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啦


(前邊大部分是關於心理建設的,具體方法部分在後面)

這個問題我之前沒有研究,剛剛花了一點時間去查找了一些資料。

大致了解到口吃除了先天的一些因素之後,主要是後天的心理障礙加上語言發音不良習慣造成的。包括發音方式,不良的肌肉條件反射等等。考慮到題主說到和陌生人說話會有明顯的口吃與憋氣現象,因此我推測題主應該是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障礙導致了發音肌肉群的緊張與壓力。

因此一方面題主要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要對發音的方式進行訓練,學習說話時正常呼吸的方法。

對於心理,壓力也好,緊張也好,恐懼也好,它們的源頭其實就是增強個人的情商,培養一顆強大的內心。

因為口吃,可能被嘲笑、被模仿、被嫌棄。這些負面經驗又會反過來讓人緊張恐懼,從而加重口吃的程度。因此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自己的錯誤認知。

第一,一定要對自己充滿自信。雖然你現在口吃,但要相信這只是暫時的情況,而且你在其他方面還有自己的特長,比其他人做的更好。這也是一種提升自信的辦法,從其他優勢領域補充。真正自信的人會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質,讓人不敢輕易藐視,就算遭遇取笑,也能淡然自若,不為所動。

其實自信是一種心態,好看的明星也會對容貌自卑,而平凡的姑娘卻能笑得爽朗開懷。這個世界歡迎並喜愛充滿自信的靈魂。有時候影響他人對你態度的不是你的外貌與聲音,而是你對你自己的態度。你用什麼來衡量個人的價值決定了你對自己的態度。

第二,正確認識到不是所有人都會因為口吃而取笑你真正有素養的,值得交往的朋友是不會因此取笑你。而那些取笑你的人,則根本不值得你去在乎。懷柔者必剛健,取笑別人的人,往往骨子裡也不是什麼強者。明白這一點,你就可以從心理上藐視他們。弱者無法控制自己想通過嘲笑別人獲得自我優越感的衝動(這一點你就可以進行反向嘲笑),但是強者則可以控制由於外界刺激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比如自卑、恐懼等等)。

第二,正確看待他人與你對話時的反應。其實更多的可能碰到的是對話時他人探究、驚奇、或奇怪的眼神。這時候你的反應就可能決定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了。首先你得知道有一部分反應其實是沒有惡意的,你要學會寬容。此外,你還要知道溝通不僅僅只有語言,眼神、笑容、儀態表情都可以進行溝通。雖然你無法以正常的速度與人交流,但是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向他們表現出你的自信與友善。比如挺直背脊,目光不躲閃坦然正視他人的眼睛,誠摯地笑容,認真的傾聽,點頭示意等等。人是敏銳的感覺動物,當你傳達出我很自信很強大,也很友善,且並不為口吃所感到自卑的氣場時,就會神奇地影響他人對你的反饋。換而言之,你對自己的感覺會影響甚至決定他人對你的反應。當你的內心強大鎮定,自然可以做到氣定神閑,心態放鬆。看過空城計的故事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第三,正確看待他人對你的評價。有一句段子說的很好:親愛的,其實你並沒有那麼多觀眾。這句話講的就是我們往往會過分誇大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而且還經常喜歡往負面誇大。但其實人大部分的時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別人怎麼樣不太能影響到自己的世界,除非你動了他的乳酪。怎麼理解呢?在成人的世界裡,評價的功能僅僅是為了方便攫取利益。利益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往往是大於評價的,因此利益也會反過來影響評價。位高權重的胖子可能顯得富態可愛,貧困潦倒的瘦子反倒可能透著幾分猥瑣。這就像把人放上一個天秤,按斤兩在心裡明碼標價。只是不同的人那桿秤的砝碼不同,愚人的砝碼是表象:你穿的衣服,開的車,你的外貌,聲音,談吐舉止。智者的砝碼看本質:你的個性與氣度,志向與胸懷,知識與智慧……

因此,你需要知道別人對你的評價大多摻雜了他們自身的慾望,糾纏著他們自身的情緒,且以他們的認知水平高低為限,剔除這一切,真正基於你這個人本身的評價又有多少呢?與其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不如想想對方真正在意什麼。為了更有說服力一些,介紹一個概念:心理投射——所謂投射就是個體在進行認知時,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人格特點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將一些本不屬於對象的心理行為特徵強加到對方身上,掩蔽了對方的真正的人格心理特點,扭曲了客體的真實面貌,形成對客體錯誤的認知。

前邊講了一大堆,都是希望幫題主進行心理建設,培養一顆強大的內心,緩解與陌生人說話時的焦慮與恐懼。有關情商與自信心的內容還有很多,需要題主自己進行相關的學習。

下面是針對行為方面的訓練:

首先關於口吃這塊我不是專業的,只能結合一些資料給一些建議。

說話時憋氣明顯是由於恐懼使得肌肉過度緊張,因此你需要學習在說話時能夠自然放鬆肌肉。

我看到比較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呼吸法或被動氣流法(其實兩個講的是同樣的東西)

被動氣流法:

不再口吃(Martin F· Schwartz) (直接看第九章)

呼吸法見:

目前大多口吃矯正班矯正方法介紹_口吃吧_百度貼吧?

tieba.baidu.com

說話就是呼吸的一種另類形式【口吃吧】_百度貼吧?

tieba.baidu.com

我截取了部分圖片

最後,建議題主要在各個網站渠道都去找一下,比如口吃吧就有許多精華帖子,簡書一搜關鍵詞也有很多,還可以進相關的群等等。不過特別要注意一些矯正班,不要盲目去報,免得被騙。所以建議題主先自己補充相關專業的知識,先去多看一些專業的書籍,了解目前口吃的治療流派方法與效果:比如《口吃者的自我治療》Malcolm Fraser,L.H.D.《不再口吃》Martin F·Schwartz《口吃的自我矯正》馬爾科姆·弗雷澤 (建議可以先看外國的書,比較通俗易懂有趣一些,多看幾本進行批判比較)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查找最新的研究口吃的論文。

以上就是我今天整理的一些資料。矯正口吃是一個漫長的攻堅過程,題主一定要有持久的耐心與強大的信念,也要建立正確的心理預期,不要指望突然有一天一下子就順暢了,改變的過程一定是慢慢積累的,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當然,如果是純粹心理原因跨過那道坎就自然好啦~最後祝順利!


你好,我是口吃矯正師汪立彬,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你這是心因性口吃,而不是習慣性口吃。心因性口吃,顧名思義就是心理因素導致的口吃。任何人緊張了,都可能會難發,口吃。可正常人一般不容易緊張。為什麼你老是在普通人不容易緊張的情況下緊張?因為你有心理陰影。以往因為口吃被打擊的經歷,被潛意識記錄下來成為陰影。你的癥狀,包括口吃預感、口吃意識、恐懼、緊張、難發、口吃等,都源自心理陰影,陰影沒了就好了。

心理陰影發作→口吃意識、恐懼感、口吃預感→緊張→難發。

難發時,如果你用力硬說,就容易口吃,並伴隨各種怪異的表情、動作、手勢。難發時,有時候你會迂迴、換詞、逃避,這樣雖然不容易結巴,但事後你也會糾結不已。那麼,陰影怎麼才能淡化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我,進一步交流。


說話時保持氧氣供應,覺得該呼吸了就呼吸;要不然身體會強制讓你呼吸的,同時抑制說話,下一次會更難說話,進入惡性循環。

我是口吃,也有過說話卡得很嚴重憋氣的現象,當時只有是想說話就有強烈的說不出來的感覺。我目前的分析是這樣的,因為口吃所以說話卡殼;因為卡殼又想說就停止了呼吸(憋氣)保持想說的狀態,人憋氣頂多憋一分鐘,這時人的本能會讓你去呼吸,再不呼吸就憋死了,所以本能接管了你呼吸方面的控制,強制執行呼吸;因為呼吸與說話是有衝突的,所以呼吸會停止說話;多次之後就會明顯感到說不出的感覺。保持呼吸即可釜底抽薪。

口吃是常事,所有人都會口吃。口吃的人,一般是不好的語言習慣和心理疾病。如果實在說不出可以寫或其他方式。


有可能是在壓力環境下,局部肌肉(控制發音,舌頭,面部肌肉群,喉結等)緊張引發的某一發聲器官緊張形成的現象。

當發生這種現象時,建議不要急於去改變或者糾正。

1、感受一下當時自己的情緒,心情,以便判斷和掌握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這個現象。

2、感受一下當時自己的發音器官或者部位的變的有點僵或者其他和平時說話時不一樣了。可以在平時說話時,多留心觀察和感受這個器官或者部位的時怎樣動的。找一些優秀的演講稿自己背誦,並找個公園或者其他不打擾人的地方,去大聲的講出來。刻意練習自己的發聲,鍛煉相關肌肉群。

3、再推薦你看部電影《國王的演講》。根據英國歷史上的一位真實國王的故事,進行改編拍攝的。我在這部電影中,收貨了很多感悟,希望對你也能有所鼓舞。

4、如果自己感性趣,可以報一個演講訓練營,去拓展一下。不一定要成為多麼優秀的演講者,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自己有很多變化和成長。

希望對你有幫助


1.培養自己的自信。

2.必須要敢去說

3.多說,練習。去年做過心理諮詢,才意識到哦我們並不是不正常,我們可以通過練習達到更好的表達,10000小時定律同樣適合我們的口語表達練習。

4.不用過於在意。不用管他。

怎麼練習的話?

1.對著鏡子練習,錄音自己聽,然後看是否可以改正。

2.模擬對話

3.模擬面試,模擬人群前說話

4.實操,演講

上面四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現在我依然還會存在口吃現象,依舊面試時候依舊錶達水平不如平時,依舊不敢面對人群講話。

可是對我的生活並沒有很大的影響,至少目前是的。說話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你想要表達的東西,有時候一次表達不清,再多表達一次就夠了。我們需要掌握的是表達技巧,這是需要練習的。實際上到了成年後,身邊的人更成熟,素質相對更高,很多人不會在意太多,相反最在意的是我們自己,所以說這是心理問題也是沒錯的。如果迫切想要改變,那就練習,努力有技巧循序漸進的練習。說話而已嘛,頂多舌頭短一點,但是也能說啊,無論你用什麼方式,只需要對方知道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即可。

加油吧。朋友們!


時刻保持呼吸順暢就行!

其實不止你口吃緊張時會出現憋氣,任何一個人緊張時都會不自主的憋氣(只是很多人沒有關注到),比如說受到驚嚇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到吸一口氣,然後憋住,如果驚嚇時間長他憋氣的時間就會相應變長,當他從驚嚇中緩過來時,他會感覺到很累很累,因為在驚嚇過程中,全身的肌肉都處於高度緊張中,一直綳著,所以他根本無法動彈,沒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只有他保持順暢呼吸,肌肉放鬆下來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你緊張時,你只要把關注點放在你的呼吸上,先解決呼吸再考慮說什麼的問題!


英國首相邱吉爾

鐵路專家詹天佑

通用老闆韋爾奇

西漢名將李廣

影視名人姜文

生物學家達爾文

革命領袖列寧

.......

這些名人都或多或少患過口吃,但是,也沒有影響他們成為影響世界的人!

相信你也可以!


哎,我和親近人有時候也會。

解決方式就是少說話……………或者盡量養成慢一些說話的習慣,慢一些說法能緩解一些口吃情況。

不過吧…。也有一種方法是多說話,只是對我來說沒有用,就只能是少說話,心平氣和,慢慢說話。


這就只能鍛煉,越有這種情況就越得鍛煉社交能力,這是心理作用所以只能靠手段鍛煉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