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的女生挺多的,就从学校开设课程,很多人被分配到哲学专业来看不少,但是真的进入哲学状态的没有多少。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大致分为两部分。当然啦,我觉得因人而异,什么样的人,本身人格基本成型,后期的培养如果改造不大,即使学了哲学,仍然是庸俗之辈,甚至败坏哲学的名声。有些人就不一样了。

首先,不喜欢哲学专业,或者没有任何感觉,甚至相当讨厌或者瞧不起的,被调剂到了哲学专业。说白了这些人缺少哲学的慧根,一个平常女人的毛病,比如琐碎,不讲道理等等都会有,当然这个是不一定的。不过我身边这些人就往往这样,和平常人一样,但是后来越来越不开通,不明事理,搬弄是非,小家子气。喜欢快餐文化,不喜欢思考。学了哲学之后反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而洋洋得意,你再也不能和她们讲道理,因为她们说得绝对是对的,不容反驳。在她们心中,她们最有知识文化,最智慧,你算哪根葱敢质疑她们?所以懒得听你说什么,反正人家牛逼你不懂。我参加哲学讨论会的时候感受深刻,没有沟通的余地,她们会想方设法怼死你,证明自己就是话语权,说白了,就是「杠精」。从此她们不会倾听,只多了一种「世人不理解」的「高层次」的「孤傲」。

还有一种就不一样了。女生学哲学不是用来「打压其他人」,显示自己优越性,而是提高自身修养和气质,然后更好地处世为人的。上次别人聊天无意中听到,那个非诚勿扰的黄菡好像是学哲学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的,我不太熟悉)。她给观众的印象就是知性,智慧,大方得体。这只是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有些哲学系女生可能自我感觉良好,咄咄逼人,有些就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当一个女性真的学习了哲学的智慧,一定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好的女朋友或者一个好妻子,将来是一位好母亲。如果说这种女生有什么恐怖之处的话,就是思想很独立,你几乎不能掌控。因为如果你不是更胜一筹的话,你完全跟不上她的想法。但是真的学好了,用好了的,生活一定不会差。起码眼界心胸比一般人开阔。

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关键看个人,不能说学哲学的女生都怎么样。哲学系里各种各样的女生都有,真的称得上「学哲学」的女生都是少数。往往这些少数都比较讨人喜欢,也值得别人尊敬。当然,学了哲学也是普通人正常人,都是女生,小毛病小脾气小癖好等等该有都有。不过这种女生可能更加单纯也感觉机智,单纯在对你会很好,机智在你想糊弄她糊弄不了。她们也可能心性比较清高一点,思辨能力强,道德责任感也比较强。性格多半是温和的,包容的,当然也有一些学术狂魔会钻牛角尖,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过在女生之中还是比较少的。

不要觉得学哲学的女生就怎么样恐怖,我们也是女孩子呀,也是个宝宝还是小仙女呀。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巾帼不让须眉啦。女性也需要思想的力量,这是好事,不是恐怖之事。

请试图了解一个叫"萌萌"的女子。有本《萌萌文集》。现在高校里那几个在她走后咬的火热的大人物当年好像都有围在她那边,有种沙龙女主人的感觉。

ps如果哲学不能让人成为可爱的人,让女孩子成为可爱的女孩子,让男孩子成为可爱的男孩子,那这种哲学也是消极的哲学,反动的哲学,恐怖的哲学,虚无主义式的哲学。


学哲学的女生就像学理科的男生——特 别 讲 道 理!

勿错过


我觉得第一,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学知识的专业过度地表现在生活里,那么什么专业的女生都可以是恐怖的。

比如,哪怕像会计,法律这样普世的专业,如果约会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

「啊,这顿饭既然是为了培养感情吃的,那就不算做今日的费用,可以作为长期待摊项目,分三个月核算,每天计提三十分之一的饭费来记账。」

或者

「亲爱的,你送我这个包包真的想好了吗,恋爱存续期间的赠与行为是合法的物权转让行为,将来我们分手了,你是没有索要或者撤销赠予的权力的。」

所以,如果你觉得学法律和会计的正常人不会张口闭口都是专业知识的话,那么学哲学的正常人也自然不是张口闭口黑格尔。

第二,当然一个人的专业对ta自身的谈吐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影响很难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正常的规律就是可爱的人可爱,恐怖的人恐怖。可爱的人学了哲学之后不会突然就扭曲了,ta只会继续可爱地谈论哲学,而恐怖的人也不会因为不学哲学就少了几分可憎。可爱或恐怖都是由一个人长久的成长复杂而多样地决定的,以是否学哲学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气质实在是过于武断了。

第三,这个问题最终极的忧虑其实仍是对于「女性」的关切,是司空见惯的男权中心主义背景下的胆怯。

一个学哲学/量子物理…的女性,常常被讶异的目光审视著,因为惯常的社会形态是男性在力量与智力上要有绝对的主导,而女性扮演被凝视被调度的客体,因此一个听起来过于自主的女性会让男性的主导显得不那么理所当然。

一个觉得男人就应该掌控女人的男性在接触一个谈论著波伏娃的第二性的女人时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无措自然会带来恐惧。

但其实,为学哲学的女性打上「恐怖」标签的不仅仅是这些骄傲而胆怯的男性——他们其实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日渐缩小的群体,放任这标签形成的,更重要的组成要素是那一般意义上的男性与女性。

男性中心主义已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共语言表达的底色,但在现代社会,这文化的底色其实在大部分时候已经仅仅是文化的,而不再是服务于巩固男权统治的。我们的社会从生产方式上已经逐渐迈入两性平等,但语言文化与其背后的思维还停滞在男权的视角中,所以女性会以「女博士」进行自嘲,但「男博士」听起来却实在是一种赘述。面对如今两性问题的困境,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我们对于既有的话语体系的敏感,女性应有更加主动更加争取的姿态面对这生产力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

想要女性从被凝视的他者地位中走出来,想要男性从单一的社会期待中解放出来,想要真正打破性别的中心主义,每一次的厘清与抗争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的女权发展显现出了过犹不及的态势,田园女权,女拳出击等标签成为了女权运动挥之不去的阴霾,新一波的反智主义又开始占领性别问题的公共讨论,写到这里我甚至开始觉得也许我此时也正在固化「学哲学的女生很恐怖,爱较真,太傻逼。」的印象,但我坚持,有一些较真是必要的,旁人的不理解与大众的不思考是应当被克服而不是被迁就的,这克服反智主义的决心与毅力,当是学哲学的同学可以有的一点贡献与可爱。


一、学哲学的人很可怕1、掌握了好哲学的人是可怕的竞争对手;2、受坏哲学影响的人是可怕的社会灾难的制造者。二、哲学的用途1、应试之用。在中国很多考试(考核)都有哲学内容;不懂点儿哲学,就会挂科,就会落选,就会被淘汰!2、立身之用。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选择是可能的,不选择是不可能的」。学好哲学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3、成才之用。李瑞环早年作为一个木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中发挥过聪明才智,后来作为全国政协主席经常在那里主持会议。2005年他撰写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发行,他在书中写到:「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上册,第2页。)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女人是女人

哲学是哲学

难道学哲学的男生就不恐怖吗?


有朱迪斯·巴特勒,也有德·西蒙·波伏娃。

她们都是独立、迷人、富于智慧的女性。


呵呵呵,一点也不。大部分学哲学的学完都不知道哲学是什么。


恐怖,和无力取闹无法沟通只能哄的女生比好了千万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