,但是也没多少人看,彭同学表示,要不咱比比体育,霍金同学激动地拍著轮椅,表示你这是欺负人,要比体育你找团支书玻尔,他是专业玩足球的。

爱德华威腾也表示不服,凭什么你拍的短视频名字用我的学习方法,关于霍金的电影名字叫《万物理论》,这是爱德华威腾的超弦理论,霍金并没有参与此理论的创建。

霍金同学表示,爱德华,你都和爱因斯坦一家子了,都是姓爱的,你完全可以竞争下一任班长,你稀罕一个课代表吗?

爱德华威腾想想也是,就等著竞选下一任班长。

说到这里,应该说明白了,杨振宁先生是和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而霍金还在爱因斯坦脚下盘桓,而爱德华威腾已经要站在爱因斯坦的肩膀上了。

说清楚没?没说清楚就再说明白一点,在物理学上,霍金不能望杨振宁先生项背。

最后说一下费曼,费曼是没赶上好时候,要是赶上量子力学开创的年代,那也是响当当的一路大神,当然,现在他也是大神。打个比方,那个时候就好比大航海时代,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泡利德布罗意,他们就好比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为什么没有玻尔,因为他是老师啊,他就是制定航海计划,并画海图的。

而费曼呢,就是建设新大陆,基本相当于新大陆国父级别吧,而霍金呢,最多算一届总统,也许还算不上,相当于众议员参议员吧。


注:全文转载自中科院物理所,作者赵凯华(北京大学物理系)

您说的严重了!没有那么夸张。

知乎里关于霍金和杨振宁的文章说的很多。

下面来一波费曼的生平,大多数人对于费曼了解太少!

20 世纪物理学经历了从经典到近代的革命,蓬勃发展,推动了所有科学的进步,引领了各种现代化技术的产生。可以说,20 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大师云集。窃以为,20 世纪顶尖的物理大师中,对物理教学贡献最大的有两位:朗道和费曼。朗道和栗弗席兹合著的九卷理论物理教程是理论物理的经典,三卷《费曼物理学讲义》被美国物理教师奉为「圣经」。朗道和费曼都才华横溢,聪敏过人,但性格各异。朗道自视甚高,个性鲜明,得罪了不少人,曾因「反革命罪」入狱一年,后为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部)监控终生,不得出国。费曼性格爽朗,光明磊落,聪明好奇,多才多艺。他体验过催眠术,破译过马雅天文学的奥秘,能双手以不同的节奏打邦戈鼓,开密码保险箱,画模特素描,多达到专业水平。他好开玩笑,甚至恶作剧,使人哭笑不得。有人说,一般的天才别人还可以学,而费曼的天才是别人学不来的。他是神奇的天才,也是魔术师般的鬼才。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1918—1988)

科学研究方面费曼的最大贡献在于量子电动力学的建立。在20 世纪20 年代创立了量子力学后,建立量子电动力学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经过许多知名理论物理学家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40、50 年代的热烈交流, 到60 年代成熟的理论体系才建立起来。为此196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朝永振一郎、Schwinger 和费曼三人。费曼在这方面的最大贡献,一是费曼图解法和费曼规则,二是路径积分法。费曼图使量子场论的计算形象化、条理化和简明化,在同行里非常喜闻乐见。他自己也很得意,将费曼图喷涂在自家的汽车上。所谓费曼规则,是指量子系统概率的叠加与经典的Bayes 规则不同,不是概率的直接叠加,而是概率幅的叠加。费曼晚年还根据这一规则提出了量子计算机的设想。路径积分法是把量子「粒子」的传播规律视为所有可能的路径按费曼规则叠加,即所谓历史的叠加。这是量子力学除海森伯、薛定谔之外的第三个等价方案,它在量子力学内的优越性不甚明显,但用到量子电动力学时其优越性就显得突出了。

费曼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液氦的超流理论,纠正了这方面理论创始人朗道的一个小错误。费曼比朗道小10 岁,两位高傲的天才都非常欣赏对方的才华。

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的35 年中讲过34 门课,其中24 门是研究生的高级课程,本科生选修要批准。纯粹为本科生开课只有1 次,即1961—1963年的那次给一二年级开的为时2年的大课。他的课没有讲稿,也没有提纲,有的只是他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助手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他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三卷头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出版发行,这就是那本备受称道、畅销至今、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的名著。《讲义》中的部分章节后来还被编辑成单独的小册子,如1994年的Six Easy Pieces (《费曼讲物理—入门》),1997 年的Six Not-So-Easy Pieces (《费曼讲物理—相对论》),使更广大的读者群能够欣赏到这位物理大师的才智和风采。

掀开久远记忆的面纱,许多选了费曼那次课程的学生和旁听的教师都说,与费曼共度物理学课程的两年时光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不过,当时的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许多学生害怕进教室,随著课程的进展,本科生到课人数急剧下降。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生开始来听课了。教室一直挤得满满的,费曼并不知道他正失去了一部分他特意要争取的听众。若以让学生通过考试拿学分为目的,费曼的课程是失败的,课后他也认为自己开的课并不成功。真正从这次课程中受益最大的,不是他原来设想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而是教师和研究生。

笔者遗憾无缘赴美聆听费曼的精彩讲座,只能尽量汲取他讲稿的精神和内容,融入自己编写的教材中。读者可以发现,我主编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和《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吸收费曼的营养是很多的。

《费曼物理学讲义》与通常的《普通物理》或《大学物理》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其前6 章,也就是《费恩曼讲物理—入门》小册子里收录的内容。这6 章里没有数学公式,定性地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及与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介绍出来。但这不是科普,听起来轻松,其中的深邃思想并不那么容易领会。第一章讲原子:物质的原子结构、原子过程和化学反应;第二章以旁观棋弈去猜测其比赛规则为比喻,说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介绍物理学与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心理学的联系;第四章讲能量守恒;第五章说万有引力;第六章谈量子行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费曼的教学理念:物理课不能单纯讲物理本身,与学科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应该介绍。笔者接受这一思想,在所著教材中多处联系到化学和生命科学的问题。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些问题,确实非常有趣。

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需要用精确的物理概念来表述。概念的定义不是唯一的,褒贬不一(概念是人为的约定,且不论对错)。好的物理能够以最好的概念表达最多最广泛的自然规律。「能量」无疑是物理学中,甚至是整个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因而是最基本的最好的概念。「能量」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因为它表达了自然界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费曼的讲课中编造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在它的比喻下将「能量」的意义解释得清清楚楚。我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卷中引用了这个故事,大意如下:

一个孩子有28 块积木,这些积木完全一样,而且不可破坏。每天早晨妈妈将孩子和他全部的积木关在一间房子里,晚上她回来后总仔细地把积木的数目点过。不错,多少天来一直是28 块。有一天积木只剩下27 块,她在室内细心地寻找后,发现有一块积木在小地毯下面。又有一天积木剩下26 块,室内遍寻不著,然而窗子开著,她探头向外张望,发现两块积木在外边。再有一天,她惊愕地发现积木变成30 块。后来她才知道,是一个小朋友带著他同样的积木来玩过,多出来的积木是这孩子留下的。她处置了多余的积木后,把窗子关起来,再不让别的孩子进来。于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情况正常,直到有一天她只能找到25 块积木。孩子有个玩具箱,妈妈想打开这箱子找积木,孩子尖叫起来,不让她开箱。妈妈只好称一下这箱子的重量。她以前知道,每块积木重3 盎司, 28 块积木在外时箱子的重量为16盎司,她计算后得到:

于是她确信,缺失的积木被锁在玩具箱里。这箱子没再打开过,可是积木又少了许多。妈妈仔细调查发现,澡盆里脏水的水位升高了。显然,孩子把一些积木丢进了澡盆。但是水太浑浊,妈妈无法看清,然而她知道,澡盆里的水原来有6 英寸深,每块积木使水位升高1/4 英寸,于是她的计算公式里又添了一项:

随著事态一步步地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积木跑到她无法看到的地方。可是她找到一系列附加项,需要添加到她的计算公式里,以代表那些看不到的积木块数。这个复杂的公式保持著28那个数目不变。

故事的比喻清楚说明历史上「能量」这一概念是怎样从机械能延拓到热能,再逐渐扩展到电磁能、辐射能、化学能、生物能、核能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转换时的总量不变。物理学史上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在某类新现象里似乎有一部分能量消失了或凭空产生出来,后来物理学家们总能够确认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使能量的守恒律得以保持。虽然我们不能给能量下个普遍的定义,但这绝不意味著它是一个可以随意延拓的含糊概念。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家们确定了能量转换时的各种当量,使得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加以定量地验证或否定。此外,每确认出一种新形式的能量之后,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又能定量地预言一大批新效应,后者经受住了新实验的检验。

以上故事写在《费曼物理学讲义》第4 章里,我很欣赏这一章里另一个问题的讲法,即从永动机的不可能推演出重力势能的公式。这种讲法包含的物理思想非常深刻,我也把它纳入我自己的教材。

在讲「运动」时,费曼也编了个故事,大意是一位女士开车时被警察拦住:「你开了每小时60 英里。」她说:「不可能,我只开了7 分钟。」警察向她解释:「我是说,如果您以这种方式开车,您在1 小时后会达到60 英里外。」女士说:「如果我持续以这种方式开车,几分钟后我就会在街的那头撞墙的。」故事涉及的物理概念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对于7、8 岁的孩子来说,很可能搞不清楚,但一个成年人弄不明白,就显得遗憾了。《费曼物理学讲义》出版后, 一次美国物理教师协会邀请他在旧金山作报告。报告结束时,有位维护女权组织的示威者走到讲台下,举著大牌子,喊著:「费曼,你这个歧视妇女的猪猡!」理由是费曼讲的上面那个故事,暗示著女司机不如警察聪明,说她愚蠢。费曼机智地回答说:「啊!我忘了说,那位警察是女的。」幸亏我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到我的书里,我没有费曼那种机智。

加州理工学院书店费曼专柜

《费曼物理学讲义》最精彩的部分是对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的解说。在卷I第37章里假想的追踪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把量子的波粒二象性说透了。如果您的实验装置能够判断电子穿过哪条缝,电子就表现为粒子,没有干涉条纹;如果您的实验装置不能判断电子穿过哪条缝,电子就表现为波动,出现干涉条纹。从经典物理的观点看,电子的这种行为太神秘了,甚至是「荒诞」的。但是必须承认这种观点,按量子力学所作的推论都是符合实验的;不认可这种观点,推论就不符合实际。关键的问题是在量子力学中概率按前面提到的费曼规则叠加,而不是按经典的Bayes 规则叠加。当代成熟的物理学家都会自觉地按照标准的量子力学思路去推理,即to think quantum-mechanically,不去理会其背后的神秘性或「荒诞性」。一些量子力学的初学者,也许他们已经学会了解薛定谔方程,但对标准的量子力学观点仍不甚了了。费曼的追踪电子实验对初学者理解这一问题,大有帮助。我对费曼的追踪电子实验特别欣赏,在编写《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卷时把它引入第1章。这个实验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兴趣盎然,引人入胜。2000 年我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开过一次量子物理课,上课时间是晚上,地点在教室楼里的阶梯教室。当讲到费曼的追踪电子实验时,我发现教室阶梯顶层的后门外有两名过路学生驻足下来倚门旁听,后来索性进入教室在后排坐下。我的口才远不如费曼,尚能吸引学生,可以想见他当年的讲座会是怎样的轰动!后来我还发现,美籍华裔教授徐一鸿(Anthony Zee)在他的《果壳里的量子场论》中将这个电子双缝实验铺陈开来,形象地解说了费曼发明路径积分理论的思路。让我们把这个故事简述如下:

很久以前,在一次讲授量子力学的课堂上,教授讲著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标准处理方法:将从电子源S 出发穿过每个洞A1和A2达到接收屏上O 点的概率幅叠加起来,得到电子到达O 点的概率幅。突然有学生问道:若再钻第3 个洞A3呢?教授回答说,显然还要加上通过A3的概率幅。教授刚要继续讲下去,学生又问:再钻第4 个洞呢?教授不耐烦了,说:「聪明的小伙子,我想全班的人都知道,应该把通过所有的洞的路径都加起来。」 小伙子继续纠缠:「如果在钻洞的屏风后再加一个也有许多洞的屏风呢?……如果在这些屏风上钻了无穷多个洞呢?……如果这些屏风根本就不存在呢?……」教授火了,摆手说:「我往下继续,还有许多材料要讲呢。」

其实小伙子问的正是路径积分理论的思路:把所有可能路径的概率幅叠加起来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徐一鸿把上述故事里的小伙子取名「费曼」。

费曼1964 年在康奈尔大学为学生作的通俗演讲《物理定律的特性》,对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对称性、守恒律、不确定性与概率等问题作了极富有哲理的分析,也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费曼1983 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演讲《QED—光和物质的奇特理论》,由好友整理出版,这是他给外行人讲概率幅叠加的一本详细解说。一位出版他讲稿的编辑对费曼的演讲评论道:「在整个演讲中,他驾驭著听众的注意力,但决不会偏离演讲的目的,那就是对自然法则原汁原味的、深刻理解的表述。通过笑声,他的听众得以放松而无拘无束,不会因为那些有点吓人的数学表达式和高深的物理概念而感到沮丧。还有,他乐于处身于公共场所,表现的像一位杂耍演员,但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向公众传播基本的物理概念。」

1986 年1 月28 日美国太空梭「挑战者号」失事,国务卿Rogers 邀请费曼参加事故调查。电视里播放了恩曼的冰水实验,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事后费曼写过2篇回忆文章,一篇登在《今日物理》杂志,长达12页;另一篇是《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后半本。30年前我刚读到第一篇时就激动不已,立即与好友们分享了我的感受。事实远没有一杯冰水实验那么简单,读那篇文章就像读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太精彩了,深为这位科学家的正直和智慧所感动。上述费曼的两部著作是1988 年出版的,那时费曼刚刚过世。他知道自己患癌症已十多年。在过世的一年前他与好友用科学的眼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病情,最多还能活一年,他像说别人的事那样冷静,听的人都要哭了。一位科学家心境如此豁达,令人钦佩!


费曼是顶级的存在,费曼是QED发现者中的老大没有争议,而QED是被精确证实的理论里面的最高等级的。

标准模型只是QED的扩展,精度远不如QED。

物理大神,我这么排:

①牛顿、爱因斯坦,②麦克斯韦、狄拉克,③伽利略、法拉第、海森堡、薛定谔、费曼、盖尔曼、温伯格杨振宁进第三档都勉强,霍金肯定进不了。

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并非完善理论,真正把这套东西整理完善的是温伯格;杨振宁的非阿尔贝规范场理论,当时就是一个漂亮的数学模型而已,谁也没当真,包括他自己(试想,如果他当初就认识到可以用于电弱统一和夸克模型,以这种高瞻远瞩且近水楼台的优势,还有盖尔曼和温伯格什么事啊)

如果算上外围和古人,还要加上

②欧几里得

③哥白尼、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

狄拉克的地位应该在第二档,因为他的全套数学,成为了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集大成者,也是后来的量子场论的开创者之一。费曼是量子场论的集大成者,盖尔曼和温伯格是标准模型的主创者。

麦克斯韦、狄拉克、费曼,三人之所以是集大成者,靠的是他们精炼的数学表达(麦克斯韦方程组、狄拉克符号系统、费曼图+路径积分)承上启下:不但让大家深刻理解前一阶段的林林总总的成果,还让大家轻装上阵向后一阶段开拓。可惜费曼除了数学以外的实锤成果不是独占性的,所以没能进入第二档。

盖尔曼的夸克模型彻底解决了庞大数目的粒子种类的困惑,他推出的对称性和粒子构成直接编入了标准模型(尽管后期还有渐进自由等关键步骤,但QCD的比较精确的部件,同时也是整个QCD的主轴,是盖尔曼发现的)。

温伯格则主要贡献了标准模型的另一半,把早期众多规则整理出一个统一电磁作用与弱作用的理论,其预言的粒子被实验证实。这种统一是继麦克斯韦统一电与磁之后的又一重大统一,但从历史地位来看,还是弱于后者。

如果要加个第四档,有不少人都能进:

④闵可夫斯基、卢瑟福、杨振宁、哈勃、波尔……不全还有其它其中闵可夫斯基有些悲催,他的简练数学(闵可夫斯基时空)在相对论中承上启下,即精炼了狭义相对论,又是开拓广义相对论的强大工具。如果相对论也是一帮人提出的,闵可夫斯基绝对至少是费曼级的人物,因为他的数学形式必定让他成为狭义相对论的集大成者,而且凭借他优先运用自己的工具,在众多相对论开创者中也会是一个佼佼者,进入第二档都有可能……历史没有如果。卢瑟福和哈勃是实验物理学的核心人物,他们在理论方面的贡献都局限于观测结论的规律总结,没有上升到物理法则的高度。

波尔是个超级组织者而广受推崇,真正创立理论还是他的同事学生。


霍金的成果被科普夸大太多,有点类似于居里夫人,成果很了不起,但与大神并列还差不少。

黑洞理论的核心贡献,包括黑洞方程、黑洞分类、奇点与虫洞等等,这些都不是霍金开创的;再说了,黑洞也只是广义相对论的极端情况之一,更重要的极端情况是宇宙理论,包括宇宙方程、宇宙分类、大爆炸和宇宙拓扑等等,霍金只是一些边缘贡献。(此外广义相对论的其它拓展还有一些稍小的项目。)如果黑洞理论或宇宙理论,主要贡献都是某一个大牛作出的,这样假设中的人物进第三档都不见得理所当然,因为一方面,缺乏精确数据证实,另一方面这两个分支只是把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推导下去,而没有提出超越爱因斯坦的新物理法则。


100多个费曼的振幅,大多数相互抵消了,只留下经典费曼。


发现知乎经历了从开始的无限贬低杨,到现在的无限拔高杨。

判断题:

a. 杨是目前活著的物理学家里面成就最大的。(√)

b. 杨是与爱因斯坦牛顿比肩的物理学家。(×)

c. 杨是继爱因斯坦、牛顿之外,与麦克斯韦齐名的物理学家。(×)

d. 20世纪,杨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比玻儿还厉害。(×)

e.杨是比狄拉克伟大的物理学家。(×)

f. 杨是历史上排名第4的物理学家。(×)

G.杨是历史上排名前10的物理学家。(×)

H.杨相当于两个费曼。(×)

I:「 杨是目前活著的物理学家里面成就最大的。」这句话里,去掉「活著」二字仍然成立。 (×)

J:杨-米尔斯理论是与广义相对论同样重要的理论。(×)

K:杨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就。(×)

L:杨有12项诺奖级别的成就。(×)

.....

x: 杨有3项诺奖级别的成就。(×)

Y:杨-米尔斯场是诺奖级别的成就,泡利敲棺材板表示赞同。(×)

Z:杨因杨-米尔斯场与米尔斯分享诺贝尔奖,泡利不会踢翻棺材板爬出来。(×)


关于杨-米尔斯场到底有多牛,我只想说,按照诺贝尔奖的颁发标准,大概率无法独立获奖。与其他人一起3人分享是有可能的。


老杨和费曼一个级别的,不存在差的问题


开玩笑,杨老费曼俩人也就五五开


知乎现在水平这么高了吗?都有资格对杨振宁评头论足了?杨振宁是干嘛的你们知道吗?他的学术研究领域你们看得懂吗?知道那东西能用来干啥吗?反正我是不懂的 我不敢评价他怎么样只是听说他很牛掰,不是物理学博士以上的人一辈子都没机会接触到杨振宁研究的东西


杨振宁是现在活著的物理学家里面,应该是最牛的。比温伯格,盖尔曼,希格斯等斗牛。

这不是一篇歌颂谁的文章,只是阐述我的个人观点。 也算不上一篇文献作品。就是随便聊聊。

头条上,看到很多朋友在骂杨振宁,在说一些负面的东西。说了什么,大家看看截图吧。

我就截图三个吧。当然从上面大家也可以看到,还是有人肯定杨振宁先生的。

其实杨振宁是世界公认的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简单的了解一下他吧。

杨振宁先生出生于 1922 年,现年 94 岁。早年跟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过大多数中国人除了知道他得过这个奖之外,对于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和成就就知之甚少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介绍一下,这位物理学领域的大牛到底有著多么大的「江湖地位」。

杨振宁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广泛,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别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间成果丰硕。

在统计物理方面,他与李政道合作关于相变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成为经典文献;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发现的Yang-Baxter方程为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对物理和数学都有广泛的影响;他还提出了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

1954年,杨振宁与罗伯特·米尔斯一道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即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杨-米尔斯理论对基础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

1970年代他与吴大峻合作研究规范理论的整体性质,亦即规范理论与数学上纤维丛的密切联系,杨-米尔斯理论的数学性质也是近三十多年来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过去获得的荣誉:

  1.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李政道一起)
  2. 1980年:拉姆福德奖
  3.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4. 1994年:富兰克林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鲍尔奖(Bower Award)
  5. 1995年:爱因斯坦奖章
  6. 1996年:博戈柳博夫奖
  7. 1999年:拉尔斯·翁萨格奖
  8. 2001年:费萨尔国王国际奖

除了获奖之外,杨振宁先生也历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洛克菲勒大学董事。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除了学术方面的贡献,在1970年代初,杨振宁率先回国,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为海外华人消除疑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杨振宁回到美国后,曾先后四次公开发表演讲,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此外,杨振宁还利用各种机会在欧洲、南美洲、亚洲其他国家演讲,不失时机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促进各国与中国的沟通。杨振宁的破冰之旅更是在华人圈里引起了轰动和积极的反响。在杨振宁之后,大批华裔学者逐渐消除了顾虑,纷纷申请回国探亲、访问、旅游。这其中,最有名的是以林家翘为团长、包括任之恭、何炳棣在内的20多人华裔著名学者访问团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

很多人说杨振宁不好的地方,无非两点。1、年轻时候在美国,老了才回来。 2、娶了相差54岁的老婆。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家的,这话没有错。 但就贡献来说,杨的理论是世界性的,对中国来说百利无一害。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的那么多贡献,就能看到他的不足。 而且这些不足,往往有一个人,人生际遇的客观条件。

至于说第二原因,年龄差距是比较大,但也不应该成为攻击的话题。毕竟两个人的结合是两个人都愿意的。感情的事情,本来就难说。 类似的人物其实不少,但没有遭到像杨振宁这样的话题攻击。比如谢贤,齐白石,李双江等等。

我曾经说过,如果什么时候,思想不值钱了,思考被认为是无意义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应该悲哀。杨振宁能有他的理论,他的贡献,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我是如何用心,如何刻苦去思考这个世界的。

所以他是值得尊敬的,所有为这个世界的进步作出贡献的人,都应该被尊敬。就像大家不会因为爱因斯坦不是中国人,而骂他。 那么为什么要骂杨振宁先生呢。

爱氏也改过国籍。去看看爱氏的简介,犹太裔物理学家,确是美国,瑞士的国籍。他是德国出生,但德国人骂他吗?? 不会的,德国人很尊敬爱因斯坦的。

因为他们都是知道,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个人在历史的进程中,往往是顺从历史的。

独立学者,科普作家灵遁者整理提供。


现在知乎已经这么高端了?连这三个人的贡献都能去瞎BB了?


这话得反过来说,费曼和杨振宁差了一百个霍金


费曼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或许改为费曼和杨振宁之间差一个霍金比较合适。

都是一时翘楚,其实不必这么比较,也没法这么比较。但是作为粉丝,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历史地位。品头论足是我辈凡人的通病,大家都很难免俗。请让我跑题议论一下地位。

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群雄并起之后,从事后眼光看各年代统治级人物:

30年代,费米,朗道

40年代,费曼

50年代,杨振宁

60年代,盖尔曼

60-70年代,温伯格

70年代,威尔森

从物理大类讲,六七十年代及以后,新兴物理领域(特别是凝聚态)快速发展,成就斐然,物理学细分,逐渐已没有能研究一切物理的统治级人物了。从粒子或宇宙学这类「基础」领域来说,七十年代「渐近自由」确立QCD后没有重大进展了,在这个「小」范围内也再没有统治级人物了。

或许未来有一天弦论出现重大突破,再回首我们可以说八九十年代有统治级人物。但是如果弦论或其它这类理论(圈量子引力,超对称,全息原理,AdS/CFT,M理论,额外维……)始终保持在这种既不是成功的数学也不是成功的物理的状态,那七十年代后就是没有统治级人物了。毕竟,科学研究以成败论英雄,而不是以实力论英雄。


这句话谁说的,费曼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