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奔忙 后来失望 后来他乡即故乡"——陈鸿宇的一首歌歌词。


谢约。中秋节看到这个问题,实在是感触良多。我们写故乡时,笔下的字仿佛变得柔和起来。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美食。

早上起来赶集时一碗金黄色的热干面,母亲过年炖了一整夜的胡萝卜羊肉汤,双抢结束时热气腾腾的粉蒸肉。

暴雨过后抓来指甲盖大的小螃蟹被炒得浑身通红,冬天第一茬挖出的莲藕慢火熬制的排骨汤香气四溢。

这些都能唤起了美好的记忆,关于童年、过去或者某个人的,食物是记忆最好的载体。

然后会想到一些人。

一起在打谷场上斗鸡、打弹珠的小伙伴,认真投入,寸土不让。村里新来的嫁妇,绸缎做就的红盖头下,面庞若隐若现。电影散场后,人们一边讨论剧情一边扛著凳子回家,脸上是满足而疲惫的表情。

还包括一些细节。田野里抓过鱼的池塘,小时候栽的一颗树,上高中时养的那条狗,村头永远开著电视的小卖部。

回到故乡,会进入放松的状态,我们不再是操心KPI的上班族,暂时不用去管这个月的业绩。不再是JERRY和TOM,而是狗儿欢儿。肆无忌惮地说著方言,围著父母东扯西拉。

外面的世界节奏很快,故乡是慢的。

大城市意味著需要直面的生活压力,冰冷理性。

都市讲究契约精神,表现出的是客观现实和相对公平,没那么多人情味。人情太复杂,无法量化,不如契约直接高效。

故乡是充满人情味,蕴藏了凝固的、美好的回忆,温暖长情。

我们希望二者的鸿沟越大越好,可以随时躲回到始终温柔的故乡里,缓解现实中如山压力。

故乡曾经是我们精神里的世外桃源。

但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故乡的一切其实一直在变化著。

工业化的进展早就悄悄地侵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传统意义里的青山如画、鸡犬相闻、不知秦汉的故乡早已不复存在。

村庄的田地变成了工地,池塘装满了建筑垃圾,树木被砍掉建了一个农家乐。

时间的侵蚀悄无声息,不可逆地改变著一些人和事。

小时候一起摸鱼抓知了的玩伴,大多远离故土。老人们开始故去,有些故事慢慢不再流传。

当年养的大黄狗不知所踪,最漂亮的新娘子额头添了皱纹,村头的小卖部已经了无踪迹。

科技的发展把都市和故乡不断拉近,不管是地理上还是心理上。

从上海到武汉不再是十七个小时,只要五个小时。微信视频一下,老家里的一草一木都在眼底。少了过往回一次故乡的庄重感和仪式感。

故乡还在,但故乡已经变了,身体在大都市很累,灵魂又无法从故乡找到慰藉,这也是现实。

我们说回不去的故乡,大概是指回不去的时光,回不去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段时间里,父母撑起了一片天,孩子们有玩不够的主题,电视里的片子都特别好看,拉拉女同桌的辫子挨上一巴掌,乐了一整天。

那段时间里,没有责任,没有压力,只有享受,只有展望。

人最有安全感的时候,是随时可以回到儿时的状态,快乐、自由、随意,而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终究是要长大的,要建立家庭,要面对现实生活和承担责任。

当面临就业工作时,大城市意味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于是我们离开了温暖的故乡,走进更现实的城市。

大城市是客观的,有它自身的游戏规则。规则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个体的利益,城市的高速发展也证明了规则的有效性。

留在大城市的人,享受了它的便利、高效、公平等利益,就得承受它高昂的生存成本和窒息的竞争压力,这很合理。

看过太多诸如逃离北上广的说教,仿佛逃离北上广后,就会有多好的生活。

但现实往往是,回到三四线城市或者故乡,又觉得种种限制,种种不如意。不那么便利,复杂的关系网,不热闹,以及较少的工作机会。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反反复复,找不到合适的生活方式。

其实,不管是哪里,心只要找不到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找不到自己和都市和解的方式,终究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回不去的故乡,指的是回不去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不管身处何地,努力奋进,过好当下,他乡心安即故乡。


他湖北武汉市 我江苏苏州

因为他决定回家打理生意就分手了

我不可能因为谈了一个月就跟他走的

分手是我提的

我躺在他床上回答这个问题

东西收拾好了 叫他送我回家

他说晚上再来拿吧

可我见他就忍不住哭


我觉得每一个嫁了他乡人的并且幸福姑娘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然而我回答不了,很遗憾。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这可能也是我即将面临的


其实人生失望多余希望。所以希望就弥足珍贵。

故乡已远,越来越远。像我,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不踏实,但正是这份不踏实,教我明白了随遇而安。因此,,在哪里我都很安逸。北京,没把这里当过故乡。到现在甚至有生之年,都会告诉别人,我的故乡在高陵。但,北京,是我的家乡,家在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回过故乡。北京是家乡。

爱故乡,爱家乡。没有更爱谁,没有最爱谁。因为,随著时间流逝。哪里都是回不去的。

故乡也好,家乡也罢,都是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晚安!同一轮明月!

谢邀


生于陕西小乡村,在西安生活4年,后回到故乡。

12岁离开家乡,县城,市里,首都,大东北,大新疆,现在在十三朝古都西安。

这么多年,从想家到不想家,故乡其实没变,依旧在那,只是有时间的时候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回不了故乡,他乡慢慢成了故乡,第二故乡,第三故乡,依次类推!


呆久了,习惯了呗。如果再建立家庭有了牵挂,那就是新的故乡了。


所在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更换,离家乡越来越远。距离两百公里和距离一千一百公里在我心里似乎没有差别。

我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

反正不是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