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哪些方面《序》优于《赋》,哪些方面《赋》优于《序》?


跨文体比较一般都很蠢,蠢就蠢在,没有适合比较的「方面」。


这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滕王阁序的精彩,在于对仗工整,词章华丽。

描情有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叙景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落志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整篇文章化典无数而不感晦涩,金句频出而不觉堆叠。才思泉涌,气势磅礴,写景信手拈来,抒怀游刃有余,加之临时起意、一蹴而就的传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前赤壁赋的经典,于我看来,并不在于用词凝炼,散句多,换韵快,用典丰富,「状难写之景而如在目前」等文学性,当然这也是此文经典的重要原因。更为深刻的,是苏轼借用问答,完成了一次凭古吊今的思想博弈,乃至对人生价值的终极追寻。

这种追问,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也不同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无端萧索。而是饱含了辩证法,以及一如既往的坦然乐观精神。这种观点在今人看来并不稀奇,不外就是辩证看待历史浩瀚,世事如烟,做好自己。可在彼时彼刻,能在乌台诗案被贬后,尚有如此心境,不可谓不为万人立基业,为万世开太平。


如果是后赤壁赋,那明显比你提到的两篇高,至于前赤壁赋,更多的是苏大胡子在马扁自己,顺带著马扁别人。滕王阁序至少在情感上,更真实一些。不过,前后赤壁赋是一个整体,两篇连在一起,那真是神品无双


当然是《前赤壁赋》了,你对苏轼了解太少了,才这样问!


根据知乎某些人群的观点,前者是摆弄文采的佞臣所作,后者只是某三代而后第一人的脑残粉。

所以加起来都不如《出师表》。


防止有人嘲讽我瞎说,素质补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