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30岁之前是人体储备钙的黄金时期哦。到了30岁左右骨钙量就会达到「峰值」,之后随著年龄的增长,出现钙下降的趋势。

根据钙和骨的代谢特点,我们将成年期分成以下四个时期

1.骨的生长发育期

30岁之前,此时钙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钙,称为正平衡,骨量在持续增加,累计增加到约占全身骨量的90%。

2.骨峰值期

30-35岁,为人生骨骼发育顶峰期,摄入钙与排出钙相当,骨量维持在骨峰值。理想的骨峰值对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30岁之前需要特别注意补钙的原因之一,维持理想的骨峰值。

3.骨峰值后期

35-50岁,骨量开始丢失,但这一时期降得比较慢,在0.2%-0.5%/年。

4.骨快速丢失期

50-70岁,由于女性绝经时,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量快速丢失,这是绝经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老年期7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摄入钙减少、户外活动减少后皮肤VD合成能力下降(VD合成能力仅为青年人的25%),导致骨量明显减少,这也是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但是,虽然30-35岁达到骨峰值期,不代表年龄大就不需要注意补钙了。在人生的各年龄段,给与充足的钙摄入,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人的一生中,对钙的需求是贯穿始终的,钙是日常生理需要,随著年龄增长,钙流失无法逆转。

理想的钙摄入量能够维持成人的骨量,和逐年的最小骨量丢失。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

想了解更多补钙知识,可以参考这两篇文章

克拉营养研究:缺钙,大龄女性的隐形杀手,如何科学补钙??

zhuanlan.zhihu.com图标克拉营养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怎么办?正确补钙很关键?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有些人经常问我们,为什么我经常补钙,但是骨密度提升的并不多?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来分析以下原因。首先,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常见的补钙方式,

1、补钙就是每天多吃虾皮、海带等含钙量高的食物

虾皮中的钙含量虽高,但吸收率却并不理想。虾皮无法被牙齿彻底嚼碎,在胃里经过胃酸作用,能溶解出来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钙会随著不消化的残渣一起排出体外。妈妈们在做汤、炒菜时也只是放少量虾皮,换算成重量最多约5-10g。远远达不到日常补钙需求。

2、听说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那就吃完钙片后晒晒太阳,总应该以防治骨质疏松了吧?

很多人认为平常晒太阳可以促进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帮助钙的吸收。事实上,隔著玻璃测试,紫外线透过不足50%;若到距窗口4米处,则紫外线不足室外的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隔著衣服晒太阳也是同样的道理,起不到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作用。想要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必须裸露皮肤在太阳下直射一段时间。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城市中大气污染、高楼阻挡都减少了紫外线。而隔著玻璃、穿著衣服晒太阳是无效的,几乎合成不了维生素D

3、既然晒太阳不能起到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作用,日常补充钙剂+维生素D,总是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了吧?

维生素D主要的作用是促进肠道的钙吸收,保证血液中有足够量的钙和磷,帮助骨头钙化和防止低钙抽搐。骨头的生长和均衡维持也是需要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就会导致骨头变细,变脆,变形,小儿会得佝偻病,成人则可能得上软骨病。

但是对于维生素D不缺乏的人群而言,补充维生素D则会有很大风险。研究显示,即便是低剂量的维生素片,如果长期吃,也是会造成中毒的。美国的食物和营养协会认为,即便只是稍微超高的维生素D浓度(30–48 ng/mL)也与多种癌症相关,特别是胰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另外发现老人会出现更多次的摔倒和骨折。过量的维生素D也会导致血钙增高,引起血管组织钙化,破坏心血管和肾脏。研究显示,绝经期妇女,长期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和每日1克钙片会提高17%的肾结石的风险。

4. 维生素K2可以帮助补钙吗?

目前市面上除了日常补充钙剂+维生素D,还有一种维生素K2有补钙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补钙的呢?其实钙进入人体后走向是随意的,美国和丹麦科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钙进入人体后走向有2种不同的走向,1、沉积到正确的部位,牙齿骨骼中 2、沉积到错误的部分,引起便秘结石、血钙斑、动脉血管钙化等,有些长期补钙还是缺钙,所以维生素K2具有调节钙离子异常沉积的作用,结果体内的特定的钙结合蛋白,形成钙爪,把错误沉积的钙转变成骨质,提高骨质密度,搭配D3钙一起服用吸收更好。研究证明维生素K2是很适合中老年人群补钙的。

维生素K2对人体究竟有哪些作用?

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经骨代谢,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但不是说钙补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因为血钙浓度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

骨钙素有助于将血液中的钙运输到骨骼,而骨基质蛋白可通过与钙结合,将钙沉积至骨骼,二者的行动均离不开维生素K2的活化作用。在摄入维生素K2后,骨钙素、骨基质蛋白被活化,从而更好的将钙运送、沉积至骨骼,达到了更棒的补钙效果。

目前国际通行的成人维生素K2膳食推荐摄入量男120μg/d,女90μg/d的标准,而国外调查显示普通成人平均膳食维生素K2总摄入量为男82μg/d,女59μg/d,这个缺口可不是仅靠饮食就能够补充的!

人体内如果维生素K2不足,补充钙剂不仅不能起到作用,还会留下健康隐患。经肠道消化进入血液的钙离子无法变成骨钙,就会异位沉积。这些钙一旦沉积到了关节软骨、血管、肾脏、皮肤等组织和器官里,就会导致关节软骨钙化、骨刺骨痛、骨性关节炎、血管硬化等疾病。研究发现,维生素K2能够智能调节钙离子沉积,防止软组织和血管钙化,对动脉硬化、骨与关节病变、高血压,以及帕金森症都有不可替代的抑制和修复作用。


从婴幼儿到中老年人,人的一生都需要关注钙营养和骨骼健康,在年轻时把自己的骨质基础打牢,远离骨质疏松和骨骼不适,如果在40、50岁再去预防就难度更大了。


是的


不是,也不用特意补钙,只是说大型犬在发育的时候要补钙,但也只是适量给他补一下,如果发现有缺钙的症状了,再补也是来得及的


一般情况下,青年人只要是正常的生活和饮食,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不会缺钙的,如果没有缺钙的表现,就不需要补钙。你要生活规律,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最高峰值。而从20多岁开始,补钙越充足,这个峰值形成就越高。在35岁以后,人体骨钙每年以0.8%左右的速度丢失,这个峰值越高,补钙越充足,骨钙丢失的速度得以减缓,骨质疏松出现的年龄就越大。


人体骨密度在 20-30岁左右达到峰值,30岁之后骨质开始逐渐流失。 如果年轻时不注意钙营养,挑食节食及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骨质基础就相对较差,骨质疏松就更容易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且运动较少),现在三十四岁骨质疏松的患者并不少。


按照人体生长规律,人体骨密度的最高峰值是在30~35岁,此时骨头中的含钙量最高。35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到中老年再补钙,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减缓身体中钙的流失速度。因此,补钙应在30岁前每天从膳食中补充钙元素,尽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从而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对钙的需求量也不同。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分布和排泻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调节机制,补钙过度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