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小说家,但我真的真的很想安利一下。李娟。不出名,写散文。但高考之前做了她几篇阅读理解就真香了。阿勒泰的角落啊,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都是很棒的书!而且她的散文和小说一样精彩!


博尔赫斯

海明威

汪曾祺

雷布拉德伯里

喜欢某位作家的文笔,完全是因为投缘,文无第一,可能因为某天下午阳光正好,你读到一句嵌入你心里的句子,便爱上某位作家。

这四位正是在许多不经意的巧合中走进我的世界。


挺喜欢东野圭吾的。构思、文笔乃至内核都相当出彩。《白夜行》众所周知,是东野圭吾的封神之作。男主亮司和女主雪穗因为一场犯罪,生命从此联系在一起。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身,一个影。小说中的精彩处在于他们从始至终没有过对话,亮司只是在黑暗中默默守护著雪穗。所以才有了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著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喜欢的很多啊,不过大多数是西方的作家。因为我看的是中译本,所以体现文笔的应该是翻译者。但我真的很喜欢西方作家的世界观,尤其是一些奇幻魔幻类的故事,比如《冰与火之歌》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

国内作家的话,偏向于用词朴素的老一辈作家,老舍、余秋雨等。

新生代作家中基本上就是买来看个热闹。

其实比起文笔,我还是比较喜欢探究作家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人物和情节的塑造。


这个没有固定。

此一时彼一时也。

当然我说的是当代的作家,不包括古典文学和白话文小说作家。

现代作家,说实话喜欢的人有限,也可以直接说真的不多,少到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要说当代作家印象最深的一位,应该是贾平凹。

还有一位是他的前任,已然故去的陈忠实。

还有一位是阿城。

可我对古典的作家却喜欢的很多,不知道算不算在问题以内。

还有外国的,我喜欢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开篇的陈述,有一种欲言又止的语言张力,很适合我的胃口。

而最让我沉迷的,还是古典白话文小说的作者。一个是施耐庵,一个是曹雪芹。

施耐庵是我第一个接触到的白话文小说作者,也是我第一个五体投地的崇拜者,是他开启了我个人白话文小说认识的先河──我接触白话文小说的时间是八九岁的时候,能够完整的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实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当然也有很多字需要借助字典来完成。

小时候家里就有古装本的《红楼梦》。是那种竖版、繁体的线装书,好像是宣纸上写的,不厚的小册子,一共很多本,也没仔细数过,就是感觉轻飘飘的,没什么份量,打开看了两眼,就感觉莫测高深,也索然无味,不像水浒英雄们打家劫舍仗义疏财,所以也不爱看,就撂下再也没看。

二度捡起来读的时候,已经到了陪读的时候。那时候电视不敢开,呆著也无聊,干脆就重拾旧业,还是看书为上。

《红楼梦》就成了被选取的对象。还是想著再难看也要看完,闲著也是闲著,下雨天打孩子,方正也没事儿干。

没想这一读就上了瘾,一读,二读,三读……目前为止,记不清读了多少遍,总概在十遍左右了吧。有一种被吸引而欲罢不能的感觉,越看越喜欢,越看越爱看,从粗读、细读、精读到研读,我已经经过了好几个阶段,每一次阅读都感觉是一遍重新的认识,又像是一个久违的老朋友,解不开化不开的,浓到腻,浓到甜,浓到齁。

没来由,就是喜欢曹雪芹的笔触,这是没法改变或者扭转的事儿,恐怕这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改弦易辙了。

就瞄上它了,它就是所有,它就是全部,它就是它,它就是我,它中有我,我中有它。

图片来自网路


沈从文,他的小说把我自己的文章里里外外从小说人物设定到文笔都影响了个遍。就喜欢那种世外桃源,没有坏人的感觉。


郑渊洁吧,严格来说不算小说家,但无论是他的童话还是长篇小说,我都很喜欢他的叙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文笔异常简洁,绝不拖泥带水,每次仅用寥寥数笔就可以勾勒出众多人物的心里状态,情景对话。让人读起来颇有一气呵成之感。有时还附带简洁深刻的道理。

简单举个例子,

他的文字简简单单,没有多余废话。看似直白荒诞的言论却能让人遐想连篇。多是:人物+动词+语言,他的作品里很少有复杂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大都也只是成语一笔带过。

以前他在《童话大王》里谈到过,大抵是他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留白,写七分留三分,空白让读者留有想像余地,他的作品也是如此。

有时候也用大段对话,行文流畅,所用字词也极为朴实,这样的大段对话读起来颇有快刀斩乱麻之势。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一泻千里的笔风。

其实我觉得青少年在初高中应当多接触这类文学作品,少一点娇柔做作无病呻吟。毕竟太多的文艺范容易使人营养不良。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


余华、苏童、白先勇、刘索拉


这段时间偏爱村上春树,至于「最」喜欢的作家我想是没有的。「最」这个字太极致了。幸好提问者没有问喜欢的理由,我想我会回答不上来。倒是可以贴一些句子或者段落上来,如若喜欢的话,可以多去了解。


《海边的卡夫卡》

1、摘下耳机,可以听到沉默。沉默是可以用耳朵听到的,这我知道。

2、闭眼睛是怯懦的表现,把眼睛从现实移开是胆小鬼的行为。即使在你闭眼捂耳之时,时间也照样挺进,喀、喀、喀

3、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

4、「星野君,您的腰骨多少有点儿错位。」

「人生都错位了那么久,腰骨错位也是可能的。」

5、所谓怪异的世界,乃是我们本身的心的黑暗

6、我们之所以都在毁灭都在丧失,是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毁灭与丧失之上的,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其原理的剪影而已。

7、田村卡夫卡君,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8、「假定一只鸟落在细树枝上,」佐伯说,「树枝被风吹得剧烈摇摆。那一来,鸟的视野也将跟著剧烈摇摆,是吧?」

我点头。

「那种时候鸟是怎样稳定视觉信息的呢?」

我摇头:「不知道。」

「让脑袋随著树枝的摇摆上上下下,一下一下的。下次风大的日子你好好观察一下鸟,我时常从这窗口往外看。你不认为这样的人生很累——随著自己所落的树枝一次次摇头晃脑的人生?

9、你的心如久雨催涨的大河。地面标识一无所剩地被河流淹没,并冲往一个黑暗的地方。而雨仍在河面急剧倾泻不止。每当在电视新闻里看见那样的洪水,你便这样想道:是的,一点不错,那就是我的心。

10、缺乏想像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这种个别判断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事后不是不可以纠正。只要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像力的狭隘和苛刻却同寄生虫无异,它们改变赖以寄生的主体、改变自身形状而无限繁衍下去。


《挪威的森林》

1、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2、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3、「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

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著,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著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4、「也没什么,反正我是大闲人,时间多得不行。」

「真那么闲?」

「真想把我的时间分出些来,让你在里边好好睡上一觉。」

5、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


《1973年的弹子球》

1、有进口必有出口,事物大多如此:邮筒、电动吸尘器、动物园、酱油壶。当然也不尽然,如捕鼠器。

2、然而弹子球机不会将你带去任何地方,唯独「重来」的指示灯闪亮而已。重来、重来、重来……甚至使人觉得弹子球游戏存在本身即是为了某种永恒性。

关于永恒性我们所知无多,但可以推测其投影。

弹子球的目的不在于自我表现,而在于自我变革;不在于扩张自己,而在于缩小自己;不在于分析,而在于综合。

假如你想表现自我和扩张自己,那么你恐怕将受到警示灯的无情报复。

3、不过,世上两相对立的想法不下一百二十万。不,说不定更多。」

「就是说差不多跟谁都成不了朋友?」209道。

「可能。」我说,「差不多跟谁都成不了朋友。」

这就是我七十年代的生活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预言,我付诸实施。

4、惟独风声涌满四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个季节死去而已。

5、或多或少,任何人都已开始按自己的模式活著。别人的若与自己的差别太大,未免气恼;而若一模一样,又不由悲哀。如此而已。

6、黑乎乎的田地上,残存的积雪如水洼一般到处闪著白亮亮的光。最后的寒流留下的最后的雪。

7、假如我在两个耳孔插上栀子花并在两手的指头安上脚蹼,说不定会有几个人回头。但也不过尔尔。走上两三步就都忘个精光。他们的眼睛什么也没看,包括我的眼睛。我觉得自己彻底成了空壳,说不定再不可能给任何人以任何东西了。

8、雨下得很静很静,音量也就是把细细撕开的报纸屑撒在厚地毯上的那个程度。

9、田纳西·威廉斯这样写道:过去与现在已一目了然,而未来则是「或许」。

然而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暗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辨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

10、月光下,一切都显得苍白,任何东西都好像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没有方向。影子都若有若无。我把烟在洗涤槽里碾死,紧接著点燃第二支。


《且听风吟》

1、当然喽,要当上有钱人是要多少多动动脑筋,但只要还是有钱人,就什么也不需要想,就像人造卫星不需要汽油,只消绕著一个地方团团转就行。可我不是那样,你也不同。要活著,就必须想个不停,从明天的天气想到浴盆活塞的尺寸。对吧?

2、「文明就是传达。」 他说,「假如不能表达什么,就等于并不存在,懂吗?就是零。」

3、那些日子里,我当真以为这种将一切换算成数值的做法也许能向别人传达什么。并且深信只要有什么东西向别人传达,我便可以确确实实的存在。然而无须说,任何人都不会对我吸烟的支数、所上楼梯的级数以及阳物的尺寸怀有半点兴致。我感到自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只落得顾盼自怜。

4、说谎是非常今人讨厌的勾当。不妨说,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实际上我们又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

5、「人为什么要死?」

「由于进化。个体无法承受进化的能量,周而必然换代。」

「为什么进化?」

「对此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即宇宙本身在不断进化。至于是否有某种方向性或意志介入其中,可以暂且不论,总之宇宙是在进化。而我们,归根结底不过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言情小说的话我喜欢尤四姐,twentine的文笔。

国外短篇小说的话,我喜欢莫泊桑、契诃夫的文笔。

恐怖小说的话,我喜欢斯蒂芬金的文笔。

小h文的话,我喜欢弃吴钩的文笔。

历史小说的话,我喜欢沈复、当年明月的文笔。

玄幻小说的话,我喜欢沧月的文笔。

不知道怎么归类难道说青春文学小说的话,我喜欢韩寒的文笔,顺便很不喜欢郭敬明的文笔。

科幻小说的话,火星救援作者叫啥来著忘了挺不错的,刘慈欣也挺不错的

日本小说(这什么怪怪的分类啊哈哈哈哈),我中学时代特别迷恋日本文学里的物哀之美,这一直到大学我看了一本《菊与刀》才通透了解些。三岛由纪夫,他的《金阁寺》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小说,都翻烂了一本书,也是我沉溺其中的起点;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的海棠花是什么样子呢?;芥川龙之介,很有武士道风味的小说,罗生门里收录的小说每一个都引起我浮想联翩;村上春树,南方人从来没念对过他的名字却看了他几乎全部的书哈哈哈…

耽美小说的话,童子的文笔我比较欣赏。

俺们专业相关心理学小说,当然是我最爱的斯金纳哈哈哈哈,不过老师要是知道我把他偶像为数不多的专著说成小说要鲨了我吧


西方的话就是马尔克斯,古代的就是曹雪芹,现代的话是汪曾祺。

我答的够水了吧


李碧华和白先勇


小白略抒愚见,夏目漱石吧!

首先日本的文化和中国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所以相较于西洋文学,日本一些作家的小说里的人物角色行为对于中国人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再者是夏目漱石本人极高的汉学功底,漱石的汉语言功底绝对是你想像不到的,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方面夏目漱石不比很多近现代的中国作家逊色多少。

第三,从时代背景来看。夏目漱石笔下的日本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的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来看,其国民整体素质,受教育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是不对等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悄然加快让很多人茫然无措(这点在其小说中有很多描写,尤其是在描写一些主人公的时候),这些与今日的中国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对于生活节奏空前加快的当代,越来越感到窒息的你我,百年之后,夏目漱石的小说依然是最合适的慰藉之作。

再来说最后一点吧,夏目漱石最擅长的是人物心里的描写,说的通俗点,他打的牌是「人物细腻的心里描写」。他的小说不像东野圭吾那样大开大合,主打「人性+逻辑推理牌」;也不像村上春树那样有的时候描写过于h,让部分中国人感到难以入目。

总之这就是我推荐夏目漱石的几点理由,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你可以尝试著和我一样去阅读漱石的文章。不过本人「阅历」有限,回答当中若有不妥之处,欢迎留言并批评指正!


汪曾祺,冯骥才,季宇,还有那个作家,名字不记得了,我就记得他写的小白菜,诶,记性被狗吃了。还有尼罗。


汪曾祺老先生!!!我最近的一段时间,都在看他的书,大概看了六七本,在汪曾祺笔下的人物太单纯,可爱了(具体可见受戒,聊斋新义)还有他的语言,单独拆开看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是和在一起就有了一股独属于他的味儿,水水的。


三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情绪渲染特棒,看她的书像是跟风载著忧愁去了很远的地方。

马克李维,就是写《偷影子的人》那一位,忘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可能是故事很对胃口吧,剧情精彩带悬念,很喜欢他的构思。

张爱玲,喜欢不久,看它的故事好像看到了一个时期、一个年代的故事,一个年代的爱恨情仇。

林海音,不要怀疑,我就是喜欢她的《城南旧事》,深深打动了当时还初中的我。不大起大落的人生,何尝不是想要追寻的一种安稳?像晨曦里带著少女的娇羞,细碎的情节中何尝不是一种感同身受?

琦君,也许大家有点陌生,她是写散文的。有人说她是第二个林海音,写活了杭州。有一段日子很喜欢这样的散文:领著童年与回忆,漫步在那桂花香的街道里。


中国作家:鲁迅、郭沫若、笛安、残雪、贾平凹、刘慈欣、莫言、韩少功、韩寒。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坂口安吾、村上春树、谷崎润一郎、石黑一雄(英籍)。

西方作家:马尔克斯、海明威、加缪、帕慕克、汉德克、赫胥黎。


郁达夫

成熟华丽又不做作的风格 是从学他的 故都的秋 开始对他有兴趣

后来看了他的沉沦 钓台的春昼 以及一系列散文 对他的无论在政治思想或者文化创作上的成就感到敬佩 同样也很欣赏他的为人 在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上 不可谓贡献微略

他的文章并不十分晦涩 风格有点偏向纯新感觉派(主观感受可能不准确)但是又不乏幽默与调侃 颇有深意 至少是我几年来没有变过的之最


说文笔的话就谈国内吧,毕竟翻译的也不好比较。

毕飞宇,铁凝。这两人的文笔我挺喜欢的。

盛可以的文字也很有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