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土耳其:炮塔都沒有也算火藥文明?


印度在剛出來的時候,簡直就是爸爸中的爸爸。帝國時代2實際上前30分鐘制約經濟轉化軍事最狠的就是tc不斷消耗食物出村民。印度直接農民便宜了,這是有多親兒子……由於一個農民黑暗時代就便宜5食物,印度打肉馬20p很穩,封建初期也不太會出現村民肉馬斷一個。由於城堡時代印度一個農民便宜10食物,波斯三個tc的消耗食物速度,印度可以開4tc。農民是一切生產力之本,印度的農民便宜,這個經濟優勢看似一般實際上很大。

但是印度的軍事存在明顯短板,城堡時代沒有騎士是一件超級蛋疼的事情。近期駱駝的一護甲獎勵也被取消了,僅剩下1盾牌。(這個是一直被削弱)沒有騎士導致印度遇到美洲民族爆雄鷹,那是相當蛋疼,騎士雖然有被附加但是他切雄鷹也就是幾下,駱駝切鳥那是無比緩慢了。而印度後期無堅不摧的帝王駱駝在被長戟兵附加提升到26之後,瞬間看到長戟兵就蔫了。現在印度看到成型的長戟兵只能對著叉混投矛手或者火槍手了。

即使這樣,印度依然是一個t1守門員或者t2頂尖的民族,他經濟和瑪雅有點像,賤民經濟。不吃地圖,不吃資源。就算是駱駝被克制,也可以用別的單位拉回一定場子。理解印度駱駝就像理解法蘭克騎士一樣,千萬不要覺得沒了它這民族就涼了。小看印度經濟的,會吃大虧。另外印度最難過的是城堡時代,沒有騎士的印度需要用靶場和駱駝來過度,對玩家控制力是不小的考驗。


印度是資料片里經濟最強的民族之一。而且有著遊戲里最強的駱駝騎兵。不過說實話我實戰並不喜歡用印度。軍事方面偏軟,兵種成型靠後。主力兵種無外乎弓轉駱駝轉火槍。

前期來說,各種戰術在強大經濟的支持下,都能發揮不錯的效果。但是印度的優勢需要時間的緩慢積累。所以不太適合用來主動進攻。

印度的經濟優勢大概在15-25分鐘之間會非常明顯。而且隨著時間的退役,優勢會越來越強。但是效果不如25分鐘之前那麼有爆發力。這是因為大部分民族在25分鐘之後基本都已經不缺出農民的這點食物了。但是通常在這個時間段,印度已經可以領先其他人20-30個農民了。這也意味著印度的帝王時間比正常民族要快整整3分鐘以上。

大部分情況下,印度是一個多人局的民族。單挑比較疲軟。駱駝作為防守單位效果很不錯。進攻就非常勉強了。哪怕帝王駱駝也一樣。

所以印度在帝王之後的兵種組合通常是火槍+駱駝+火炮。利用早帝王的強大經濟和科技優勢,迅速成型的駱駝火槍可以碾壓大部分民族。

海戰圖,或者海陸兼顧的地圖裡,印度只要能一個磨坊吃到3個小魚,就可以直接在海邊丟磨坊。甚至2個也可以。對於早升級有不小的幫助。海戰主要還是拼經濟,而印度的經濟一直都不錯。但是要避免前期被其他民族壓制。

當然,大部分民族都這樣,只要海戰被壓制。後面就很難翻盤了。

由於印度缺3級步兵甲,所以儘管有滿級劍士,印度依然不太建議出劍士。而且因為有強勢的駱駝,所以戟兵的出場率通常也不太高。

遠程方面,雖然沒有弩手,但是有射程8點的普通火槍,也有滿級騎射手。整體來說,火槍能在大部分情況下配合駱駝作為主力使用。騎射手由於科技線太長,且本身造價昂貴。所以只適合在拼貿易的局勢下出場,作為更高質量的遠程火力替換火槍手。用於支持正面作戰或是截殺貿易馬車。

騎兵方面,沒有騎士直接扼殺了印度城堡時代馬暴的可能性。換來的是1/1護甲的駱駝。

有滿級輕騎配合駱駝,使得印度後期並不缺乏肉盾單位。

攻城武器方面,大部分攻城武器都不強。但是有著帶技師的火炮。使得印度勉強具備攻堅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同樣是一個後期拿大量衝車沒什麼好辦法的民族。

從時代來講。

黑暗時代的印度比較一般。

封建時代略有經濟優勢,但是軍事疲軟。

城堡時代的印度經濟優勢爆發力很強,強大的經濟爆發力帶來的是強大的攻防能力。但是因為缺乏騎士,所以印度城堡時代的進攻通常只能依賴弩手。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局面 ̄□ ̄||

帝王時代,至少在帝王前期,印度依靠城堡時代積累下來的經濟優勢,具備對大部分民族的壓倒性優勢。唯一阻止印度的,就是長達240秒的化學升級時間(180秒?)。

當然也可以選擇直接上來暴劍士+衝車或者打包機的組合。

印度在帝王后期的實力並不強。主力兵種匱乏是主要原因。遠程不夠強勢,駱駝進攻乏力,攻城武器匱乏,步兵還缺防禦。

戰象射手是一個定位比較尷尬的騎射手。並不是說他不夠強力。而是高昂的造價和緩慢的成型速度限制了他的發揮。這和波斯戰象類似。

但是在實用性方面,他卻遠不如波斯戰象那麼討人喜歡。

畢竟作為後排火力,那麼高的血量並不會帶來更強的輸出。而陣地戰的硬度,通常取決於肉盾的厚度。

有人可能會覺得戰象射手可以硬抗重投。而其他人做不到。

不過實際情況通常是,雖然重投一下拍不死大象,但是多拍幾下總是會死的。而大象卻始終無法射死重投。而城堡出產,速度緩慢這兩個問題極大的限制了射手的發揮。

對了,我還沒提對方如果前排有衝車的話。印度是很無奈的。


一個比較中庸的民族,由於戰術單調且容易被克制,不適合單挑,但在部分圖中表現良好(代表性的就是阿茲特蘭之類的快樂吃魚圖),群局中可以坐中出駱駝支援。

印度最顯然的加成就是農民降價,這一個加成隨著時代而增強,在黑暗時代可以省下100食物左右,可以輕鬆黑快直城或者封建肉馬,而到了城堡時代的boom環節,這個優勢就會更加體現,因此印度比較適合直城的打法,而單挑直城很有風險,群局則可以坐中放心直城,或者視需要派遣肉馬支援隊友。

吃魚優勢是另一個重點,但是一些經典的單挑地圖沒有海,或者是大海類的不適合農民吃魚,因此這個優勢很多時候發揮不出來,在游牧的時候可以為建船塢的農民提供吃沿海魚加成(近期改動使得農民可以將沿海魚提交到船塢),在高山湖泊(磨坊吃深海魚)、斜坡(左右高地分別有鹿群和布滿沿海魚的池塘)、阿茲特蘭(四角被一層森林圍住,內含豐富礦產,中間是大片淺灘和沿海魚)等地圖就可以發揮。這個buff在近期被削弱過,因此不用在一些正常地圖裡刻意吃魚。

駱駝+1遠防實際上是為了彌補駱駝在對抗弩手時過於弱小的缺點,但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因此需要隊友配合,相比於騎士,駱駝的肉度明顯不足,近防缺失倒不關鍵(近戰兵要麼是騎士被駱駝克制,要麼是長槍兵這種巨額附加傷害,要不要防禦差別不大),遠防相比騎士也少1,對抗弩手十分脆弱(同時攻擊力低下、而鐵匠鋪中攻擊科技往往優先順序很低,很難改善),因此印度應該要團體作戰,緊跟隊友的弩手進行活動。駱駝由於具有團隊加成,對於木柵欄之類的脆皮可以較快解決,也可以組織一批駱駝破門進入敵營逛街,由於攻擊低下,殺農民效率很低,但可以騷擾敵人進行採集,同時駱駝速度快過騎士,沒有兵能追的上,只要和長槍繞著走就行。

總體而言印度還是圍繞駱駝進行作戰,封建時代可以使用肉馬騷擾,或者步弓也是可以的,也能在城堡時代變身弩手打第一波,但沒有優勢。單挑時駱駝局限性特別大,對抗長槍+投石車之類的推進組合完全沒有辦法,因此弩手儘管沒有優勢,可能還是要出以配合,同時駱駝也懼怕弩手,印度需要備用一些靶場,根據敵人出兵選擇一些輔助單位。同時注意建造修道院,這是唯一反制投石車的方案(沒有騎士的印度若不召喚,只能通過投石車互砸)。帝王時代的印度擁有火槍火炮+帝王駱駝的推進組合,效果是不錯的但是必須要苟到那個時候,垃圾兵大戰環節印度缺少步兵三防,屬於中游水平。

城堡方面,印度的城堡唯一作用就是徵召+打包機。在群局中可以點銀冠以改善貿易(相比於鑽井採金術,這個科技太過昂貴)。金冠科技看似美好其實會降低火槍的效果,一般都不點(火槍準確度低,越遠距離攻擊散布越大,而且火槍裝填較慢,若在8距離進行了一次無效射擊,那麼裝填好後敵人就已經近身了,反而不如在7距離進行一次更有效的射擊,減少近身敵人數量。)。至於特色兵種騎象射手沒有任何作用,一般用於羞辱對手(近期減少了費用,依舊沒用)。


法蘭克遊俠來追我呀,追上了我就把你...


強經濟弱軍事版的土耳其,和拜占庭一樣進攻能力很胃疼的民族。


不太知道pvp,但是在pve中印度的兵種非常完善。小象射手是很硬的前排,打射手基本上都是完虐。最強的駱駝做機動部隊。有金冠加成的火槍兵射程跟蘇丹親兵一樣。還有加百分之10黃金科技,就是說有西班牙加成的話,貿易產生百分之35的黃金。半隊駱駝的機動部隊,加半隊小象射手加半隊火槍手。等於印度擁有了頂尖的反騎,反射,反步。當然這都是帝王中後期才能打出來的部隊,本身科技線也非常長,黃金需求也很大。所以我感覺軍事實力需要後期才能發揮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