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當然也是不生不滅的,但虛空和空性(覺性)不一樣。虛空不能隨緣示顯,空性(覺性)能隨緣示顯。比如說,我們能見一切事物,就是空性(覺性)的示顯。沒有事物空性不顯,沒有空性事物不顯。可能你會認為這種顯現只是意識的作用,不是空性,但意識也是空性的轉相,意識會斷滅,空性不會有生滅。你看我們從入胎到成長到老死,我們形態會變化,而空性從來不變。即使三世,六道輪迴,形像會變,但空性同樣會隨緣示顯。對空性的認知不重要,就佛法來說,將此受染污的如來藏,依空性慧從而成就清凈之轉依,才是根本。即轉貪,嗔,痴為戒,定,慧。轉煩惱為菩提。

佛在打比方的時候啊,曾經將虛空比喻為真空,但是虛空是不是真空啊?虛空不是真空,虛空也是由我們的心所變現出來的有形有相之色法。它有什麼相啊?很空曠通達,是不是啊?真空連空相都沒有,一定要搞明白。所以我看有些法師在解釋真空的時候來講,竟把虛空說為真空。我們要當心啊!竟有一位全世界很有名氣的法師,我大概是四年前在廈門看他講,他在講《六祖壇經》的時候,就是把虛空解釋為真空。佛為什麼把虛空比喻為真空呢?雖然虛空也是色法,可是在與其它色法相比較,虛空比喻為真空,最適合是不是?它就是有這個特點。

所以在這裡,五蘊皆空的「空」,應該解釋為真空;也就是說佛在《楞嚴經》講:「性色真空,性空真色」。「五蘊皆空」是不是就是講「性色真空」啊?性受真空、性想真空、性水很空、性X真空;X是表無量法呀。真空真空,當下就是一個真空,就是一個真性。所以「五蘊皆空」當下是不是「阿彌陀佛」啊?真空就是「阿」,「五蘊」是不是就是「彌陀」啊?「五蘊皆空」當下是不是就是「如是我聞」吶?「空」就是「如」,「五蘊」就是「是」,「五蘊皆空」當下就是「如來」。「五蘊」就是「來」,「空」就是「如」。你見到這個真空,你見到「五蘊皆空」,你就是如來,你不懂得五蘊真空,你是什麼?啊?你是「如來藏cáng」啊,是不是?這個如來就藏在五蘊里,明白嗎?五蘊就藏在那個「如」里,是不是?

果真把《法華經》《楞嚴經》讀懂了以後啊,我跟你們講:你會感到一切經典都是無聊,連《法華經》《楞嚴經》都是無聊。因為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講來講去都是一句廢話,是不是?這是真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你讀十部經、八部經、一百部經就感到趾高氣揚——「我讀了三藏十二部經」——有這種念頭的人都是些佛獃子,一個都沒有讀懂。你把經讀懂了以後,什麼經都不想讀。換句話來講,你講的一切話、做的一切事都是經。泥巴經、瓦塊經、風經、雨經、大米經、白面經、戒指經、耳環經,哪一本經不是《心經》?不是『如來藏』啊?!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萬法皆是平等。當你在講:「哎呀,這部經真好,真好啊」,那你沒有把佛法讀懂。你拿出個泥巴塊來:「哎呀,這個茶杯、這個如來藏真好啊!」,你這叫把經讀懂了。明白嗎?佛出世就是來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越是真理越簡單,現在反而給一些歪門邪道跟炒股票一樣,把它炒得玄玄密密、莫名其妙。

越是真理越簡單,真理就是我們的生活,就是要告訴我們所面對的一切環境的來龍去脈。明白這個道理,你時時事事處處得大自在。時時、事事、處處——走在路上,睡在床上,坐在舞廳里,坐在酒吧里,你知道一切都是你一個念所變現。這就叫「五蘊皆空」,明白嗎?時時、事事、處處都是五蘊皆空。這個時間是不是空的?這可不是虛空啊,有些人把這個空啊:「哎呀,都是空,你看破放下,都是假的」,這是斷滅空。你放下幹什麼?「我要度他。」你看破了放下的同時就要把它提起來,懂不懂?你這個時候提起叫放下,放下就叫提起,否則你提起是執著,你的放下是搞斷滅空。

所以,不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你很容易含糊啊!甚至還自以為自己會修行;自以為勇猛精進;「你看我做了多少多少事情……」自以為有什麼道行,沒有!不聞到『如來藏』道理的人,大言:「你看,我什麼都不管,我什麼都放下,你看什麼事也沒有」,這都是些斷滅空。大乘菩薩道不是這樣,看破放下的同時大做佛事,行善斷惡,引導一切眾生共修無上大法,明白嗎?注意這個法很妙啊!《心經》呢,也不妨是按照分別法來講,所以仍然把它分別為五蘊和真空。


感覺像莊子寓言故事,虛空等於如來,夠狠夠簡潔。但是,古人不知道虛空也是一種物質,虛空也會扭曲變形甚至消失,文殊師利菩薩若是知道這個原理,還會用虛空比喻如來嗎?不是比喻,他說,虛空即如來。

佛告文殊。

菩薩欲學斯經典者。則當信解虛空之門。

又問世尊。

何謂虛空

佛告文殊。

其虛空者則謂虛無。無有塵污 無恚害心。亦不忽忘。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污 無害 亦無忽忘。猶如虛空。

不成布施 不具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永無所及。

如是文殊。一切諸法不成施戒忍進寂慧。猶如虛空。

以是之故無解無除。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解無除 猶如虛空。

有所行者無所造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則無所行 亦無造證。

猶如虛空無有闇冥亦無明耀。諸法如是。無闇無明猶如虛空。曠然無際不可捉持。

諸法如是。普無齊限。不可捉持猶如虛空。

無有正路亦無邪徑。諸法如是無路無徑。亦無邪正猶如虛空。

不建立身 離諸漏行。不學聲聞。不志緣覺。不著諸佛。

無上大乘諸法如是。不學聲聞緣覺大乘。猶如虛空。

無有思想 無所分別。諸法如是。無有妄想亦無分別。

猶如虛空無舉無下 無進無怠。諸法如是。無進無怠猶如虛空。

無應不應 無雙無只。諸法如是。無應不應 亦無雙只。

猶如虛空。普照眾生 無能塵污令不凈者。諸法如是。至於滅度 永無塵污。

以是之故 不可滅除。無能移去 猶如虛空。無所建立亦無所住。不動不搖 無處所故。

佛告文殊。

菩薩大士解諸眾生無有住處。不當觀察見有處所。逮致本際。不動不搖 無住無不住。

佛言。

如是。文殊師利。彼法自然。其欲得見如來至真。則為邪見。其邪見者求入正見。

其正見者是為泥洹。非大德果 無大功勛。

其至泥洹 非大德果。無功勛已則世眾祐。

其世眾祐。則於眾祐無所希望。

其於眾祐無希望已。即能具足虛靜之慧。

已具靜慧 則能速成無所從生法忍。


佛說大乘同性經:虛空是菩提。

菩提非空性也?一切法皆是空性,不是空性是什麼?法界全是空性,緣起性空。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爾時,善住意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今共仁者,到如來所見於如來,見如來已禮拜讚歎,供養恭敬如法問難。」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汝莫分別取如來行。」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如來何處?」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即此前頭有如來住。」

  天子問言:「若有如來,我何不見?」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汝一切見則見彼如來。」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仁者云何作如是說,即此前頭有如來住?」

  文殊師利問言:「天子,於意云何?今於汝前有何物耶?」

  天子答言:「有虛空界。」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來者即是虛空界。何以故?以虛空界於一切法悉平等故。如是虛空即是如來,如是如來即是虛空,虛空、如來不二不異。如是,天子,欲見如來當如是觀,如實際知,非有少物可分別取。」

楞嚴經:性覺真空,性空真覺,周遍法界,清凈本然。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此是喻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