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选择食品极度依赖食品标签,再结合品牌、色香味等因素。食品标签的确标注得很严谨,但还是担心我的信赖是寄托在「空中楼阁」,毕竟这两个表恐怕不是那些「小作坊」式的食品企业能够自己完成的,并且总有企业故意隐瞒的感觉(比如印刷字体很小,用不起眼的浅白色),所以有此一问。比如配料表没有写防腐剂,应该就是没有,但可信度有多高?


九成以上。

一、为什么能信九成以上?

大家不妨想想,现在的食品企业最害怕的人是谁?

执法人员?

错,是职业打假人!

所谓的职业打假人,是指一些为索要高额赔偿,利用恶意投诉举报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群体。这些食品企业老板,对于职业打假人,不仅仅是害怕,更多的是深恶痛绝。

打个比方,对于食品的一些瑕疵问题,如果被执法人员检查发现了,只要态度端正、问题不严重,不会随意开惩罚性罚款,一般给予的处罚无非就是责令整改,不会伤及钱财。但职业打假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目的是钱,如果被他找到你的产品问题,那可不得了,他会把问题食品买回去后(而且是大量地买)天天打电话威胁你,要求高额赔偿。大多数情况下,老板都是会给钱息事宁人的,因为一方面心虚不敢声张,另一方面即使和职业打假人硬刚,上到法院,大概率会输(因为食品的确存在问题),费时又费力,不如给钱早点解决这个事。

而且,现在很多职业打假人都不是个人「作案」,一般都是团伙「作案」,比较专业,熟悉法律,甚至为了利益伪造证据进行敲诈勒索,比如下面的这个案例。

6月4日下午,汇腾天虹商场二楼超市内,一个身穿黑衣的男顾客离开收银台后,立即前往服务台投诉,称自己买到的一包标价6元的小红豆面包已经过期了,要求赔偿1000元。由于和天虹没能就赔偿金额协商成功,该男子气愤地离开并向12315投诉。「我们的面包都是当天制作、当天盘点的,怎么可能出现过期的面包呢?」

带著疑问,天虹工作人员开始对这一投诉事件进行调查,他们对监控系统、进货、销售、退货记录全面排查,结果发现,就在黑衣男子投诉的当天,天虹面包柜台竟然多卖了一个面包!多出来的面包哪儿来的?进一步在监控系统对比后发现,这个男顾客在面包柜台一共拿了3包小红豆面包,但结账的小票上却是4包,看来,多出来的面包跟他有关。继续跟著监控中的投诉人身影在超市里转,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大家惊呆了!原来,这个男顾客在距离面包柜台几十米远的拖鞋柜台下,手伸进角落摸了一阵,拿出了一包面包!有了这些证据后,6月8日天虹再次与黑衣男子沟通,但对方仍一口咬定面包是当天购买,天虹当场报案。证据面前,投诉人瞬间就变成了嫌疑人,交代这包过期面包是他6月1日藏在拖鞋柜台下面的,等到4日过期了再来买。目前,这个陈姓男顾客已被拘留。

职业打假人,你要小心了!(附多个被捕案例)-贤集技术论坛?

bbs.xianjichina.com图标

所以,食品企业老板是挺害怕职业打假人的。

所以,他们会在标签上下十足的功夫。

因为职业打假人最喜欢找、也最容易找到的漏洞,就是食品标签。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制还是比较完善的,经常对食品企业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飞行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加上严厉处罚的震慑力,足以让食品企业不敢胡来。

至于题主提到的「配料表没有防腐剂但实际却添加了」这个问题,如果产品被检测出防腐剂但没有超标,那么就涉嫌虚假宣传;如果检出并超标了,那么就不光是标签的问题了,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不管是哪种结果,肯定会有执法部门的介入,惩罚的力度更大。

在职业打假人和严厉法律的夹击下,大家觉得食品企业愿意冒「虚标标签」的风险吗?

二、不可信的一成在哪?

这个主要体现在营养标签上。

因为根据GB 28050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营养标签上的数值是可以存在误差的,而且允许的误差范围还挺大。

比如有益成分(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除VA和VD以外的维生素等)允许误差范围是≧80%标示值;而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的一些成分(如脂肪、胆固醇、钠等)允许的误差范围是≤120%标示值;VA、VD允许的误差范围是80%-180%标示值。具体见下表。

GB 28050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营养的人,那么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给出的数值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最后,如果大家对食品标签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食品标签(包括SC编码、条形码、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其他标志灯)的具体内容。

黄微:选购食品只看价格和生产日期?你out了!


多多了解食品科学的本质,是可以判断配料表的真实性的。

比如,防腐剂这个东西,和食品工艺关系很大,有些工艺(比如杀菌强度很高的部分罐头食品)没必要防腐

当然,大厂不会在配料表上作假,这个处罚力度很大,毕竟还有那么多在一线职业打假人事盯著,一旦被人实锤造假,免不了要脱层皮。

小厂倒是有可能为了配料表好看,选择性的隐去几个配料,所以如果不放心,可以避免购买小品牌


市面上销售的、带有完整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且包装等正规的产品,其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给楼主科普以下几点内容:

1.在产品包装上,可以找到该食品的「执行标准」,食品伙伴网查询其执行标准号,就可以知道该款产品属于哪类产品。

2.在产品执行标准上下附近可看到生产企业的「SC」编号,百度搜索「企业SC查询」,可以查询到企业关于产品生产的许可范围。

3.按照国家食品营养标签的相关规定,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的数值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者提供能量的总和,题主可以尝试计算一下。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照GB 28050-2011.

4.按照GB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有关规定,组成食品的各种物质,需要按照添加量递减一次排序写入配料表。

题主有条件的话,可以对产品进行成分检测。

说点别的,

近年来,国家食药监局增加了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国家抽检、省级抽检和市级抽检的频率越来越高,抽取样品涉及到范围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对于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违反法律规定的产品,对其经销商、生产企业等都施行了比之前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故而,只要选购正规企业生产、正规店家出售的预包装产品,其产品的质量是可以放心的。


大品牌可以基本相信

少赚些钱,自己平平安安,公司长久发展

赚黑心钱,自己提心吊胆,指不定哪天就抓紧去,而且判重刑

你觉得人家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大老板选哪个?


上面答主说九成以上可信,我的观点更加乐观一些,九成五吧。

我之前是在沿海某省份市级CDC上班,日常工作就有一部分内容是负责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就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等。要注意的是,这个抽检的样本可不是厂家送过来的,是我们同事自己去各大商场、超市随机买的。检测结果总体情况非常不错,不合格的比例很低。

国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他们抽检是常态,一经发现不合格,处罚挺重的。给你推荐一个公众号:食品伙伴网,里面会经常发布机构抽检的不合格产品名单,有兴趣可以了解。

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处理方法也会不同。就像上面专业答主说的,瑕疵问题,比如水分、营养成分比例等有些许差异,一般是责令整改。而对于重金属污染、兽药等不合格,处罚就比较严厉。

题主提到「故意隐瞒」,这个问题恐怕恰恰说明标注的真实性,因为对于专业机构,不论你标注的多小都没有意义。只可能是为了让消费者不要太过注意。

最后说一句,虽说抽样有这样那样的标准,但人操作难免会有「酌情处理」。据我所知,同事抽检的店大多是繁华地段的正规商场、超市,抽检品牌也会少抽大品牌(因为大品牌检测基本都能过)。所以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导致结果偏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