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那些年,你给自己挖过哪些坑。


不逛知乎之前,认为自己是个大佬,看完知乎里的回答,我对户外的情况一无所知


装备,这东西永远是在不停迭代,根据个人经验来看,一个出行频率一年6次左右,每年两次8天以上长时间户外徒步的人群,装备应该大概可以组合成以下3套:

1、春夏秋短途装备

2、春夏秋长途装备

3、冬季装备

大概数量如下:

大小登山包各一,分别为30L,70L

登山鞋2双,低帮中高帮各一

帐篷1个或者两个

睡袋3个,温标-20、-8、5,最好加一个STS升温内胆,这样夏天直接用

硬壳、软壳、羽绒、内衣若干

剩下的均为增加户外舒适性的装备,随心配


13年第一次去库布其扎营,背了一个自驾的气垫床。

晚上被冻醒好几次。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户外的装备,真不一样。

还有背包。

14年,参加领队培训。最后实训,重装扎营,包不给力。差点没累死。

后来,果断入了一个格里高利。


没有经验的徒步爱好者小白,对路上可能要发生的状况不能合理的设想到。除了基本的装备工具,徒步路上双脚经常会被磨出水泡,需要多准备几双袜子、纱布、消毒水等用品,如果是山林里徒步,注意蚊虫叮咬和放擦伤所需药品,如果是戈壁沙漠徒步晚上需要睡帐篷,一定要带能御寒的衣物,因为昼夜温差大会被冻s,无论是去哪里专业的GPS定位远比指南针和地图好用的多,基础的户外冲锋衣类型也很有讲究,如果不懂可以去门店里问专业人士,如果是长距离徒步请注意身边的水源,可带压缩食品,行徒中一定要注意好人身安全,和身边的人留下行程踪迹,打字太累了给个赞同呗,更多详细内容可下方评论讨论


我的装备史都是坑。从小痴迷冲锋衣,觉得有了一件冲锋衣在户外我就无敌了,而且对于冲锋衣的性能我只关注防水。

冲锋衣

我的第一件冲锋衣是骆驼的,那时候对我来说户外只有两个品牌一个骆驼一个探路者,三年后在青岛的地摊上100块买了北面,毫无疑问是假货,穿了一次就丢掉了,然后换过大螺母,遗落在了西藏,然后在尼泊尔买了北面,尼泊尔买的北面让我清楚地意识到了透气的重要性,因为那是第一次在天气不好的时候穿著冲锋衣徒步,这件衣服防水是真的,但是它不透气,外面水进不来,里面在下著雨,后来丢掉了。接著始祖鸟的官网告诉我冲锋衣有软壳和硬壳,很多论坛给的建议是软壳适应性更强,而且没必要买硬壳裤子,好的嘛,我买软壳衣服,然后在雪山上遇到了暴风雪夹雨,零下的温度全身湿透,透透的,软壳招架不住极端天气,整整冻了我一天,手拿出来就没知觉。然后我买了硬壳衣裤,除了gtx别的材料一律不看,硬壳衣服只认准始祖鸟,gtx pro材料,现在硬壳衣裤都是gtx,手套和鞋子也是gtx,我打算把帽子也换成gtx,但好像没必要。

是从那次全身湿透开始,所有的装备全部更新,核心装备只买大品牌,贵也要砸钱,出行多天的时候硬壳始终放在包里备用,平时就穿著棉衣,而且鸟家的棉衣和羽绒服做了防泼水处理,有一定的软壳的功能。而从开始攀岩到现在,我所有的技术装备都是petzl的,只因为我信任这个品牌,(除了第一次买的主绳是迪卡侬的,用了一次丢掉了,因为绳子总是打结),只要主锁掉在地上一次我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弃。

露营

关于露营三大套,我在另一个回答中有写过,所有的在露营中觉得冷,感觉潮湿,睡的不舒服,帐篷遇到大风等极端天气就不靠谱等等的问题,都是因为露营三大套买的太便宜,100块钱的帐篷和2000块钱的帐篷在日常没什么区别,但是一旦遇到大风大雨之类的极端天气,区别就很容易看出来了;睡垫也是,我有过很多次泡沫垫睡觉不舒服,充气垫大半夜漏气后背贴地面,结果一晚上睡不好的经历,直到换成了TAR的垫子,睡的又暖和又舒服,搭配著MSR那丝滑的帐底,还有早上起来红白搭配的光,一阵微风从窗户飘来,跟之前那种帐底跟草席子一样糟杂早上起来帐篷不透光不透气垫子漏气后背压地面的经历一比,就是五星级酒店和路边黑旅店的区别,更不要说极端天下下我那五星级酒店依然安稳,而路边黑店要么被连人被吹走,要么帐篷倒塌帐杆折断。

而便宜的和贵的区别在哪儿?拿睡垫来说,有一个保暖性能的指标R指,R值越大越暖和,越适合气温过低的环境下使用,而市面上很多便宜的的睡垫R值都达不到2,这类垫子在夏季用是没问题,而在春秋冬使用会背后发冷,而像TAR,BA,STS这种价格贵到吓人的垫子,会通过改变结构,添加薄膜增加厚度等等的方式使R值可以超过4,但是重量却很轻。像TAR的充气垫根据身高分成大中小半,还专门设计了适合女性身体的垫子,并通过改变垫子表面达到既保暖又透气,重点是还耐磨,这些东西在便宜的垫子里是不会被考虑进去的。

而对于睡袋,温标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贵的在保暖的同时考虑轻量化,温标标的很靠谱,它说舒适舒适温标5度,极限温标-2,那么在5度使用是没问题的;而便宜的睡袋,除了重,温标基本是乱标,而且跨度很大,它说舒适温标5度,极限温标-15度,在10度的环境下都会觉得冷。

还有一个东西:

头盔,好多人不喜欢戴头盔,因为戴上确实蛮丑的,但是这个东西在我不幸跌倒的时候真的可以保护我的脑袋,特别是看了一个攀岩者的短片之后,那姑娘没戴头盔坠落然后脑袋被摔的不成人形,从此野攀、飞拉达必戴头盔,事实证明它确实保护了我的脑袋。

更新:关于主锁,下面是说明书,petzl的建议是要预防主锁坠地,丢弃标准第二条是主锁没有通过安全检查或者觉得它不可依靠的时候,而主锁坠地后外表可能没问题,但是里面很可能有问题,没有设备通过眼睛我无法检查出来,所以保险起见我会直接丢弃。


简直太多了!!!!

关于帐篷:

去沙漠旅行的时候一直用的是那种比较便宜的帐篷,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冷,但是因为对帐篷不太了解,默认就是帐篷本来就不像家里边的房子一样那样暖和。

所以一般睡觉的时候都戴著帽子,把衣服还要盖在睡袋上面。

直到有一天我去朋友的帐篷里边拿东西,进去之后发现里边特别热。 它的防潮垫儿是充气的帐篷特别暖和。我才意识到每次去沙漠受了多大的罪。

关于冲锋衣:

还有关于冲锋衣的选择,因为第一件冲锋衣质量特别好,就是防风,但是特别透气。基本上二三十度的时候也不需要把冲锋衣脱掉。于是默认所有的冲锋衣都是这样的。直到有一次买了一件粉色的,特别好看,但是质量不是很好的冲锋衣,爬山的时候被风吹了个底儿透。 一点都不保暖,身上出了汗,就被风吹的特别特别冷。

关于登山鞋:

防滑!防滑!防滑!登山鞋的选择一定是防滑的鞋,之前徒步的时候,因为有的地方要过一条小河,大家需要踩著石头过河,亲眼见到一个小姐姐掉进河里十多次,最后她直接放弃治疗,从河里走过去了。而且经常会遇到下雨的情况,下山的时候路会特别泥泞,这个时候如果鞋子不防滑的话特别危险。一般刚刚接触户外的小白,可能不会太选择刻意的鞋子去登山徒步,建议一定要挑选好鞋底。

关于登山包:

因为自己并不是狂热的户外爱好者,所以之前并没有置备特别多的装备,背包一直背的是双肩背包。 然后之前去爬五台山的时候,里边装了三天要用的衣服水和吃的。 双肩背包他自己在腰部没有一个分担压力的那个吊绳,所以我整个背包都压在我的背上。爬北台的时候坡度特别陡。所以没走几步都要趴下来休息一下。 整个人累到要死,真的。直到后来自己买了登山包,把腰部的绳扣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才发现原来背包可以如此轻松。

关于登山杖:

我觉得关于登山杖的误解是所有新手都会犯的错误吧,觉得爬山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完才是最牛的。用登山杖都是弱者。然后吃的亏多了,受的苦多了,就发现巧用装备和工具,调整登山杖的长度,完成一次徒步爬山,都是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也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准备工作。

关于补给:

水袋绝对是一个神器!!然后关于吃的,我建议不要带面包这些有油的食物,因为你在爬山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喝水嗓子就会被糊住,难受的不要不要的。刚开始每次爬山的时候都要带饼干带面包,到后来的时候脸皮厚了就开始蹭队友。哈哈哈哈!


最近对户外运动、野营比较感兴趣,来看大佬们分享的干货!


拿著登山杖上山嫌沉扔了,下山下不去


用GORE-TEX品牌,超级棒~


随便聊聊我比较基础的经验。

1、护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夏天坐办公室吹吹空调都觉得膝盖疼,成都周边两日游的四人同山没戴护膝,一方面因为徒步劳累另一方面阴冷潮湿,坐车回来的路上膝盖里转筋!那种感觉就是废了,特别特别疼,从此日常跑步、爬郊区的山用迪卡侬轻薄的护膝,爬山用厚的、固定性强的护膝,爬山之后毫无反应感觉很nice。

2、护踝、高帮登山鞋。我是国家级崴脚队员,右侧脚踝习惯性崴脚,韧带撕裂之后长上了但是某些特定角度稳定性很差,加上从小平原长大不习惯走崎岖的路or小脑不发达身体协调性差?这次去雅拉雪山又不小心崴脚了,就普普通通的石头路,一下子又要伤好几周的时间。从此我就决定小锻炼戴护踝,徒步爬山穿高帮登山鞋,给我固定脚踝、提高稳定性的作用。

3、防紫外线墨镜。说实话以前我去了那么多地方基本上不戴墨镜(很蠢),因为没有特别长时间看雪吧…这次雅拉进山之前在沟口的小卖部买了20块的墨镜凑合,真是管了大用了,这条线路看雪的时间应该超过三四个小时,走下来我们几个眼珠子都红了,眼睛很疼。其他队友据说三个人得了雪盲症。回来买个超级防紫外线的墨镜!!!不然瞎了就惨了。

4、雪套冰爪。首先说,之前我们属于轻装一族,有向导和马匹,我们无需亲身负重,徒步期间包里宁愿放好多零食,都不愿意多收一些雪套、冰爪一类的,买了放在家里就不受重视了。当然,在走到雪线之前没有这个担忧,直到被别人趟出来的路,还能让我裤腿和鞋袜都被雪淹没湿掉了,才想起后悔。而且本人很菜,走冰雪路段很衰,有备无患,一些有坡度的冰雪路段,有冰爪+登山杖就确保无虞了。


本人想说的刚好相反:不要过度迷信装备!不要过度迷信装备!不要过度迷信装备!当然,说的是大众性户外活动。

在强调装备之前,应该先确认,这件装备真的必要吗?有没有不专业,但是更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

事情是这样,15年三月本人计划从太原出发,先去东北,然后沿海往南一直骑行至拉萨。

提前一年准备,作为刚入坑的新人,为了应对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下雪下冰雹,趟泥涉水等变化,前后陆续买过如下装备(只列跟本话题相关的):

准备的是这样的(照片找不见了想像一下):

1.鞋。2500的登山鞋,牌子忘了,质量很好,很重。1000的探路者徒步鞋,鞋轻,不防水,鞋底太软。不到一千的棒椎哥休闲锁鞋,两侧透风,鞋底硬。

2.手套。半指手套两副(春夏用),全指手套两副(秋一双,冬一双,冬天的是全防水的,保温非常好)。平均一双不到三百块。

3.驼包。大小各一套,都是比较实用的。

4.其他。诸如各种帽子,挡风防雨的,保暖的……

以上多数是途中陆续被高人指点买的……

实际快到拉萨时是这样的:

说重点:

1.鞋只留了锁鞋(两侧带孔透风),手套留了半指,长指各一副,帽子只留了头盔,其他的包括驼包全陆续寄回家了。

几乎所有关于头,手,脚的防风,防雨,保温问题,通通都被一个东西解决了!!还不需要花钱,而且几乎没重量!!

塑料袋,就是常规买东西后的塑料袋。

下雨,大风,下雪时,头盔里铺塑料袋,再放上头巾。手套半指外面套全指,再套塑料袋。锁鞋透风,先穿普通袜子,再穿加厚袜子,再在锁鞋外套塑料袋。。。

行李则是,先把东西分类分别装小塑料袋,再通通放到帐篷的袋子里……体积比驼包小了太多,不怕雨,风阻也降低很多……

到了拉萨打包时,车和所有行李总共不到11公斤……

不知道这算不算对装备(选择)的无知。

有时候简单的办法也许是最有效的,不要过于迷信装备。

以上。


十船九雨,懂的人就知道,回来后两个教训。

1.南方多雨,防水装备,有备无患。

不防水裤,不防水鞋,不防水包,一次性雨衣。

乱石坡开始下雨,除了上半身全身湿透(幸好穿了冲锋衣),鞋子里整个脚都泡水,湿冷至极。

风大雾大雨大登顶,无法停下休息怕失温,走在最前面自己看轨迹找路,走错又走回。

幸好晚上帐篷,防潮垫,睡袋给力让我暖和一晚。

第二天出太阳边走鞋子边干,爽了。

※教训:回家后立马下单冲锋裤,防水鞋,超强防水雨衣

2.野外装备的颜色选择可能降低风险。

走到一片沼泽地路迹不明显前方大片牛群,快要路过时突然大牛们猛地向我奔来,背著20多斤湿鞋的我拼了老命才逃离到机耕路。

可能是我走错路进入牛群领地,而且背著红色雨罩的大包,拿著2根红色登山杖。

※教训:少买红色装备斗牛,少买黄色装备引蜂(偏偏我的包都是这些颜色 )

3.对了夏天到了,蚊虫,各种蛇就更加危险难受了。

防蚊水,蛇药备起来,很重要。


想搞个浪漫去沙漠露营,选了个好看的帐篷,结果没考虑风大,通风口直往帐篷里灌沙子。怎一个惨字了得。满嘴满鼻子沙子根本没法睡觉啊啊啊……幸好是自驾去的,回车上睡了。早上醒来,那轻飘飘的帐篷已经被沙吹得变形,还埋了一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