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对企业来说是小事也是件大事。它不仅关乎职员沟通协作的工作生产力,也反映著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

许多企业配置了全套的硬体和软体系统,但开会体验似乎并没有提升;

会前拉人难,会中节奏不好把控,会后反馈不及时……整体的开会效率低仍然是许多企业头疼的难题。以致于上到老板下到普通员工,大家都不时地感慨「开会不易」。

那么,一家优秀的公司究竟应该怎么开会?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又有哪些方法能够真正提升会议效率?

欢迎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共同探讨高效企业会议解决方案。9月10日腾讯会议线上发布会,重磅发布全新产品与功能,让企业更「会开会」。

【特别说明】

1. 我们倡导原创认真的答题精神,如回答涉及非原创内容,请获取合法授权后规范转载。

2. 参与回答本问题,并同意授权腾讯会议在知乎站内二次传播中使用你的回答内容,如需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使用,我们会预先与你联系并征得同意。


首先要明确,公司开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来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如果脱离了这个中心,那就是为了开会而开会,毫无意义。

一家优秀的公司,平时开会的内容,可以是同步各方信息,解决部门间信息不对称,多方围绕关键焦点交换意见确定方案,或者商讨制定下一步规划。

有明确的目标,开会后也有明确的结论和规划。

而有些公司开会,常常是没有主题,各业务方不同步信息,会议成为自说自话的秀场,不解决问题反而创造更多问题,效率低且浪费各方时间。

从我过去的工作经历看,要提升会议质量,除了管理者要有很高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外,企业也得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开会效率。尤其是现在5G、人工智慧等技术出现后,开会完全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去进行。

疫情期间,多家科技公司都抓住这个特殊的时机,推出了自家的旗舰产品,其中腾讯会议就是典型的案例。这类产品可以帮助公司打破以往会议模式的局限性,而事实也证明这类产品带来的新型会议模式是成功的,到今年9月,腾讯会议的用户量就达到了1个亿。

正好前几天腾讯会议搞了一场2020年全线升级的发布会,并且推出了很多全新的产品和功能。我全程观看了这场发布会,为大家总结一下2个亮点:

(1) 腾讯会议企业版

这是专门为企业打造的会议产品,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许多棘手问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以前公司要开一场会时,如果参会者人数一多,组织者就会特别崩溃,因为他们要召集所有人参加会议,还得提前订好会议场地和时间,然后一个个通知参会者参加,临近会议前还得重复提醒。这种线下会议模式,流程多,又容易出错。

而腾讯会议企业版,不仅可以打通整个企业的通讯录,还能实现快速邀约,组织者可以同时完成「预订会议」和「召集会议」的流程,在预订会议时就直接添加成员为参会者,系统将自动同步参会成员,并且在会议临近时自动提醒。 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组织者的时间。

企业版还能最多支持到2000人参会。从20个人的会议到2000人的会议,量变就能引起质变,打破空间限制后,平时我们说的狭义的「企业内部会议讨论」,就可以扩展为广义的「员工大会培训大会」。

很多员工不喜欢线上会议,是因为过去一些线上会议软体的通讯质量很差,功能也有限,所以会议体验很差。

而企业版也针对性的做出了升级,以支持1080P高清画质,在音频上增加了智能降噪功能,如果用户在户外,可以识别出用户所在的场景噪音,实现降噪。

同时,企业版还针对特殊的会议诉求,推出了很多实用的定制功能。举几个例子,比如一键开启同声传译模式,可以支持多语言翻译,适合需要频繁不同语言沟通的企业使用;

比如还有灵活布局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多种会议布局的切换,特别适合线上签约和圆桌论坛的场景;

比如共享屏幕功能,也支持多人互动批注,适合多个业务方讨论并且对齐思路的会议。

比如在线投票功能,满足了企业内部举行竞赛、答辩晋升等场景的投票诉求。

这些都是员工和中层管理者会关心的会议功能,对于企业高管和老板而言,他们更注重安全性和管理性,而企业版有一系列坚实的安全保障措施,去保证会议的内部和外部安全。

比如,高层进行高保密决策会议时,可以启用场外会控助手,IT管理员不用进入会议就可以保障会议的安全和质量。

管理层面上,企业版也提供了可视化超级控制台,能让管理员全盘掌控企业内部所有会议情况。

腾讯会议开放API和SDK后,企业内部的邮箱和OA就可以直接和腾讯会议打通,相当于企业也拥有了自己的「腾讯会议」。 腾讯会议的上述所有功能,可以通过API和SDK的方式,直接赋能垂直行业场景中,比如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腾讯会议来完成线上招聘,学校的课表也可以和腾讯会议打通,适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场景。

从这点也看得出来,腾讯会议和其他线上办公软体不同,它解决的用户痛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彻底实现「通过会议更高效解决问题」这个核心诉求。

(2) 会议室连接器 和 腾讯会议Rooms

很多老板都会担心,随著大家都用上了手机、电脑开视频会议,以往购买的硬体会议设备利用率低,不能满足企业更多样、多变的会议需求,这次腾讯会议推出的会议室连接器,就可以打破设备限制,实现PC、手机、PAD与线下会议室硬体的互联互通,连接起所有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同时还保护了企业原有的硬体投资,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本次发布会上腾讯会议还推出了腾讯会议 Rooms这个专为会议室打造的软体系统,用户可以零成本上手,在硬体上获得与腾讯会议其他客户端一致的使用体验。并且同样支持共享屏幕,与其他终端设备互联,集中管理后台等功能。

有这样一个公式: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更新成本

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使用会议室连接器和腾讯会议Rooms后,企业便以非常低的更新成本,以及非常高的新旧体验差,从而获得了很大的用户价值。

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有这样一个趋势,巨头们都不约而同朝著「产业互联网」的方向发展,他们开始向外输出自己的科技优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

比如腾讯会在在疫情期间,就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在线会议社会价值与未来发展报告》,腾讯会议在今年1到5月期间节约的直接社会成本约为714亿人民币;不仅是企业从中获益,学校的复课也受益于这些互联网新兴产品,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被更快的推进起来。

在我看来,这就是互联网服务国民经济宗旨的体现,成功把疫情的「危」转变成为行业的「机遇」。

而腾讯会议这次全线升级,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场景解决方案,也标志著腾讯在「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我待过的公司不少,让人收获甚多的有,略略差那么点意思的也有。

这些公司开起会来,风格各异,很难一下子讲清楚。

有一些公司开会效率颇高,还有一些就差强人意。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

高效的会议也是相似的,低效的会议则各有各的不足。

开会,原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创造问题。

但是,有些会议,则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当的「打开方式」,背离了初衷。

开会开成流水账

有一些会议,主持人先发言。

然后发言人开始长篇大论。

末了,主持人再次发言。

如此循环往复,一天就过去了。

开完一天会,参会人员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这种会议本身就是节能减排的天敌,是低效工作的元凶,应当取缔。

疫情期间,我们团队倒是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减轻了这个状况。

我们用的是腾讯会议,流水账的情况少了很多。

虽然没有「现场观众」的配合,但开起会来丝毫不觉得少了点滋味。

腾讯会议提供了音频、视频、文字三位一体的协作空间,支持共享屏幕、会议白板、在线文档、文字聊天等功能,能够帮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锁定会议核心问题,共同探讨和解决,大大减少无目的的流水账环节,提高会议的效率。弹幕、红包等功能,也让整个会议氛围更加地活跃,再也不用害怕一个人孤独地面对屏幕长篇大论。

在我看来,所有人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如果老板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

认为自己发言员工听他们发言是应有之意,

那么会议的效率永远高不起来。

这种时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角度来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

腾讯会议的线上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尊重每一个参会人,尊重每一秒钟。

开会开成菜市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玩过狼人杀,前两年还算是比较火的一款桌游。

这款桌游在设计的时候,是没有设计发言规则的,即所有人可以想说话就说话。

但是,老玩家在游戏的时候,自发地魔改了规则,强行规定了发言顺序。

因为人们发现,在观点激烈交锋的时候,自由发言往往会让游戏室变菜市场。

开会也是一样的。

既然要解决问题,那么多数时候就会有意见分歧并伴随著激烈交锋。

一旦没能好好把握节奏,就容易让原本良性的思维碰撞演变为嘈杂的菜市场。

所以,主持会议的人一定要灵活掌控好节奏。

他允许谁发言,谁才能发言,不服憋著。

只有控制好发言顺序,才能控制好节奏。

才能在『会议井然有序』的前提下,促使参会人员充分交换意见。

实际要做到对节奏的把控不容易,因为这需要很高的威望。

线上会议则会比较轻松,同样以腾讯会议为例,它提供了出色的会议管控能力,让会议更有序。主持人可以通过管理参会人的发言和协作许可权,调度发言人、发言时间、发言节奏、发言内容和重心,尽可能保证发言人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维护会议秩序也变得相对容易一点了。

安全性需要考量

线上会议实实在在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但是有一点,常常让人觉得忧心,那就是安全性。

一场多方联合线上会议中,与会的人数不胜数,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机密内容的共享,这时候要是有哪个有坏心的,非要搞事情,随手把资料泄露出去,那对企业来说,将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这个时候,要是有宗师级团队保驾护航、获得公安部等级保护评测三级认证,可信云企业级SaaS认证,SOC2 TYPE2审计等多项权威机构专业安全认证的腾讯会议就显得特别让人放心。而且前不久,腾讯会议还联合微信上线了特邀会议功能,仅限微信受邀成员参会,就不用担心有人转发会议号出去了。

会议中的硬体问题

刚才说的,是一些软体问题,而在会议室里开视频会议,想要有更高清的视频、更广泛的拾音效果,硬体也必不可少。

视频会议的硬体一般会涉及到MCU,主机,摄像头,全向麦,遥控器以及一大堆线等。价格不便宜,关键它的部署组装较为复杂,一旦会议中出点啥问题,就需要专业人员介入调整,会开到一一半的感觉别提多不舒服了。

除了这,它还很封闭,固定会议室以及专用网路的传统硬体视频会议系统通常无法满足随时随地的视频沟通需求,这种视频会议在PC手机基本不能使用,这么一来,不同企业的人想要依托手头不同设备,及时高效便捷地在一起开会?难呦!

不过据我所知,腾讯会议一直有在关注这一领域,最新推出的会议室连接器就做到了打通硬体设备,轻松实现硬体视频会议终端与腾讯会议桌面端、移动端,还有会议室的互通,大大节约精力和成本,企业原来买的会议硬体也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想要会议开得好,参会人事情得做得少。

人做的事情少了,就说明软体硬体做的事情多了。

软体硬体做的事情多了,就说明工作做到位了,成果更可靠了。

成果更可靠,就说明我给公司省成本了。

那些优秀的会议

刚才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就三点。

替参会人省时间,替老板省成本,替我省头发。

一个真正优秀的会议,在我看来,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

让参会人员充分交换意见形成共识或解决问题。

我们要尊重参会者的时间,表达权,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

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提高会议效率。

同时,会议组织者也应关注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快速传达会议精神;

而作为企业,如何充分挖掘原有设备的使用潜力,

让原有资产进行保值,让成本降低,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开一场漂亮的会,做到可控,低成本,高效率。

在这里,也算是个人的经验,我建议大家试试腾讯会议。

它能帮助企业减少大量的差旅预算、会议培训费用预算,

或许未来还能最大化提高现有设备「产能」,还能替参会人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参会成本,真的是有效减少浪费的利器。除了上面提到的会议室连接器,腾讯会议2020线上全线升级发布会还更新了企业版的诸多功能等,如突破人数限制,可同时轻松容纳2000入会,感兴趣的不妨自行了解下。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使用什么会议解决方案固然重要,

但想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和价值,还是得靠组织者丰富的经验。


会议在汉朝称为「集议」,本身就有集思广益之意。古代王朝的辉煌时代,无一例外不是君臣上下同心,群策群力的结果。唐朝的三省六部,表面上看是各做各的,但是其实在执行的过程中,演化成了大家一起商量的政事堂制度——这就说明了会议形式的沟通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程度。

传统的命令——授权模式,是很容易诞生出「好好先生」和「三旨相公」类的下属的。[1]因为下属总是容易去猜测上司的观点,而试图达到一种一致性,来证明自己是努力过了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更平等的协商式开会,基本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开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至少有这么三点,是组织一个高效会议所需要注意的:

首先,开会可以激励人去主动的发现信息。因为开会意味著观点的碰撞,而为了在会议中去说服对方,还产生了信息竞争(information contest)的情况。也就是说,对观点碰撞的预期会促使人们搜集信息,来在会议上说服对方采用自己的观点,这种竞争对于最终的决策,毫无疑问是正面的。Cai(2009) 证明了,当人们的偏好足够分散的时候,这种因为信息竞争而产生的激励效应,是能够抵消因为人多而产生的公共品供应不足的道德风险的。[2]这就意味著会议软体需要适应多元化的表达需求。

其次,因为会议中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和私人信息,有人可能会担心「刻意的隐藏对自己的不利信息」可能会造成效率上的损失,但是 Li, Rosen 和Suen (2001) 已经证明了即便是存在上述现象下,相比人们独立做出决策的时候,在会议中投票所做的决策,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关键一票更加谨慎。[3]而要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投票过程的保密很重要。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可行的技术手段,能够让和会议内容无关的IT技术人员在场外能够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第三,开会是一个激励和适应的权衡。[4]会议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信息要分享。但是在分享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观点都多少有些区别。而又因为每个人的口才、表达和具体的立场不同,有的观点就会显得更加的「高大上」一些,而有一些则更加的「实用主义」一些。这种情况其实是会损害交流有效性的,比如两个投标方案,有人可能会建议投一个「更好」的标,而不是「有把握」的标。这个时候要据理力争,如果这时候突然卡顿,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还需要有优质的协作体验,如深度地整合和共享各种文档,又要操作上简单易行,部署上灵活自由。

总之,新经济形态下,因为信息的更新更加的迅速,所以快速而高效的沟通是提高组织效率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很多情况下,沟通受限于物理距离和一些突发的因素。所以一个高效的沟通工具,能够满足现代组织快速迭代和信息沟通更新需求就至关重要了。而最近全线升级的腾讯会议,恰好能满足上述的三个要求。

首先,腾讯会议企业版打通了企业通讯录,支持多达2000人共同参会,可以让会议人群足够的多元化,充分的发挥信息竞争的优势,减少「随大流」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其次,企业版提供了场外会控助手,解决了会议保密和技术支持的两难问题。可以让人真实的、更少顾虑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而新一代「腾讯会议Rooms」的解决方案,则提供了包括音视频会议、共享屏幕、触屏式白板的集成会议体验,打造了企业「智能会议室」。在升级体验的会议室里,进行畅快交流,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参与者多元化的展示需求和沟通能力。

在以上三点之外, 腾讯另有一个杀手锏——开放了可编程的APISDK介面。这意味著腾讯会议可以深度地整合进企业的办公系统,成为企业的专属。

我最近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也都是用的腾讯会议。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电话和网路的双重接入,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很多时候跨国乃至于跨洲讲座,单纯用网路连接不好,很影响体验。但是用电话直接拨过去,语音就非常的流畅了。现在升级版的腾讯会议还提供了一个会议录制功能,方便把一些关键的段落通过云录制或者本地录制的方式存档记录,可以供会议的组织者进行会议摘要和撰写备忘录的时候参考使用。腾讯会议不仅仅在企业市场攻城拔寨,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学术交流在将来也很可能更多的采用这种网路的形式。

参考

  1. ^Prendergast, C. (1993). A theory of" yes me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7-770.
  2. ^Cai, H. (2009). Costly participation and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s in informational committees.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40(1), 173-189.
  3. ^Li, H., Rosen, S., Suen, W. (2001). Conflicts and common interests in committe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5), 1478-1497.
  4. ^Blanes i Vidal, J., M?ller, M. (2016). Project selection and execution in teams.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47(1), 166-185.


感谢邀答,我来梳理一下:

1、确定会议的主题、议题和流程

需要事先跟老板及本部门涉及到的人员沟通好,所以有必要单独开个内部小会把细节讨论清楚,包括:

1)确定会议的主题

2)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3)确定会议涉及到的大概事项,也就是会议的议题

4)确定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需要定好

5)确定会议涉及到的外部门的人(包括老板、leader以及具体干活的人)

6)确定活动的时间,以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并且整理时间表

7)提前订好会议室(最好提前1-2周预约好)

2、发会议邀请邮件

发给具体干活的人,抄送他们的领导,包括:会议主题、时间、会议室、会议内容(主题、议题、流程),如果有人不及时回复,必要时可以单独im沟通一下。

3、会前准备工作(这个很重要,不能开会的时候让大家现思考)

1)准备会议要用到的材料(各种文件)

2)准备投影仪以及会议要用的各种设备

3)跟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好他们要准备的材料

4)确定做会议记录的人

4、开会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

1)会议的主持人需要控制好时间节奏

2)会议需要做好会议记录,

3)会议保证涉及到的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时间,而不是一言堂

4)会上需要确定每个人目标、要做的事项、时间、负责人

5)确定每个人的具体分工

5、会议后,发会议纪要

把本次会议明确好的事情,以邮件的形式发正式邮件。会议结束给在场的人,要全部发送,必要时抄给大领导。

6、盯每个环节的执行,重要进展及时群里或者邮件通报。

如果涉及没讨论清楚的,另行发起会议继续讨论。


先明确一件事,优秀的公司,基本上是没那么多会议要开的。

以我寥寥的工作经验来说,曾经待过的几家公司中,基本上都是把会议当成手段的,并且没有几家公司是优秀的,不出意外,基本上也都凉的透透的了。

大学实习时候,被骗著以管培生的名义被拉出当了一个月保险销售,印象很深刻。和大家分享一下经历。

这家公司,所有的房间中,修得最气派的就是会议室,这家公司,最喜欢干的事也是开会。

早晨晨会,中午午会,晚上下班前还有晚会,做的好的员工有表扬会,做的不好的员工有提升会。每周领导还要加开一个总结会。

会上内容乏善可陈,参会人员昏昏欲睡,会上一直提要求,要你提升自己执行力和行动力,但是从来不给解决方法,除了批评鼓掌和唱士气歌,也没干什么有意义的事。一天天的工作时间全部浪费在收拾纸笔和会议室上了。

这样一家公司,人员流动比黄河水都要快,等到我毕业再经过这家公司,招牌都已经换了,不知道是倒闭还是搬迁了。

我虽然没待过几家公司…但是我知道,好公司的会议,那一定得是奔著解决问题去的,有问题就开,没问题就算,真正做到高效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价值。


有一说一,今年受疫情影响,好多公司也没办法开线下会,我之前实习的地方,也因为北京的疫情,导致公司成员无法聚集,当时我们就是一直用著腾讯会议来开会的。

软体免费速度又快,能做文件分享,不仅能给我们这种小公司提供不少便利,还能用于到学校论文开题和答辩。

讲真,确实挺好用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