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大一非英语专业,英语基础不好,尤其口语写作

求大佬告知怎样向著翻译前进,最好是一步一步的计划,有很多小目标的那种,谢谢!


是同传翻译,但不是大佬。

我也是你这个年龄,开始萌生了想当翻译的目标

然后!我也是非英语专业,哈哈哈哈!

大一的学生,不论英语基础好不好,通向同传的路都是漫长的。因为现在同传都基本上是硕士毕业的了,至少还有五年才能进入市场真正成为一名同传。哪怕你现在英语基础再好,也不会有翻译公司这么胆大和大一的学生合作呀。所以,放宽心。不论你基础怎么样,接下来这五年,都是要狠狠地努力的。

来,话不多说,我来撒干货了啊!

一. 制定目标

从现在开始努力,到最后成为一名同传,其实类似一场马拉松,但是这场马拉松和传统的马拉松不一样。传统的马拉松跑到了终点你可以躺倒在地休息,但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特别是同传专业,哪怕你成了一名同传,你也得继续学习。学习,是一种终生习惯。

既然是马拉松,明智的做法可以参照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就说,他每次比赛前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看一亿遍,并画下沿途的醒目标志,比如银行、大树、房子等,一直画到终点。比赛开始后,先全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是第二个……40多公里的比赛,被拆分成很多个小目标。但如果一开始就定在40公里以外的终点,很快就会疲惫不堪,因为自己已经被这么长的路给吓到了。

学习也是一样,要把远大的目标进行拆解。制定目标这个阶段,建议按照以下几步来:

1. 摸清自己的水平

在摸清自己的水平后,才能知道,下一站定在哪里比较合适。

比如你高考英语130多,那属于英语还可以的了,那下一站就可以定在——四级考620以上。

如果你已经考完了四级,600分以上,那下一站就可以定——六级冲刺650分。

这样定目标,我们永远只向著N+1的目标全力冲刺。N是你现在的水平,我们只向著下一站冲,并不用过多地去想很久之后的事。

2. 定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1) 我高考英语135,所以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是四级上600.

①学习计划

? 辞汇:我花了十几天时间背完了六级辞汇,没错,是六级。

我觉得复习难度比考试难度高的话,会让我在考场上更得心应手。结果确实是,因为我有六级辞汇量,四级的阅读做起来真的超级快

· 听力:考四级之前,我没有练听力。确实后来吃亏吃在了听力。但是之后的考试,我有系统的听力练习了,可以一会看下面。

· 其他部分:四级考试前没有很系统的学习,但是每天1.5小时的口语练习是雷打不动的。大一上我们的专业课密密麻麻,当时还天天泡图书馆看专业课,没有很多时间给英语。

②推荐的工具书

《17天搞定GRE单词》,这不是一本单词书!

里面介绍了很系统的背单词方法,用这个方法我后面一直背到了GRE单词。

***********目标实现情况:四级620

(2)四级考完之后,距离六级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报了个高级口译考试,完全没复习,毫不意外地挂了。然后又报名了下一次的高级口译考试,目标就是先六级冲650,同时准备准备高口。

①学习计划

? 辞汇:专四辞汇,还是用《17天搞定GRE单词》这本书的方法背的

? 口语+作文:因为我一直是我们学校英语电台的,即兴说口语发现自己超级烂,所以那个时候开始系统练口语。我们上学那会,大二才让带电脑,我大二下带电脑去学校,但是图书馆网特别不稳定。所以都是看纸质的材料,用的China Daily纸质报纸上的素材练口语,剪报在本子上。还有从网上搜分主题的资源,比如像这样,分领域列出要拿来练英语口语的话题。

或者可以去网上搜雅思/托福的口语考试话题,或搜2020或者2019(随便哪个年份)的热点话题清单,也可以搜各种英语演讲比赛如21世纪杯、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希望英语之星这类比赛的即兴演讲话题。

用这些话题做口语练习:拿到话题后,先准备5分钟-10分钟,然后脱稿说3分钟左右。

如果无法做到完全脱稿,可以在纸上写下少量的提示信息,注意,一定是少量的!!不然就跟读英语没啥区别了。

这主要考验的是我们的英语思维,能不能用英语思考,能不能用英语流利表达。简直是神一般的练习好伐!

我2017年底用两个月时间从哑巴西班牙语,到西班牙语A2考试口语满分,就是这样做的。

我当时选了大约30个不同领域的话题,每个话题都是用10分钟左右构思,然后说3分钟。第一遍一定说的很糟糕,之后回顾自己刚才的演讲,哪里不好,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自己给自己诊断,如果是因为有一些表达不会说,比如不知道怎么说「采取措施」,那就上网去搜,或者去之前学过的教材里找有没有对应的说法;如果是因为逻辑不顺畅,导致说不下去或者坑坑巴巴或者无话可说,那就是演讲搭架构的问题。去找找一些作文模板,虽然那种模板应试痕迹太重,但是人家的逻辑是很好的。

我练西班牙语准备的话题,只拍了一小部分

一个话题,至少练十几遍!!!

这个话题演讲练习,适合所有语言的口语练习。而且可以和作文练习一起搭配进行。我从来没有专门去找过作文练习素材,英语西班牙语学习中都没有这样做。我每次都是把练过的口语话题,拿来练作文,因为你写出来的东西,永远比说出来的要好。所以如果口语练完了,再把话题当写作练习,会写出来很多很好的文章,观点明确,很多好的表达。因为写过了,所以之后这个话题再说起来,就会头头是道,你写作中用过的好表达都会用到口语里面。

? 听力:VOA慢速。我当时英语真的超级渣,特别是听力,只能听慢速,刚开始听慢速都听不懂。但是我觉得,听力要想取得突破,精听是一定不能打折扣的学习!因为我们在国内上学,哪怕你一天听两小时英语听力,已经很多了吧,就这样,还是达不到在国外上学的同学的那种沉浸式环境,人家去吃个饭,边上都是英语,而且是场景式的英语。你一天两小时算什么,所以我们这样的,必须要精听。精听就不能讲求速度,要讲求质量。

建议听力基础差的,可以从VOA慢速开始练。哪怕两三天甚至更久只练一篇3分钟的都行。

**先听一遍,应该会有听不懂的地方。听不懂的地方来回反复地听,建议可以用一些软体,比如可可英语还有每日英语听力,是可以单据循环播放的,那个功能很棒。我们练精听就需要这样的功能。我上学那会,还用的mp3,等能听懂BBC英语的时候,mp3的后退键已经松到晃晃悠悠的要掉了

**如果一篇听力材料,你有大篇幅的都听不懂,那说明这个材料的难度对你来说太大了。我们选择练习材料的时候,要选择N+1模式的,就是它刚好比你现在的水平高1个台阶。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那我建议,你可以找一些变速软体把音频速度调慢,我当时用的是nvplayer,现在软体更多了,推荐朗易思听,可以变速。

? 阅读:还是China Daily报纸。先读,阅读完了,就把里面的好表达、好用法摘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把一些好段落画下来,然后之后把报纸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拿来做口语练习。物尽其用啊!

**********************目标实现情况:六级652

(3)过了六级后(好像是11月考的),我当时高口是来年三月考(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所以我的目标是高口冲250(满分是300)。

? 辞汇:《中高级口译辞汇必备》《中国日报辞汇》(估计这个现在已经绝种了)《Times 1000》

? 口语:*Ted演讲、奥巴马演讲、希拉里演讲,各种演讲系列,读啊!模仿啊!

*《老友记》,我不看美剧,当时只看《老友记》,看了十多遍吧,模仿!喜马拉雅有音频的,当时我是从不知道哪个地方下的老友记的音频,天天听,挺有意思的。现在还是好爱看这个,大爱Friends!!!

*继续分主题口语练习,然后从大一开始我已经开始活跃在各大演讲比赛了。参加演讲比赛也很有帮助,特别是那种高压条件下,进行即兴演讲,真的是给我很多锻炼,最重要的是,manners。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些演讲人或者翻译,上台台风不是很好,这些都是出在manners的问题上面。如果在正式学翻译之前,有正式的演讲练习,那会很有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翻译院校给新入学的翻译专业学生的第一课都是public speaking。

公共演讲能力会让你受益终生,不论你以后当不当翻译。之前给某省省长做交传,被客户从第一天夸到最后一天的就是,口音地道+台风太棒了。所以,口语一定要坚持练习,不仅注重内容,更要关注你的表达方式、说话的语速、节奏等。多看一些大型英语演讲比赛决赛选手的表现,向他们学学manners和public speaking skills。

? 阅读:*China Daily报纸,Financial Times(好像记得有个中文网站来著,阅读完了可以做回译练习)

*高级口译真题和教材里的所有阅读材料

*开始尝试读经济学人杂志,但是真的很虐

· 口译练习:*2010年以前5-6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

*《实战口译》

*《高级口译》教材(这些材料拿来做交传练习,一定是练到能翻地很流利正确为止!)

*《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这本书我练了200多张A4纸)

总共交传练习,我练掉了500张A4纸。在英语学习中,如果我们一直盯著最后的目标,比如成为同传,那会让你觉得亚历山大,而且很快会觉得那个目标太遥不可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转移目标,减轻压力。比如王献之练书法,他要是盯著最后的目标成为一名书法家,应该很难坚持,最后他把注意力放在18缸水上面,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太遥远的目标上,关注当下做的事,去关注这件事本身,做到极致。

? 听力:*各种口译练习中的听力材料,配合口译练习全听懂听烂为止

*VOA慢速做交传练习材料

*BBC新闻(貌似是5分钟左右的新闻),精听,听到完全听明白为止。我上学那会,听力网站很少,貌似只有可可和另外一个。现在的听力软体实在是很多很多,所以要善于用这些软体,比如BBC英语,每日英语听力之类的,都是很好的听力素材网站。

*********************实现情况:高口268

(4)考了高口后,已经是2011年5月了,当时口试分数还没出,但是我很确定我已经过了。然后开始制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人事部翻译资格证书CATTI二级口译。

? 辞汇:GRE辞汇(用17天搞定GRE单词背的,把绿皮书撕成了17份,背完了之后又开始用逆序背了一遍)

准备二口,严格的说只有两个月时间。因为5月份开始要准备6月份的期末考试了。有机化学、元素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把我折磨得够呛,学英语的时间大打折扣,更别提准备二口了。

一考完试,我就在校外租了个房子。因为我当时的作息可能会打扰到室友,租房子能让我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GRE单词,我把当天背过但没记住的词写在了便利贴上,贴在床边上的墙上。每天早上4点起床,有段时间3点多就起来了,先靠在床头把这些单词过一遍,然后5点多洗漱准备去吃早饭和去自习室。6点多就到自习室了。

? 阅读:Economist杂志,逼著自己每天必须看7篇。真的是看的眼冒金星。我当时买了一本朗文小字典,看到不认识的辞汇一定会查词典。然后到后来考研成功,记了5本多的笔记。字典也被翻软了。

看经济学人杂志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是用脑过度的状态。看完7篇,感觉走路都在飘,脑袋涨涨的。但是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更剥削了」哈哈哈哈。真的是no pain no gain。

很多人看经济学人是泛读,看完就过了。但是我当时真的是很细地精读,一篇文章要读4-5遍甚至更多。精读对我的阅读能力提升很有帮助。有的时候,如果文中在说一个数据的变化,我会拿一张纸在上面标出数据的变化,画出一张图,然后和文中的图比对看我理解的是不是对的。

对于因为想出国深造而看经济学人的同学,我想强烈推荐这个学习方法。以后你们看学术论文,也是需要这样去比对数字的变化或者图表的走势的,这是个很好的练习。

? 口语:*经济学人笔记拿来当口语练习,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了考研结束

这些仅仅是提取出来做口语练习的

*********************实现情况:通过并拿到了CATTI 2级证书

(5)考完CATTI 2级口译证书之后,大三刚开学刚两个月,我开始心里动了考研的心思。大三寒假结束后,我决定考研,但是没想好考上外还是北外。5月,也就是距离大三结束还有一个多月时,决定考北外。

********************* 实现情况:北外高翻录取

? 北外要求的书目全部看3遍:

中式英语之鉴;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理论的书

像张培基散文这样的书,我每一篇都拿来笔译练习了。

准备考研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看了多少书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我每天5点半起床雷打不动,每天中午只在桌上趴著睡半小时,晚上图书馆9点半闭馆了,我还在路灯下继续读政治或英语或西班牙语;我只记得,武汉的冬天好冷,但是不论多冷,我都坚持早上在户外练两小时的口语;我只记得,有一天外面在下雪,我读的好累,就在台阶上垫了本书坐著读,结果那天大姨妈加上台阶太凉,肚子疼到快虚脱,被室友扶著回原来的寝室;我只记得,7-8月夏日炎炎,下午4点的太阳还是那么烤人,我在教学楼走廊的凳子上读新概念4;我只记得,学校食堂暑假每天7点开门,我从5点多开始饿著肚子读到7点半才吃上早饭;我只记得,因为要誊抄笔记和例句到口语练习素材上,我手上的茧子不断变厚,然后最后被挤压和笔摩擦破了;我只记得,去药店我总是只买一种药,就是金嗓子,练口语练到说不出话……

这么努力是因为,我不是英语专业的,我不是天资聪颖,我输不起,我不能考不上,所以别人10分努力,我要20、30分努力,我心里才踏实!

笔译练习,其中的两本本子数口语练习材料比数钱还爽朗文词典被翻软

二. 学习方法

来总结一下一些比较重要和好的学习方法吧

1. 取经

不论要学什么或者要考什么考试,第一步很重要的就是看看之前考上的人怎么说。取经很重要!现在网上这么多的资源,你在知乎输入二级口译都会出来很多文章了。很多都是很好的考经,可以让你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通过考试或者被录取。

我在最后备研的时候,列印了十几份考经,就放在我的桌子上。每当我复习遇到什么疑问的时候,我会打开考经看看前辈是怎么做的。比如有一些书,他们是怎么看的。如果我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我会打开考经,里面的那种坚持、那种成功地喜悦,让我像充了电一样,又能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哪怕是一份你已经看过十几遍的考经,你哪一天心情沮丧的时候打开,都能给你带来力量!

2. 口语练习方法

①分主题即兴口语练习

我来重复一下分主题口语练习有多重要!

英语学习,先要有输入才能有输出。口语也是一样,肚子里没货,什么都说不出来。而且说真的,平时大家打开手机,推送的都是什么美妆、游戏,大家对严肃的大事都不怎么关心。这怎么可以呢?哪怕你不做翻译,作为一个university students,国家的未来,不关心国家大事怎么可以?!

②复述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将听力和口语结合的练习,很牛逼。具体看下面听力练习方法里介绍

3. 听力练习方法

①精听练习

建议听力基础差的,可以从VOA慢速开始练。哪怕两三天甚至更久只练一篇3分钟的都行。

**先听一遍,应该会有听不懂的地方。听不懂的地方来回反复地听,建议可以用一些软体,比如可可英语还有每日英语听力,是可以单据循环播放的,那个功能很棒。我们练精听就需要这样的功能。我上学那会,还用的mp3,等能听懂BBC英语的时候,mp3的后退键已经松到晃晃悠悠的要掉了。

**如果一篇听力材料,你有大篇幅的都听不懂,那说明这个材料的难度对你来说太大了。我们选择练习材料的时候,要选择N+1模式的,就是它刚好比你现在的水平高1个台阶。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那我建议,你可以找一些变速软体把音频速度调慢,我当时用的是nvplayer,现在软体更多了,推荐朗易思听,可以变速。

②Paraphrase练习

推荐Voscreen软体,这个软体跟其他听力软体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更注重你「听没听懂」。对于很多要出国学习或者生活的同学,或者学英语的上班族,听力对他们来说就是我能听懂意思就行,没必要做那种听力dictation,一字不漏地写下来和听懂。

所以这个软体更能考验的是我们听懂没。这种能力对于翻译学习者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

*你学交传后,需要记笔记法,3分笔记,7分脑记,大部分都要记在你脑袋里,你要是没听明白,你怎么往脑袋里塞?你又不是机器人,能把所有语料信息都变成代码输入。听懂以后,记起来就更容易。

*你当了同传之后,「听懂」这个能力更重要了!你要是没听懂,就会被困在发言人的语言结构中,而不能脱壳,跳出语言结构去看他的意思,如果你只是字对字的翻译,而并没有听懂发言人的意思,那么未来,AI如果真的大规模应用在翻译领域了,第一个替代的就是这类翻译啊!

③复述练习。这个巨牛的练习,可以同时提高你的口语和听力,是不是很心动??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复述练习时用的方法不太一样,具体看下图。

写了好多,还是没写完我所有用过的学习方法。哈哈,累死了,我要去干活了,下次再唠吧!觉得好就点个赞呗~

最后祝题主梦想成真,希望未来我们能在booth(同传箱)相遇!


是英语同传,大佬就不必了,太商业吹捧~身边有很多比我优秀很多的前辈和同辈。

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本科——川外英语(翻译方向)

研究生——广外高翻,第一年普通MTI口译班,跳级考了国际会议口译班的第二年,毕业拿到了会口证书(我们班9个人,4个毕业时拿到证书,已经算历届里比例很高的了)

广外「证书班」的「证书」

毕业考进了某国家部委,外交翻译,口译为主,也做笔译

工作照

本科过了三口三笔二口二笔,研究生考了三年才过一口,工作第一年过了一笔

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感觉挺「厉害」的,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多有天赋,有多厉害,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笨笨的,主要是靠努力走到了今天

我的口译笔记(双面记满)

我的口译笔记(双面记满)

现在还常年处于翻完就觉得:「天呐,我说的都是什么shit!」;虽然现在工作经常做同传,但直到现在做同传也还经常觉得struggle,从来没有过如鱼得水的感觉。

跟知友们聊聊自己对翻译的一些看法吧,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友善交流。

一、做同传需要天赋吗?

我一直觉得学语言是不怎么需要天赋的,只要够努力,不一定做到顶级,但至少不会差。最近跟一个特别厉害的前辈聊天的时候说到我的观点,她说可能还是跟天赋有关,她有个朋友以前是清华计算机专业的硕士,专业特别突出,最近因为工作原因要考个雅思之类的,简直要把他逼疯了。

我自己从初中开始正式学英语,从小到大,除了英语所有科目基本上都上过补习班(我们那儿有补课的风气),但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因为觉得英语很有意思。自我感觉,也许是得益于高中三年理科的折磨(当年真的是重点高中理科尖子班的学渣),逻辑理解能力还不错。

但除此之外,我真的没什么过人之处……比如说吧:

1. 记性:身边的盆友都知道,他们都称我是「金鱼般的7秒记忆」,背书什么的永远都是差等生,刚跟我讲完的话,立马就忘,经常重复曾经进行过的对话,对此盆友们也是很无语的。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这么差的记性,真的可以做翻译吗?但事实证明,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内部魔鬼练习,一次性听12-15分钟的BBC,然后大家轮流翻,虽然所有人都会偶尔有遗忘和记漏的地方,但适应之后我完全可以handle这个强度。但生活中我的记性一点也没有变好。不推荐大家这么练啊,这个强度真的是有点变态的。

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多同学被老师抽起来做示范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我忘了」、「我看不懂笔记了」,不排除真的有忘了的时候,但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没听懂,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或者自己以为是忘了一开始学口译的时候,一定不要这样自欺欺人,首先承认没听懂,才有可能找到没听懂的地方,是因为口音?句型?生词?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问题,如果一开始就怪罪于记性不好,可能会给自己不好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没天赋,学不好,或者导致练习的方向没找对。

2. 分脑:生活里我不是一个喜欢一心多用的人,举个例子来说,我看剧都是要每一分每一秒从头看到尾那种,如果中途去了个洗手间或者厨房,我都要倒回去几秒,把漏掉的补起来。

刚开始学同传的时候,我就发现有的同学更擅长听说同步,好像也没怎么练,就可以边听边说。但自己就是很struggle,开始的时候一直按交传的模式做同传,翻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听不见,听的时候没办法同时翻,所以出来的效果就是1-10句话,翻出来的只有1、3、5、7、9,2、4、6、8、10都漏掉了。

可能这也是我至今做同传还觉得不轻松的原因之一。但是没办法啊,只能自己多练呗,工作之后可能无法保证每天都有同传练习,但是上活动之前的几天,我一定会抽时间练一练,磨磨嘴皮子,不然真的跟不上

(3)音色:我天生有点娃娃音,一激动音调就很高,特别有穿透力,同事经常开玩笑说隔著几个办公室,都能听见我小声说话。我也很绝望哇~但是我做翻译的时候声音跟平时聊天就不一样(我的公主号里有我自己做的参考翻译),听众普遍反应都很好。

音色天生的没法儿改变,但我一直有练习录音的习惯,练完自己会回听。如果自己都听著不舒服,那听众肯定听著也不舒服,所以做翻译的时候我会有意把音色压低一些,显得沉稳一点。

二、口译笔记怎么记?

口译笔记主要是交传用。不可否认,口译笔记有些通用规则,比如一般竖著记,有口译笔记符号,最左边一般留白或记逻辑词等等。完全没接触过口译笔记的话,可以看看林超伦老师的书,作为参考。

但是真心想强调一下:不要迷信口译笔记!!!我没正儿八经学过笔记,本科和研究生老师教笔记就一两节课,然后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记体系,大家自己琢磨吧。

当时也觉得:瓦特?就这样了?不教了?我哪知道怎么记啊?我自己怎么创造符号啊?

结果虽然至今都觉得自己的笔记丑丑的,但听得懂、翻得出才是重点。现在有些培训机构打著笔记的噱头,吸引大量学口译心切的年轻人,花了大价钱去学,但其实是本末倒置。笔记真的只是辅助,记中文还是记英文?真的没有一定之规。谁说一定要有很多漂亮的符号,写字就low了呢?

我有遇到过在培训机构受过培训,口译笔记记得特别漂亮,但是因为英到中理解不到位,经常翻得不对的同学。

三、同传入门怎么练?

1. shadowing(影子练习)

可能很多人影子练习的方法都不太对,我本科就自己胡乱练过一段时间,但真的是乱练,研究生接受了系统学习之后才知道shadowing的正确做法。

从来没练过的同学可以试试,网上找个语速适中的中文访谈节目,如果你能跟著说(不必一字一句),就说明跟读这项能力你是具备的。但如果换成新闻联播,可能会发现跟起来难了很多,再如果换成英文材料就更难了。跟不上新闻联播是因为信息密集,而且语域不熟悉,跟不上英文主要是由于听力不够好。

正确的跟读怎么做呢?放过自己,不要要求自己每字每句都跟上,几乎是不可能的,难度越大的材料越不可能。但是!!!跟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脑子,不要鹦鹉学舌

active listening,边听边理解。听完之后要知道刚刚跟读的材料讲了什么。

跟一段时间后,开始换词,从简单开始,比如听到first, second可以换成firstly, secondly。听到in other words可以换成or。慢慢进阶到换句式。

2. 预测

同传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是倒逼自己active listening的一个手段。比如一个句子还没有结束,可以人为暂停,逼迫自己把句子顺下去(中英文均可),然后再放完这句话,看看自己的预测对不对。如果没有猜到具体的用词,方向猜对了吗?

3. 人为降低同传难度

一开始就直接拿个材料开始练,难度太大,效果并不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人为降低难度。

以英到中为例:

(1)可以先听一遍英文原文,边听边记笔记,就好像交传一样,但不译。听完一遍应该对材料有了结构性的把握,然后这时候再做同传练习。

(2)可以把之前做过交传练习的材料放一两周之后,再来做同传练习。千万不用怕自己已经听过就没效果了。

酱紫可以让初期同传练习的时候轻松一点,已经没有太多的认知障碍,更多是技能技巧的练习。

一不小心写了好多,哈哈

祝大家被同传虐得快乐~


反复以下循环:

模仿(学习)

应用(看美剧电影书,shadowing)

巩固并发现新问题

再学习,解决新问题

再应用

再巩固并又发现更多新问题

循环往复

http://weixin.qq.com/r/8zqPl0zEcBEPrQj092-h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不是同传大佬,但是我有一个师姐是。她对英语的狂热程度简直无人能及,不论什么时候看到她都在挂著耳机陶醉的听,或者跟外教不停的说。演讲比赛写作比赛口译大赛从没少过她。她是沉浸在了英语的世界中,而且自得其乐。后来她保送去了上海外国语的同声传译,因为师姐不玩微信,QQ也不常在线,就再没她的消息了


关键词: 环境-语言敏感度- 天赋- 体力-创意方法-辞汇?-语料-跟读法?!

我真的是从小开始做的口译,而且身边几位比较出色的译员也是有著核心的背景属性。否则我真不推荐走这条路。

先说一下几个所谓的核心背景属性是什么。

第一点当然是对语言的敏感度。 我自己本质上是学哲学的,但是本科的专业修了心理学和后来自己恶补了许多语言学。期间兼职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跟口译有关(毕业了就直接是全职口译)。其他几位出色的同事要不就是一直口译-外语专业,要不是在中文+英文的主持-传媒背景,有些是法律或是政治-外交类的专业。在语言敏感度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说是从小到大都特别在乎。如果你是半路出家,很难去刻意培养一些微妙的语感和瞬时分析的能力。某个程度上,我断言说,没有哪个译员是短期冲刺而可以达标的。你补不回生活几十年来的体验。

第二点是输入-输出语的相对平均分布。 其实就是在中文地区和外语地区(我是中英口译,所以基本上就是外语=英文而已)。回到我几位突出的同事和我自己的生活背景,我们基本上都是30岁的时候,有50%的时候生活在中文语境和50%英文语境。这样的确实的生活体验分配才能把输入-输出语卡在母语的感觉。语感,语调,语速,时事,文化,槽点,梗,职业对话范式这些东西真的是很难在课本上学的。一位好的译员基本上每天除了上班,下班的时候也是以各种形式在补充和学习的状态(相对低能耗)。 另外一个障碍就是口译这个东西没有太多升级台阶。基本上你的语言能力在就职第一天就受得彻底的测试。很少有「一步一步做到同传」这种感觉。因为门槛这东西第一天就放在那。的确,技巧语速知识可以积累提升,但是这限于从中级到高级的演化。 所以说,我们很少见到有「初级同传口译」这种状态。

第三点就是精力旺盛!口译,包括交传和同传都是极为反人类和高能耗的活动。 整场活动下来,任何人讲话你都是高度专注。嘉宾歇下来的时候你在翻提问,开场前你在测仪器,结束后你得预测大会的流程。 8个小时(就算有partner)你讲完的时候都是虚脱的。而且我指的精力旺盛是指,除了一般性体力以外,嘴巴+脑袋的体力特别耐用。 正常人一辈子都体会不了一直一直讲8-10小时的那种奇怪的感觉。

接下来是个人的一些经历。我基本上是初中以后就开始在国内兼职口译。基础不错,中考的时候我英文全市前十(147/150)。平时课外主要看哲学史和看一下英文相关的东西吧。高一的时候因为一个小意外,错过了半个学期。当时就直接心头一狠就全力去考美本了。在医院的半个学期每天刷托福Sat单词和题。 出院就去考试了。成绩还行,2150(sat 1)+ toefl 117 (s29)。 当时十六岁吧。接著我就想找点兼职干帮补收入:)

碰巧有一次买东西遇到一个美国大胖,可爱得很。他想买烟缺半天跟小卖部讲不通。我就随口帮了一下他。这么一讲他就觉得我可以帮到他在中国生活的很多方面,当场就问我要不要当他的翻译。接下来的半年就是准备留学和帮他随行翻译。碰巧的是这个可爱美胖是一个教授,基本上他给他退休前的大学给我写了一份推荐信,没多久我就拿到了全奖去修心理学。

我后来大二第一学期就赶紧恶补GRE然后就考了 (45天备考),幸运地考到了1560/1600(模考一般是1450-1500浮动)。 后来Graduate修了半学期宗教哲学就觉得无感。不是专业无感,是对于业内风气觉得无力。随后就打算回洛杉矶进修口译了。

基于自己比较稳的英文基础吧,去学习哪个科目的时间都比较短而有效。大会同传的核心能力之一-短期学习背诵能力一直在线。一毕业拿到证书我接了一系列的活。什么行业都有。游戏的(BlizzCon E3),石油(沙乌地阿拉伯),太阳能(帝王郡),量子力学的(CalTech),加勒比海旅游地产开发,港口运输科技(洛杉矶,西雅图),各种地区合作的峰会,等等。 几年下来基本上可以驾驭大部分的题材。

我觉得这个工作更多是核心能力的保持。每天我都要找各个语言的材料来练习和摸架构。我自己翻国-粤-英,基本上每个语言都有分配个1.5小时或以上才能保持住「口感」,如果要针对提升估计一天8-10小时吧。 自己平时要时刻保持好奇心,任何新信息输入都有高度敏感,注意记忆保有和短时输出的能力。我自己有个小技巧,叫「翻译眼镜」。平时生活中每个可名状之物都应该有双语对应字幕。例如我看到桌面的遥控,我眼里应该有它的「遥控-TV Remote",看到后院的沙包应该是「沙包-punching bag"。任何时候觉得某个事物只有单语的字幕,那么就是时候去查词典了!

不过说实话,口译这门活儿还是挺特殊的,如果自己只是爱好没有天赋,只有天赋没有爱好,有天赋和爱好但是训练的不够,都不太可能做得上轨道。

6/18 更新:

很多人问及学习方法的问题 这次补充一下吧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 词典

每天开电脑必备的三个肯定有 dict.cn 海词 merriam webster 韦氏 linguee linguee.com/english-chinese

我在回答里面提及到了一个概念是单词数量 vs. 单词质量

太多人在乎的只是刷一大堆 英汉互译的定义然后觉得自己单词量就涨了。 其实单词在大脑里面的存在很视乎它与其他语言单位的链接度。 区分度。固定搭配。讲者情感。 语极。逻辑关系。 行业相关性。

举两个例子: level tell

就level而已,大部分知道的是

1:等级

一半人知道

2: 水平 (等高)

很少人会用

3: 靠近 (adv)

但是在北美 很多人也会用到它的

intransitive verb: to deal frankly and openly (平心静气地谈)

多义词和使用语境使得很多自认为辞汇量很多的同学觉得自己根本不会英文。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在单词初记和日后复习里面缺乏了关联训练。 虽然是陈词滥调,但是外语/翻译的学习核心真的是大量辞汇+内容冲刷。 每天看各个行业,各个平台,各种电视剧,各种讲座的深度内容。 把每个单词设定为一个 「语义假设」 「操作规程」 「独立个体」,然后这些内容的阅读听力就是你的 「科学实验」,用于验证他们的潜在使用意义。 久而久之,我们虚的「单词量」才能进化到「单词质量」。

下面在讲一下 tell的定义。

一般来说,tell 就是 「A 说 B 听」 这个模式。

但是我们口语的时候可以选择很多个近义词:

talk, chat, inform, speak, converse, say, report, narrate, reply, etc.

各种「说」都有它潜在的强调语言因素:强调给谁说?report,inform,chat

强调说话内容? inform, narrate, say

强调说话心态? chat, talk

动作? speak, talk, narrate, report.

另外一方面就是tell的深度用法。

"tell somebody off"

"tell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tell on somebody"

"a telling sign"

"dont ask, dont tell"

如果你把这次很基本词的广度和深度用法都掌握,这个时候你才应该把这次词归类为「质量词」

但是单词量也不能丢。我当时准备SAT, GRE, 口译执照的巅峰阶段一般都保持著这个数目:

300 初记 (看merriam webster全部定义)

600-900 复习 (quizlet刷 多项选择题)

每周安排一天全部复习 (错题,难词定义重看, etc)

关于「刷」 语言材料方面我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吧:

英文讲座是每天都核心内容 :3-6 小时 各种大学课程 (youtube-stanford,yale, MIT, 各种 TED, Big Think, Closer to Truth, Poscast-语言学,生物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等等。)

当然,其他类型的美剧也得看个1-2小时。 毕竟大部分人不是学术派的。 (Two and a half men, friends, modern family, the big bang theory, better call saul, breaking bad, etc)

如果住在北美/欧洲的口译们当然就同理可得的去看中文的类似内容。

最后一个就是讨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影子跟读法?!

看了很多知乎的多赞贴都在推荐这个「玩法」,据说可以帮人们进阶到同传或者总体提高英文水平。 我的确有个别老师曾经推荐过这个办法。 但是我觉得初期的帮助远远大于它后期的帮助。

影子跟读法更多是允许你打开 「脑口同开」的模式。但是大部分时候人们都是处于「脑口半开不开」的状态。

我试过和几位新晋的口译尝试这个训练法。我的观察大多是他们在尝试其中一项的时候就忘记了另外一项任务:能读却听不懂,听到了记不得自己说什么,听不到自己说了啥。 同传其实与跟读的重叠度没有那么高。大部分学者的精力,在跟读时,转向了发声区域的身体锻炼专注。 其实同传的秘诀更多在于大意群的总体预测(chunk prediction)和用词预判 (word cues). 把更多时间花在话题的熟练度上,听到开场介绍的时候你大脑排除剩下的可能组合 (possible combiantions)就会降低,你只需要额外几个关键词的证据 (support the dominant view? countering it? nuanced suggestions? minority opinion?) 然后你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讲者的意群。

相比之下,跟读培养了的潜意识行为是词-读-词-读-词-读 的机械顺序。那么你的潜意识大脑其实就没有在培养同传的核心能力。 如果要花精力在跟读发音的肌肉专注上,我觉得更有价值的是精力花在延时-听力理解上 (décalage). 经常可以进行调速等待-加速输出的同传一般才是实力同传。很多稍微弱一点的同传就卡在了机械的词-译-短语-译-词-译-啥?-断了!-短语没连上-译-从句不是这样的!-我不行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