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传统武术没有实战价值,那么古代士兵练习什么?总不能和老百姓一样吧。


谢邀,,,古代士兵练的内容,因时代不同会稍稍有点变化,但是,主要内容除了军阵之外,一直是「弓马刀石」(弓:硬弓与步箭,马:骑术与马箭,刀:重刀、后期取代了石担,石:石锁辅练短兵、石担辅练长兵、石墩用来备考),这四项也是1000多年武状元考试的内容,徒手格斗在古时被称为白打,十八般武艺之末,因为打仗哪儿能没兵器!

这四项中最著名的是石锁,发展了1千多年,练法巨多,是古代军营武术「弓马刀石」之石的主要制式之一,古时武者、军兵必练,甚至进而成为少林72绝技的少林石锁功,,,可以参考知乎专栏《中国石锁功夫》,此外,可以读一下教材 《中国石锁功夫初级训练》

附:

中国石锁功夫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项目,是所有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功夫,是古代武将必练的四大武功之一,也是古代功夫罕见的科学体系之一。历史上第一本关于石锁技术的专著《中国石锁功夫初级训练》于2018年10月得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国际标准书号,2018年12月正式由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2019年3月在 中国最美的书店 钟书阁 发行,2019年5月至今,《中国石锁功夫初级训练》先后被 以下世界著名的机构 权威收藏。

  • 世界最好的国家图书馆(英国、澳大利亚 以及 中国)
  • 中国最好的武术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
  • 中国最好的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 中国最好的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 中国最好的大学-大陆地区(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QS2020中排位前九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 和 同济大学)
  • 中国最好的大学-港澳台地区(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QS2020中排位各自地区第一的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和 台湾大学)
  • 功夫集大成的少林寺(河南嵩山少林寺藏经阁、福建莆田南少林寺)

作者签名盖章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一样),58元,需要线下与原作者联系,原作者微信 13817098138


有人问我厮杀时怎么办?首先,我要说武术或者战斗技巧对于战争作用很小。在解释之前我要问大家,你们就不疑惑,倘若一上来就厮杀为什么前排士兵都乖乖站在前面?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解答了这个问题。这也能顺便论证为什么武术作用小。

古代战争中,经常会有弓弩对射的情况,双方的军队真正能够短兵相接的机会,其实也不是很多,先是用弓弩进行远距离射击,要么就是封锁包围,等对方粮草没了。真正能打大决战的时候,也不一定都有机会。所以在这个时候,士兵所受到的伤害,大部分都是由弓箭所带来的,而是因为弓箭是用的抛射,所以前排和后排受伤的概率都差不多。因此远程已经将战损降到最低,武术对于战斗也就是个辅助作用。戚继光也说:

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未有临阵用尽平日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谚云:到厮打时,忘了拿法。兵岂易言哉?

本来就不起决定作用的武术,更是被战场发挥打了折。所以武术在战场上作用小。

其次,开头我说首先,现在我说其次。同样是武术,也有实用与不实用之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

或问曰:平时官府面前所用花枪、花刀、花棍、花叉之法,可以用于敌否?子所教,亦有是欤?

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俞公棍所以单人打不得,对不知音人打不得者,正是无虚花法也。长枪单人用之,如圈串,是学手法;进退,是学步法、身法。除此复有所谓单舞者,皆是花法,不可学也。须两枪对较,一照批迎、切磋、扌崩挤、著拿、大小门圈穿,按一字对戳一枪,每一字经过万遍不失,字字对得过,乃为成艺,后方可随意应敌,因敌制胜也。

可见我们说熟知的传统武术,古人也不信。不过戚继光并没有否认单人打法,甚至说捉个小贼不成问题。但悲催的是,论单人战斗传统武术打不过现代搏击。

下面是原答案。

题主,我避个谣。大部分传统武术历史就100年左右,还没西方拳击久。而明朝时士兵中就开始普及热武器了。

再来明朝的

人家是用枪的,大哥


在没有科学,没有系统分析,没有武种融合,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办出新的武种之前,传武的确是很厉害的。如同一个三岁小孩在墙角尿尿没人会说什么,十年之后他还在墙角尿尿这不就是个智障?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你在玩之前那一套谁会买你帐?


详情请看戚继光《练兵实录》。。。


练兵器,你会发现,有名的拳,都有兵器,太极剑盾,八卦刀,形意和八极的大枪(李书文),拳脚功夫不过活动筋骨,无益于大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