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ALER 出品」今年的一年一測,我們採用全新的測評方式,圍繞 iPhone 11 Pro 系列,華為 Mate30 Pro 5G、三星 Note 10+ 5G 和谷歌 Pixel 4 XL四臺旗艦,從工業設計、屏幕、結構拆機、系統生態和影像系統 5 大模塊展開講解。

ZEALER 的年度視頻讓你對四大旗艦、手機行業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想法?

王自如測評 iPhone 11 Pro,蘋果華為三星谷歌四大旗艦深度解析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對於這期視頻的評價,我覺得可以分兩部分來說,從視頻製作角度,數碼測評的頂級水準,國內手機測評界幾無人及。

但如果是內容角度,不好意思,我就不客氣了,王自如的這期視頻和其當初三星摺疊屏的視頻有異曲同工之妙。

出內容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是研究思路,確定研究維度,分項解析,得出結論,結論是基於我們的研究探索基礎的;另一種思路是,先確定我們需要的結果,去找素材證明之,也就是通常的企業廣告角度。

王自如的這期視頻顯然是第二種思路,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論證方式,這會貫穿在整個內容的始終,如果我們有著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邏輯論證能力,並且帶著這種能力去審視作品,那麼,一定可以在內容中尋到蛛絲馬跡。

王自如的這期視頻是以後背那塊玻璃為起點的,也就是王自如所宣稱的那顆50美金成本的玻璃背板,王在這裡期視頻裏花了極大的力氣,以背板玻璃為切入點,來論證蘋果目前領先全球的供應鏈控制能力,卻忘了去告訴大家,這款50美金的後蓋玻璃到底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和其他的玻璃相比,到底帶來了怎樣的獨一無二的使用體驗?

不好意思,王自如沒有解答這個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廠商通過獨一無二的能力形成獨一無二的體驗,這叫產品核心競爭力,王自如在這個環節裏花了大力氣去解讀蘋果獨一無二的能力,卻沒能回答,獨一無二的體驗在哪裡?

對於手機的外觀和設計來說,一方面是需要服務於其功能需求,是為工業,另一方面需要符合視覺美感,是為設計。

蘋果花了這麼大的力氣去打磨這塊玻璃,於工業上,沒有增加整機的可靠性和結構穩定性,於設計上,這一代的蘋果,重量和厚度都創造了新高,6.5英寸的iPhone 11 Pro Max的厚度達到了8.1mm,重量達到了226g。而由於其正面和背面依然未2.5D玻璃設計,導致整機的視覺厚度要比類似尺寸的產品更厚。

這部分該怎麼去解讀?王自如是不可能提的。

王自如的這期視頻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告訴大家哪臺手機值得選,更像是告訴大家,該怎麼做一臺手機?可在怎麼做手機這個層面上,王自如做得又是不夠的。

在機內堆疊這一塊,王自如重點說了蘋果的幾點優勢:

第一、規整,規整帶來的好處是增加了維修便攜性,降低了裝配成本和難道,降低了維修成本 。但王自如沒說,蘋果將後蓋和中框整合在一起,導致其後蓋玻璃的維修成本創造了智能手機的歷史,且,後蓋和屏幕一起,是所有的手機上,最容易損壞的部分,所以,這到底給消費者帶來了什麼呢?

降低維修和裝配難度,這是便宜,便宜好;背板玻璃複雜處理工藝帶來的是貴,貴好。那麼,到底是便宜好還是貴好呢?答曰:蘋果好。

第二個問題,王自如關於蘋果的」規整主板+異形電池「和華為」規整電池+異性主板「的討論,這部分王自如強調的重點是異性電池的難度在於安全性,而蘋果卻解決了其安全性,所以牛逼!但問題在於,機身內部堆疊設計真正的考驗在於,在有限的空間裏儘可能多地容納更多的元器件,以提升用戶體驗,這纔是機內堆疊設計的最核心主導要素。

所以說,對於機身內部堆疊,我覺得有三種簡單的評判方式,在類似的機身空間下塞進去更多的電池,在類似的機內空間和電池容量下加入 更多的元器件,或者,在類似的機內空間,元器件和電池容量的前提下,降低機身厚度。

王自如在這部分內容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解釋蘋果規整主板的便攜性(裝配難度、維修難度)、解決L形電池的安全性,說華為堆疊主板的複雜性等等,卻忘了去比較,在他們各自的內部空間裏,裝入了什麼?

誰的電池更大,誰的元器件更多,誰的空間利用率更高?

忘了去說明。

正如我前文所說,王自如的這期視頻是在確定了蘋果牛逼,然後想辦法去吹,而不是探索後給出結論,所以他的行為邏輯裏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其以背板為基礎來訴說蘋果供應鏈強大的時候,論述的方式都是蘋果牛逼,獨一無二,控制供應鏈,但到了三星的面板上,其邏輯變了,完全反過來了:

到了三星身上變成了,面板的核心技術在上游供應鏈上。

我來給你簡化一下這個邏輯思路:

  • 蘋果產品牛逼,它能控制上游牛逼的供應鏈;
  • 三星牛逼,只是因為有上游的供應鏈

可問題在於,蘋果手機的供應鏈必須選擇蘋果,三星屏幕的供應鏈難道不是必須選擇三星麼

蘋果拿到了頂級面板的40%的份額,是上游供應鏈的爺爺;但三星作為Amoled屏幕市場的霸主,怎麼就變成上游供應鏈的孫子了呢?

這不對吧?

屏幕部分,花了所有的力氣去解讀蘋果拿到了頂級的面板,強調硬體,但到了相機部分,硬體忽然就不談了。三星是面板的頂級供應商,索尼是cmos的頂級供應商,但在這期視頻裏,三星的內容佔比全在屏幕硬體上,索尼?索尼是啥?

在演算法部分的闡述,王自如終於開始從谷歌開始講起了。

但一切都不出所料,谷歌pixel的吹捧,只是蘋果的墊腳石。谷歌是演算法宗師,而蘋果,演算法上做得比谷歌好,over。

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話術,我們來感受下:

這段話我給大家翻一下:我用就是合理,我不用就是不合適

前面對谷歌演算法的吹捧,最後總結成一句話「對於計算攝影的過分和絕對的依賴」,什麼樣的依賴是過分的和絕對的?什麼樣的依賴是不過分的和恰到好處的?我反正不知道。

以及,這段話是在鬼影之後的,如果說王自如其他部分的內容還是個人的思維方式帶來的,那麼關於鬼影這段,我可以明確地說,這就是洗地,收沒收錢我不知道,肯定是洗地。

因為他對鬼影的論述就兩點,第一,鬼影是大家都有的,第二,一般靠鍍膜來解決。那麼,蘋果為什麼會有如此嚴重的鬼影問題?原因到底出現在哪裡?沒說,鬼影說完,就轉到了這一段,有意思吧?

不是說好的深度解析呢?整個內容對於蘋果缺點的提及就這一點,提了,解析去哪裡了?

而到了後續對華為的解讀,就更加明顯了,眾所周知,華為手機這幾年快速崛起的核心依仗是和索尼、徠卡聯合,硬體極速進步,配合軟體,纔有瞭如今的成績,而四大旗艦的深度解析,華為相機最核心的硬體部分呢?哪裡去了?

別的不說,1/1.5英寸前所未有的超廣角鏡頭值得提一嘴吧?不好意思,沒有。

這期視頻更有意思的是,全程踩三星,哈哈,笑死我了。包括屏幕這樣三星無可爭議的王者部分,還是踩,三星屏幕牛逼,只是靠了上游供應鏈,這是我見過的黑三星的最牛逼的地方了。

按照這個思路,蘋果牛逼還不是靠了臺積電生產的A系列晶元?臺積電牛逼,還不是靠了AMSL光刻機?所以,為啥AMSL生產力那麼多光刻機,只有臺積電是最牛逼的呢?一個三星這麼多年了還沒追上。屏幕的邏輯類似,既然蘋果最核心的東西是上游的材料供應商,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三星還是amoled屏幕的霸主呢?其他人為啥不能成長?

屏幕都踩,更別說系統生態和相機了,所以,我很想知道,三星上次fold視頻翻車了,所以沒付費嗎?

更簡單點,這期視頻叫四大旗艦深度解析,但最後我卻只聽到了一句話:蘋果牛逼!一切的解析都是圍繞這句話展開,包括對ios生態的解析,也是如此。沒有去解析,四大旗艦為什麼稱之為四大旗艦?蘋果自然是有優勢的,這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蘋果是不是隻有優勢,沒有劣勢呢?蘋果優勢再多,也是應該有劣勢的吧?它的劣勢是什麼?

不好意思,沒有,沒有這部分內容。

所以,這所謂的深度解析,我更願意將其歸類於蘋果的新春廣告系列。


王自如所謂的四大旗艦深度解析,絕大篇幅都是對蘋果的專題宣傳,標題與視頻內容嚴重不符,還不如「一塊玻璃的藝術之旅」貼切。

這個視頻和王自如之前很多視頻類似,只說正面內容,對於缺點,或使用春秋筆法,或避而不談。這種類型的視頻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廣告。

與這種廣告式測評相比,還是更傾向於Galaxy Fold這種類型的視頻,雖然感官上也不是很好,但至少直截了當地告訴你,這就是廣告,免得誤導你的判斷,而且還能圖一樂。


變先生想買頂禮帽,他聽說王自日是個懂帽子的行家,便去向他請教。

到集市上一看,王自日正在賣藕,變先生就問:「王先生,都說你是禮帽的行家,可你咋在這兒賣藕啊?」

王自日不好意思一笑:「光靠指點帽子賺啥錢?我主要靠挖藕為生。」

變先生嘆道:「這挨冬天的,挖藕是個苦差事啊!」

王自日道:「在水裡挖藕確實是件苦差事,不過我和彭林搭檔,他把臉伸水裡看,哪兒有藕就讓我去挖,少了不少摸索之苦。有時咱們晚上也挖,累了就直腰抬頭看天,月亮都模糊了,唯獨東南角上,獵戶座三星閃閃發光,指點著人生……」

變先生道:「伸臉在水裡看?那臉得多凍啊!」

王自日笑道:「彭林這臉就是有這本事,水凍不透他。對了,看您這樣子,是想找我問……」

變先生忙道:「對,就是想找你指點,給買頂禮帽。」

王自日一下來了勁:「這個問我是再對不過了!」

變先生繼續道:「聽說現在做帽子的,一個是高麗李家,一個是大嘴餘家……」

王自日哈哈一笑:「您還說著四大帽行啊,老黃曆啦!今兒個懂做帽子的,怕是隻有平廚子一家啦!」

變先生來了興趣:「你給說道說道!」

王自日抖擻精神,道:「單說那個帽頂子,平廚子選的都是綠光起膠的甲貨,嘖嘖,比那些雜玉頂子可不知道高了多少。帽沿子上給您點一圈翠鳥下巴上那一點綠毛,可比名角兒點翠稀罕多了。」

王自日舔舔嘴脣,繼續道:「你以為平廚子就這點心思?那您可錯了,我問您,那蠶子結繭,有幾種色兒?」

變先生想了想,道:「我見過白的粉的黃的,大約白的多數吧!」

王自日一拍大腿:「可不,一般的繭兒就這幾個色,可是平廚子費了大心思,幾代蠶子培養下來,竟然培養出結綠繭的蠶子,到時一抽絲,根根細絲像碧玉拉出來般,別提有多好看……」

說到激動處,王自日在地上折了節藕,喳喳地喫了幾口,這才又說出話來:「有了絲,有了茸,有了頂子,還得找工人,平廚子找工人啊,那叫一個嚴,十五六歲的黃花大閨女不能要,五六十歲的老太婆不能要,專只請那些三十四歲,嫁人生過孩子的,這是為啥?只因這種婦人伺候過丈夫孩子,磨去了火氣,所以手下一梭子一線,都平和細緻,帽子做工沒得說。」

變先生聽了讚歎道:「當真是好帽。」

王自日笑道:「怎樣,要去平廚子那裡買帽子了吧?」

變先生苦笑道:「如你所說,這平廚子的帽子是料子好,做工好,確實不錯,可我不想買。」

王自日嘴上含著的半截藕掉了下來:「這是為啥?」

變先生道:「我想吧,帽子首先要能戴上頭,可平家這碧綠如洗的帽子,沒有人願意戴啊!」


這所謂的深度解析視頻非常不靠譜,體驗和參數嚴重失衡。

因為視頻大部分都是以iphone的正向評價為主,未足夠詳細提及體驗相關的重要數據:重量、價格、發熱、維修成本、信號、影像水平、流暢度等。所以以下以iphone為例,不針對iphone的具體測評結論如何,只針對王自如這個視頻本身。想懟的移步評論區,已經有好多不看題幹來懟我對iphone的評價的了。尊重你對iphone的意見,因為每人的視角需求點不同,respect you。

視頻首先講了半天iphone的後殼材質,50美金成本,左上角打孔難度,兩種工藝巴拉巴拉。

(注意這裡,沒有維修費視角,只是提到後背通常不容易壞帶過。)

這很奇怪,因為你講這個的前提是消費者接受了這種手機後背審美後,對實現工藝和成本的認可。不應該先提設計好不好看嗎。

那是不是前提被你忽略了?這設計真的好看?突起巨大且不對稱的浴霸攝像頭,喬總會認為這個設計真的好看?那為啥不看看當年iphone6大白帶的工藝難度,多有質感,為了各國的信號頻段簡直操碎了心呀。

接下來還有那個分析主板設計的長篇大論,iphone這主板模塊化設計是真的無敵,那麼問題來了:

1、iphone這麼漂亮的模塊化設計,維修費真的比另三家便宜嗎?

2、iphone用瞭如此先進的主板設計,重量和電池容量(反應到續航)相比另三家有優勢嗎?

3、iphone這麼簡潔的主板設計,日常使用和遊戲散熱相比另三家有優勢嗎?

4、iphone的主板設計既然這麼好,那麼肯定可以預留非常寬裕的天線設計空間了吧,那麼信號相比另三家的優勢在哪裡呢。

extra:如果這麼先進的設計,可以讓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不用搶購,那麼iphone XS max的價格幾乎夠買另外三臺手機中的任意兩臺了,這個如何解釋。

好了,王自如既然分析和誇了一大通iphone的主板設計,對消費者的使用感受提升在哪?易維修?那不是手機維修工的感受提升嗎?體驗相關的數據支撐在哪裡?拿什麼支撐你前面對主板設計讚美的結論。(評論區歡迎幫王自如補充^_^)

更有意思的是,iphone後殼工藝難度成本這麼高,套用主板設計的思路來看,易維修性如何?維修費用如何?

這篇評測,通篇就是站在廠商角度,或者站在蘋果角度,告訴觀眾,蘋果厲害吧?用了這個這個這個,我厲不厲害,我努不努力。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這個視頻,一臉問號,你說這些也沒給出對消費者的真實使用感受提升在哪,數據在哪。

視頻看完後,回頭再來總結一下的話,iphone在信號、續航、發熱、流暢度、維修費用、影像水平相比其他三家真的佔了幾個優勢呢?

本期視頻製作水平真的不錯,看起來是花了成本和功夫的,但王自如相比和老羅直播的當年,看起來一點沒變。還是這個套路:只選擇說對某一方有利的事實(不管是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個人喜好)。回想這兩年的數碼測評、汽車評測,類似的評測很多。

比如評測某國產車:內飾工藝複雜很有豪華感、發動機有力、變速箱平順,但是不說垃圾的油耗、卡頓的車機、差勁的操控。

比如評測某手機:背板質感好工藝複雜、主板設計精妙、攝像頭切換平滑,但是不說信號、發熱、續航、價格、充電等等,或者一筆帶過。

這種就是你說的沒問題,都是事實,都有理有據,但是出發點足夠惡劣。

現在越發欣賞小白測評這種搞客觀數據排行榜的媒體,雖然數據可能未必專業,未必能真正掛鉤體驗,但是起碼有橫向參考性,不會讓觀眾如看一部製作精良特效炸裂的上海堡壘。


怎麼說呢,感覺就是通篇吹蘋果,其他沒有了,根本不是深度解析,不如叫蘋果與他的3個兄弟。

片中錯誤較多,當然這些錯誤主要不是數據之類的,而是邏輯問題。

比如OLED屏幕素質與材料的關係,邏輯非常愚蠢。

比如說到影像系統,說了三個維度,但是就沒有說RYYB sensor在硬體上的創新。

比如堆疊主板的用意,可維修性這個和消費者使用體驗其實沒什麼關係,與片頭的定位矛盾。

比如完全沒有提通訊基帶的問題,作為一個手機,往往信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手機做不好打電話上網的功能,那麼就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手機的定義了。

這些問題其實還有,感覺就是寫稿子的人缺乏一定的專業性。

最最重要的問題,手機是消費電子,並不能將手機的技術革新等同於科技發展。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往往是離消費者最遠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