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ALER 出品」今年的一年一测,我们采用全新的测评方式,围绕 iPhone 11 Pro 系列,华为 Mate30 Pro 5G、三星 Note 10+ 5G 和谷歌 Pixel 4 XL四台旗舰,从工业设计、屏幕、结构拆机、系统生态和影像系统 5 大模块展开讲解。

ZEALER 的年度视频让你对四大旗舰、手机行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想法?

王自如测评 iPhone 11 Pro,苹果华为三星谷歌四大旗舰深度解析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对于这期视频的评价,我觉得可以分两部分来说,从视频制作角度,数码测评的顶级水准,国内手机测评界几无人及。

但如果是内容角度,不好意思,我就不客气了,王自如的这期视频和其当初三星折叠屏的视频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内容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维度,分项解析,得出结论,结论是基于我们的研究探索基础的;另一种思路是,先确定我们需要的结果,去找素材证明之,也就是通常的企业广告角度。

王自如的这期视频显然是第二种思路,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论证方式,这会贯穿在整个内容的始终,如果我们有著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逻辑论证能力,并且带著这种能力去审视作品,那么,一定可以在内容中寻到蛛丝马迹。

王自如的这期视频是以后背那块玻璃为起点的,也就是王自如所宣称的那颗50美金成本的玻璃背板,王在这里期视频里花了极大的力气,以背板玻璃为切入点,来论证苹果目前领先全球的供应链控制能力,却忘了去告诉大家,这款50美金的后盖玻璃到底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和其他的玻璃相比,到底带来了怎样的独一无二的使用体验?

不好意思,王自如没有解答这个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厂商通过独一无二的能力形成独一无二的体验,这叫产品核心竞争力,王自如在这个环节里花了大力气去解读苹果独一无二的能力,却没能回答,独一无二的体验在哪里?

对于手机的外观和设计来说,一方面是需要服务于其功能需求,是为工业,另一方面需要符合视觉美感,是为设计。

苹果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去打磨这块玻璃,于工业上,没有增加整机的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于设计上,这一代的苹果,重量和厚度都创造了新高,6.5英寸的iPhone 11 Pro Max的厚度达到了8.1mm,重量达到了226g。而由于其正面和背面依然未2.5D玻璃设计,导致整机的视觉厚度要比类似尺寸的产品更厚。

这部分该怎么去解读?王自如是不可能提的。

王自如的这期视频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告诉大家哪台手机值得选,更像是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一台手机?可在怎么做手机这个层面上,王自如做得又是不够的。

在机内堆叠这一块,王自如重点说了苹果的几点优势:

第一、规整,规整带来的好处是增加了维修便携性,降低了装配成本和难道,降低了维修成本 。但王自如没说,苹果将后盖和中框整合在一起,导致其后盖玻璃的维修成本创造了智能手机的历史,且,后盖和屏幕一起,是所有的手机上,最容易损坏的部分,所以,这到底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呢?

降低维修和装配难度,这是便宜,便宜好;背板玻璃复杂处理工艺带来的是贵,贵好。那么,到底是便宜好还是贵好呢?答曰:苹果好。

第二个问题,王自如关于苹果的」规整主板+异形电池「和华为」规整电池+异性主板「的讨论,这部分王自如强调的重点是异性电池的难度在于安全性,而苹果却解决了其安全性,所以牛逼!但问题在于,机身内部堆叠设计真正的考验在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容纳更多的元器件,以提升用户体验,这才是机内堆叠设计的最核心主导要素。

所以说,对于机身内部堆叠,我觉得有三种简单的评判方式,在类似的机身空间下塞进去更多的电池,在类似的机内空间和电池容量下加入 更多的元器件,或者,在类似的机内空间,元器件和电池容量的前提下,降低机身厚度。

王自如在这部分内容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解释苹果规整主板的便携性(装配难度、维修难度)、解决L形电池的安全性,说华为堆叠主板的复杂性等等,却忘了去比较,在他们各自的内部空间里,装入了什么?

谁的电池更大,谁的元器件更多,谁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忘了去说明。

正如我前文所说,王自如的这期视频是在确定了苹果牛逼,然后想办法去吹,而不是探索后给出结论,所以他的行为逻辑里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其以背板为基础来诉说苹果供应链强大的时候,论述的方式都是苹果牛逼,独一无二,控制供应链,但到了三星的面板上,其逻辑变了,完全反过来了:

到了三星身上变成了,面板的核心技术在上游供应链上。

我来给你简化一下这个逻辑思路:

  • 苹果产品牛逼,它能控制上游牛逼的供应链;
  • 三星牛逼,只是因为有上游的供应链

可问题在于,苹果手机的供应链必须选择苹果,三星屏幕的供应链难道不是必须选择三星么

苹果拿到了顶级面板的40%的份额,是上游供应链的爷爷;但三星作为Amoled屏幕市场的霸主,怎么就变成上游供应链的孙子了呢?

这不对吧?

屏幕部分,花了所有的力气去解读苹果拿到了顶级的面板,强调硬体,但到了相机部分,硬体忽然就不谈了。三星是面板的顶级供应商,索尼是cmos的顶级供应商,但在这期视频里,三星的内容占比全在屏幕硬体上,索尼?索尼是啥?

在演算法部分的阐述,王自如终于开始从谷歌开始讲起了。

但一切都不出所料,谷歌pixel的吹捧,只是苹果的垫脚石。谷歌是演算法宗师,而苹果,演算法上做得比谷歌好,over。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话术,我们来感受下:

这段话我给大家翻一下:我用就是合理,我不用就是不合适

前面对谷歌演算法的吹捧,最后总结成一句话「对于计算摄影的过分和绝对的依赖」,什么样的依赖是过分的和绝对的?什么样的依赖是不过分的和恰到好处的?我反正不知道。

以及,这段话是在鬼影之后的,如果说王自如其他部分的内容还是个人的思维方式带来的,那么关于鬼影这段,我可以明确地说,这就是洗地,收没收钱我不知道,肯定是洗地。

因为他对鬼影的论述就两点,第一,鬼影是大家都有的,第二,一般靠镀膜来解决。那么,苹果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鬼影问题?原因到底出现在哪里?没说,鬼影说完,就转到了这一段,有意思吧?

不是说好的深度解析呢?整个内容对于苹果缺点的提及就这一点,提了,解析去哪里了?

而到了后续对华为的解读,就更加明显了,众所周知,华为手机这几年快速崛起的核心依仗是和索尼、徕卡联合,硬体极速进步,配合软体,才有了如今的成绩,而四大旗舰的深度解析,华为相机最核心的硬体部分呢?哪里去了?

别的不说,1/1.5英寸前所未有的超广角镜头值得提一嘴吧?不好意思,没有。

这期视频更有意思的是,全程踩三星,哈哈,笑死我了。包括屏幕这样三星无可争议的王者部分,还是踩,三星屏幕牛逼,只是靠了上游供应链,这是我见过的黑三星的最牛逼的地方了。

按照这个思路,苹果牛逼还不是靠了台积电生产的A系列晶元?台积电牛逼,还不是靠了AMSL光刻机?所以,为啥AMSL生产力那么多光刻机,只有台积电是最牛逼的呢?一个三星这么多年了还没追上。屏幕的逻辑类似,既然苹果最核心的东西是上游的材料供应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三星还是amoled屏幕的霸主呢?其他人为啥不能成长?

屏幕都踩,更别说系统生态和相机了,所以,我很想知道,三星上次fold视频翻车了,所以没付费吗?

更简单点,这期视频叫四大旗舰深度解析,但最后我却只听到了一句话:苹果牛逼!一切的解析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包括对ios生态的解析,也是如此。没有去解析,四大旗舰为什么称之为四大旗舰?苹果自然是有优势的,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苹果是不是只有优势,没有劣势呢?苹果优势再多,也是应该有劣势的吧?它的劣势是什么?

不好意思,没有,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这所谓的深度解析,我更愿意将其归类于苹果的新春广告系列。


王自如所谓的四大旗舰深度解析,绝大篇幅都是对苹果的专题宣传,标题与视频内容严重不符,还不如「一块玻璃的艺术之旅」贴切。

这个视频和王自如之前很多视频类似,只说正面内容,对于缺点,或使用春秋笔法,或避而不谈。这种类型的视频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广告。

与这种广告式测评相比,还是更倾向于Galaxy Fold这种类型的视频,虽然感官上也不是很好,但至少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这就是广告,免得误导你的判断,而且还能图一乐。


变先生想买顶礼帽,他听说王自日是个懂帽子的行家,便去向他请教。

到集市上一看,王自日正在卖藕,变先生就问:「王先生,都说你是礼帽的行家,可你咋在这儿卖藕啊?」

王自日不好意思一笑:「光靠指点帽子赚啥钱?我主要靠挖藕为生。」

变先生叹道:「这挨冬天的,挖藕是个苦差事啊!」

王自日道:「在水里挖藕确实是件苦差事,不过我和彭林搭档,他把脸伸水里看,哪儿有藕就让我去挖,少了不少摸索之苦。有时咱们晚上也挖,累了就直腰抬头看天,月亮都模糊了,唯独东南角上,猎户座三星闪闪发光,指点著人生……」

变先生道:「伸脸在水里看?那脸得多冻啊!」

王自日笑道:「彭林这脸就是有这本事,水冻不透他。对了,看您这样子,是想找我问……」

变先生忙道:「对,就是想找你指点,给买顶礼帽。」

王自日一下来了劲:「这个问我是再对不过了!」

变先生继续道:「听说现在做帽子的,一个是高丽李家,一个是大嘴余家……」

王自日哈哈一笑:「您还说著四大帽行啊,老黄历啦!今儿个懂做帽子的,怕是只有平厨子一家啦!」

变先生来了兴趣:「你给说道说道!」

王自日抖擞精神,道:「单说那个帽顶子,平厨子选的都是绿光起胶的甲货,啧啧,比那些杂玉顶子可不知道高了多少。帽沿子上给您点一圈翠鸟下巴上那一点绿毛,可比名角儿点翠稀罕多了。」

王自日舔舔嘴唇,继续道:「你以为平厨子就这点心思?那您可错了,我问您,那蚕子结茧,有几种色儿?」

变先生想了想,道:「我见过白的粉的黄的,大约白的多数吧!」

王自日一拍大腿:「可不,一般的茧儿就这几个色,可是平厨子费了大心思,几代蚕子培养下来,竟然培养出结绿茧的蚕子,到时一抽丝,根根细丝像碧玉拉出来般,别提有多好看……」

说到激动处,王自日在地上折了节藕,喳喳地吃了几口,这才又说出话来:「有了丝,有了茸,有了顶子,还得找工人,平厨子找工人啊,那叫一个严,十五六岁的黄花大闺女不能要,五六十岁的老太婆不能要,专只请那些三十四岁,嫁人生过孩子的,这是为啥?只因这种妇人伺候过丈夫孩子,磨去了火气,所以手下一梭子一线,都平和细致,帽子做工没得说。」

变先生听了赞叹道:「当真是好帽。」

王自日笑道:「怎样,要去平厨子那里买帽子了吧?」

变先生苦笑道:「如你所说,这平厨子的帽子是料子好,做工好,确实不错,可我不想买。」

王自日嘴上含著的半截藕掉了下来:「这是为啥?」

变先生道:「我想吧,帽子首先要能戴上头,可平家这碧绿如洗的帽子,没有人愿意戴啊!」


这所谓的深度解析视频非常不靠谱,体验和参数严重失衡。

因为视频大部分都是以iphone的正向评价为主,未足够详细提及体验相关的重要数据:重量、价格、发热、维修成本、信号、影像水平、流畅度等。所以以下以iphone为例,不针对iphone的具体测评结论如何,只针对王自如这个视频本身。想怼的移步评论区,已经有好多不看题干来怼我对iphone的评价的了。尊重你对iphone的意见,因为每人的视角需求点不同,respect you。

视频首先讲了半天iphone的后壳材质,50美金成本,左上角打孔难度,两种工艺巴拉巴拉。

(注意这里,没有维修费视角,只是提到后背通常不容易坏带过。)

这很奇怪,因为你讲这个的前提是消费者接受了这种手机后背审美后,对实现工艺和成本的认可。不应该先提设计好不好看吗。

那是不是前提被你忽略了?这设计真的好看?突起巨大且不对称的浴霸摄像头,乔总会认为这个设计真的好看?那为啥不看看当年iphone6大白带的工艺难度,多有质感,为了各国的信号频段简直操碎了心呀。

接下来还有那个分析主板设计的长篇大论,iphone这主板模块化设计是真的无敌,那么问题来了:

1、iphone这么漂亮的模块化设计,维修费真的比另三家便宜吗?

2、iphone用了如此先进的主板设计,重量和电池容量(反应到续航)相比另三家有优势吗?

3、iphone这么简洁的主板设计,日常使用和游戏散热相比另三家有优势吗?

4、iphone的主板设计既然这么好,那么肯定可以预留非常宽裕的天线设计空间了吧,那么信号相比另三家的优势在哪里呢。

extra:如果这么先进的设计,可以让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不用抢购,那么iphone XS max的价格几乎够买另外三台手机中的任意两台了,这个如何解释。

好了,王自如既然分析和夸了一大通iphone的主板设计,对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提升在哪?易维修?那不是手机维修工的感受提升吗?体验相关的数据支撑在哪里?拿什么支撑你前面对主板设计赞美的结论。(评论区欢迎帮王自如补充^_^)

更有意思的是,iphone后壳工艺难度成本这么高,套用主板设计的思路来看,易维修性如何?维修费用如何?

这篇评测,通篇就是站在厂商角度,或者站在苹果角度,告诉观众,苹果厉害吧?用了这个这个这个,我厉不厉害,我努不努力。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个视频,一脸问号,你说这些也没给出对消费者的真实使用感受提升在哪,数据在哪。

视频看完后,回头再来总结一下的话,iphone在信号、续航、发热、流畅度、维修费用、影像水平相比其他三家真的占了几个优势呢?

本期视频制作水平真的不错,看起来是花了成本和功夫的,但王自如相比和老罗直播的当年,看起来一点没变。还是这个套路:只选择说对某一方有利的事实(不管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个人喜好)。回想这两年的数码测评、汽车评测,类似的评测很多。

比如评测某国产车:内饰工艺复杂很有豪华感、发动机有力、变速箱平顺,但是不说垃圾的油耗、卡顿的车机、差劲的操控。

比如评测某手机:背板质感好工艺复杂、主板设计精妙、摄像头切换平滑,但是不说信号、发热、续航、价格、充电等等,或者一笔带过。

这种就是你说的没问题,都是事实,都有理有据,但是出发点足够恶劣。

现在越发欣赏小白测评这种搞客观数据排行榜的媒体,虽然数据可能未必专业,未必能真正挂钩体验,但是起码有横向参考性,不会让观众如看一部制作精良特效炸裂的上海堡垒。


怎么说呢,感觉就是通篇吹苹果,其他没有了,根本不是深度解析,不如叫苹果与他的3个兄弟。

片中错误较多,当然这些错误主要不是数据之类的,而是逻辑问题。

比如OLED屏幕素质与材料的关系,逻辑非常愚蠢。

比如说到影像系统,说了三个维度,但是就没有说RYYB sensor在硬体上的创新。

比如堆叠主板的用意,可维修性这个和消费者使用体验其实没什么关系,与片头的定位矛盾。

比如完全没有提通讯基带的问题,作为一个手机,往往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手机做不好打电话上网的功能,那么就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手机的定义了。

这些问题其实还有,感觉就是写稿子的人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最最重要的问题,手机是消费电子,并不能将手机的技术革新等同于科技发展。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往往是离消费者最远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