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學家王曾瑜:岳飛並不「愚忠」

受制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岳飛之孫岳珂只能曲筆寫作《鄂國金佗稡編、續編》,為後世戲曲 小說塑造岳飛的「愚忠」形象開了先河。但人們不能苛求岳飛超越所處時代和環境的局限,他的 才能、品格和風骨堪稱中國古代武將的典範,其愛國主義思想的精髓是祖國至上。

文匯報:對很多讀者來說,很難將經您修訂剛剛出版的《鄂國金佗稡編續編校注》(下簡稱 「《校注》 」)與岳飛聯繫起來,請問「鄂國金佗」四個字與岳家有何關聯? 王曾瑜:《鄂國金佗稡編》28 卷和《鄂國金佗續編》30 卷,是現存最重要、最詳盡的記錄岳 飛事迹的史籍,是岳飛的孫子岳珂所編。「鄂國」一詞源於岳飛在宋寕宗時被追封為鄂王,這是古代的封號,並沒有特別的意思。但比較湊巧的是,岳飛當年的屯兵之地就是現在的武漢,就在「鄂」,這挺有意思。「金佗」是嘉 興府城內的坊名,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鄂國金佗」實際上就是「鄂王」的意思,取「先王 佩佗綬於鄂」之意。宋末董嗣杲詩說:「何處有花春掠眼,金佗坊里岳家園。「 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我發現有些研究歷史的學者、學生經常會把這兩部書的書名寫錯,這是 很不應該的。特別是把「佗」誤作「陀」,把「稡」寫作「粹」 。「稡」或與「萃」字相通,是幾 部分合編,即萃聚的意思,這與「純粹」的「粹」完全是兩個意思。

文匯報:在各朝各代的史書中,岳飛的形象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王曾瑜:現在我們都知道,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為當時祖國 的進步和統一奮鬥不息,最後卻慘遭宋高宗、秦檜等人的屠害。 但在岳飛死後的 20 年間,他被當時的朝廷塑造成了一個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人。宋高宗 和秦檜大興「文字獄」,大量有關岳飛的文字資料佚失或被銷毀。在三令五申禁絕私史的同時, 秦檜的養子秦熺主編了《高宗日曆》,恣意篡改官史。當時一個「日曆之官」說:「自(紹興)八年冬,檜既監修國史,岳飛每有捷奏,檜輒欲沒其實,至形於色。其間如闊略其姓名,隱匿其功 狀者,殆不可一、二數。」你想,岳飛生前居高位、握重兵之時,秦檜已如此放肆,那麼秦熺在日曆中如何詆毀岳飛、磨滅岳家軍的戰績,更可想見。 《高宗日曆》等宋朝官史今已失傳,現存記述這個時代的最重要的史籍,是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這兩部書號稱良史,但關於岳飛的記述卻是殘缺不全、錯訛百出,甚至還轉抄了宋高宗和秦檜之流的不少污衊之詞。我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紹興七年(1137)岳飛突然提出辭呈,與宋廷發生衝突,其中原委秦熺的日曆諱莫如深,並作了精心的篡改。徐夢莘和李心傳也沿訛襲謬。但在《鄂國金佗稡編》中,我們看到有確鑿的證據,說明宋高宗君臣對岳飛並統淮西等軍的出爾反爾,使岳飛憤而辭職。再比如,在宋朝官史中,沒有岳家軍紹興十年(1140)大舉北伐並取得郾城和潁昌兩次大捷的記錄。故宋孝宗定所謂「中興以來十三處戰功」,多是些不足道的小勝。而《鄂國金佗稡編》公布了當時的一份獎諭詔,說在「十五年」中,「我師臨陣,何啻百戰。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 「如今日之用命者也」。這是在岳飛生前,宋廷對郾城之戰作出的絕高評價。還比如,紹興十一 年(1141)岳飛援淮西,《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都承襲了秦檜之流的毀謗, 說岳飛有意逗留,拒不赴援。岳珂依據宋高宗的親筆御札,推翻了對祖父的污衊不實之詞。如此等類,不勝枚舉。 文匯報:後來岳飛形象又是如何得到扭轉的? 王曾瑜:這主要是在岳飛的冤案被宋孝宗平反之後。說到平反也很讓人唏噓,岳飛死後近 40 年,宋孝宗決定給他定謚號,但「雖所習聞,而國史秘內,無所考質」,可見岳飛事迹被湮沒到何等地步。為了定謚,官員們不得不採取訪問故將遺卒的辦法,但對岳飛事迹的記述依然顛三倒四,掛一漏十。 平反以後,岳飛的三子岳霖承擔了重新整理父親歷史的工作。他搜羅到一部分殘存的史料, 其中包括 80 多件在左藏南庫「架閣」的宋高宗親筆御札。他還「攷於聞見,訪於遺卒」,並請國 子博士顧杞整理出一個岳飛傳記的草稿。63 歲臨終之時,他將這份草稿和其他史料託付給了次子 岳珂。岳珂當時 20 歲都不到,他花了很大的力氣,在父親的基礎上又收集了很多材料,在宋寕 宗嘉定十一年(1218)編成了《鄂國金佗稡編》。到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岳珂又將有關祖父 的其他文件和記載彚編為《鄂國金佗續編》。在宋高宗、秦檜之流恣意玷污青史之餘,岳霖父子 窮搜冥索,得到了不少原始文件和其他記載,據以恢復了部分歷史真相。 文匯報:考慮到《鄂國金佗稡編、續編》是岳家後人編寫的,而且寫作時仍是宋朝,您認為這兩本書中對岳飛的記錄是否真實可信呢?

王曾瑜:總的來看,這兩部書無疑是成功之作,但也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岳珂本著強烈的孝子慈孫之心,對祖父的事迹不免有虛美的成分,其史筆也有不少錯訛和疏漏。 第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岳珂只能曲筆寫作,卻為後世戲曲小說塑造岳飛的「愚忠」形象開了先河。這主要表現在隱去了宋高宗與岳飛的矛盾,迴避了宋高宗殺害岳飛的罪責。當然,這點我們也可以理解——岳飛既然是在趙宋政權之下恢複名譽的,岳珂就只能表白祖父「獨以孤忠,結知明主」,「以章先帝委寄待遇之隆」。事實上,岳飛與皇帝的矛盾,在紹興七年(1137) 前即已存在,但總的說來,他還是宋高宗最器重、最著力提拔的武將。自紹興七年宋高宗收回令岳飛並統淮西等軍的成命,岳飛憤而辭職之後,兩人的裂痕愈來愈深,直至最後宋高宗決心違背 宋太祖不殺大臣的誓約,動用屠刀,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岳珂不願也無法正視這個客觀的史實,只能煞費苦心鋪敘了許多曲筆,大談宋高宗如何恩遇岳飛,把岳飛蒙難全怪罪到秦檜頭上。

文匯報:岳飛已經故去了近千年,今天為什麼我們還要了解岳飛、學習岳飛精神? 王曾瑜:2018 年農曆 2 月 15 日,是岳飛誕辰 915 周年。岳飛飲恨而終,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身後會成為家喻戶曉的歷史偉人,成為受到世世代代中國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成為激勵和教育中 國人的愛國主義典範。我想,岳飛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愛祖國、有正氣,這也是今天我們祖國進步和發展所亟需 的。中國古代的愛國主義,可以說是以儒家的節義觀為基本內涵,忠君思想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 一。用我們今天的標準衡量,祖國、皇朝和君主三者,當然是不同的概念;而在古代,這三種概 念卻很難作出嚴格的區分。正因為岳飛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局限性,人們不能苛求岳飛具有反對 專制政治的超前意識。岳飛的才能、品格和風骨儘管堪稱是中國古代武將的典範,卻反而不容於世,成為專制腐敗政治的典型犧牲品。我認為,祖國至上是岳飛愛國主義思想的精髓,他堅定的 抗金信念正是源於愛國主義精神。 有人認為,岳飛是處在中華歷史上民族紛爭和戰爭的時代,今天強調的是國內各民族的團結, 宣傳岳飛會影響民族間的團結,此說當然是錯誤的。鄧廣銘先生對此早有專文論述,他說岳飛投身抗金戰爭,「對於保衛高度發展的封建的生產方式,封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都是做出了傑出貢獻的。這種種,固然符合了廣大漢族人民的利益,而對於女真族人民(更不用說其他族的人民了)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來說,也是不會發生任何損害作用的。這就等於說,他對整個中華民 族的進步和發展,確實提供了大量的積極因素,把他稱做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的的確確是當之無愧的」。


唉。。。真的,每次對於看到宋朝相關的問題咱都是要嘆氣的,因為基本上無論是貼吧還是知乎,所有回復裡面能說的有道理的一成都沒有,真的。對於岳飛問題就更恐怖了。

咱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岳王不是愚忠,而認為岳王愚忠的人才是「愚」「忠」——愚笨或者以自己為中心。

一般認為岳王愚忠的都喜歡持有如下觀點:

1,認為岳王犯下了很多很「官場」的錯誤,哎呀,比如什麼「迎回二帝趙構咋辦啊」、「軍閥功高震主啊」、「不聽話非要北伐啊」什麼的,稍微看一點網文的說說「非要喊著立太子啊」(能說出來這個的都已經是不學無術人群里的霸主了)。。。

唉。。。太累了,不想再反駁這些觀點了,真的,咱只想說一句——持有以上觀點的都是不學無術的。就這麼簡單。

總的來說,岳王在歷史上官場內沒有犯下什麼錯誤,說句難聽的,如果說岳王都「不懂政治」了,那當時整個東亞大陸就沒幾個人「更懂政治」了。

總結,認為岳王「愚」的人基本上都是為了掩飾自己「愚」所以故意的搞出來一堆所謂的「厚黑學」和什麼「潛規則」來給自己洗地的。

2,認為岳王就應該造反!

嗯。。。這個倒是看起來很果斷堅決,但是啊,未免太看不起岳王了。雖然在現代來說,從人民史觀來看,如果真的岳王幹了清君側的事情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是這未免也太精神上綁架岳王了。畢竟說難聽點打個比方,你可以說慈禧太后幹了危害中國發展的事情,你可以說她自私,但是你不能說她太蠢了,認為她就應該自殺。。。這未免太中二了吧。


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北伐的事業,

這叫愚忠?

愚忠的人,需要十二道金牌?


岳飛被罵愚忠,,真的還挺讓人難受的。

他從來沒有毫無原則的聽從皇帝的命令,他忠於的也不是皇帝而是國家民族。

至於那些動輒要人清君側揭竿而起的人,我只能表示無語,真的是,想的太簡單了。

我覺得吧,現在網上很多人標新立異去罵岳飛捧秦檜,詆毀英雄為奸臣洗白,挺讓人悲哀的。


我更多覺得岳飛是一種宋江般的智慧。相比於趙構,他更加忠心於炎宋的社稷和漢人的江山,本質上講,忠於民族和國家不能算作是愚忠。認為岳飛是愚忠的人大多認為在皇帝昏庸的情況下,岳飛還不造反,但岳飛為什麼不造反呢?這應該和紹興十年收三大將兵權有關,在此之後,宋朝政府重申中央集權策略,禁止武將擁兵自重,岳飛就算想造反也缺乏一定的實力,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趙構秦檜殺岳飛成了一種既定政策的時候,岳飛當然是難逃一死,與其這樣不如一死以換得自己的忠貞名聲,這一點頗有宋江當年的情緒。

那岳飛為什麼不在紹興十年以前造反呢?那時候岳飛還是有兵權的,我說的只是推測,一方面,岳飛可能根本就對自己的命運缺乏預料,起初讓趙構動殺心的人也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最開始收的也是韓世忠的兵權,岳飛可能沒有想到自己赤膽忠心也會被殺。

第二是岳飛不可能造反成功,因為評書演義的緣故我們對岳家軍的實力估計過高,在鄧廣銘的《岳飛傳》里有這樣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岳飛最後一次北伐其實是佔據劣勢的,皇帝下詔書要求韓世忠等人撤退,以削弱岳飛側翼力量,岳飛後來也是無奈撤軍,從這一點上講,岳飛軍隊的戰鬥實力雖然很強,但也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尤其是最後一次北伐使岳家軍實力大減,並且岳飛真的造反,韓世忠等一班元戎也不會同意,畢竟韓家軍也不是吃素的。這裡要強調一下韓世忠這個人,宋史也好,小說也罷,對韓世忠的評價基本是正面的,但我感覺,韓世忠這個人是個觀望者,早在苗劉兵變的時候韓世忠的這個本質就體現出來了,韓世忠對於救不救趙構本身持懷疑態度,是梁紅玉跑出來給韓世忠分析形勢,讓韓世忠打出旗號平定苗劉兵變,韓世忠也成了救亂功臣,其中一個細節就是看守趙構的將軍是韓世忠的故交,韓世忠在已經算計好利弊的時候果斷地把這位故交手骨捏碎,撇到城下。從這一點上看,韓世忠這個人有極強的利己主義,只要想好利與弊,感情啥的算個屁(不是批判,畢竟那是個亂世)。岳飛和韓世忠也是好朋友,但不代表岳飛造反韓世忠就真能坐視不管,只要趙構開的價碼夠,韓世忠還是平亂功臣。假如你太相信韓世忠的人品了,沒關係,還有吳階呢。

最後一點是關鍵的,岳飛是軍事家,不是野心家,應該是岳飛沒有造反的野心,但沒有造反的野心不代表他就是愚忠,這二者是不等同的。

但以上都是我感覺的,所以也是僅供討論,不足以為權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