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潮汕人,一直以来都有疑问,潮汕人团结,敢拼,敢闯,又是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为何迟迟发展不起来,为何不能想珠三角,长三角般发展起来?记得恩格斯还在世时也称汕头是中国最有潜力的城市,为何如今如此这般,潮汕地区发展的出路在哪?


潮汕的发展,同城化是必由之路。

潮汕发展的核心区是20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区域,包括韩江平原,榕江平原,练江平原。如何实现三大平原的区域的协同发展,互通有无,产业分工合作,而不是各自发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光发展汕头市区(特区),走城市带动农村,已经不符合21世纪的发展要求。当前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要与时俱进,倡导各区域均衡发展,才是趋势。

特区试验田的失败,证明了以点带面思路,不如多点开花。金平区+龙湖区的城市建成区规模已经小于大城市的卫星城镇。

在大潮汕平原的中间,榕江和小北山把潮汕平原分成南北两个区域,小北山海拔很低,大多数山岭都在200米以下,未来需要有更多路网(跨榕江的大桥们还有穿越小北山的公路)把南北两个区域连接起来,让这个广东省第二大平原形成一个联动的城市群,辐射粤东。


潮汕地区,相当于内陆很多地区来说目前发展得也不错,毕竟有很多制造业,但的确远不及珠三角长三角。潮汕地区在这二十年的赛跑中越来越掉队的原因是:产业就这么多,长三角和珠三角基础条件本来就好很多,自然分给你潮汕地区的就只有这么多且还是相对较差的。不是领导不行,我估计潮汕地区的领导和人民也早就看到了问题看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但是限制条件在那里,自身能力在这里,没有办法啊,肯定也有很多尝试啊,但这就是命啊。

与潮汕地区相比,海南也是5个特区之一,不也没发展起来么,而且比潮汕还差很多,但是现在海南和中央层面也看清楚了,海南再投入更多资源去发展工业也不可能再重复改革开放之后的珠三角,因为海南走珠三角的模式就不具备这方面条件,那就还是朝前看吧,努力去抓住下一波趋势中适合自己的机遇,所以现在定位为旅游康养。

所以我认为潮汕地区也应该仔细分析未来哪些机遇是自己能抓住的,然后采取措施。现在的纺织服装制造业仍然要想著怎么发展啊,不可能直接扔掉啊,应该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力度抓住未来新机遇。置于未来新机遇到底是什么,暂时没法回答,需要详细论证。


总算有明白人了。

我们总说,潮汕人多么厉害,出了多少富豪。我倒想问问,有几个富豪是潮汕本地发家的?我们这么厉害,为什么在家乡赚不到钱,还要背井离乡出去外面打拚?几个富豪的钱,跟我们普通潮汕人有关系吗?在家乡的百姓现在收入多少?生意好做吗?普通百姓收入没有珠三角的多,那你有什么好骄傲的?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能总是有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在我看来,潮汕只要改善两点,就能很快发展起来。

1,摒除排外思想。真心接纳外地人来家乡投资创业,不欺负他们。纵观上海,北京,深圳。这几个城市之所以发展那么快,是因为吸收了周边地区的外来劳动者。人来了,消费需求就来了,生意就好做了。生意好做,又会带来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我们真的很厉害,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点格局要有。

2,营造良好的政商环境。苛政猛于虎。搞好上层关系,争取几条好政策下来。让政府廉洁一点。


如果你知道潮州做外贸都不在汕头港出货,都是在深圳东莞出货,你就知道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潮州的公司很多注册地都在珠三角。


你既然是潮汕人,难道对本地的人情社会特点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腐败没有体会吗?潮汕吏治一日不清,便难谈「发展」二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